查看原文
其他

视察南方中的邓小平:“在重要关头,我还是要说话的。”

2017-08-21 人民出版社读书会

专题



2012年12月8日,刚刚就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二十多天的习近平,在赴深圳调研期间指出:邓小平同志不愧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不愧为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

 

离开深圳后,习近平总书记又赶赴珠海、佛山和广州,这一行程与1992年邓小平南方视察时所走过的路线如出一辙。时隔20年,这种历史巧合的背后,是一次意味深长的道路抉择与坚持

  

8月22日,是邓小平同志的诞辰,人民出版社读书会从《邓小平南方谈话真情实录——记录人的记述》一书中,摘录了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时的亲历者和记录人吴松营所记录下来的诸多细节和历史瞬间。让我们一起缅怀这位为我国改革事业倾注了莫大心血的伟人。



风云变幻的时局


1991年,在那个寒冷的冬天,建国70年之久的超级大国苏联轰然坍塌。苏共的垮台和苏联解体,有其内部的因素,但却与美国等西方大国的长期“关注”密不可分,这一切都为后来解密的档案所证明。撒切尔夫人在她卸任英国首相之后,1991年11月在美国石油学会的一次会议上就大谈“我们怎样肢解苏联”的话题,道出了西方各国不是在军事上、而是从经济上把苏联搞垮的秘密。

 

世界形势走向令西方大国的政治家们越来越乐观,甚至有人堂而皇之地断言,事变即将发生,胜利就在眼前。他们继续开动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在内的各种机器,利用一切宣传工具,企图策动中国从思想混乱走向社会动乱,国家分裂,以便从中渔利。

 

这时,国内的舆情和思潮让人心乱神迷,情形堪忧。思想领域大谈如何反和平演变,不断提醒国人应该如何认真吸取苏联的教训,力避重蹈覆辙。一些机构也不断举办各种学习班,重点是学习和领会相关文件,主题自然是“反自由化”“反和平演变”。按照“舆论先行”的逻辑,种种迹象表明,下一步中国很可能就要大踏步向“左”转了。

 

虽然那时还没有今天网络、博客这样的舆情反映,但是却已经很明显地让人感到,人们在担心自己的处境和未来的同时,更多的是在忧虑国家的前途、命运



中国向何处去


海边的人有一句俗语:“漏船遇上当头浪”,说的是祸不单行。1991年的中国大地,全国有很多地方粮食失收,乡镇企业倒闭。国有企业大面积亏损、下岗失业的工人越来越多,中、西部地区的许多县、镇一级的机关和事业单位,因为财政困难而发不出工资。海外的资本家们虽然贪恋于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和土地、矿产等丰富资源,却害怕中国的继续“整顿”和“无产阶级专政”,在国门外观望,不敢踏足中国。原来的不少“三资”企业也纷纷关门,大量的外资撤走

 

邓小平这个“退休老人”坐不住了,1991年春天到了上海,开始了并非寻常的“谈话”。上海,无论是从人口数量,还是经济总量上,都是中国最大的城市。邓小平是希望通过上海的地位和作用,去影响全国并推动中国的改革开放。

 

1991年是农历辛未“羊年”。中共上海市委机关报《解放日报》根据邓小平的谈话精神,从2月15日至4月12日差不多两个月的时间,连续发表了署名“皇甫平”的四篇评论。综合其要旨,就是在“羊年”提出“做改革开放的带头羊”;对改革开放要有新思路,“资本主义有计划,社会主义有市场”,不能把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同资本主义简单地等同起来;如果囿于姓“社”还是姓“资”的诘难,那就只能坐失改革开放、发展自己的良机,等等。这些话语,在当时是何等明亮的思想火花!无疑是在沉闷的天空划出了一道道闪电!但是,全国的稍有分量的报刊,除了《半月谈》对“皇甫平”文章表示赞同和支持之外,绝大多数都没有反响

 

邓小平更坐不住了,他决定再次到深圳去。而且像他自己到深圳之后所表达的意思一样:“在重要关头,我还是要说话的。”他已经88岁高龄,可以说,这是20世纪这位伟人的生涯中最令人难忘最重要的一次出行。



亲历者的讲述


1992年元旦过后,深圳市委就接到中办的正式电报通知:“小平同志要到南方休息。请做好接待、安全工作。”

 

时任深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吴松营在书中回忆:凭我多年在宣传舆论战线工作的感觉和经验,老人家以88岁高龄又是第二次到深圳特区,而且还是在这个时候,意义绝非一般,一定要做好新闻报道的准备。

 

“见到绿灯快步走,遇到红灯绕道走。”可是,我这次却遇到了一个绕不过的“道”,就是在综合整理邓小平几天来的谈话稿时,遇到的难题必须去面对。5天来,邓小平几乎天天都有重要谈话,内容很多、很丰富,同时有些问题又重复地讲。我们接到领导的电话指示:邓办和省委领导要5天来首长重要谈话记录的综合稿,要详细准确,又不能太长。

 

我和同事三人加班加点,连续奋战了将近20个小时,完成了一份《一九九二年一月邓小平同志视察深圳特区的重要谈话要点》,近一万字。《要点》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中国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第二部分“深圳的经验,就是‘敢闯’”;第三部分“广东20年要赶上亚洲‘四小龙’,但在社会秩序方面不能跟他们比、跟他们学”;第四部分“要重视培养年轻接班人”;第五部分“开那么多会没有用。要行动,要落实”。最后,由我负责任地在两份文件末尾签字:“记录人吴松营”

 

3月26日,《深圳特区报》以最显要的版面和最突出的手法发表了本报记者陈锡添的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纪实》,在广大读者中引起很大轰动。当天下午,《羊城晚报》全文转载。第二天,有一些地方报纸也转载。香港的媒体反应比较热烈,有对《深圳特区报》的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全文转载,有的则摘登或编发消息。

 

可是,已经过了几天,我们主动打听,还是不见中央主管部门、乃至中央领导对《深圳特区报》关于邓小平视察深圳特区的长篇通讯有什么反应,连电话批评也没有。反常的“平静”,经常是最可怕的时刻。这真有点像大海上强台风到达之前风平浪静、晴空万里的情景。

 

3月30日上午刚上班,北京就有一位朋友打电话告诉我:《光明日报》《北京日报》都全文转载《深圳特区报》的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纪实》。我听了不觉心里一亮。首都的报纸,他们一转载,在中央和全国各地的影响会更大,而且说不定这是一个“光明”的信号。

 

也就在这一天的深圳,快到上午11点的时候,我正在市委宣传部召开分管处室的处长、主任碰头会。深圳电视台的台长卢晓昭赶到市委宣传部找我,焦急地说:“吴部长,中央电视台要我们马上传邓小平在深圳视察的电视资料,能不能同意? ”

 

我马上结束会议,把情况报告杨广慧(时任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当时,我们虽然还不知道北京已经发生的事情,但都很兴奋,因为《光明日报》等大报转载,已经是一个很特别的信号,加上中央电视台又正式来要邓小平视察深圳的影像资料,很可能是中央对《深圳特区报》发表邓小平在深圳视察的长篇通讯,已经有了明确的正面态度

 

果然,当晚,新华社作为重要稿件全文播发《深圳特区报》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纪实》,一字不漏



结语


1992年,无论是中国历史,还是中共党史,都是一个永远值得记忆的年份。因为这一年,历史做出了正确的抉择,又写下新的辉煌

 

这一年,邓小平在南方发表重要谈话,有如春雷般响彻中华大地,使神州重振生气;这一年,中共召开了十四大,根据邓小平南方谈话精神,把扩大开放,深化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写入执政党的决议,使中国航船不再左右摇摆,而是乘风破浪快速前进



推荐阅读


《邓小平南方谈话真情实录——记录人的记述》


吴松营 著

人民出版社

2012年1月

责编  宋军花





公   告

公众号所有文章在(www.dushuhui423.com)读书会社交平台同步更新, 请点击页面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注册有积分,精彩内容值得关注。



往期精选

习近平从《论语》中学到了什么?

王岐山“消失”,不一定是在办“大老虎”

胡耀邦诞辰100年:利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

台湾中学语文课本首次在大陆出版

中美不会一决雌雄,主要靠玩“虚”的解决

莫言、袁隆平、梁晓声……他们眼里的伟大母亲

独家专访欧阳夏丹:是谁搅动了她的青春与梦想?

真实的冰心:把季羡林赶出课堂,不喜欢徐志摩

她们告诉你:什么让女人更美丽?

读书类公众号看过来…


  声      明  
 转载请注明来自人民出版社读书会。投稿与合作事宜请与我们联系。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j0320ndiwnr&width=500&height=375&auto=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