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 | 杜近芳:京剧“东方皇后”的传奇人生
杜近芳
杜近芳,享誉海内外的当代著名京剧泰斗级艺术大师、国家京剧院艺术风格的奠基者之一。
她自幼学艺,转益多师,受教于众多梨园前辈,师从王瑶卿、梅兰芳,以优越的先天禀赋、坚韧的勤学苦练精神和执着的艺术追求,继承了王派、梅派的艺术精华。
在几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她创演了《白蛇传》《谢瑶环》《柳荫记》《桃花扇》《红色娘子军》《白毛女》等几十出新剧目,曾多次随团出访海外,外媒称她为京剧的“东方皇后”,为推动中国京剧艺术走向世界和中华文化在世界的传播作出了突出贡献,获“表演艺术终身成就奖”“中国戏剧终身成就奖”。
可以说,杜近芳80余载艺术人生历程折射出时代的变迁,是京剧当代发展史的缩影和国家京剧院院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粹京剧艺术的宝贵财富和遗产。
由国家京剧院策划组织,杜近芳口述,张正贵、陆蕾采写的《杜近芳口述实录》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生于乱世
长于治世
成于盛世
流传后世
杜近芳对自己的“四世论”总结
01
书籍特色
No.1
首次立传,权威且唯一
新中国成立后,杜近芳在中国京剧院长期与叶盛兰、李少春、袁世海等合作,世称“李、袁、叶、杜”。
这本书是杜近芳的第一部传记作品,展现了作为当代京剧大师之一的传奇一生和八十七载艺术人生。
书中描绘了她的刻苦学艺、亲炙大师,年少挑班而后在新中国成立后加入国家院团,成长为一位作品等身、独创一格、桃李满园、享誉中外的京剧大家。
1957年,杜近芳参加第六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获得两枚金质奖章、 一枚银质奖章,载誉回国后留影
No.2
口述采写,画面感强
书中采取口述采写的方法,几乎完全原汁原味地保留了杜近芳本人的口语感,像是杜老当面向你讲述她的一生,语言生动,阅读时画面感极强。
No.3
珍藏价值
书中精选了200余张各个时期的珍贵照片,其中不少都是第一次面世的老照片,从照片的颜色看时代变迁,有珍藏价值。
京剧《柳荫记》中,杜近芳饰演祝英台
02
书籍结构
全书分为八部分,顺序讲述杜近芳的一生。
1
为戏而生
京剧家庭“幸运儿”
思念恩父陈喜光
不喜诗书爱唱戏
“夺三九,抢三伏”
小“贺后”艺惊四座
感恩启蒙老师们
“写”给了杜菊初
2
大师浇铸
王门来了只“怪鸟”
“长”在了大马神庙
遨游王门大学堂
“有面子”——随杨宝森闯津门
与大师们合作的小坤角
王瑶卿引荐拜梅兰芳
梅先生对我是特殊的
3
旭日东升
烧关书获得新生
国家剧院的京剧人
“柳荫”一曲忆王师
战火纷飞受洗礼 赴朝慰问可爱人
梅师改48处传我《宇宙锋》
心心念念“白娘子”前辈传授“金·断·雷”
代表作《白蛇传》
“王先生去了,天塌了”
兼收并蓄学艺忙
4
三访欧美
首次出访 严阵待发
警惕!旅馆里有坏人?
Angela!演砸了?!
凡尔赛宫迎贵客 盗版事件巧斡旋
为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拍电影
中国摩登新女性
邀“虞姬”访南美洲
梅师教我演虞姬
拉美刮起“京剧旋风”
痛惜遇难五烈士
世青节上得“神仙”指点
5
人生丰获
10天排出《白毛女》
创演杂谈——新编戏、传统戏
巧学生主动“让戏”梅大师“挂帅”出征
《谢瑶环》的创作体会
“8年抗战”,总理、梅师都急了
洒泪哭梅师
我与我家官人吴葆桢
初为人母 备尝辛劳
6
再访欧美
《白蛇传》将访美洲4国
惊险的拉美两国行
为菲德尔·卡斯特罗演出
热烈的古巴6省巡演
“百万人会议”——中古建交
“加拿大”的访演高峰
密授机要 夜谋国事
力排众议 独挑大梁
《白蛇传》震动法兰西
王太后彻夜接见《白蛇传》演至天明
7
冬去春来
创排《红色娘子军》
创演杂谈——现代戏(一)
创演杂谈——现代戏(二)
春消息——演《霸王别姬》
“演传统戏,从三皇五帝开始”
戒药瘾迎来“春天”
8
盛世华彩
《宇宙锋》在京汉沪港掀热潮
两次香江饮盛誉
访宝岛盛况空前
“梅韵杜骨”《凤还巢》
流传后世“音配像”
挫折磨难后配像“样板”出
摩学真玩意 锻炼后来人
京剧《梁红玉》中,杜近芳饰演梁红玉,图为该剧演出后,杜近芳与田汉亲切交谈
03
精彩内容选段
梅先生对我是特殊的
梅先生对我可谓是费尽了心思,给我说戏、走台步、分析人物,手把手地教,对我有问必答、很不一般,致使我的师姐、梅派传人言慧珠对梅先生很“不满”。
她说:“我们都是‘追’先生,而对近芳,则反过来,先生‘追’学生。”
梅先生解释说:“你们已经学有所成,有了一定的名气。近芳还小,是个学生,她已经参加了国家剧院,因此,更需要我多给她说说。”
杜近芳与恩师梅兰芳
Angela !演砸了?!
等到“断桥”一折开场了,我很用心力地演出。
在这一折的前半段,台下的观众非常安静。一直等到我饰演的白素贞那一大段“青妹慢举龙泉宝剑”的唱腔唱完之时,我还在饰演的角色中,还没反应过来,突然,潮水般的掌声和山呼海啸般的呼叫声一同响起。全场观众拍墙壁、跺地板,“Angela(法语,意为再来一个),Angela……”。四层包厢加上底层的池座,掌声、跺脚声、高呼声……响彻这豪华歌剧院的五层剧场。
我心里“咯噔”一下,被这种场景吓着了。我心想:“完了,唱砸了,倒好上来了。”我虽然强自镇定,还在演戏,但内心像打翻了五味瓶,泪水全在眼眶中含着。我赶紧告诫自己:“沉住气、沉住气。你叫你的倒好,我唱我的戏。”观众这种“暴动”式的声响一直不停。
当时,我的心都快跳出来了。我一转身投水袖,赶紧示意鼓师赓金群开唱。赓老这时也有点儿懵,在听台下是怎么回事呢。琴师周国兴机灵,赶紧拉弦开唱。可是,不管我怎么唱,观众的掌声、叫声不停。就这么着,把这折戏给唱完了。
1955年,中国艺术团赴法国巴黎参加第二届国际戏剧节时,全团艺术家谢幕,受到极其热烈的欢迎。前排左一为杜近芳
“8 年抗战”,总理、梅师都急了
有一天,周总理和邓大姐把我叫去了,周总理问我:“你和吴葆桢谈朋友多长时间了?”我说:“8年了。”周总理哈哈大笑,风趣地说道:“好嘛!8年,抗战都结束了!今天,可是有人来告你的状了!”
我一问,原来是我家官人的老师林巧稚先生。林巧稚找到邓大姐告状:“杜近芳跟我的学生吴葆桢,老是朋友恋爱的,不结婚,哪儿有谈这么长时间恋爱的?把我的学生耽误啦!”
邓大姐笑呵呵地问我:“近芳啊,还跟不跟葆桢结婚啦?”我向周总理和邓大姐汇报说:“吴大夫这个人不错,很敬业、很朴素,对我的艺术事业是支持的。婚是要结的,但我怕影响工作和艺术。”
周总理和邓大姐就给我做工作:“事业心强是好的,但结婚组成家庭也很重要,要统一起来。”
也就是在同一时间,我不知道是周总理还是林巧稚阿姨,向梅先生说了这个情况,梅先生也来做我的工作。
杜近芳、吴葆桢夫妇(1960年摄)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以上图文来源于《杜近芳口述实录》
往期推荐
公告
转载请注明来自人民出版社读书会。投稿与合作事宜请在微信后台留言与我们联系。
喜欢就点个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