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许振义:包公(中国民间文艺在新加坡之七)

许振义 古代小说网 2020-11-15

       与孙悟空、哪吒、猪八戒、狐仙不同,包公既是神话人物,也是真有其人,准确地说,是神格化的人。

包公人物原型为包拯(999年-1062年),字希仁,北宋庐州(今合肥)人,天圣进士。历任监察御史、知谏院、知开封府、枢密副使等职,授龙图阁直学士。后卒于位,谥号孝肃。因多次论劾权幸大臣,不畏权贵,不徇私情,清正廉洁而闻名于世。

包公画像

包拯去世后,包公故事就开始在民间流传,如《合同文字记》和《三现身包龙图断冤》,而且还开始盛传包拯为阴司阎罗王。到了元杂曲里,大量包公戏流传,如《包待制智取合同文》、《陈州粜米》、《神奴儿》、《盆儿鬼》,关汉卿的《蝴蝶梦》、《鲁斋郎》,郑廷玉的《包待制智勘后庭花》,李行道的《灰阑记》,曾瑞卿的《留鞋记》,武汉臣的《生金阁》等。作为文学人物,包公神格化之后开始有了上天入地,与鬼神沟通的神通。


包公墓

到了明朝,元曲中的包公故事开始以小说的形式出现,如《杨家将演义》、《包龙图断百家公案》、《包公案》(又名《龙图公案》)、《三侠五义》(原名《忠烈侠义传》)。这时的包公不但能够上天入地,与鬼神沟通,有宝物(古今盆、阴阳镜、游仙枕)可通灵,可以在阴间对人世间存在的一些不公平现象进行解释和裁决,甚至还有了驱遣鬼神助其断案的本事,而且还有公孙策、展昭、王朝马汉张龙赵虎等侠义之士的辅佐和支持。

包拯于是从真实的历史人物演变为文学中不惧权贵,明察秋毫的青天典型和民间宗教中正义的化身,包公同时也是地府阎王,“日断人间,夜判阴间”,到了地府还继续惩恶扬善。

包公脸谱

包公信仰是随着第一批南来移民进入新加坡的。新加坡开埠十一年后,1830年,永春移民和泉州移民在丹戎巴葛(Tanjong Pagar)建立了金兰庙,主神是观音,也崇祀包公。传说建庙者为流亡到南洋的反清复明义士,义结金兰,共图反清大业,所以把庙宇命名为金兰庙。之所以崇祀包公,就是祈望正义得到伸张,好人有好报,恶人有恶报。

与齐天大圣、哪吒一样,包公故事早年在新加坡的流传也是通过通俗文学和文艺。本地的兴化木偶戏《包公斩赵王》,琼剧《秦香莲》,芗剧《包公奇案之金钗记》讲的都是包公故事,深入民间。

前述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图书馆藏有的上世纪中叶本地掌中戏戏班数套剧本里,新和平班剧本共有23个,其中含《包公斩赵王》上下两本。新和平班另有创作于1980年的剧本《三审潘仁美》一本;此外,新得月班的老剧本当中,则有《包公伏怪》、《包公伏怪之审门钥鬼》两本。

包公庙的十殿阎王雕像群(许振义2015年5月9日拍摄)

建于1940年的包公庙—天圣坛和建于1960年左右的大巴窑包公庙是本地两所比较大的主祀包公的庙宇。包公信仰历久不衰,在新加坡得以传播,包公庙总务陈玉成说这是因为包公不畏权贵,廉明公正,包公精神强调的是“好人会得到保佑,坏人会得到惩罚”。

包公庙—天圣坛初设于1940年,原址是新加坡东北后港区四英里半林路园的一座简陋小庙,主神是齐天大圣,当时叫天圣坛。1956年,庙里的一个林姓理事梦见包府大人要在庙里为世人救苦救难,吩咐他在庙里供奉包青天。林姓理事把梦境告诉其他理事,大家一致同意供奉包公,降乩征求齐天大圣的意见,大圣不反对,于是转以包公为主神,把庙宇名字改为包府大人庙,还正式注册为包公庙,后来人们就把庙称为包公庙—天圣坛。同年,天圣坛搬到黛施花园,1964年迁往布莱特路,1996年迁往巴耶利巴路166C。

除了崇拜和祭祀活动之外,包公庙—天圣坛近年也举办多项文化和学术活动。1996年配合巴耶利巴路新庙开幕,邀请中国与本地学者举办了“包公与现代社会”座谈会,办过包公文物展,也参加开封和合肥的包公学术研讨会。

包公庙—天圣坛现为四层楼建筑,三楼特设为包公文物中心,展出来自开封和合肥的香炉、神主牌、官袍、官帽、尚方宝剑、二十四册包公族谱,还有各类书籍、瓷像、仿制开封府提名碑和复制的狗虎龙三铡。

包拯手迹碑《龙马负图处》

初建于1960年左右的大巴窑(Toa Payoh)包公庙,前身是金山岭村民所建包公庙。包公庙最早的包公金身,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由一位林姓男子从中国带来,供奉在巴西班让虎豹别墅对面小渔村的一个住家内,后来林姓男子开放住家园地,让出海捕鱼的渔民膜拜,祈求平安、顺利。

七十年代初期,包公庙迁到宏茂桥1巷,靠近罗弄泉金山岭树胶园地区,由一位陈姓男子管理。八十年代,金山岭土地被征用,包公庙只好搬迁,陈姓男子将庙宇交给村民管理,村民将包公庙搬到大巴窑7巷。2006年,庙宇搬到盛港西现址,经五年筹备建设,终于2011年落成。

上世纪八十年代,包公庙迁往大巴窑,后与忠义庙,龙南殿和乌敏泰佛寺合并为惹兰加由(Jalan Kayu)联合庙,并于2011年5月22日举行新庙落成剪彩仪式。落成庆典连演七天福建歌仔戏以包公历史为主题,每天演出不同戏码。庆典活动中,还包括打“圣杯”送“金饭碗”、放孔明灯、点宝莲及光明灯笼。新包公庙主祀开封府包公,配祀公孙策、展昭、王朝、马汉、张龙、赵虎,全套七尊金身,还有龙头、虎头、狗头三铡。庙宇地下层供奉第五殿阎王“阎罗天子”。此外,后殿还设有供奉先人神主牌位的“怀思堂”,牌位近三百个。

包公庙积极弘扬包公清廉、正义的精神。包公庙理事们有感于包公的正义和敬老扶贫,积极社区公益活动,逢年过节和庙庆,招待附近的贫困和老年人,分发度岁金。包公庙也招请补习教师,协助附近低收入孩子搞好功课。 


在新加坡没找着包公乩童上身的照片,只好以马来西亚的作为参考,八九不离十。图为己丑年(2009年),玉封忠义宫关圣帝君圣诞,乩童“请包公上身”。

为了传播包公历史事迹、民间故事和他为社稷服务的政绩,包公庙于2015年4月20日至5月6日举办首届包公文化节和包公展览,全天免费开放给公众参观,展出不少特地从包公的故乡安徽合肥运来的历史文物,包括依据原版文物的设计和尺寸雕塑而成的龙头铡、虎头铡及狗头铡,介绍包公一生的事迹。同时,包公庙也举办包公文化讲座,邀请中国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刘坤太教授、中国合肥包公研究会会员兼合肥包公祠经理卢萍以及新加坡本地文史研究工作者韩山元,分享包公的生平历史事迹,发表研究心得。

配合包公文化节,包公庙与《联合晚报》合作出版《新加坡包公庙典藏书》,由卫生部政务部长兼盛港西国会议员蓝彬明医生主持发布仪式。《新加坡包公庙典藏书》介绍包公的生平和史迹,也刊载包公庙史以及协助建设庙堂赞助人的事迹,售书所得悉数捐献指定的慈善机构。

每年包公诞,包公庙都会请来剧团演出。以乙未年(2015年)为例,请的是台湾明华园玄字戏剧团,从4月23日到5月5日一连演出13场歌仔戏,每晚一场。所演出的剧目大多数与包公有关,列表显示如下:




以《龙阁学士斩判官》为例,京剧中也有此剧,称为《探阴山》,也称《铡判官》,改编自《三侠五义》第三十二回至三十九回,讲述了宋天子年间,少女柳金婵被阴司大判张洪包的外甥所害,然而金蝉的表兄却被诬陷致死。包公发现此案疑点,亲下阴曹,查生死簿,在阎王袒护判官的情况下,据理力争,最终将罪犯绳之以法。

《青天审皇后》当然就是“狸猫换太子”,不再赘述。

惹兰加由联合宫包公庙,龙、虎、犬三铡,王朝、马汉、张龙、赵虎清晰可见(许振义2015年5月9日拍摄)。

惹兰加由包公庙地下层铺设了一组按照神话故事塑造的十殿阎王塑像,供善信和民众参观。栩栩如生的塑像让访客了解地狱十殿和十殿阎罗。人死后到阴间地府接受十殿阎罗的审判,善少恶多者必须受惩罚后才能投胎转世,与包公的铁面无私的品质和惩恶扬善的主张相辅相成。

包公庙十殿阎王塑像群对面的墙上有“二十四孝”图文,为山东省老年学会2007年根据元代郭居敬《全相二十四孝诗选》所新编之版本,删除了“郭巨埋儿”等不合现代价值观之部分。有前言一篇,名为《忠孝廉节》,全文如下:

为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倡导尊老、敬老和赡养老人的美德,借鉴民间喜闻乐见、脍炙人口、令人敬佩的忠孝廉节故事,而设计恩人雕刻成栩栩如生的高浮雕和人物形象,远到虞舜,近到现代,帝王将相,平民百姓,各色人物无所不包。

忠孝廉节以此训教童蒙,励志后人,使人们从中得到启发和借鉴,形成社会家庭和谐进步!


包公庙总务陈玉成说,包公素有孝名,欧阳修评论他“少有孝行,闻于乡里”。设立阎罗殿展览的目的是在宣扬华族文化里的孝道。他说,如果儿女生前胆敢对父母不孝,相传在阎罗王的账簿里就会有记录,死后一定会打入十八层地狱,忍受小鬼用小锯慢慢分尸的折磨。陈玉成在《新加坡包公庙典藏书》里说:“人们参观十殿阎罗,如果能由此产生警惕心,过后更认真恪守孝顺父母的本分,那便符合我们设立阎罗殿的初衷”。


【相关阅读】

许振义:关公(中国民间文艺在新加坡之六)

许振义:狐仙(中国民间文艺在新加坡之五)

许振义:天蓬元帅(中国民间文艺在新加坡之四)

许振义:哪吒(中国民间文艺在新加坡之三)

许振义:齐天大圣(中国民间文艺在新加坡之二)

许振义:综述(中国民间文艺在新加坡之一)


本文经作者授权独家刊出,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