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晓兰:宇文所安·欧立德·宋怡明·阿部龙一(在哈佛听课之三)

2017-03-01 张晓兰 古代小说网


八.Chinese Literature 267r: Topics in Tang Literature/唐代文学专题: Seminar


Stephen Owen (宇文所安)

课程大纲:

 1.January 30 Introduction/介绍:

 2.Feb 6: 对律诗的思考: Wang Ji 王绩 (c. 590-644)。 王绩的哪些诗收入了陈增杰《唐人律诗笺注集评》,为什么?

 Wang Bo 王勃

 22 别薛华

 23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3.Feb 13:技艺:宋之问,沈佺期和杜审言

 直到课程结束,你才能完全地理解这一问题,这个时期持续了半个世纪,这些诗人都是武则天的宫廷御用文人,他们的目的是歌颂武则天的统治。他们一直活到了睿宗的统治,这一时期最后的辉煌,有的甚至一直活到了玄宗时期。

 宋之问,至端州驿见杜五审言沈三佺期阎五朝隐王二无竞题壁慨然成咏350.40.36

 宋之问,扈从登封途中作354.41.11

 宋之问,陆浑山庄 356.41.21

 宋之问,蓝田山庄 356.41.22

 宋之问,度大庾岭 360.41.53

 杜审言,和韦承庆过义阳公主山池五首 (#2, 4) 437.51.10

 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438.51.11

 沈佺期,杂诗三首(#3) 697.85.32

 沈佺期,乐城白鹤寺699.85.43

 沈佺期,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 702.85.652

 沈佺期,龙池篇702, see 12.18 #3

 沈佺期,兴庆池侍宴应制 702.85.68

 4.Feb. 20: 以历史的眼光进行阅读:王维

 不管你怎么读他,王维都是一个伟大的诗人,但是当你在这些诗歌的文化历史背景中读这些诗的时候,他的诗作呈现出了一种特殊的边缘化。当他是一个小孩子的时候,宋之问、沈佺期和杜审言是顶级的诗人,王维甚至买下了宋之问的辋川别墅。他把诗歌技艺完全内在化了,他从诗歌技艺的辉煌退回到了诗歌技艺的朴素状态。

 王维,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

 这不是王维诗歌中很著名的一首诗,这首诗产生在玄宗早期,当时,太平公主的势力依然很活跃. 891.115.2

 王维,酬虞部苏员外过蓝田别业不见留之作893.115.11

 王维,酬张少府 893.115.14

 王维,登裴迪秀才小台作900.115.46

 王维,过福禅师兰若900.115.49

 王维,过香积寺901.115.50

 王维,夏日过青龙寺谒操禅师 901.115.52

 王维,山居秋暝 902.115.59

 王维,终南别业903.115.60

 王维,终南山903.115.65

 王维,凉州郊外游望 904.115.69

 王维,观猎904.115.70

 王维,使至塞上905.115.76

 王维,酌酒与裴迪 929.116.16

 5.Feb. 27孟浩然:

 这是另外一个类型的故事,孟浩然是一个从襄阳来的地方诗人。如果王维具有最好的文化教育,孟浩然则和他的同乡们在一起写作。他去参加科举考试,如同大多数来自地方的文人,他落第了。之后,他变得多少有点古怪,开始广泛漫游和交游,尤其在长江下游地区。天宝年间,当诗歌的品味发生改变后,他的诗歌变得越来越珍贵。直到他去世之后,他的诗歌被抄写出来呈送到皇家图书馆。

 孟浩然, 万山潭作1230.148.39

 孟浩然, 采樵作1232.148.47

 孟浩然, 东陂遇雨率尔贻谢南池1240.149.20

 孟浩然, 早寒江上有怀1241.149.29

 孟浩然, 广陵别薛八1246.149.56

 孟浩然, 与诸子登岘山1248.149.66

 孟浩然, 晚泊浔阳望香炉山1249.149.70

 孟浩然, 岁暮归南山1255.149.106

 孟浩然, 舟中晓望1255.149.109

 孟浩然, 自洛之越1255.149.110

 孟浩然, 宿武阳即事1258.149.123

 6.March 6:杜甫:到达成都

 题张氏隐居二首 #1 、春日忆李白3、重过何氏五首 #2、城西陂泛舟、月夜、对雪、自京窜至凤翔喜达行在所三首 #3 、春宿左省、曲江二首 #1、除架、空囊、铜瓶、有客

 7.March 13:杜甫:成都到夔州

 狂夫、江村、江涨、春夜喜雨、江亭、旅夜书怀、返照 (楚王宫北正黄昏)、中宵(西阁百寻余) 、宿江边阁、孤雁、阁夜、覆舟二首 #1。 冬深4

 8.何如海日生残夜,一句能令万古传。 郑谷 (849-911) 卷末偶题三首。 王湾,次北固山下

 9.李白,送张舍人之江东5

 10.大历诗人(公元八世纪的最后四十年)

 这周,我们将结合从宋一直发展到解放以后律诗传统的批评,主要阅读权威的版本以获得一些律诗传统的意识。这样做的价值在于我们发现这个传统一直都很明显。有一些诗歌出现在《唐诗三百首》中,但是我认为这些诗歌在现代很少有人阅读,要记住,当《唐诗三百首》编辑出来的时候,唐代律诗仍然是一个引起批评注意的明显的焦点。这些诗歌也同样出现在唐代的权威选本,如《中兴闲气集》、《御览诗》和《极玄集》中。

 11.李商隐、 韩偓、 盛唐

 对比之后的唐代律诗诗人流传下来的诗作而言,许多玄宗朝的其他诗人只有少数诗作为人所知,并且相对而言,这些诗作中只有少数是较为杰出的作品。一部分原因可能是因为纸张的耐久性,但同时也意味着这些诗歌没有被传抄下来。我们假设盛唐是唐诗的高峰期,但是这个观点形成于南宋。

王湾,次北固山下 05527

张子容,泛永嘉江日暮回舟05543

祖咏,题远公经台06276

  讲授方式:

  学生提前预习诗歌,上课轮流翻译诗歌,并提出对该首诗的新的理解。上课时宇文所安教授提出思考的问题,学生讨论并回答。宇文教授对诗歌的理解角度非常新颖,如从京畿地区与地方诗歌的创作群体的不同来看待唐诗的发展风貌的不同和差异等。

        该门课讨论的主线是关于律诗的形成与成熟的过程,所以选取的对象也比较有特点。如前期较多地关注宫廷诗人沈佺期、宋之问、杜审言和作为京畿诗人代表的王维,因为他们对律诗的形成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中期重点讨论对象放在杜甫身上;后期较多关注李商隐和韩偓。这些诗人恰好代表了唐代律诗的开端、兴盛、集大成和发展的整个过程。这门课很少涉及到李白,因为李白的诗歌主要成就在于古体诗,而不是律诗。

       宇文所安唐诗研究的突出特点在于对于诗歌独特、敏锐而细腻的感悟,他能够注意到很容易被一般人所忽略的细微之处。如他在课上讲到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讲到悬字的妙处,讲到“行舟绿水前”中的“行”字,说到这个行字可以有两种理解,或者是指舟正在绿水上行走,或者是指舟行走之后,在绿水前已经停下来了,一动一静,可以带来不同的理解,也可以造成不同的表达效果。

      这样的理解就是妙意无穷,可以带领学生一同展开丰富的想象,进入到唐诗的典型的情境中去。他讲到“海日生残夜”和“江春入旧年”:新的事物从旧事物中萌生出来,而新的事物又一刻不停息地变成旧的事物,新旧事物的产生和转换使得这两句诗具有了浓厚的哲理性,具有了生命意识和时空意识。对这首诗的解读和探讨,宇文所安教授用了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

       在上课时,他经常眯着眼睛,眼睛里一直含着微微的笑意,显得神秘、亲切,而又带有几分顽皮。他留着络腮大胡子,喜欢穿米色和土黄色的西服或者衬衣,显得闲适而自如。

      他对唐诗的诗意和禅意的感悟和陶醉会感动所有的人,他的语速飞快,显示出了他思维的灵动和才华的丰沛,而他的语调则是柔和的,亲切的,他几乎对每一首诗都有自己的独到的心会和见解,感觉到他只有在讲诗歌的时候,才进入到一个真正安全的、自由的、让他充分放松和享受的一个世界中去,这个世界与周围的这个世界无关,他只是娓娓动听地叙述他对那个唐诗王国的理解,而这是他性命所托的世界,终身以之的世界。这个世界的神秘、美好和高贵是身处在这个世界以外的粗粝的心所不能体悟到的,独有他一人能够感到。

       他在叙说和表达着对那个世界的微妙的体悟之时,眼睛里含着神秘的微笑,多么类似于佛祖说法,天雨众花,纷纷而下。他的妙解纷纷而出,让人陶醉,让人应接不暇。这是多么奇异的一个景象:一个地地道道的美国人用英文娓娓动听地讲唐诗,围坐在他周围的几乎都是中国学生或华裔学生,师生心灵契合。这个场面颇似佛法东传,在东方生根发芽,发扬光大的过程。

      宇文教授对唐诗的热爱别人能及到,但对唐诗的颖悟和兴会则很少人能及到。他对唐诗独到的见解应该得益于东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他站在遥远的西方,来观看看东方的诗歌和文化,具有了世界性的眼光和视野,他从一个独到的角度来重新阐释唐诗,赋予了唐诗新的诠释和生命。

九、Topics in the History of Late Imperial China/

晚期中华帝国历史研究


Mark C. Elliott  


Michael Szonyi

 课程说明和要求:

       训练运用广泛的材料、方法和参考工具来研究晚期中华帝国历史。集中阅读和分析不同类型的清代的文件,包括官方的和非官方的。学生需要运用课堂上提供的材料写一篇研究论文。需要具备阅读白话文和文言文的能力。

 注意:课程开设给合格的本科生,但必须获得教员的允许。

 课程大纲:

ICD1:  Documents 1 and 1.a  Palace memorial (zouzhe 奏折) and Grand Council record book (suishou dengji 随手登记)

ICD1:  Documents 2, 3, and 4.  Qing Veritable Records (Da Qing lichao shilu 大清历朝实录)

GIS for Qing historians training session

Week 5 – 28 February

ICD1: Documents 5, 6, 7, 8.  Qing Veritable Records (Da Qing lichao shilu 大清历朝实录)

ICD1:  Document 9.  Deposition (kougong 口供)

Week 7 – 14 March

ICD1:  Document 10.  Funerary essay (muzhiming 墓志铭), part 1

Week 8 – 28 March

ICD1:  Document 10.  Funerary essay (墓志铭), part 2

ICD1:  Document 11.  Palace memorial (奏折)

ICD1:  Documents 12, 13, 14.  Selections from Chongyang gazetteer (崇阳县志)

ICD1:  Document 15.  Recitation script, Zhongjiu nao cao (钟九闹漕) 

ICD1:  Documents 16 and 17. Public proclamation of Zhong Renjie and "Complete account of wrongful imprisonment in Chongyang" (崇阳冤狱始末记)

Week 13 – 2 May

Review of the rebellion/回顾这次叛乱

上课方式:

 1. 授课老师将大量资料上传到课程网络资源中,尽多的占有第一手的资料。关注满族文化在清代历史中的作用,尤其重视满语文献和史料的运用,在传统的清史研究方法之外,提出了新清史。

 2.正式选课的学生提前要根据课程大纲和课程网址上提供的本次课要研读的内容和所做的训练提前预习。在课上选课者轮流翻译该次课阅读讨论的文献和资料,这些资料几乎涉及到了清史资料的方方面面。

 3.每次上课之前,都会提前安排好本次课的记录者,将上课的资料记录下来进行保存。另外在上课之前,还有一位同学会进行陈述,陈述时间在15分钟之内,以免影响上课的进度。

 4. 每次课安排homework,上课前一天晚上交给老师。Homework会在清史研究课程的网站上公布出来,所有选课的学生都可以看到。

 这门课选课和旁听的学生也是非常多,因为名气实在是太大了。欧立德教授的新清史在国内影响也很大,他和国内的清史研究学者合作很密切。我在哈佛访学时,有一次去办美国的社会保险号,坐公交车前往,在公交车上碰到了同去办社会保险号的清史研究专家定宜庄教授。哈佛燕京学社特意邀请她去客座,而且还给她提供了一间专门的办公室。定宜庄教授是清史研究专家,翻译过《剑桥中国史》(清代卷),她自己又是满族人,对满族文化和满族历史有着专深的研究,哈佛大学非常敬重她。

 欧立德教授精通中文、日文、满文、藏文、蒙古文,对于清朝的文献非常熟悉。而国内很多清史研究学者,只能运用中文的资料。据说有一次在国内的一次清史国际会议上,欧立德教授用一段满文开场致辞,结果国内的清史专家没有一个人能听懂,大家都觉得很没有面子,受此刺激,很多清史研究学者开始学习满文。

 另有一个传闻,说有一年欧立德教授应邀去北京大学做一次讲座,讲的内容也是新清史的观点,也就是在研究清朝历史中,更能注重满族的作用,以及突出少数民族在中国历史中的作用。因为涉及的话题太敏感,讲座临时被取消了,诸如此类的趣闻很多。欧立德教授的博学和思辨是令人非常叹服的。他目光炯炯有神,脑门明亮,充分显示出了他杰出的智慧,而且风度翩翩,一表人才,真是人中龙凤。

 和他合作上这门课的宋怡明教授也是如此,二人在一起,如同芝兰玉树,交相辉映。两位老师上课非常投入,视上课为神圣之事,以上课为乐,将这门课作为事业来做。因此,课程经常从下午1点讲到下午4点还是不能停下来,便出现了在国内的课堂上少见的现象:拖堂,一般拖十分钟左右,有一次,拖了半个小时,直到下午4点半,两位教授才意犹未尽、恋恋不舍地宣布下课,但并无一位学生提出抗议。在这样的课堂进行学习,得到这么好的学术训练,有谁会不愿意呢?

 宋怡明教授主要研究中国东南地区明清时期的发展历史,尤其对福建厦门一带的发展有着专门的研究。宋怡明教授应该比欧立德教授更年轻一些,因此也更有活力一点。他喜欢笑,笑起来很好看,很帅很阳光。相对而言,欧立德教授则显得有点高冷,但绝对是很酷的高冷。

 宋怡明教授不但帅,而且很健康,是运动型人才,他参加了2013年的波士顿马拉松,这次马拉松上发生了震惊全世界的波士顿爆炸案,爆炸在宋怡明教授离终点还有50米的时候发生,因为离爆炸事故现场太近,他跌倒了,摔伤了膝盖,周四下午来上课的时候腿还有点跛。但即使如此,他的成绩还是很不错,3小时30分钟左右。

 那次爆炸案发生之后的一天,在哈佛科学中心广场上正在表演拳击,我路过那里便进去观看,没想到宋怡明教授也在那里,我便和宋教授聊起了关于运动的话题以及他参加波士顿马拉松和马拉松爆炸案。令我很囧的是,因为我的英文表达有问题,我说了一个victim,即受害者,我的本意是指受伤害的人,但宋怡明教授立刻说:“No,no,I am not victim。”我立刻道歉,向他解释了我的本来意思。

 其实,宋怡明教授的中文说得非常地道,中山大学历史系的沈云飞教授同时期也在哈佛大学访学,合作导师就是宋怡明教授。有一次我和沈云飞老师一起路过哈佛校园,正好碰见了宋怡明教授,我们向他打招呼,没想到宋怡明教授居然用纯正的中文和沈云飞老师交谈起来,问他何时回国。

宋教授走了之后,我有点纳闷,便问沈老师。沈老师说,他在哈佛,全程都是和宋怡明教授用中文交流的,包括在国内时给他发邮件,宋怡明教授也是用中文回复的。知道了此事,我立即后悔,那天看拳击的时候,应该和他用中文交谈,就不会出现那样令人尴尬的状况了。

 两位老师合作上课的方式也值得提倡,类似于主持人主持节目,二人轮流开讲,有时候一唱一和、互相补充,我觉得国内的课堂上也可以尝试这种授课方式,两位风格迥异的教授同处一堂,本来就是精彩的一场学术秀,丰富而生动。对于老师和学生来说,能最充分地调动上课的情绪,课堂的效果应该比一位老师授课更好。这学期王德威教授开设的鲁迅与东亚课,也是采用了这种授课方式,他的搭档是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王晓珏教授。

 这学期清史研究课的研究对象也非常有意思,是围绕清朝钟人杰领导农民起义抗粮的故事而展开,这一故事在范文澜《中国近代史》有记载:“一八四一年,湖北崇阳人钟人杰聚众数千人起义,自号钟勤王,并竖都督大元帅红旗,次年战败被杀。”课堂将与这个历史事件相关的所有的文献材料一网打尽,从随手登记、皇帝的口谕、大臣的奏折、大清历朝实录、地方官员的奏折、正史、法律文档、口供、墓志铭、地方志、方略、地方公告、到民间的戏剧、歌谣。如第十一周所做的训练就是阅读和翻译《钟九闹漕》,《钟九闹漕》是汉语叙事诗,19世纪中叶产生并流传在湖北崇阳一带,由孙敬文整理,于1957年出版。课上进行阅读翻译训练的文本正是孙敬文的整理本。

 可见,课堂不仅运用了清代的材料,还使用了近现代的材料。这种训练方法相当强悍,也相当有效,通过这种全方位和一网打尽的方法来搜集材料,整理材料,清朝的政治、文化、吏治、经济、漕运等方方面面都有了一个横切面的展示。


十、 Medieval Buddho-Daoist Documents Seminar/中世纪佛教和道教文本研讨


Ryûichi Abé

课程大纲:

1.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2.大乘妙法莲华经

3.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4.成唯识论

5.大乘起信论

上课方式:

       学生提前预习,上课轮流将佛经翻译为英文,遇到关键的地方,老师会讲一些佛教的典故,并指点妙谛。

 阿部龙一教授在开课第一天要求很严格,几位旁听的学生都被吓跑了,其中包括浙江社会科学院研究佛经的一位女老师。他要求所有人自我介绍,并说如果不能坚持下来一直参与课堂,就不允许旁听。我出于对佛经的兴趣,还是坚持了下来。

 上课时由选课的学生将繁体字版的大藏经逐字逐句翻译成英文,因为有中文文本可以对照着看,上课对我来说基本就没有障碍了,他们翻译的英文我也大致都能听懂,上这样的课,每次都有一个提升,那种愉悦是难以言表的。

 在上课时,阿部龙一教授经常会穿插一些禅宗的公案,让这门课变得禅意盎然。他讲了明治时期南隐禅师一杯茶的典故,讲到了黄蘖祖师首倡参公案的典故,甚至讲到他自己的师父对他们授课时的情形:师父抽着一支烟,屋内香烟氤氲,师父便在青烟袅袅中点化妙谛。我们围坐一桌的学生一时也好像在阿部教授的讲述中置身于彼境。

 阿部龙一教授对我的态度也越来越客气,除了不用发言之外,享受了选课学生的待遇,每当用目光征询学生们能否听懂时,总是不会忽略坐在桌子后面的我,我也要赶快点头表示回应。有一次课间休息的时候,阿部教授还双手递给了我一张名片,我诚惶诚恐地赶快双手接过,但惭愧地是我没有准备名片,无以回敬,觉得很失礼。阿部龙一教授在课下还询问我的详细研究方向。

 在课程快结束前,有一次他对我说,他们准备在暑假要举办一次与佛教有关的学术会议,希望我能在会议上做一次学术报告,可是,实在惭愧得很,我当时对佛教了解甚浅。如果现在有了一点了解,也是受了阿部龙一教授的启蒙。我怎敢班门弄斧做甚么报告,实在也没有高明的见解拿出来。另外,自己做中文报告的次数都很有限,现在让在哈佛的英文学术会议上做和佛教有关的报告,我实在没有这个勇气。所以,我后来看到了贴在哈佛燕京学社一楼入口处的这个会议的海报,却也没有提交论文。

 课程结束前二周的课上,我们上课的地点由Kirkland一楼研讨室转移到了Divinity 214,阿部龙一从此就让我坐在课桌前,而不是坐在旁听的位置。有一次上课时,阿部龙一教授还带来了精美的日本巧克力,让我们每人品尝,味道实在是好,他对学生的这种恰当的礼节让我觉得如沐春风。课堂的讨论也越来越默契,渐入佳境,有时候,觉得真是体会到了佛祖拈花微笑的那种愉悦。

 最后一次课中间休息的时候,阿部教授带我们来到了哈佛燕京学社二楼的公用厨房,他自己从家里带了茶叶,亲自用公用厨房的茶壶烧开了水,然后挨个给我们每一个人沏了一杯茶。阿部在课上曾经讲到过明治时期南隐禅师一杯茶的典故,此时,我想,他也是用这种方式来启发我们,我们每个人都像是听佛祖讲经,各有所获而去。然而表面上,也不过是各人饮了一杯茶而已。我内心觉得满足极了,知识和思想上的收获会让人激动,产生灵魂上的震撼。可惜课程结束之后,再也没有机会向阿部教授请益,再也无法听他讲经。

 回国前,我准备了三份礼物,分别送给我最感激的三位老师,其中就有阿部龙一教授。但是恰好是在放暑假期间,阿部龙一教授不在哈佛,我托哈佛燕京学社一位工作人员将礼物转交给他,并写了感谢信,还把自己的学术简历发给他,告诉他我很抱歉没能在课上和他讲述我的研究方向。

 很快就收到了阿部教授的回信,回信很长,长得让我感动,也很诚恳。他首先感谢我赠送给他珍贵的礼物,其次,他解释自己带了夫人和两个孩子去度假,因此不在哈佛。又说对我的研究很感兴趣,但是有些地方不是很懂,希望我下次去哈佛的时候,他会邀请我和王德威教授以及李惠仪教授一起详细交谈。我回信给他,我说我非常希望以后有机会回到哈佛和他讨论佛经。我真的非常感谢他的回信和诚挚的感情。我不知道今生是否有机会再回哈佛和阿部教授谈论佛经了,但我永远感谢并记得这样一位彬彬有礼的智者。

相关阅读:

张晓兰:李惠仪·《史记》·《红楼梦》(在哈佛听课之一)

张晓兰:王德威·田晓菲·包弼德(在哈佛听课之二)

赵红娟:小说•性别•历史文化——美国汉学家魏爱莲(Ellen Widmer)教授访谈录

徐永明:哈佛大学访学记

骆耀军:东亚系的试讲(麦吉尔大学学习速记之一)

张惠:谦谦原是玉精神——访余英时先生


本文经作者授权独家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