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介|郭红军:《上海木偶戏研究》
内容简介
该书总字数近33万,同时附有80多幅珍贵剧照、演出海报、书影等,图文并茂,附录部分是中国近现代木偶戏史料汇编,内容翔实、资料珍贵,许多资料是首次出现。
全书共分为九章,第一章和第二章着重考了清末民初上海木偶戏概况,第三章主要考察上海早期提线木偶戏。第四章主要研究上海新型木偶戏。第五章至第八章主要是对新中国木偶戏的研究。第九章主要是关于木偶戏人才培养问题的探索。
除正文部分外,书后还有两个附录,附录一是新闻消息。这部分主要包括各种涉及木偶戏的的新闻、会议消息、政令法规等。附录二是赏析杂记。关于木偶戏演出的评论,古籍中很少涉及,近现代报纸中开始出现对演出剧场、演出剧目、表演特色甚至台前幕后的评论。
该书本着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的原则,重视史料的搜集和整理,让史料自身说话,因此,丰富的史料时本研究最为重要的特点之一。由于史料丰富和扎实,因此,对于纠正过去一些以讹传讹的说法大有裨益,也有助于今后上海木偶戏的进一步研究。
其学术价值和影响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全面而系统地整理了上海木偶戏发展的史料,这些史料在文体方面涉及新闻消息、赏析评论、散文杂记等,在内容方面涵盖民间木偶班社、新型木偶班社、外国木偶戏班社、上海木偶剧团、上海业余木偶班社等木偶戏方面的信息。
第二,通过这些史料的整理和分析,廓清了许多历史上的迷雾,如大多数论者认为1914年“金玉堂”戏班到上海市上海提线木偶演出的肇始,甚至一些史志书也如此描述,通过爬梳文献,我们发现清末就有提线木偶戏班到上海演出;再如关于上海木偶皮影团和上海木偶剧团的沿革,几乎所有资料包括上海木偶剧团都认为该团是1962年由木偶皮影团更名为木偶团的,然而在档案馆查阅资料时,我们发现1965年仍叫上海木偶皮影团等等,通过研究,我们用史料还原了历史的真是。
第三,以往的上海木偶戏研究对上海木偶戏人才培养缺乏系统阐述,本研究专门辟出一章对新中国木偶戏人才培养做了探究,同时,还对上海业余木偶剧社在中小学活动做了一些研究。
目 录
前言
第一章 清末民初上海城乡木偶戏(上)
第一节 木偶戏概说
第二节 城乡木偶戏活动
第三节 民间木偶戏班的艰难生存
第二章 清末民初上海木偶戏(下)
第一节 首次到上海的国外木偶戏
第二节 英国卫珀傀儡戏班演出活动
第三节 大克傀儡戏班活动及相关评论
第三章 民国时期上海木偶戏(上)
第一节 班社和演出剧目
第二节 班社演出和流动
第三节 精致的舞台装置
第四节 报纸的广告宣传
第五节 班社与行会组织
第四章 民国时期上海木偶戏(下)
第一节 德国高天伦木偶戏班
第二节 上海新型木偶戏班社概况
第三节 上海业余木偶剧社
第四节 上海木偶剧社和中国木偶剧团
第五节 中华儿童木偶剧团
第六节 文化界人士与新型木偶戏
第五章 20世纪50年代上海木偶戏
第一节 五十年代上海民营木偶班社概况
第二节、 个案观察:同乐木偶京剧团的解散
第三节、 红星木偶京剧剧团发展与新生
第四节 上海木偶戏对外交流与学术研究
第六章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上海木偶戏
第一节 上海木偶皮影剧团的成立及发展
第二节 从上海市木偶皮影团到上海木偶剧团
第三节 “文革”中上海木偶剧团的创作和演出
第七章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上海木偶戏
第一节 新时期上海木偶剧团
第二节 海派木偶戏的发展
第三节 上海木偶剧团的危机与突围
第四节 上海木偶戏对外交流
第五节 上海木偶戏与儿童教育
第六节 崇明木偶戏的再发现
第八章 21世初上海木偶戏
第一节 世纪之交的上海木偶戏
第二节 木偶戏艺术比赛和交流
第三节 上海木偶戏研究
第九章 上海木偶戏表演人才培养
第一节 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学馆三班。
第二节 上海戏剧学院“上海市木偶剧团演员训练班”
第三节 上海戏剧学院木偶专业本科班
附录一 清未至民国时期有关上海本偶戏的新闻消息
附录二 清末至民国时期有关上海木偶戏的赏析评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后 记
《上海木偶戏研究》是上海市哲学和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上海木偶戏研究(课题批准号:2013BWY002)之最终成果。看着面前的书稿,深感岁月不居,时光易逝,开始木偶戏史料搜集和研究以来,倏忽已历十余年。
偶然机会走上木偶戏教学和研究之路,因备课和研究之需,自2007年开始搜集整理木偶戏史料。
先是利用纸质文献和一些数据库搜集整理了古代木偶戏文献,后又通过(申报》《大公报》《新闻报》以及《戏剧春秋》《小说月报》等民国报刊梳理了近现代木偶戏史料。在这个过程中,萌生研究上海木偶戏的想法,并申报了上海市哲学和社会科学规划课题。
课题获批后,为进步丰富研究,继续搜集了《华东区戏曲观摩会演纪念刊》《中国木偶皮影艺术通讯》等稀缺资料,还收集了1949-2012年有关木偶戏演出的海报、说明书以及著名木偶艺人剧照多幅,又从上海图书馆、上海档案馆等处获取一些关于上海木偶戏的文献资料,编纂了《上海木偶戏史料汇编》(内部印制)。
随着时间的推移,资料搜集越来越多,也越来越芜杂,而自己每见新材料又想补充收进,原计划三年完成的课题整整拖了一年。在处理和运用史料过程中,由于学识和能力所限,常常也陷入困惑,有时过分在意史料的呈现和罗列,致使行文有些零散和不畅,这也是需要说明的。
既非木偶专业出身,又非上海土著,从事上海木偶戏研究,困难自是不少。过程时有艰辛,好在是做自己喜欢的事,倒也多有几分探寻中的乐趣。
在此,诚挚感谢上海戏剧学院所有关心我的领导和同事,是你们的提携和关心,给予我莫大的鼓舞和激励;也要感谢木偶艺术界的师长和朋友,是你们的宽容和鼓励,使一个外行敢在专业领域摸索前行。最后,还要感谢文汇出版社编辑的艰辛劳动与付出。
本著作力图以比较翔实的史料梳理一百多年来上海木偶戏的历史,重视对稀见史料的整理、披露与运用。
1960年上海木偶剧团成立以后,其发展和演出实践本应成为论述重点之一,限于篇幅和结构安排,同时由于(上海木偶皮影戏志)《海派木偶戏》等专著对该团艺术实践及艺术家的贡献已详细叙述,本书则从略,这也是需要说明的。由于作者学识及客观条件所限,书中一定会存不少问题,恳望专家与读者不吝赐教。
郭红军
戊戌年春
个人简介:郭红军,国际木偶联会·中国中心会员,上海戏剧家协会会员,就职上海戏剧学院,从事秦腔和木偶戏研究。著作有《中国木偶戏史稿》,编著有《民国时期西安秦腔班社戏报汇编》(四卷五本)、《名伶名剧赏析》、《折子戏赏析》等,独立主持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课题《上海木偶戏研究》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项目《木偶艺术传承人口述史——以中国木偶艺术人才培养基地为例》,申报上海文化基金纪实文学《上海木偶戏百年》,获得资助,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木偶戏研究论文多篇。
【相关阅读】
(新书推介)郭红军主编:《民国时期西安秦腔班社戏报汇编》易俗社卷
本文经作者授权刊发,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