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敢:在第十四届(开封)国际《金瓶梅》学术研讨会闭幕式上的总结发言
再接再厉,从金学中兴之地再出发
——在第十四届(开封)国际《金瓶梅》学术研讨会闭幕式上的总结发言
吴敢
尊敬的河南大学文学院院长王宏林教授
尊敬的中国《金瓶梅》研究会(筹)会长黃霖教授,顾问宁宗一教授、王汝梅教授
尊敬的中国《金瓶梅》研究会(筹)各位副会长、理事
各位师友:
由河南大学和中国《金瓶梅》研究会(筹)主办,由河南大学文学院和《汉语言文学研究》编辑部承办,由《明清小说研究》编辑部、中州古籍出版社协办的第十四届(开封)国际《金瓶梅》学术研讨会完成了各项议程,取得了圆满成功。
刚才各小组召集人(杨国玉、曾庆雨、梅东伟)报告了分会场概况,加上两次大会发言及其评议,还有会议期间召开的中国《金瓶梅》研究会(筹)一届十次理事会,本次会议的学术成果与学术交流引人瞩目。我籍此谈点与会感言,用供各位师友参酌。
先说本次会议。
本次会议收到论文71篇(据会议定稿之论文集电子文本统计),其中源流类14篇,文化类14篇,人物类10篇,艺术类7篇,版本类6篇,语言类6篇,作者类4篇,思想内容类4篇、成书类2篇、评点类2篇、金学类2篇。
可以看出,源流传播、文化展现是近年金学的主要关注点。人物、艺术、版本、语言亦保持着较强的势头,思想内容、作者等仍有一些学人留意。源流传播、文化展现统属于文化范畴,换言之,文化研究是当今金学的主导面。
就具体论文而言,也颇觉新意。如(按会议第一次提供的论文集电子文本依次分列)陈晨关于听觉叙事的论述,陈东有关于道德思维指向从瓶外到瓶内的剖析,董玉振关于介休本(北图本)形态与批注时间的介绍,傅想容关于《续金瓶梅》郑玉卿素材来源的探讨,高玉海关于俄译本历程的回溯,冯保善关于四大奇书的江南传播对中国小说发展作用的判断,伏涛关于门卫描写的文化思考,胡令毅关于《得驺虞》系徐渭作品的考证,胡衍南关于《金瓶梅》与万历艳情小说性描写的比较研究,方保营关于介休是尼姑宣卷故事来源地的求索,纪德君关于传播现象的新探,雷捷关于窥视叙事视觉艺术价值的分析,李照川关于《金瓶梅词话》方言解释与归属的归理,李志宏关于崇祯本评点的演绎思维,林伟淑关于陈经济身体叙事与隐喻的摘要,孙秋克关于时曲与《金瓶梅》叙事艺术的解析,谭楚子关于《金瓶梅》乃十六世纪江湖中国全景实录的论辩,许振东关于世情叙事场景的透视,张青松关于《清宫珍宝皕美图》流布的梳理,高念清关于陈铎是《金瓶梅》作者的推演等,均有应当点赞之处。
本次会议的论文集暨《金瓶梅研究》第十三辑将由中州古籍出版社编审出版。
再说金学事业。
1989年6月14日成立于徐州的中国《金瓶梅》学会与2005年9月17日成立于开封的中国《金瓶梅》研究会(筹),前后接续,迄今三十年,使中国金学出现团队,具备阵势,形成规模,成为显学,出版了数百部专著,发表了数千篇论文,召开了7次全国会议、14次国际会议和十余次专题会议,编辑发行了13部学会机关刊物《金瓶梅研究》,涌现出数十名著名金学家,集结成数百人的专业研究阵容,中国《金瓶梅》研究的基本队伍不断扩大、定型,已经形成一支阵容整齐、行当齐全的高层次、高水平的研究队伍,并且与海外金学同仁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学界公认走在了国际金学的前列,被公认为国家级(准国家级)著名学术团体之一。
21世纪初的“非典”和原中国《金瓶梅》学会会长刘辉先生的辞世,使学会失去重新登记的机会,以致被国家民政部注销,令金学事业蒙受重大损失。
在2005年第五次(开封)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上,金学同仁在黃霖先生的带引下,发起成立了中国《金瓶梅》研究会(筹),成功转型,学术中兴,开创了金学新局面,酝酿成延续至今的金学洪流。
中国《金瓶梅》研究会筹备委员会第一次全委会决定,聘冯其庸、徐朔方、魏子云、梅节、宁宗一、卢兴基、沈天佑、袁世硕、杜维沫、林辰、陈诏、王汝梅、许继善、傅憎享等14人为顾问,以卜键、马征、王平、白维国、叶桂桐、孙逊、孙秋克、许建平、何香久、吴敢、李鲁歌、张远芬、张鸿魁、张进德、张蕊青、杨绪容、杜明德、罗德荣、陈东有、陈昌恒、陈维昭、陈益源、周中明、周晶、苗壮、赵兴勤、黄霖、曾庆雨、萧欣桥、翟纲绪、潘承玉、霍现俊等31人为理事,黄霖为会长,吴敢、王平、陈东有、何香久为副会长,吴敢为秘书长(兼),陈维昭为副秘书长。
2010年8月20日晚,中国《金瓶梅》研究会(筹)在河北省清河县召开了第一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会议决定增补卜键、陈益源、陈维昭、许建平、张进德、霍现俊为副会长,洪涛、赵杰、石钟扬、孟昭连、胡金望、王枝忠、董国炎、杜贵晨、王立、王进驹、傅承洲、吴波、张文德、史小军、杨国玉、徐永斌、黄强为理事,霍现俊为副秘书长(兼)。
2013年5月11日晚,中国《金瓶梅》研究会(筹)在山东省五莲县召开了第一届理事会第六次会议。会议决定增补徐志平、胡衍南、李志宏、范丽敏、李志刚、张传生、王昊、高淮生、谢定均、齐慧源、程小青、王增斌、冯子礼、张弦生、高振中、甘振波、褚半农为理事。
2015年8月15日晚,中国《金瓶梅》研究会(筹)在江苏省徐州市召开了第一届理事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增聘侯忠义、周中明、欧阳健、周钧韬、张惠英、张远芬、李鲁歌为顾问,增补马达、周文业、苗怀明、冯保善、李桂奎、贺根民、宋培宪、刘相雨、楚爱华、李寿菊、刘洪强、杨彬、张廷兴、傅善明、潘志义为理事。
2016年10月9日晚,中国《金瓶梅》研究会(筹)在广东省广州市召开了第一届理事会第八次会议,决定增补史小军为副会长。
如此,则中国《金瓶梅》研究会(筹)现有会长1人、副会长11 人、理事78人、顾问21 人、秘书长1人、副秘书长2人。中国《金瓶梅》研究会(筹)的工作人员已达99人之众。
中国《金瓶梅》研究会(筹)和他的前身中国《金瓶梅》学会,是工作比较规范、活动比较正常、成效比较突出、富有担当精神、能够自我完善的学术团体,是团结和谐、融洽包容、可以畅所欲言、彼此相互信任的学术大家庭。
中国《金瓶梅》学会(连同其酝酿筹备阶段)和中国《金瓶梅》研究会(筹),已经成功举办了21次大型学术会议,其中全国会议7次(1985年6月在徐州,1986年10月在徐州,1988年11月在扬州, 1990年10月在临清,1991年8月在长春, 1993年9月在鄞县, 2007年5月在枣庄),国际会议14次(1989年6月在徐州, 1992年6月在枣庄, 1997年7月在大同,2000年10月在五莲,2005年9月在开封, 2008年7月在临清,2010年8月在清河,2012年8月在台湾,2013年5月在五莲,2014年11月在兰陵,2015年8月在徐州,2016年10月在广州,2017年10月在大理,2018年10月在开封)。
另外还有八次重要的专题会议:2002年5月9日临沂“《金瓶梅》邮票选题论证会”、2009年3月31日黄山“《金瓶梅》与徽文化座谈会”、2010年1月22日北京“《综合学术本金瓶梅》出版选题座谈会”、2010年4月29日黄岩“第八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筹备会”、2011年9月7日台儿庄“《金瓶梅》文化研究座谈会”、2014年6月14日峄城“电视连续剧《笑笑生传奇》剧本论证会”、2015年10月22日长春“金瓶梅文化高端论坛与版本文献展览”、2017年4月台北“《金瓶梅》青年学者论坛”等。
从以上所述本次会议学术成果和研究会历史文献可以看出,金学需要培育建设两支队伍。
一是《金瓶梅》研究基本队伍。目前的《金瓶梅》研究人员,可以说是老中青结合,但中老年居多,40岁左右及其以下者偏少,要动员、吸引年青学人加入金学队伍,也欢迎其他年龄段的研究人员转入金学队伍,本次会议就到会了一些新朋友。
争取经过数年努力,到本世纪20年代中期,金学能够有三五十人的一支新的生力军出现。
二是研究会工作人员尤其是主要工作人员队伍。目前的《金瓶梅》研究会(筹)副会长11人,60岁以上者5人(依次为吴敢、王平、陈东有、卜键、何香久),接近60岁者5人(依次为许建平、张进徳、陈维昭、霍现俊、陈益源),最小的一位是史小军,也已过知天命之年。
中国《金瓶梅》研究会(筹)一届十次理事会决定,第十六届(上海)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拟在上海召开,由黃霖会长和许建平副会长联合主办。
黃霖会长和在下因为种种原因目前勉为其难地坚守在一线岗位,希望在明年第十五届国际(石家庄)《金瓶梅》学术讨论会上能够有新的四五十岁的副会长出现,并且争取在上海会议或再下一次会议上能够完成新老交接,让研究会后来居上,充满活力。
各位师友,经过国内外金学同仁四十年(如果从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算起近百年)的发奋创设,《金瓶梅》经典化与金学显学化相辅相成,经典化的《金瓶梅》与显学化的金学已经名副其实地步入了学术殿堂。
然而,《金瓶梅》在全社会意义上被奉为经典,金学在全学术界意义上被认同为显学,还有一段不短的行程,尚远不能一蹴而就,依然任重道远。
《金瓶梅》原著各类版本的整理出版与注释出版,近年已有近十种之多,并且半数以上已经印行。如此集中,如此适时,有米之炊,必然会拓宽研究视野与增进学术探索。
金学面临新的生机,应高度警策,精心梳理,广为借鉴,着力突破,营造金学新的辉煌。要感谢梅节、董玉振、张青松、卜键、白维国、杨国玉、何香久、李照川等为此付出的艰辛努力,请以掌声向他们表示敬意!
当然,一些现象也不容忽视。譬如,专家认识与民众认识的不相应,学术认识与主流认识的不相应,学术地位与文化地位的不相应,金学显学化与金学队伍的专业化不相应,《金瓶梅》的经典化与金学名家的后续跟进不相应等,在金学赫赫扬扬的同时,还需冷静对待,尽早改观。
各位师友,金学已经不是一座象牙塔,而是一处公众游乐的园林。不容置疑,传统的金学,加上以文化与传播为标志的、以经典现代解读为旗帜的新金学,必然展示着宁宗一先生的经典命题:说不尽的《金瓶梅》。
大型金学会议的召开地点,山东7次,江苏5次,河南2次,吉林、浙江、山西、河北、台湾、广东、云南(以召开先后为序)各一次。如果以长江为界,长江以北17次,长江以南4次。东到台湾,西到开封,北到长春,南到广州,西北到大同,西南到大理,这一片广袤的大地,都是金学热土。
由史小军副会长主持召开的第十二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使金学会议由北向南拓展了将近2000公里。由曾庆雨理事等主持召开的第十三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又将金学会议由东北向西南拓展了将近4500公里。
我们希望北方地区(如内蒙古)和西北地区(如陕甘宁青新)的金学同仁能够促成一次继明年石家庄会议和后年上海会议之后的金学会议,让金学覆盖中华大地!
在第五届(开封)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期间,2005年9月18日,礼拜天,恰逢中秋节,下午会议组织参观铁塔、龙亭、大相国寺,晚偕陈诏、王汝梅、赵兴勤、孙秋克、齐慧源、黄强六位师友小酌于书店街,席间曾戏称“全真七子”“江南七怪”云云,回到宾馆,意犹未尽,还在2号楼前合影留念。
9月17日上午,孙秋克、铃木阳一和在下在会场主席台前亦有一合影,因吾等均出自浙江大学徐朔方先生门下,故有“西湖三侠”之谑。
2007年中秋,孙秋克因时感怀,有一小品《想起开封中秋夜》追述此事此景,雅意殷殷,文短情长,人生契阔,不胜怀念。昨天,黄强在朋友圈还配图发文追忆此一金学花絮。
13年后的本次会议,吾等八人虽尚健在,但陈诏、赵兴勤、铃木阳一、黄强均因故不克与会,友朋难逢,生命苦短,说来令人喟叹!
河南大学有着浓郁的金学传统。老一辈金学家任访秋的论文《轮<金瓶梅>中的人物形象及其艺术成就》发表在《开封师院学报》(河南大学学报前身)1962年第二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前17年所发表的屈指可数的12篇论文之一,颇见胆识与功力。
张进徳、曹炳建、张大新均为在小说戏曲研究界颇有影响的中年专家,由他们指导培养的硕士研究生,批量性地选择金学为毕业论文,并且都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尤其是张进徳教授,截止拙著《金瓶梅研究史》出版,计有专著2部,论文25篇,内容涉及思想、主旨、源流、文化等领域,2010年当选中国《金瓶梅》研究会(筹)副会长。
2005年与2018年河南大学先后主办了两届国际《金瓶梅》学术研讨会,是中国金学的中兴之地与进一步辉煌之所。《河南大学学报》2006年第一期组织了一期有6篇学术论文规模的《金瓶梅》研究专栏,亦颇有影响。
八朝古都开封为本次会议平添了浓郁的文史氛围,具有106年建校历史的河南大学为本次会议提供了厚重的学术根基,承办方河南大学文学院和《汉语言文学研究》编辑部营造了优容的会议环境,让我们以热烈掌声向会议主办方、承办方、协办方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为本次会议付出艰辛劳作与巨大奉献的中国《金瓶梅》研究会(筹)副会长张进徳教授表示崇高的敬意!向全体会议服务人员、新闻媒体以及金明酒店工作人员表示亲切的慰问!
亲爱的金学同仁,明年在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再见!
吴敢2018年10月14日于开封
【相关阅读】
吴敢:让金学之花越开越靓丽 ——在第十二届(广州)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闭幕式上的总结发言
李金泉:关于《第一奇书金瓶梅》的原刊本问题——兼和王军明、吴敢商榷
本文经作者授权刊发,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