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霖:第十四届(开封)国际《金瓶梅》学术研讨会开幕辞
我们走在大路上,去迎接更加灿烂的明天
——第十四届(开封)国际《金瓶梅》学术研讨会开幕辞
黄霖
尊敬的河南大学张宝明副书记和《明清小说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的领导:
尊敬的宁宗一先生、王汝梅先生和各位新老朋友:
大家早上好!
十三年前,也就是在这河南大学,我们开过第五届《金瓶梅》国际学术讨论会。那一次会,在我们《金瓶梅》学术讨论会的历史上是具有特别意义的,也就是我们原来的中国《金瓶梅》学会因遇非典、会长病危等原因没有及时办理重新登记手续而被撤消后,重组中国《金瓶梅》研究会(筹)的第一次会议。
感谢河南大学,这次又与《明清小说研究》编辑部与中州古籍出版社合作,大力支持我们学会的工作,使我们又旧地重聚,再一次在这里讨论《金瓶梅》的学术问题。
因此,请允许我代表中国《金瓶梅》研究会(筹),向主办这次会议的河南大学、《明清小说研究》编辑部、中州古籍出版社及承办单位的领导、老师与同学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要对各位来积极参加会议的女士、先生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参会的老一辈的宁宗一先生、王汝梅先生等表示深深的敬意!
这次会议的论文丰富多彩。一些用新的理论、新的角度来探讨小说的论文很吸引我的眼球。
第一篇“语言痕迹”的分析,下面用“戏仿”来梳理《西厢记》与《金瓶梅》的关系,用“第三人效果”、“沉默的螺旋”效应来分析《金瓶梅》的传播等等,都能使人有耳目一新之感。
同时,一些论文研究新的问题,研究一些前人不太注意或难以注意的问题,有的甚至是很小的问题,但都写得比较实在,化了工夫。比如,有的关注了“高丽铜”“祥元通宝”之类很小的物件,有的研究了诸如门卫、乔贵妃之类不注目的人物,有的探索“五短身材”之类当时的审美观念,有的考察了西门庆的书房或《金瓶梅》中整个东京的格局等,都能小中見大,拓展了研究的视野。
像张青松先生的《<清宫珍宝皕美图>流布研究》一文,写得十分细致。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我就是在河南看书时第一次意外地知道并看到了这本画册,因怀疑這是民国期间伪造的“清宫珍宝”,所以后来一直没有特别关注它。
好几年前美国的芮效卫教授在出版他的四大本英译本时,曾托朋友向我打听它的来路与目前的藏处,我实在说不出所以然。最近在翻民国的报纸,看到了有人将这些绘图买给张作霖及有人在张家中看过这些绘图等信息,也没有进一步去关注。这次读了张先生的大作,娓娓道来,觉得真正下了工夫,很解我的渴。
上面说的用新的理论,写新的问题的文章引起我的兴趣,不是说研究一些老的问题,用传统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的文章没有价值,不少文章也写的很有质量,很有深度,能将老生常谈说得富有新意,也是很有价值的。
我想,我们的研究,只要坚持正确的研究方向,坚持有一个良好的学风,不求哗众取宠,不作浮根游谈,老老实实、勤勤恳恳地去做,都会取得成绩的。
说来也巧,我们这次会议,正是在改革开放四十年后的一次会议。这几天,不时看到总结四十年来成绩的文章。四十年来,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成绩辉煌。
2016年9月,我在日本举办的“中国古典小说研究三十年回顾与展望”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曾用“一路春风,满树花开”八字作为主题发言的标题,谈我国古代小说研究的概况。
我想用这八个字来形容四十年来《金瓶梅》的研究也是恰当的。四十年来的《金瓶梅》研究,极具代表意义地证明了新时期的学术开放,学术自由,真正使我们走在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康庄大道上,走向学术繁荣。我们的《金》学事业也因此而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历来的一部禁书,已经被公认为一部文学经典。
我们正是在这段峥嵘岁月中披荆斩棘、创造历史的实践者,是这段光辉历史的见证者。我们应该为此而感到自豪,我们更应该珍惜这一大好时光。让我们更加坚实地走在我们的大路上,去迎接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
最后,再一次向主办与承办这次会议的河南大学、《明清小说研究》编辑部与中州古籍出版社的领导与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祝各家的事业兴旺发达!
二〇一八年十月十三日
【相关阅读】
吴敢:在第十四届(开封)国际《金瓶梅》学术研讨会闭幕式上的总结发言
黄霖:从20世纪80年代走来 ——略谈我的中国古代小说研究(上)
黄霖:从20世纪80年代走来 ——略谈我的中国古代小说研究(下)
本文经作者授权刊发,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