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介 | 陈小林:《杨家将故事考论》
该书重点研究明代两部杨家将小说——《北宋志传》和《杨家府世代忠勇通俗演义》的成书问题,主要从寻找小说文本内证入手,同时征引诸多史地文献和笔记材料,对播州杨氏和杨家将故事之衍变、平播之役与明代杨家将小说之刊刻的关系做了较为细致的论述。另外以杨家将小说为代表的杨家将故事与三国、隋唐、五代、狄青、水浒、岳飞、神魔等故事的关联,以及杨家将故事的后世影响和传播,该书也有所介绍。
而在历史演义小说(包括杨家将小说)的形成和演进问题上,该书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指出平话和词话是不同的文学系统,历史演义小说的形成过程和演进轨迹是由史学和文学这两个传统,以及文学传统之下的平话和词话这两个系统合力的结果。
绪 论
第一章 杨家将小说版本关系考索
第一节 北大世本《南北宋志传》小考
第二节 三种明刊《南北宋志传》略论
第三节 《北宋志传》与《杨家府演义》关系辨
第二章 杨家将小说成书过程考索
第一节 麟州杨氏与杨家将故事的兴起
第二节 民族争战与杨家将故事的壮大
第三节 播州杨氏与杨家将故事的变异
第四节 平播之役与杨家将小说的刊刻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杨家将与其他故事关系论略
第一节 杨家将和三国故事
第二节 杨家将和隋唐故事
第三节 杨家将和五代故事
第四节 杨家将和狄青故事
第五节 杨家将和水浒故事
第六节 杨家将和岳飞故事
第七节 杨家将和神魔小说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杨家将故事后世传播论略
第一节 清代小说
第二节 明清戏曲
第三节 说唱文学
第四节 题咏及其他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国历史演义小说的生成与演进
第一节 唐宋说话伎艺及其底本问题
第二节 元明讲唱与历史演义小说的生成
第三节 历史演义小说的两条演进途径
本章小结
余 论
主要征引参考文献
附录 《北宋金枪全传》的错简
这本小书,是以我的博士论文为基础修改而成。
十年之前,当我在电脑上敲完这篇论文,我从来没有奢望有一天它会出版。毕竟,它没能解决当初想要解决的问题。
2006年2月15日,我独自拖着行李来到浙江大学,师从廖可斌教授攻读博士学位。入学三个多月的时候,廖师建议我选择杨家将小说撰写学位论文。彼时我想研究南明文学,有点嫌这个题目小。但在我读完明代两部杨家将小说后,我改变了主意。
我至今仍记得2006年8月23日,在王羲之曾经流觞的曲水旁,我对廖师说我有兴趣做这个题目时,廖师脸上的高兴神色。我是几个月后才得知,这个题目廖师建议了好几年,直到我愿意试试。
在搜集材料的过程中,我有点理解同门没有听从廖师建议的缘故了:要解决杨家将小说的成书问题,文献资料太少!我花了一年多时间,像大海捞针一样去搜集相关文献,2007年底动手开始写后,我经常苦于直接材料匮乏而对着电脑发愣半天。
论文断断续续写了十个月时间,至2008年9月完成初稿。其间有焦躁,有沮丧,当然,也有一丝福尔摩斯探案般的乐趣——现在回想起来,通过聚拢各种细微线索步步逼近谜底,那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过程。
谜底没有最终揭开,固然有点遗憾。但如果只把撰写学位论文当作一次系统的学术训练,就没有什么好遗憾的了。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我所收获的已远远超过答案本身。
这本小书能够问世,最应该感谢的人自然是廖师。杨家将小说成书之谜是廖师关注多年的问题,书中基本观点即由他提供。在我搜集材料的过程中,廖师不仅提醒我注意到马力、郑骞撰写的两篇重要论文,还赠送相关书籍多种。
本书初稿完成后,廖师及时审阅全稿,在章节安排、观点论证、语言表述等方面多有指正。本书出版之际,廖师又拨冗赐序,为小书增色。受教师门多年,廖师敏锐的洞察力,广阔的学术视野,一丝不苟的态度,都让我感佩不已。
其次要感谢为我撰写本书提供帮助的师友。当我冒昧写信索求两篇民国报刊论文时,承蒙山东大学图书馆的关家铮老师慷慨惠赐。浙江大学原中文系资料室的丁兴珍老师为我查阅古籍提供不少便利。当时还在台湾大学念书的陆方龙兄不嫌劳烦代为寻书,他总能将我久觅不得的书籍、论文及时传到我的手中。日本大阪市立大学的石川昌幸、田渕欣也两君代为复印了本书所参考的大部分日文文献,田渕欣也还惠赠了他研究杨家将故事的硕士论文。
郭杨、胡婧、李伟、刘雪平、秦秋咀、石朝辉、王斌、熊权、郑修诚、钟晓华等友朋,无不替我复印、拍摄、抄写资料,省却我许多长途跋涉之苦。孙福轩师兄看过本书部分章节,提出了中肯的修改意见。夏勇提供不少有价值的集部文献线索。英文翻译劳林旭文审校一遍。刘喜凤、谭安东在日文翻译方面多有襄助。
没有上述师友的无私付出,我对已有研究文献的掌握和利用都不免要大打折扣。而在我参考的论著里,我尤其想提到侯会教授的《〈水浒〉源流新证》。细心的读者会发现,这本小书的章节设置模仿了侯教授的大著。
还要感谢我的朋友兼同行宋旭华、胡畔和沈宗宇。因为旭华的鼓动和帮助,这本书才有出版的机会。胡畔承担了琐碎的编校工作,沈宗宇通读了三校样,两位朋友匡误纠谬,惠我良多。
最后要特别感谢五位匿名评审专家,他们给出了专业的评审意见,其中有中肯的建议,也不乏坦率的批评,让我更加清楚这篇论文的缺点所在和继续研究的方向。
我的硕士导师刘上生教授一直对我勉励有加,在我毕业后仍十分关心我的学习和工作。我的父母和大多数人一样,认为研究古代文学没有什么用,却任由我走自己的路。在我求学期间,姐姐姐夫、妹妹妹夫两家分担了许多本应由我承担的家庭责任。愿这本小书,能让他们稍感欣慰。
谋食武林的这十年,我从校园步入社会、由而立走向不惑,结婚、生女,踏入庸常的家庭生活。因为Amy和点点,这庸常让我踏实。这本小书,也是献给她们的。
陈小林
2018年6月30日于杭州良渚
陈小林,1979年11月出生于湖南安仁,现为浙江古籍出版社编审、文献编辑中心主任。曾就读于湖南师范大学和浙江大学,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2005年至2006年,曾任职于湖南涉外经济学院,讲授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研究领域为中国古代小说。
在《红楼梦学刊》《明清小说研究》《中国典籍与文化》等学术刊物上发表十来篇论文,策划组稿并主持编辑《屠隆集》《袁枚全集新编》《马叙伦全集》《西北稀见戏曲抄本丛刊》等出版项目。
【相关阅读】
新书推介 | 李舜华:《从礼乐到演剧:明代复古乐思潮的消长》
本文经作者授权刊发,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