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留言获赠刊)《文献》2019年第3期目录与摘要

《文献》编辑部 古代小说网 2021-09-15


《文献》杂志2019年第3期封面建馆110周年纪念之事业篇

中日战事史料征辑会的后期(1945-1951)事业与终结

——以国家图书馆档案为中心   刘  鹏

内容摘要:中日战事史料征辑会是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和国立北平图书馆在全面抗战爆发的特殊背景下,共同成立的以征集、保存、整理中日战事史料为主要工作的学术组织。抗战胜利后,这一组织先后成为北平图书馆及北京图书馆的内设机构,继续存在。但因为时局变化、经费不足和人员短缺,尤其是抗战主题热度的消退,这一机构在经历了1945年至1947年的复员与北返、1947年至1949年的恢复与停顿,1949年至1951年的维持与隐退后,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于1951年11月正式结束。数十份国家图书馆档案记录了这一历史。

关键词:中日战事史料征辑会  后期工作  国家图书馆档案

作者简介:刘鹏,文学博士,国家图书馆研究院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藏书史、图书馆史。


敦煌遗书对“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启示    林世田、赵洪雅

内容摘要:敦煌遗书被誉为“中国中古时代的百科全书”,自其发现至今,我国古籍保护工作者围绕敦煌遗书的原生性和再生性保护做了大量工作,并由此助推“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诞生。这是我国历史上首个由政府主持开展的古籍保护领域国家级重大文化工程。从敦煌遗书修复实践中提炼总结出的修复原则已成为目前我国最通行的古籍修复原则。海外敦煌遗书的数字化回归及国际敦煌项目(IDP)的建设也为未来海内外存藏的中国古籍数字化工作指明新的方向。敦煌文献中记载的十世纪中期三界寺道真和尚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修经事业,也予以后世古籍保护者激励和启示。

关键词:敦煌遗书  古籍保护  修复  数字化  海外回归

作者简介:林世田,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研究方向:敦煌学、古籍保护。赵洪雅,国家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文献学。

域外汉籍

专栏导言    陈捷

日藏马融《上林颂》残篇校勘及考证    蒋晓光

内容摘要:日藏弘仁本《文馆词林》有一卷次、篇题、作者不明的残篇,本文研究认为是马融《上林颂》的遗存。文章首先对该篇文本中存在的讹脱衍倒现象进行校勘,改正讹误十馀处。该篇书写校猎,先至其文已佚的“某处”,再至广成苑,根据东汉制度,先至之处应为上林苑,结合汉赋命名惯例推测,残篇原秩以“上林”命篇实属合理;考察东汉中期以后,以“上林”命篇的赋、颂作品,目前所知,仅有马融《上林颂》;而挚虞、刘勰俱以为该篇近于赋体,残篇则以主客问答形式结构全篇,确从赋体脱胎而出,并与《广成颂》的主旨相同。以上均指向残篇为马融的《上林颂》。根据《典论》佚文和《后汉书》的记载,《上林颂》作于桓帝永兴二年,既谏桓帝不可耽于游乐,又劝桓帝应借校猎加强武备。

关键词:《文馆词林》  马融  《上林颂》  永兴二年

作者简介:蒋晓光,华侨大学文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先秦两汉文学与文献。


韩国藏《十王经》异本初探    伍小劼

内容摘要:以证心寺刊本和松广寺刊本为代表的韩国藏《十王经》有自身特色,经中所带的图像与之前学界研究的《十王经》图像有明显差别,构成一种异本。两种刊本中的图像为十王及其从官眷属图像,他们是在做预修十王仪式时所请的对象,各自有独特的功能。图像名目来源与一部《冥道传》密切相关。

关键词:韩国  证心寺  松广寺  《十王经》  《冥道传》

作者简介:伍小劼,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佛教和道教。


日藏释守仁《梦观集》抄本考论    钟彦飞

内容摘要:元末明初释守仁《梦观集》全帙,国内亡佚已久,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存有一部六卷抄本,为转抄明建文三年刊本。结合相关文献并核查文本内容,可了解其成书及流传过程。《梦观集》所存诗歌数量巨大,具有重要的文献补遗和正讹价值,同时也为全面考察以释守仁为代表的元末明初僧诗创作提供了丰富材料。

关键词:释守仁  《梦观集》  日本国立公文书馆  抄本

作者简介:钟彦飞,文学博士,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文化传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元明清文学文献学,古籍整理与研究。


日本九州大学藏《考订按鉴通俗演义三国志传》考  程国赋、郑子成  

内容摘要:日本九州大学中央图书馆藏《考订按鉴通俗演义三国志传》,残存六卷七十二则,有“上图下文”式插图五十五幅。该本版式前后不一,文字有缩略,且讹误不少。该本第一卷卷首残存的关于刊刻者的文字“三建书”应为“三建书林”之缺,由此推断应是乔山堂刘龙田刊刻。通过与其他版本“串句脱文”的情况比较后可知,该本属于《三国演义》二十卷简本系统中“志传小系统”这一分支。该刊本的插图方式效仿周曰校本《三国演义》,而艺术风格则接近于建阳刊本风格,但较其他建本而言更忠实于文本,精于细节刻画,然而亦有部分插图水准拙劣,有拼凑的嫌疑。该本的发现和刻书坊的确认,为“一坊两刻”的现象提供了又一案例。

关键词:日本九州大学  《三国志演义》  串句脱文  插图  刘龙田

作者简介:程国赋,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小说。郑子成,暨南大学文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明代小说。


新见日藏文徴明楷书《惠德祠记》初探 陈广恩

内容摘要:日本早稻田大学中央图书馆藏有江户时代日本书法家翻刻的文徵明楷书《惠德祠记》碑帖。碑帖由入江忠囿的序文、《惠德祠记》正文、关思恭和滕春章的跋文组成。该碑帖翻刻于元文四年(1739)。《惠德祠记》碑文乃明代岭南大儒黄佐所撰,记载的是明代南京兵部右侍郎陈琳的生平事迹。惠德祠即陈琳卒后其门生故吏为他建立的祠堂。目前所见传世的文徵明楷书作品中,未见有《惠德祠记》,而学界亦缺乏对黄佐的这篇记文以及陈琳本人的研究。经过对碑帖的分析,并以碑帖的名称、落款以及碑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文字,与现存文征明楷书作品中相同的文字进行比对,可以发现这份碑帖并非文徵明的真迹,而应是日本江户时代书法家的伪作。

关键词:《惠德祠记》碑帖 文徵明 伪作

作者简介:陈广恩,暨南大学中国文化史籍研究所教授。研究方向:元史、宋元明清文化史以及域外汉籍。


日藏孤本黄周星《圃庵诗集》考述    张静、唐元

内容摘要:黄周星是明末清初著名的遗民诗人。日本静嘉堂文库所藏《圃庵诗集》一书,乃是黄周星作品流传史上的重要版本。此书是黄周星晚年所编。其中有大量墨丁,卷次尚未编定,很可能只是试印本,是作者本人准备编辑的全集的一部分,并没有大规模地刊刻流布,如今只此孤本收藏在日本。《圃庵诗集》对研究黄周星的生平与诗歌,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关键词:黄周星  《圃庵诗集》  日本静嘉堂  试印本

作者简介:张静,防灾科技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古典文献学。唐元,防灾科技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日记整理研究

赵烈文《落花春雨巢日记》的文史价值    樊昕

内容摘要:赵烈文是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时期最为倚重的机要幕僚之一,其《能静居日记》为著名的晚清日记。本文考察他的另一部尚未被披露的《落花春雨巢日记》,该日记现藏于南京图书馆,共有赵氏稿本、能静居钞本、南京图书馆钞本三个版本,而其中以能静居钞本最为完整。该日记记录咸丰二年(1852)至咸丰六年(1856)间,二十一岁至二十五岁的赵烈文的乡居生活,如最后一次赴江宁应试、太平天国兴起及与湘军在长沙、武昌、南昌等地的攻战,以及受曾国藩聘,第一次赴南康大营的始末与细节、在家乡参与绿梅庵词会的文学活动等等, 内容与《能静居日记》适相衔接,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价值。

关键词:赵烈文  《落花春雨巢日记》  文史价值

作者简介:樊昕,文学博士,江苏凤凰出版社副编审。研究方向:古典文献整理与研究。


谭献代周星诒购藏陈氏带经堂书籍考

——兼及周、谭二人的交游与交恶   吴钦根

内容摘要:谭献代周星诒购藏陈氏带经堂书籍一事,是关系到带经堂、书钞阁两家书籍递藏的重要问题,也是导致周、谭二人由交好走向交恶的关键所在。但由于史料不足征,对于个中问题,长期以来均未能给出很好的答复。本文通过系统梳理南京图书馆所藏稿本《复堂日记》中的相关信息,并参以周星诒等人的批语、题跋,大致可得出三点结论。一是谭献与带经堂陈氏后人陈树杓相识始于同治三年八月,此后直至光绪八年二月,二人均有相当的书籍、书信往来;二是自同治三年十月至十二月,谭献为周星诒共购得带经堂藏书117种,其中就包括明钞本《北堂书钞》;三是周星诒所言谭献居间购书时从中渔利、干没善本,如旧钞本《隶释》、陈奂校本《淮南子》等,当非事实。

关键词:谭献  周星诒  带经堂  书钞阁  《复堂日记》

作者简介:吴钦根,南京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2015级博士。研究方向:清代文献与文化、清代学术与文学。


一家之学与一地之风

——《潘钟瑞日记》所见光绪年间吴中金石活动考论  尧育飞

内容摘要:《潘钟瑞日记》记载光绪十三、四年(1887-1888)年间由潘祖荫引领的一次拓碑活动。潘祖荫在京城发动族兄潘钟瑞,促成虎阜石刻的首次系统棰拓,并催生三卷本《虎阜石刻仅存录》的成书。潘钟瑞短短两个多月即高效完成拓碑任务,揭开了光绪年间苏州地区碑拓世界的一角。纵观潘钟瑞的金石生活可知,苏州大阜潘氏家族内部存在小范围的金石圈;家族之外,潘钟瑞与吴昌硕、吴大澂、江标、郑文焯等人有活跃的金石交往。此外,苏州金石氛围浓厚,形成发达的碑拓产业。养竹居、墨古斋等碑拓商店,徐翰卿、钱新之等碑估与拓工的活跃,为整个苏州地区碑拓世界的运行提供有效保障。通过家族、乡谊、发达的碑拓商业网络及碑拓交流圈,光绪年间苏州地区的碑拓世界得以正常运作并顺畅发展,潘氏家族的一家之学也得以引导一地之风。

关键词:《潘钟瑞日记》  光绪年间  吴中  金石学  潘祖荫

作者简介:尧育飞,南京大学文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明清文学与文献。


《王伯祥日记》的学术史料价值    马国栋、张廷银

内容摘要:王伯祥是著名的编辑家和学者,他的日记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史料价值。其中关于古籍整理的操作记录与经验总结、对一些重大文化事件和重要文人的评论、对一些重要学术著作之评价,保存了十分重要的学术史料,体现了有益的学术见解,非常值得关注和研究。

关键词:《王伯祥日记》  古籍整理  《史记选》  文化事件

作者简介:马国栋,赣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先秦两汉文学与文化。张廷银,北京语言大学教授。研究方向:魏晋南北朝文学、文献学。

文献学青年谈

编者按:

2019年3月6日下午,国家图书馆《文献》杂志编辑部邀请京内文献学界部分青年学者与编辑部座谈,就文献学研究的有关问题展开交流和讨论。现将各位学者的意见与建议整理成文,刊布于此,以备参考。

读者的观感  王天然  

作者的期待  李猛  

目录学再出发  马楠  

宗教文献研究方法谈  陈志远  

艺术史文献的“同”和“异”  谷卿  

成为更多语种文献学的平台  李灿  

学术引领者的担当  王博  

从传统文献研究到现代文献学的转型  史睿


域外汉籍专栏导言


陈捷


中国古代曾经有大量文献典籍通过使者、留学生、僧侣和商人传播到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琉球以及马来半岛等地,并对当地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

十六、十七世纪以后,欧洲贸易商船和来华传教士也将中国书籍带到欧洲。十九世纪中叶以后直到二十世纪,伴随中国与世界往来渠道的扩大以及中国社会长期动荡不安等多种因素,更有大量图书文献流入日本以及欧美。

历史上不同时期通过各种途径流传至世界各地的这些中国文献,构成了海外公私藏书机构丰富的中国古代典籍收藏的基础,其中不乏中国本土已经亡佚残缺者。系统调查研究海外中国文献收藏状况及其价值,既是了解中国文化在海外传播情况的基础工作,也是全面认识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课题。

此外,受中国文化影响,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琉球等国也有悠久的汉文写作历史。调查研究这些汉文著作,也是理解认识汉字文化圈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内容。

中国古代已有关于海外文献的记录。清代到日本长崎的贸易商船带回的日人山井鼎、物观撰《七经孟子考文补遗》以及中国已经亡佚的皇侃《论语义疏》《古文孝经孔氏传》等书籍,曾经激发清代学者对“礼失求诸野”的想象。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杨守敬以驻日公使馆随员身份在日本搜访中国古籍,协助公使黎庶昌编刻《古逸丛书》,回国后出版《日本访书志》和《留真谱》等著作,开启了近代学者系统收集研究海外汉籍的先河。

在近现代学术史上,对海外汉籍的调查、介绍和研究曾经有力地推进了古代小说戏曲、古代诗学和文论、佛教等诸多领域的研究。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随着东亚各国学术交流的增多,学术界逐渐关注汉字文化圈各国有关汉籍的信息。

1986年9月,首次“中国域外汉籍国际学术会议”在日本明治大学召开,到1995年,这一会议在台湾联合报国学文献馆主持下共召开了十次。2000年,南京大学成立域外汉籍研究所。

二十年来,“域外汉籍”这一词汇越来越为学术界所认知。尽管学者们对“域外汉籍”的定义、范围存在不同看法,甚至对“域外汉籍”这一名称本身持有不同意见,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中国与世界学术交流的不断扩大,随着世界各国藏书机构的开放与文献的数字化公开化,中国学界对中国大陆以外国家地区所藏汉文文献的关注程度的确越来越高。

《文献》杂志自创刊以来一直重视对海外中国文献的介绍与研究,“域外汉籍”专栏的设置,也是对这一学术现象的回应。

此次专栏收录的六篇论文主要讨论现藏日本、韩国的中国文献。

蒋晓光《日藏马融〈上林颂〉残篇校勘及考证》讨论日藏汉籍中著名的佚存书《文馆词林》中的一个残篇。

《文馆词林》这部唐初由许敬宗等人奉勅编纂的多达1000卷的诗文总集在宋代已经散逸,但日本尚有多种抄本残卷传世。日本江户时代儒者林衡编纂《佚存丛书》时收录四卷,传入中国后受到清代学者重视,曾由伍崇曜编入《粤雅堂丛书》。

近代以来,随着新资料的发现,中日两国先后出版过多种刻本和影印本,其中以日本汲古书院1969年影印出版的《文馆词林影弘仁本》最为完备。罗国威教授据该本整理《日藏弘仁本文馆词林校证》(中华书局、2001)出版之后,国内学者对《文馆词林》的利用研究明显增多。

从《文馆词林》发现、出版与研究的历史,也可窥见日藏汉籍研究进展的一斑。

关于本篇论文讨论的这一卷次、篇题、作者不明的残篇,近年已有学者认为是马融《上林颂》残篇,但也有学者持不同见解。蒋晓光在罗氏整理本基础上对作品文本进行校勘,通过文本分析以及对东汉皇帝校猎记载等相关文献的梳理,支持该篇乃马融《上林颂》残篇的意见,但将创作年代认定为汉桓帝永兴二年。从这篇论文可见,新文献的发现和引进固然重要,但对文献的进一步研究仍必须细致分析文本和深入理解相关历史文化背景。

伍小劼《韩国藏〈十王经〉异本初探》研究的是刊刻于韩国全罗南道的佛寺证心寺、松广寺的两种《十王经》刻本,作者细致比较了这两种刻本之间及其与敦煌本《佛说十王经》的异同,认为二者文字虽与敦煌本相同,但图像内容及编排顺序与敦煌本完全不同,是与以往学界所知的《十王经》不同系统的异本。

论文还通过分析《预修十王生七斋仪纂要》指出这两种刻本中十王及其从官眷属插图乃举行预修十王仪式时所请对象,十王与眷属名目与《冥道传》有关。带图本书籍在翻刻流传过程中,图像部分往往呈现出与文字部分不同的独特的变异现象。在这个事例中,图像的变化并非只是详简精粗或编排顺序、位置的不同,而是与佛教仪式相关,具有特定的功用,这对我们理解佛教文献中图像的意义具有重要的启示。

钟彦飞《日藏释守仁〈梦观集〉抄本考论》和张静、唐元《日藏孤本黄周星〈圃庵诗集〉考述》分别介绍了现藏日本的两种诗文集孤本。钟彦飞论文考察国立公文书馆藏据明建文三年刻本抄写的元末明初僧人释守仁撰《梦观集》。因该书与元末另一位僧人释大圭诗集书名相同,导致藏书机构著录错误。论文多方考证释守仁生平事迹,订正国内外藏书机构的错误著录,详细论证国立公文书馆藏本的文献价值。

张静、唐元论文考察静嘉堂文库藏明末清初诗人黄周星撰《圃庵诗集》。作者详细介绍该书与其他黄周星传世诗集的异同,根据收录、校改情况及版本特征推断该本是黄周星晚年自编诗集的试印本,并阐述了这一文献对研究黄周星生平及诗歌创作的重要价值。

程国赋、郑子成《日本九州大学藏〈考订按鉴通俗演义三国志传〉考》详细介绍九州大学中央图书馆藏《考订按鉴通俗演义三国志传》残本,根据文字比勘确定其版本系统属于二十卷简本系统中的志传小系统,又通过图像对比分析否定了先行研究认为其插图类似诚德堂本的观点,认为该本插图效仿周曰校本《三国演义》,但艺术风格接近建阳刻本。《三国演义》自问世以来一直是雅俗共赏的畅销书,版本系统错综复杂,其中一些版本只有孤本保存于海外。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考证时参考了多种海内外藏书机构在网络上公布的古籍图像资料,这也说明古籍数字化和公开化的确为域外汉籍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陈广恩《新见日藏文徵明楷书〈惠德祠记〉初探》考察早稻田大学图书馆所藏日本江户时代翻刻《惠德祠记》,对其中所记明代官员陈琳的事迹以及他与书法家文徵明、撰写祠记的岭南儒者黄佐之间的关系做了详细考证。

作者肯定这一碑帖内容真实,确为黄佐所撰,但认为文徵明书写《惠德祠记》之事不见于文献记载,且该本字迹与文徵明真迹相差较大,主张该碑并非文徵明所书而是江户时代日本人伪作。近年文史学界越来越重视利用石刻资料,但对雕版翻刻的碑帖文献的史料价值似乎尚未充分认识。

《惠德祠记》从文物价值来看或许并非珍稀善本,但作者能够从中挖掘出有助于明代人物研究的重要史料,这一点给我们有益的启示。

最后想指出的是,域外汉籍研究的目的不仅在于发现利用国外的稀见资料,更重要的是开拓研究视野,发现新的问题和观察分析问题的新视角。

域外汉籍的生成与传播也是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发生的,即使仅限于海外所藏中国古籍的研究,也需要对其抄写、翻刻、阅读等传播与接受的具体过程、文化脉络以及特定的历史环境有比较深入的理解。为此必须更多地学习了解文献所在国家和地区的历史与文化。我想这也是每一位希望致力于域外汉籍研究的研究者应该而且乐意付出的。



 为感谢广大读者的厚爱,《文献》杂志开展赠刊活动。凡在本文后留言并获得点赞前三名者,将各获赠本期刊物一册,由编辑部负责免费寄出。截止时间为:2019年5月20日24点整。

【相关阅读】

《文献》2019年第1期目录与内容摘要

《文献》2019年第2期目录及摘要

叶楚炎:新见《怿堂诗钞》与吴敬梓关系考论——兼论《儒林外史》中余夔的原型人物

潘超:《夷坚志》前四志误收他志小说考辨——以日本静嘉堂所藏宋刻元修本补刻叶为线索

本文经《文献》杂志编辑部授权刊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