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留言获赠书)齐裕焜:敢作敢当的真情硬汉——武松

古小说研究 古代小说网 2022-05-13


金圣叹赞武松“绝伦超群”,是《水浒传》里“第一人”。作者如何成功塑造这个传奇英雄,其创作的主要经验值得认真总结和学习。

剪纸武松惊奇与逼真

《水浒传》是一部英雄传奇小说。英雄传奇,就是塑造传奇式的英雄。武松无疑是《水浒传》里塑造得最成功的传奇式英雄人物之一。惊奇与逼真结合是它成功的主要经验之一。我们以武松打虎为例。

宋江杀惜后在柴进庄上避难,柴进向宋江介绍一个好汉——“柴进指着那汉,说出他姓名,何处人氏。有分教:山中猛虎,见时魄散魂离;林下强人,撞着心惊胆裂。正是说开日月无光彩,喝破江山水倒流。”

这个能使日月失去光彩,江水竟然倒流的人是谁呢?就是武松。接着就写武松徒手打虎这个故事,渲染武松的神勇,充满了传奇的色彩。

写武松打虎反复铺垫,设置了多个悬念。先写武松“望见前面有一个酒店,挑着一面招旗在门前,上头写着五个大字‘三碗不过冈’”。

刘继卣绘《武松打虎》

什么叫“三碗不过冈”这是一个悬念。武松要酒,店主人摆三个碗,一双筷子,一碟热菜。而且,喝完三碗酒后,武松称赞是好酒,可是酒家却不再倒酒了。然后才解开这个谜,原来这酒叫“透瓶香”“出门倒”。

武松却把“三碗不过冈”的酒喝了十八碗,吃了四、五斤牛肉。用武松的酒量来表现他的好汉气概,为打虎做铺垫。

武松喝得半醉,就要出门上山了。酒家说山上有老虎,已经“坏了三二十条大汉性命”。苦口婆心的劝告,武松就是不听,甚至怀疑酒家不怀好意。酒家无奈,武松就上山去。先看到树上的警语,还不相信;看到官府的榜文才“方知端的有虎”。他想回去,但“寻思道:‘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不是好汉,难以转去。’”

写武松心理非常真实。在好汉的名誉和生命面前,他选择了名誉,把名誉看得比生命还重,“怕甚么鸟!且只顾上去,看怎地!”

邮票《武松打虎》

老虎未出现时,通过这些描写点染了老虎的威风,使读者心目中已经感到老虎的威胁,为武松的命运担忧。

黄昏落日,武松酒力发作,“掀了毡笠儿”,“胸膛前袒开”,踉踉跄跄走上山冈,“自言说道‘那得甚么大虫!人自怕了,不敢上山’”。他先前的戒备心理完全解除了,把手里提的梢棒倚在一边,在一块大青石上,“放翻身体,却待要睡”了,读者的心情也放松了。

这时一阵狂风刮来,“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异常迅猛地扑过来,武松叫了声“呵呀!”“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武松见老虎扑来,就一闪,闪在老虎背后,老虎又一掀,武松又一躲,老虎再一剪,武松又一闪。

写老虎的凶猛,更是写武松临危不乱,矫健敏捷。老虎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这时武松双手抡起梢棒,用尽平生力气,从空中劈下来,却打在枯树上,老虎没打着,唯一的武器却打折了。

年画《武松打虎》

这个精彩的细节,一方面表现了武松打虎时的心情紧张;另一方面,更显示他徒手打虎的神勇。又经过一番搏斗,武松打死了老虎。

武松打死老虎之后,想把老虎拖下山岗,但是“那里提得动,原来使尽了力气,手脚都酥软了”。他想到如果再出现老虎,“却怎地斗得他过?”所以“一步步捱下岗子来”。一个“捱”字,把他的疲惫写出来了。

当他走了不到半里路,见到披着虎皮的猎人,以为又遇到老虎,不由得大惊失色道:“啊呀!我今番罢了。”这些描写都非常真实,既写出武松浴血奋战的艰辛,又使英雄人物亲切感人。

朋友们可能都看过京剧《打虎上山》,杨子荣用枪打死一只老虎后,站在高高的山冈上,满怀豪情地说:“就是再来一群我也不怕。”如果武松打死老虎后也说再来一只我也不怕,那可够勇敢,但是就不真实了。

纪念银币《行者武松》

在我国绘画史上有许多鉴别真假古画的“佳话”。例如欧阳修得到一幅古画《正午牡丹》。画的是一丛牡丹花,花下有只猫。他不知这幅画的真假,他的亲家吴育丞相给他释疑:判定《正午牡丹》这幅画的真伪,就在于牡丹花下那只猫的眼睛,瞳孔是眯成一条缝还是睁得圆圆的。

唐代画家戴嵩善于画牛,有个人借他的《牧牛图》,过了三天,把自己摹的画还给戴嵩,把真画藏起来,戴嵩马上发现了,因为真画里那头牛的眼睛里有依稀晃动着的牧童的影子,而摹的假画却没有牧童的影子。这些极细微处的是否逼真,就影响乃至决定了作品的真实性。

武松打虎,是高度夸张的充满传奇色彩的情节,但又有逼真的细节。没有这些细节的高度真实,就会削弱整个情节的真实性。真实与虚假之间的差别就是这样微妙,失之毫厘,竟要差之千里。

戴敦邦绘《武松打虎》

意大利文艺复兴晚期的诗人塔索在论述英雄史诗时曾说过:“逼真与惊奇,这两者的性质是截然不同的,甚至可以说几乎是互相排斥的。尽管如此,逼真和惊奇却都是史诗必不可少的。优秀诗人的本领在于把这两者和谐地结合起来。”

用金圣叹的话来说就是:“写极骇人之事,却尽用极近人之笔。”

总之,从武松打虎故事,我们体会到要塑造传奇英雄,就要把惊奇和逼真结合起来,就是整个故事情节高度夸张,但生活细节却严格真实。如果整个故事不惊奇,就失去传奇色彩;如果细节也是夸张的,就会失去真实感。

超人与凡人

超人与凡人结合是成功塑造武松形象的又一主要经验。

传奇式的英雄,包含着在现实基础上的理想化,表现为超人与凡人相结合。否认传奇式的英雄有超人的一面,就会使英雄人物失去传奇色彩;否认传奇式英雄毕竟是凡人,就会把他写成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从而失去真实性。

颜梅华绘武松

武松形象的塑造,既体现了现实的深刻性,又表现了浪漫的传奇性;既揭示了生活的真实,又寄托了人民的理想;既有超人的品格和非凡的力量,又有凡人的性格和情感。

对武松这个传奇式的人物,作者在热情颂扬,让他放射出异样光彩的同时,又精雕细刻地描写了他的成长过程,展示了他是经历了怎样严酷的斗争,才逐步克服了缺点,成长为水浒英雄。

通过打虎、杀奸复仇、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等一系列惊心动魄的传奇故事,使武松这个传奇式的英雄血肉丰满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水浒传》写出了传奇式英雄的超人之处,又写了他们性格的弱点和成长过程,使他们具有凡人的品格,这就避免了过分夸张失实,避免了《三国演义》“欲状刘备之仁而似伪,欲写孔明之智而近妖”的缺点。

武松的出身和经历,使他一方面具有城市贫民的反抗精神和丰富的社会经验;另一方面,他既是小市民,又是官府的衙役,因此思想上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就是对官府抱有幻想,不可能轻易地与统治阶级决裂;同时,私人恩仇观念重,容易被人拉拢利用。作者在惊心动魄的故事中,揭示了武松思想性格的发展史。

曹涵美绘潘金莲与武松

武松打虎后,受到知县赏识,当了阳谷县步兵都头。本要回清河县的武松不料却在这里遇到哥哥武大郎。武松被知县派到东京办事,过了四十多天回来,发现武大死得不明不白之后,迅速取得了武大被人谋害的人证、物证,表现了他胆大心细的性格特征和丰富的社会斗争经验。

但是,他存在着对官府的幻想,因此,他到知县衙门告状,希望通过合法的手段解决矛盾,凭借官府的力量为兄长报仇。但是,官府被西门庆收买,知县退还作为物证的骨殖、银两,拒绝受理此案。

对此,武松出乎意外的冷静,只说了一句:“既然相公不准所告且却又理会。”接着他买了祭祀武大的物品,安排在家里,还买了三五张纸藏在身边。

在武大断七那天,他对潘金莲说:“我今日特地来把杯酒,替嫂嫂相谢众邻。”态度十分平和,似乎风平浪静。在他请了众邻,士兵安排好供品和桌凳,把守了前后门。

川剧《武松杀嫂》剧照

被请来的众邻里已感到气氛不对,特别是吏员出身的胡正卿更是“心头十五个吊桶七上八下”,预感暴风雨即将来临。武松突然从衣裳底下拿出一把尖刀,告戒四邻不许动,要做个见证,然后审问了王婆和潘金莲,取得他们的口供之后,就亲手杀了潘金莲。

当他提着潘金莲的人头,拿着尖刀冲上酒楼和西门庆打斗时,西门庆“便把手虚指一指,早飞起右脚来”把武松的尖刀踢到街上去了。这个细节一方面表明西门庆武功不凡,是个凶狠的对手;另一方面武松在没有刀的情况下,把西门庆掼下楼去,更显示武松的神勇。这和武松打虎时梢棒打折的细节有异曲同工之妙。

武松为武大报了仇,提着两颗人头,押着王婆,带着众邻里去县里自首。

这时他一方面还没有与统治阶级一刀两断的决心,还不能像鲁智深那样一走了之,奔向江湖,投身造反队伍,而是情愿发配充军,希望有朝一日,刑满释放,凭借自己的本领,重新挤进统治阶级的行列;另一方面,他觉得好汉应该一人做事一人当,光明磊落、刚烈勇武。他也的确因此受到人们的崇敬。

越剧《武松杀嫂》剧照

武松对统治阶级的幻想和私人恩仇观念重,是两个互为因果的问题。因为对统治阶级的本质认识不清,就存有幻想,认为凭借自己的武艺和本领,可能受到统治阶级的赏识,这就容易被小恩小惠所笼络。

武松到了孟州牢城,他的表现和林冲完全不同,对差拨的索贿,他说:“半文也没有!我精拳头有一双相送!”管营要打一百杀威棒,他说:“要打便打毒些,不要人情棒儿,打我不快活!”表现出一个硬汉的铮铮铁骨。可是不吃硬,却吃软。管营的儿子施恩对他“施恩”,他就替他去打蒋门神,“重霸快活林”。

施恩是个地霸。他“倚仗随身本事”,利用营里有八九十个囚徒,在“快活林”开个酒肉店,不仅垄断了地盘上的酒肉供应业务,而且过路的妓女都要得到他的批准,才“许他去趁食”。每月能赚“三二百两银子。”

连环画《醉打蒋门神》

蒋门神后台比施恩硬,依靠张团练的势力,凭借自己的好本事,把施恩打伤,霸占了“快活林”。武松“醉打蒋门神”这件事颇受非议。朋友们是怎么看的呢?我谈点看法供参考。   

第一,施恩虽然是一霸,但蒋门神是更恶的恶霸。

武松在打倒蒋门神后,在酒店中对集镇上的十来位“高邻”说:“快活林这座酒店,原是小施管营造的屋宇等项买卖,被这蒋门神倚势豪强,公然夺了,白白地占了他的衣饭。你众人休猜道是我的主人,我和他并无干涉。我从来只要打天下这等不明道德的人!我若路见不平,真乃拔刀相助,我便死了不怕。”

他路见不平,出手相助,还是正义的行为。

第二,他私人恩仇观念重,容易被利用。

这是武松性格的一大弱点。这次为报施恩的知遇之恩,打了蒋门神,为他下一步被张都监用小恩小惠迷惑,几乎丧命,做了铺垫。

第三,个人英雄主义的膨胀。

朱仙镇木版年画《武松醉打蒋门神》

他听施恩说蒋门神自夸“三年上泰岳争交,不曾有对;普天之下,没我一般的了!”武松听了哈哈大笑,就要去会会这天下无敌手的人,显示打虎英雄的神勇。这是侠义人物的普遍心理。

“醉打蒋门神”之后,过了一个月,张都监就派亲随奉都监的“钧旨”,牵着马来请武松。到了张都监府上,张都监对他说:“我闻知你是个大丈夫,男子汉,英雄无敌,敢与人同死同生。”要他做亲随梯己人。武松跪下称谢,愿“执鞭坠镫,伏侍恩相”。

后来张都监待他亲如家人,到中秋节,让他参加家宴,还要把漂亮的养娘许配给他。武松起身拜道:“量小人何者之人,怎敢望恩相宅眷为妻?枉自折武松的草料!”他对张都监感激涕零。

到半夜,武松离了宴席,回到房间,将要去睡时,后堂一片声喊有贼,“武松听得道:‘都监相公如此爱我,又把花枝也似个女儿许我。他后堂有贼,我如何不去救护?’”

陈衍宁绘《武松》

结果恰恰中了奸计,被张都监当贼抓了起来,进了监狱。经施恩父子等人尽力营救,保住性命,发配充军,但张都监、蒋门神还要在飞云浦把他杀掉,作者在这里,对武松的弱点和错误做了多么深刻的批判啊!经过这个教训,武松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才觉悟起来,走上反抗之路。

粗线条的勾勒与工笔的细描

粗线条的勾勒与工笔的细描相结合是成功塑造武松形象又一条重要经验。

《水浒传》塑造传奇式的英雄,在表现方法上是具有中国古典小说鲜明的民族特色的。

茅盾曾指出:“人物形象塑造的民族形式,我以为可以用下面一句话来概括:粗线条的勾勒和工笔的细描相结合。前者常用以刻画人物的性格,就是使人物通过一连串的事故,从而表现人物的性格,而这一连串的事故,通常都是用简洁有力的叙述笔调(粗线条的勾勒)很少用冗长细致的抒情笔调来表达。后者常用以描绘人物的音容笑貌,即通过对话和小动作来渲染人物的风度。”

也就是说,是用说故事的办法,通过一连串惊心动魄的情节,用叙述性的笔调勾勒出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征和基本轮廓,而又用工笔细描的办法对故事的关键性情节,对必要的艺术氛围,对主要人物的音容笑貌作了极为细致的描写,作了尽情的渲染,突出人物的个性特征。

戴敦邦绘武松

只有惊心动魄的故事,而没有细致的描绘人物的个性特征,人物就会是概念化的;但如果只有工笔的细描,而没有用简洁的笔调去叙述一连串惊心动魄的故事,就不易勾勒出人物性格的轮廓,人物也会失去传奇的色彩。

《水浒传》用粗线条勾勒与工笔细描结合的办法把人物性格的各个侧面展现出来。

通过武松打虎,表现他的勇和力;通过武松杀嫂,表现他嫉恶如仇、沉着冷静;通过十字坡戏弄孙二娘和快活林醉打蒋门神,则表现了他性格中机智风趣的一面;通过他到张都监府上当亲随,后来上当受骗,表现他私人恩仇观念重,容易被利用的弱点;通过大闹飞云浦和血溅鸳鸯楼,又展示了他强烈的复仇情绪和狠辣的性格特点。

这便使武松性格的各个侧面都展现出来,从而使武松的性格具有丰富性,其形象富有立体感。如金圣叹所说:“看他打虎有打虎法,杀嫂有杀嫂法,杀西门庆有杀西门庆法,打蒋门神有打蒋门神法。”

如果只用粗线条勾勒,这几个故事可能写得雷同,但作者却作了工笔的细描,就把武松性格的勇、狠、细、趣的不同侧面表现出来,人物就不仅有了骨架,而且血肉丰满。

多侧面立体的形象歌川国芳绘武松刚烈武勇又仁爱善良

武松刚烈武勇的性格通过打虎、杀嫂得到充分表现,但作者又通过他的仁爱善良细节的刻画,使他的性格更丰满。武松打虎后,县上奖励一千贯,武松马上把钱分给众猎户,表现他的忠厚仁德。

接着写他与武大在阳谷县相遇。他对哥嫂都非常亲切,视兄如父,见了嫂子“推金山,倒玉柱,纳头便拜”。给哥哥一些钱,给嫂子一块彩色段子做衣裳。没想到潘金莲却生了邪念:“我嫁得这等一个,也不枉了为人一世。”

于是在她热情地邀请下,武松搬到武大家里住。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武松上午上班回来,潘金莲早在武松房里,生起火盆,摆好酒和水果。武松回来她不但热情迎接,嘘寒问暖,而且“着实撩斗他一撩斗,不信他不动情”。

在她逐步露骨的挑逗下,武松这才瞧出五六分,但也只是“把头来低了”。到潘金莲捏他的肩胛时,他虽然仍不做声,已有“八九分焦躁”,还是“只不做声”,还把潘金莲当嫂子,给她留面子。

邮票《武大郎捉奸》

可是潘金莲“欲心似火”,要和武松共饮一杯酒,“看着武松道:‘你若有心,吃我这半盏儿残酒。’”这时“武松劈手夺来,泼在地下,说道:‘嫂嫂休要恁地不识羞耻!’把手只一推,争些儿把那妇人推一交。武松睁起眼来道:‘武二是个顶天立地噙齿带发男子汉,不是那等败坏风俗没人伦的猪狗!’”

潘金莲勾搭武松不动,反被抢白一场。到武大回来,她反告武松调戏她,武大不肯相信。但潘金莲知道武松肯定要搬走,不许武大留他,武大也无可奈何。

作者在潘金莲、武松、武大三人的对比中,写出武大对兄弟的信任、爱护,而又善良软弱的性格;武松的厚道、守护人伦,拒绝诱惑的英雄本色;也写出潘金莲“为头的爱偷汉子”的无德、狠辣,为潘金莲和西门庆勾搭成奸做了铺垫。

从潘金莲和武松见面起,她都叫“叔叔”;她勾引武松时说:“你若有心,吃我这半盏儿残酒。”金圣叹说:“已上凡叫过三十九个‘叔叔’,至此忽然换作‘你’字,妙心,妙笔!”’到后来她向武大诬告武松:“都是你不争气,教外人来欺负我!”

连环画《武松》

这时又把武松称为“外人”。三个称呼的变化,写出潘金莲心理的变化,作者这样的文字功力不是很值得我们学习吗?

刚烈武勇又考虑周详。

知县到任两年,赚了不少钱,派武松把一担财物送到东京亲戚家收贮。武松考虑到要四五十天才能回来,很不放心,所以到武大家,对哥哥说要他每天做的炊饼减半,迟出早回,不要和人吃酒;归到家里,便下了帘子,早闭上门;若有人欺负你,不要和他争执,待我回来再和他理论。

这些亲切的劝告,表现他对哥哥的真挚感情;接着对潘金莲说:“我哥哥为人质朴,全靠嫂嫂做主看觑他。常言道:‘表壮不如里壮。’嫂嫂把得家定,我哥哥烦恼做甚么?岂不闻古人言:‘篱牢犬不入。’”既说了好话,又带着警告。武松的考虑很周详,但还是没有能够避免悲剧的发生。

川剧《武松杀嫂》剧照

当武松过了四十多天回来时,进了武大家门就非常吃惊地看到哥哥的灵堂。他先问嫂子“哥哥几时死?得甚么症候?吃谁的药?”三句一气问出,急切、短促。接着又问:“如今埋在那里?”“哥哥死得几日了?”晚上守灵,好像武大托梦。他更加怀疑,第二天问潘金莲什么病死的,赎谁的药吃,谁买的棺材,谁来扛抬出去?武松开始调查。

他有丰富的社会经验,考虑周密,先抓住了关键人物验尸的何九叔。他把何九叔请到酒店,开头并不说话,制造紧张神秘气氛,到酒过数杯,武松突然拔出尖刀插在桌上,要何九叔说出武大尸体是什么模样?何九叔拿出两块酥黑骨头和西门庆给他的十两银子,详细交代了事情的经过。

接着武松找另一个重要证人,和武大一起捉奸的郓哥。他对郓哥和气多了,称他是好兄弟,赞扬他有孝心,给他五两银子给“老爹做盘缠”。还答应再给他十五两银子做生意。于是这个小孩也讲述了捉奸的经过。

连环画《斗杀西门庆》

经过这一番调查,把西门庆、潘金莲的奸情和武大被毒死的案情搞清了,就带着人证物证去县里告状。在告状不准的情况下,武松非常冷静而又果断地杀奸报仇。

刚烈武勇又狠辣凶残

 《水浒传》里写得最血腥的莫过“血溅鸳鸯楼”。张都监等人陷害武松,非要斩草除根。武松“大闹飞云浦”,杀了派来的杀手和押解的衙役之后:

“立在桥上看了一回,思量道:‘虽然杀了这四个贼男女,不杀得张都监、张团练、蒋门神,如何出得这口恨气!’提着朴刀,踌躇了半晌,一个念头,竟奔回孟州城里来。”

武松为什么“踌躇了半晌”?因为如果现在逃走,还有生路,而去孟州城要冒很大的风险;即使报了仇,也意味着他和官府彻底决裂,“封妻荫子”、出人头地的幻想彻底破灭。

但是武松这样一个自视为顶天立地的英雄,却如此轻易地上当受骗,他的心理受到沉重的打击,感到无比的屈辱,无地自容。

桃花坞年画《武松血溅鸳鸯楼》

不报此仇,在江湖上如何做人,如何立足?因此,犹豫再三,还是横下一条心,奔回孟州城去出那口“恨气”。回到孟州,到张都监府,杀了十五口人,在白粉壁上写下八个大字:“杀人者,打虎武松也!”

虽然武松是被欺侮得走投无路时才被迫杀人的。但他杀的十五人中,只有三人是该杀的,有几个是从犯,但罪不至死,还有几个是完全不相干的人,但都被杀了,表现了武松狠辣的一面。

武松是个凶狠而精细的人,不管多大的冤屈,他都闷在心里,“憋着一口鸟气”,一旦爆发出来,就特别猛烈。直到杀了十多人后,才说了一句“我方才心满意足”。逃出城以后,又说了一句:“这口鸟气,今日方才出得松臊。”他又是一个非常冷静的人。他杀人之后,从城墙上跳下来,仍然是很冷静,有条不紊的:

“把哨棒一拄,立在濠堑边。月明之下看水时,只有一二尺深。此时正是十月半天气,各处水泉皆涸。武松就濠堑边脱了鞋袜,解下腿絣护膝,抓扎起衣服,从这城濠里走过对岸。却想起施恩送来的包裹里,有双八搭麻鞋,取出来穿在脚上。听城里更点时,已打四更三点。武松道:“这口鸟气今日方才出得松 。”

连环画《血溅鸳鸯楼》

如孙绍振先生所说:

 杀了这么多人,逃出城了,如果是一般人物,还不赶紧溜?可是武松,居然从容到在月光下看城濠里的水,只有一二尺深。看得这么细致,不愧当过都头,端的是,寓从容于紧迫之中。

 在这样的危机中,心思不乱,动作有层次:脱鞋袜,解腿绊,扎脱衣服,蹚水走过对岸。还顾得上把湿鞋袜换了,还有闲心去想,干鞋是哪个朋友送的。写武松过河的从容,就是写武松的平静。

 更精彩的是:“听城里更点时,已打四更三点。”充分写出了听觉的放松,从听觉的放松,暗示了心情的放松:“这口鸟气”终于出了。说明在这以前,是憋着一口鸟气。憋得很久,憋得很深,这样冷峻,这样清醒,这样有余暇闲心。实乃水浒之大手笔也。

“血溅鸳鸯楼”虽然写得很血腥,很暴力,但高超的艺术描写让武松这个传奇英雄更丰满、更立体地站在我们面前。

《血溅鸳鸯楼》刚烈武勇又机智风趣

武松上景阳冈是酒店老板说“三碗不过冈”,武松却吃了十八碗,徒手打死了老虎。去打恶霸蒋门神,是武松提出要求“无三不过望”。所谓“望”,就是“望子”,就是“酒帘儿”,“无三不过望”就是不喝三碗,不过酒店。

如果作者只作粗线条的勾勒,便会像金圣叹所说的“如以事而已矣,则施恩领却武松去打蒋门神,一路吃了三十五六碗酒,只依宋子京例(宋祁,字子京,北宋文学家、历史学家,《新唐书》作者之一,“红杏枝头春意闹”更是家喻户晓。),大书一行足矣。”

但是,作者为了突出“醉打”的特点,表现武松性格中“趣”的一面,却作了细腻的描写和尽情的渲染。作者细写武松一路喝酒,“无三不过望”;写他装醉,在蒋门神酒店里寻衅闹事,先是“双手按着桌子上,不转眼看那妇人”“敲着桌子”要酒;酒保送来酒,他闻了一下,就说酒不好;老板娘换了好酒,他呷了一口,又说酒不好;再换了一次。

高马得绘《醉打蒋门神》

三次换酒,店家都忍了,没有被激怒。武松最后只好耍流氓,要老板娘来陪他喝酒。老板娘忍无可忍,“推开柜身子,却待奔出来。”武松把她扔到酒缸里。武松终于挑逗、激怒了蒋门神。蒋门神奔来,武松用“玉环步,鸳鸯脚”的拳法把蒋门神打得在地下求饶。

英雄末路

“血溅鸳鸯楼”后武松逃出孟州,四顾茫然,不知路在何方。走累了,在一座小小古庙里睡着了,又被张青、孙二娘手下抓去了,差一点做了人肉馒头馅。

被张青夫妇发觉救醒后,在他们家住了几天,但搜捕的风声越来越紧,张青劝他去二龙山找鲁智深、杨志,但又怕路上被人认出。孙二娘把二年前杀了的一个头陀的度牒、衣服、戒刀拿出来,把武松打扮起来。从此,武都头变成了武行者。

他告别了张青夫妇,路过蜈蚣岭,杀了王道人,救了被掳来的女子。望青州二龙山走。路过白虎山孔家庄,因喝酒和店家争执,打了店主和孔家庄的少爷孔亮,把他们赶跑后,他喝得酩酊大醉。发生了可笑的“武松打狗”一幕:

武松打店扇面

 武行者醉饱了,把直裰袖结在背上,便出店门,沿溪而走。却被那北风卷将起来,武行者捉脚不住,一路上抢将来。离那酒店走不得四五里路,旁边土墙里走出一只黄狗,看着武松叫。武松看时,一只大黄狗赶着吠。

 武行者大醉,正要寻事,恨那狗赶着他只管吠,便将左手鞘里掣出一把戒刀来,大踏步赶。那只黄狗绕着溪岸叫。武行者一刀砍将去,却砍个空,使得力猛,头重脚轻,翻筋斗倒撞下溪里去,却起不来。

 冬月天道,溪水正涸,虽是只一二尺深浅的水,却寒冷的当不得。扒起来,淋淋的一身水。却见那口戒刀浸在溪里,武行者便低头去捞那刀时,扑地又落下去了,只在那溪水里滚。

“虎落平阳被犬欺”,这是经历了惨痛教训,亡命江湖,前途迷茫时英雄的无助和无奈。

武松被孔明、孔亮抓到孔家庄,再次巧遇宋江。宋江问武松:“要往何处安身立命?”武松说准备投二龙山鲁智深处入伙。“天可怜见,异日不死,受了招安,那时却来寻访哥哥不迟。”

电视剧《水浒传》中武松剧照

武松在孔家庄住了十多天,宋江和武松同行,宋江要去清风寨找花荣,武松要去二龙山。走了两天,到三岔路口,两人分别,宋江又劝嘱咐武松到二龙山劝鲁智深、杨志将来要受招安,“日后但是去边上,一枪一刀,博得个封妻荫子,久后青史上留个好名,也不枉了为人一世”。

但是,当武松在二龙山、后到梁山,参加了与官军的多次战斗,在血与火的洗礼中,他更彻底地抛弃了对官府的幻想和狭隘的个人恩仇观念,对现实有更清醒的认识。所以当菊花会上,宋江一再表示“望天王降诏早招安”时,武松叫道:“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冷了弟兄们的心!”

梁山义军受招安、征方腊,死的死、伤的伤,的确冷了弟兄们的心,有的纳还官诰,有的退隐山林。武松虽然杀了方貌,立了大功,但失去左臂。他对宋江说道:

武松独臂拳拳法

“小弟今已残疾,不愿赴京朝觐,尽将身边金银赏赐,都纳此六和寺中陪堂公用,已作清闲道人,十分好了。哥哥造册,休写小弟进京。”

武松这个顶天立地的传奇英雄,在六和寺里孤独凄凉地了结了一生。


 为感谢广大读者对古代小说网微信公众号的厚爱,凡在本文后留言且点赞排序为第一、五、十名者,每人将获得齐裕焜教授签名赠送的新书《齐裕焜讲水浒》一本,由作者本人免费寄出。截止时间为:2019年6月21日24点整。

【相关阅读】

新书推介 | 齐裕焜:《齐裕焜讲水浒》

新书推介 | 齐裕焜:《学理思考与文本细读——中国古代小说论集续编》

齐裕焜:蓦然回首:三十年学术路(上)

齐裕焜:蓦然回首:三十年学术路(下)

涂秀虹:以类型构撰历史,阐明小说演变规律 ——齐裕焜先生小说研究综述

伍达复:有教无类,纵横通观——齐裕焜先生和我的师生情

本文经作者授权刊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