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薛淑元:落红方知师恩暖——忆恩师梁归智先生

古小说研究 古代小说网 2022-08-09


 惊闻恩师离世,心痛之至……梁归智先生
恩师是我研究生时的导师,更是我精神世界的领袖,是他引领我走进学术的高地,是他教授我如何治学,是他教会我如何为师,从师三年,受用一生。 而今恩师突然离世,顿觉精神之地空旷无边……恩师生病我竟然不知,未能尽弟子之职,带着对恩师深深地愧疚,带着对恩师的无尽思念,我含泪写下一点文字,用来追忆恩师,因为他的伟大与广博值得被世人永远铭记。 初遇恩师于2008年,在师生见面会上,恩师的“朴实”给所有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和其它导师的西装革履不同,老师上身著钓鱼人的绿马甲,下身穿米色八分裤,身材消瘦,精神矍铄,即使安静地坐在那里,也会让人感觉他是会发光的人。 看到恩师我才真正明白一个人的魅力绝不是外在的装束,而是内在的涵养。 在后来的接触中,我慢慢地了解到,恩师的朴实绝不仅仅表现在衣着上,恩师名下没有一处房产,他一直住在面积并不大的教工家属楼,恩师也没有一辆车子,上班要么走路,要么做公交,三年来一直背着一个并不新的双肩包,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就是这样一位对物质生活没有任何要求的专家,老天为什么要让他先行呢,难道是老天也喜欢红学,让恩师帮忙探佚吗?《箫剑集》
 恩师一直践行一个“真”字。恩师做学问认认真真,一丝不苟,他的三十几本专著皆是呕心沥血之作。他赠予我们的书上,全是密密麻麻的小字批注。 他不仅自己如此做学问,还时常教导我们就要坐得住冷板凳,还要耐得住寂寞。我曾想写一篇关于周汝昌先生的文章,恩师立刻从他的书房中,为我找了十几本书作为参考,我把习作发给恩师后,老师更是用三色笔一句一读地修改,每每看到恩师的修改稿,都肃然起敬,恩师做事如此用心,作为学生哪敢含糊,恩师用自己的治学精神,言传身教,影响着我们一拨又一拨的弟子。 敬爱的恩师,您教给我的七天修改文章法我已经会熟练运用,并且教给了我的学生们。您教给我的抄整本书的积累法,我也已经养成了习惯,我又抄了一本《老舍散文集》,可是,您走后,我该拿给谁看呢?《红楼疑案:红楼梦探佚琐话》 恩师治学严谨,为人却随和直率,有时还有一份孩子气。在一次闲聊中,恩师边整理书边告诉我们,有一位他的粉丝,买他的书邮寄过来想要恩师的签名,恩师签名邮寄过去后还附赠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下次再找人签名,记得寄邮费。” 不知这位读者看到纸条后作何感想,当时我们三个都被恩师这位直男逗笑了,欢乐之余,也明白恩师在教我们如何处事。恩师就是这样用春风化雨的方式点拨着学生,同时也不忘他的率真。 在毕业答辩后,我们和恩师合影,大家准备离开教室,恩师戴上了师母新买的帽子,不知是谁说的老师戴帽子好帅,还显年轻,恩师一听,直接对我们亲弟子说“别走,咱们再照一组我更帅的。”大家顿时一片欢乐,回忆此情此景如在昨日,而如今却天人永隔,怎能不让人热泪奔涌呢。 恩师还是一位父亲般的人物,得知亲弟子这三人中就我还没有男友,直接对师母说让她赶快给牵线,还要找他们系最优秀的,虽然读研期间也没完成脱单的任务,但这份关爱我一直感受得到。梁归智先生 那年冬至,恩师直接把我们三个请到家里吃饺子,我们边包饺子边讨论饺子的包法和文化,恩师总是用他梁式风格的幽默来消除学生的拘谨。 可能怕我们饿,在厨房什么也找不到的恩师竟然要求主动拍蒜,结果连蒜带菜板一起拍到了地上,被师母“一脸嫌弃”地赶出厨房,我的恩师就是这样,时时体恤着他的学生,为了学生敢于尝试他不擅长的领域,做学问如此,生活亦如此,那年的饺子什么馅,我记不清了,但是它传递出的家的味道,一直温暖着时光。 在我毕业后,恩师也关心着我的工作和生活。我结婚了,身在美国的老师也不忘发来祝福的邮件,自从有了微信后,每隔几天老师都会发来红学方面最有价值的论文。 老师在,让我觉得自己从没离开高端的学术界,如今恩师不在了,我们跟学术界似乎就隔了千山万水,弟子们成了断线的风筝,不知该飘往何处。《禅在红楼第几层》恩师走了,他没有活到百岁,于古稀之年匆匆离世,给那些敬爱他的人,留下了无尽的哀伤。但是他学术之成就,人格之魅力,将留存百世,他的治学精神,在弟子们的心中也将永存,并且还会继续传递给他弟子的弟子们。恩师的影响正如我家乡的格桑花,只要有风,它将开满整个世界。


作者简介 薛淑元,就职于内蒙古赤峰市赤峰学院附属中学,中学一级语文教师,师从粱归智先生,主要研究明清小说方向,发表论文有《特殊的“鱼眼睛”—〈红楼梦〉中的嬷嬷形象》《冷眼看世界—〈看钱奴〉“荒谬”的艺术世界》等

【相关阅读】

高淮生:天下问学凭砥砺,人间交谊在因缘——记梁归智教授二三事

王一冰:梁归智老师琐记

高淮生:周汝昌先生与《红楼梦》研究(名家与红学系列之五)

(新书推介)高淮生:《周汝昌红学论稿》

本文经作者授权刊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