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作者:Sheng-Fu Wang (台湾清华大学), Bo-Kang Su(台湾大学), Xue-Qi Wang(苏州大学)
通讯作者:廖良生, Wen-Yi Hung, Yun Chi(季昀), Pi-Tai Chou(周必泰)
通讯单位:苏州大学, 台湾海洋大学, 台湾清华大学, 台湾大学
DOI: https://doi.org/10.1038/s41566-022-01079-8
多原子分子及其相关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近红外(NIR)发射在光照疗法、生物成像以及可穿戴保健产品的开发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如脉搏血氧仪、光体积测定仪阵列和光疗贴片,这些产品能够提高免疫力、促进伤口愈合和启动药物过程。然而,相关的发展受到能隙定律的影响,导致显著的发射猝灭。因此,尽管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在光照疗法和生物成像方面具有潜力,但其有效发射波长在~1000 nm及以上的性能则很少被报道。本研究重新审视了能隙定律的理论,以量化每种耦合振动模对非辐射跃迁的贡献。根据得到的结果,本研究提出了两种有利于发射的方法:①分子堆积以延长激子离域;②氘取代以减少高频振动。本研究通过设计和合成一系列新的自组装的Pt(II)络合物来提供实验证明,这些络合物具有高强度的磷光,在大约1000 nm处的峰值量子产率为(23 ± 0.3)%。相应的OLED的峰值波长为995 nm,最大外部量子效率为4.31%,辐射强度为1.55 W sr−1m−2。本研究为NIR(II)区高效OLED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 图1a中示出了Pt(ppz)2的优化后的二聚体结构,即(Pt(ppz)2)。图1b展示了非绝热耦合矩阵元(NACME)值与相应的振动频率的关系图。结果表明,低频模式(<100 cm−1)具有最大的耦合值,这是由于分子间的“位错”运动所致。2. 图1c描述了每个振动模式的第一单重态激发态(S1)和单重态基态(S0)之间的Huang–Rhys (HR)因子。与NACME结果类似,分子间运动表现出显著的重组能,而高频分子内拉伸模式对总HR因子的贡献很小,该因子由无量纲参数S量化。3. 值得注意的是,通过二聚化,内部振动模式的HR因子显著降低(主要是C=C和C=N配体振动),这证明了以前报道的结果。由于总的HR因子(S = 21.93)远大于1,所以在强耦合极限下的功函数是适用的,本研究在图1d中计算和演示了每种促进模式的内部转化率。4. 为了清楚起见,图1e描绘了可视化的示意图,其中C-H(或C-D)拉伸电位充当触发内部转换的促进模式(图1e中的红色和绿色势能面(PES))。另一方面,collective accepting modes在重组能量中发挥重要作用(图1e中的黑色PES)。▲图 2 |具有代表性的络合物和相关的Pt(II)金属络合物的结构通过将新的络合物与金属试剂K2PtCl4偶联,本研究高效率地获得了Pt(II)发射体DR、MEDR、5tBuDR和PhDR(图2)。另外,分子间的堆积也可能受到R取代基(图2)所施加的空间位阻的影响,从而微调光物理性质。最后,本研究进行了十分重要的氘化工作,从而提供了相应的氘化衍生物D(8)-DR、per-DR和DMeDR(图2),目的是进一步抑制高频猝灭。▲图 3 |所研究的Pt(II)络合物的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1. 本研究的所有Pt(II) 络合物的合成路线均在补充方案1-5中描述,并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研究对相应的pnaz基Pt(II)络合物的结构和内转化率进行了计算分析,还计算了它们的氘代衍生物。图3a,b显示了所研究的Pt(II) 络合物的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2. 图3C展示了DR、D(8)-DR和per-DR的时间分辨发射。所有相关的光物理数据都列在补充表1中。与本研究的预期一致,氘化Pt(II) 络合物D(8)-DR和per-DR的光致发光量子产率(PLQY)值显著提高,从13.3%(DR)增加到19.5%(D(8)-DR)和22.8%(per-DR)。1. GIXD测试证实了这些Pt(II)络合物的自组装。在图4a中,MeDR的GIXD图显示出单晶状的衍射点和一对面内散射条纹(在qxy≈±18 nm−1处),这是由π-π堆积造成的。本研究还计算了正交a-b和a-c晶格平面的二维电子密度图,以确定分子取向,如图4b、c所示。2. 这种长程有序堆积的高结晶度可以归因于甲基取代基和CF3取代基之间的尺寸匹配所导致的MEDR的分子内对称性。DR薄膜的结晶堆积非常类似于MeDR薄膜,但结晶度较低(图4e-g)。此外,来自π-π堆积的散射弧仅出现在面外方向(qz≈18 nm−1),表明部分短程堆积排列共存于DR薄膜晶体中(图4h)。▲图 5 |使用所研究的Pt(II)络合物作为 EML 的近红外 OLED 的器件特性1. 电致发光(EL)特性如图5a, d所示,其中峰值波长趋势为5tBuDR(882 nm)<MeDR(930 nm)<DR(995 nm)<PhDR(1002 nm)。该峰值波长趋势与它们对应的光致发光(PL)谱相似,只是由于近端介质层的影响,峰都略有红移。2. 电流密度-电压(J-V)曲线如图5b所示,其中所有器件都表现出相对较低的驱动电压(5.0 V),以获得10 mA cm−2的电流密度。当使用5tBuDR作为EML时,存在一个小的空穴注入势垒,这导致驱动电压的增加。3. 此外,本研究还制作了DR、MeDR、PhDR和5tBuDR的纯电子和纯空穴器件,以研究它们的电荷传输特性。在所有的发射体中,DR显示出最高的电子迁移率和最高的空穴迁移率,这解释了这些DR基OLED驱动电压较低的原因。因此,影响驱动电压或J-V曲线的主要因素应该是Pt(II)发射体的相对堆积排列,这会影响EML的导电性,因此,更大的聚集有利于电荷迁移,导致驱动电压的降低(图5b, e)。4. 图5c, f描绘了为所有近红外OLED记录的EQE值。值得注意的是,MeDR和5tBuDR发射体的峰值波长分别为930和882 nm,EQEmax分别为3.66%和3.78%,而DR和PhDR的NIR OLED的峰值波长分别为995和1002 nm,EQEmax分别为2.42%和2.71%。它们的EQEmax值接近无机或有机-无机混合发射器的记录性能。综上所述,本研究对内转换理论(theory of internal conversion)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得出结论:对于Pt(II)络合物而言,要打破近NIR(II)区的能隙定律,需要自组装激子离域化的协同作用来降低重组能,并消除C-H相关的高频振动来抑制FC重叠。因此,本研究利用稠环芳烃来延长π共轭,从而合成了一系列新的Pt(II)络合物,其中的平面性和刚性也确保了其堆积的牢固,从而保证了激子的离域化。这类新的基于Pt(II)的近红外OLED在截至目前的所有评估标准下都表现出了>930 nm的最佳OLED性能,其中每DR器件的EL峰值波长达到995 nm,最大EQE为4.31%,亮度辐射度>10 W sr−1 m−2,工作电压仅为4.5 V。本研究提供了一条通往高性能NIR(II)发射器和相关OLED的途径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6-022-01079-8更多科研作图、软件使用、表征分析、SCI 写作、名师介绍等干货知识请进入后台自主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