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诗词诵读《相见欢+如梦令》

良知培训学校 良知学校 2022-10-11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 飞天”凌空》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一着惊海天》
八年级上册语文任务三《新闻写作》
八年级上册语文口语交际《讲述》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藤野先生》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列夫·托尔斯泰》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写作《学写传记》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美丽的颜色》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三峡》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短文二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与朱元思书》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写作《学习描写景物》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
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课时1龟虽寿
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课时2赠从弟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测试卷+答案解析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唐诗五首》课时1野望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唐诗五首》课时2 黄鹤楼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唐诗五首》课时3渡荆门送别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背影》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白杨礼赞》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散文二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写作《语言要连贯》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我们的互联网时代》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昆明的雨》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中国石拱桥》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苏州园林》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蝉》
八年级上册语文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口语交际《复述和转述》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名著导读《昆虫记》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梦回繁华》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孟子》三章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 《愚公移山》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周亚夫细柳营》

电子教材+微课视频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微课视频1:相见欢

更多视频,更多的精彩,同学们可以选择观看哦!

微课视频2:如梦令


知识点讲解





课外古诗词诵读《相见欢》

一、作者简介

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洛阳人。靖康、建炎间,屡召不起。1133年(绍兴三年)以荐补右迪功郎,1135年(绍兴五年)赐进士出身守秘书省正字(校正文字的官吏)。历兵部郎中、临安府通判、秘书郎、都官员外郎、两浙东路提点刑狱,致仕,居嘉禾。晚落致仕,除鸿胪少卿,秦桧死,依旧致仕。1159年(绍兴二十九年)卒。有词三卷,名《樵歌》。


朱敦儒早年以清高自许,不愿做官。北宋末年大变乱发生,他经江西逃往两广,在岭南流落了一个时期。朱敦儒一生的七十多年中,做官的时间很短,长期隐居在江湖之中,被称为“天资旷逸,有神仙风致”的词人。所以,他的作品有很大一部分反映闲适的生活。


二、故事背景

靖康之难,汴京沦陷,二帝被俘。朱敦儒仓猝南逃金陵,总算暂时获得了喘息机会。这首词就是他客居金陵,登上金陵城西门城楼所写的。


三、理解诗义

【注释】

①相见欢: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等。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②金陵:南京。

③城上西楼:西门上的城楼。

④倚清秋: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

⑤中原乱:指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金人侵占中原的大乱。

⑥簪缨(zān yīng):当时官僚贵族的冠饰,这里代指他们本人。

⑦收:收复国土。

⑧倩:请。

⑨扬州:地名,今属江苏,是当时南宋的前方,屡遭金兵破坏。


【译文】

倚靠在南京西门上的城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万里的长江在夕阳下流去。金人侵占中原,官僚们流散,什么时候才能收复国土?要请悲风将自己的热泪吹到扬州前线。


四、古诗赏析

这首词一开始即写登楼所见。在词人眼前展开的是无边秋色,万里夕阳。秋天是冷落萧条的季节。宋玉在《九辩》中写道:“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杜甫在《登高》中也说:“万里悲秋常作客。”所以古人说“秋士多悲”。当离乡背井,作客金陵的朱敦儒独自一人登上金陵城楼,纵目远眺,看到这一片萧条零落的秋景,悲秋之感自不免油然而生。又值黄昏日暮之时,万里大地都笼罩在恹恹的夕阳中。“垂地”,说明正值日薄西山,余晖黯淡,大地很快就要被淹没在苍茫的暮色中了。这种景物描写带有很浓厚的主观色彩。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朱敦儒就是带着浓厚的国亡家破的伤感情绪来看眼前景色的。他用象征手法使人很自然地联想到南宋的国事亦如词人眼前的暮景,也将无可挽回地走向没落、衰亡。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


下片忽由写景转到直言国事,似太突然。其实不然。上片既已用象征手法暗喻国事,则上下两片暗线关连,意脉不露,不是突然转折,而是自然衔接。“簪缨”,是指贵族官僚们的帽饰。簪用来连结头发和帽子;缨是帽带。此处代指贵族和士大夫。中原沦陷,北宋的世家贵族纷纷逃散。这是又一次的“衣冠南渡”。“几时收?”这是作者提出的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这种“中原乱,簪缨散”的局面何时才能结束呢?表现了作者渴望早日恢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是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


结句“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悲风,当然也是作者的主观感受。风,本身无所谓悲,而是词人主观心情上悲,感到风也是悲的了。风悲、景悲、人悲,不禁潸然泪下。这不只是悲秋之泪,更重要的是忧国之泪。作者要倩悲风吹泪到扬州去,扬州是抗金的前线重镇,国防要地,这表现了词人对前线战事的关切。


全词由登楼入题,从写景到抒情,表现了词人强烈的亡国之痛和深厚的爱国精神,感人至深。


五、课文主题

全词由登楼入题,从写景到抒情,表现了词人强烈的亡国之痛和深厚的爱国精神,感人至深。

课外古诗词诵读《如梦令》

一、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1155),今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二、故事背景

这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李清照的早期之作,是一首追忆诗。她遭受了重大变故,回忆起少时游玩的情形,那些场景在她的脑海中一再出现,对那些生活的怀念之情与日俱增,使得作者感到诗兴大发,于是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小令。


三、理解诗义

【注释】

⑴ 如梦令:词牌名,又名“忆仙姿”“宴桃源”。五代时后唐庄宗 李存勗创作。《清真集》入“ 中吕调”。三十三字,五仄韵,一叠韵。

⑵常记:长久记忆。溪亭:临水的亭台。

⑶兴尽:尽了酒宴兴致。

⑷藕花:荷花。

⑸争:怎,怎么。

⑹鸥鹭:泛指水鸟。 


【译文】

还记得那次在溪边亭中游玩日色已暮,沉迷在优美的景色中忘记了回家的路。尽兴以后大家乘着夜色赶快掉转船头,却不料走错了路小船划进了藕花深处。怎么出去呢?怎么出去呢?叽喳声惊叫声划船声惊起了一滩鸣鹭。


四、古诗赏析

现存李清照《如梦令》词有两首,都是记游赏之作,都写了酒醉、花美,清新别致。这首《如梦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


“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溪亭”,时间是“日暮”,作者饮宴以后,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流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果然,接写的“兴尽”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那末,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这样的美景,一下子跃然纸上,呼之欲出。一连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至此,词嘎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以优闲的游兴始,中经溪亭玩醉,急切回舟,误入藕花,最后惊起鸥鹭,全词最后一切都统一在白色鸥鹭苍茫暮色的大自然景色之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动作和情绪,起伏变化,很富于节奏感。词人把瞬时的神情,瞬时的动作,瞬时的音容,瞬时的景色,联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一个极富立体感的生活画面。这是一个永恒的活生生的生活画面。这是画面在清新之景中渗透了野逸之情。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它不像《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那样带着富贵之气,也不像《 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那样带着衰飒之气,而是表现了作者青春时期的野逸之气。 


五、课文主题

反映了词人早年无忧无虑的生活,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





同步练习









中小学微课

一年级下册语文微课、全解(全集)

二年级下册语文微课、全解(全集)

三年级下册语文微课、全解(全集)

四年级下册语文微课、全解(全集)

五年级下册语文微课、全解(全集)

六年级下册语文微课、全解(全集)

七年级下册语文微课全解(全集)

八年级下册语文微课、全解(全集)

九年级下册语文微课、全解(全集)


三年级下册英语微课、全解(全集)

四年级下册英语微课、全解(全集)

五年级下册英语微课、全解(全集)

六年级下册英语微课、全解(全集)

七年级下册英语微课、全解(全集)

八年级下册英语微课、全解(全集)

九年级下册英语微课、全解(全集)


一年级下册数学微课、全解(全集)

二年级下册数学微课、全解(全集)

三年级下册数学微课、全解(全集)

四年级下册数学微课、全解(全集)

五年级下册数学微课、全解(全集)

六年级下册数学微课、全解(全集)

七年级下册数学微课、全解(全集)

八年级下册数学微课、全解(全集)

九年级下册数学微课、全解(全集)


八年级下册物理微课、全解(全集)

九年级下册物理微课、全解(全集)

九年级下册化学微课、全解(全集)


*作本微信公众号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视频等版权归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视频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公众号转载须授权)

图片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良知君

主编:良知培训学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