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允龙:挺进在返城途中
陈允龙,一个很寻常很普通的名字,可能当年其父母希望他今后能成龙吧。无奈生不逢时,他和千百万同龄人一样,被历史的洪流卷入上山下乡的浪潮中。但他没有辜负自己的人生,凭着敏锐的感觉,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未抓住了生命中的一次最重要的机遇,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的闪光点,让生命活的更精彩。
今年秋天,记者和版纳大返城宣传组组长邹盛永,从重庆昆明分别来到上海浦东新区,采访当年赴京请愿团七名勇士和农民知青。
记者和版纳知青大返城宣传组长邹盛永,到上海浦东新区采访请愿团七勇士。前排左1为陈允龙
1979年陈允龙参加请愿团返回版纳经重庆。
第一次见到了陈允龙。他高大魁梧1.75米高身材,讲着标准的上海普通话、五官端正,轮廓粗旷。平时默默无声,在上海采访请愿团朋友们聚会时,他从不争抢发言,只是带像机咔嚓咔嚓,从各个角度忙碌地站立爬跪摄影。他低调随和,放在人堆里很难一眼认出他。
然而,陈允龙他却是那段在中国知青历史上惊天动地、云南西双版纳知青大返城运动的直接参与者、亲历者和见证者。当大家都滔滔不绝追述着当年的情景和感慨时,唯独他很少说话,在一旁静静的指挥大家照相,偶尔补充一两句说他有事要先走。来不及交谈,他的电话不时响起,他带照相器材勿勿而来,勿勿离去……。
丁惠民写给国家副主席邓小平的《请愿书》,张贴在北京西单民主墙上。
从上海采访回来后,记者卯足劲连夜赶稿。力图展现当年上海为民请愿英雄们的风采和故事,连续写了上海大返城勇士、农民知青几篇采访报道。在读者群中也曾掀起了一丝涟漪……。
简报一起抄上墙:北京发回来的“简报”,被在重庆的云南知青工作组公布在重庆知青家长关注的街边墙上。
陈允龙临走时送记者一本他制作的大返城画册。如果说当年请愿团负责摄影的是胡寅康,是这段弥足珍贵历史的拍摄者。那么,陈允龙就是后来的修补完善、保存这段历史的图片制作者。
1978年12月9日,筹备总组一声令下,版纳八个农场五万知青集体大罢工。
严明纪律,一批纠察队员佩戴标志上岗。
参加请愿团刻印“挺进报”
短暂的见面,陈允龙给人一种望而生畏的感觉。可一旦接触交流,他的随和聪慧,真诚和对问题的独到见解,将融化你的拘谨。没有约定,没有信誓旦旦的承诺,坦然之中蕴藏几分踌躇,冷静背后尽是筹密的思考。
第一批请愿团43人,1978年12月16日由黄玉海、涂清亮带队出发。
第一批请愿团在通关捐款经费被盗,在昆明南站上火车被堵被打,无路可走,孤注一掷发表绝食卧轨宣言,在火车南站卧轨,表明了首批请愿团决心冲破阻拦继续北上的决心!
第二批请愿团有51个人,1978年12月18日在景洪宣誓。由总指挥丁惠民任团长、副总指挥刘先国任副团长率队出发。
1978年12月18日,第二批请愿团51人抬着发高烧的总指挥丁惠民,由刘先国率队在景洪宣誓出发北上。
请愿团分工明确,有宣传组,团直组、机动组、警卫组、纠察组、财务组、后勤服务组,陈允龙在宣传组,与潘方林是搭挡。由于陈仿宋字毛笔字写得好,被宣传组长邹盛永指定刻蜡纸、刻写简报、传单文章,刻写第一、二、三封联名信,及知青的申诉材料、交潘方林印制。
当局不准知青北上,不准客货车搭乘知青,路途太远,知青代表只好堵军车。
丁惠民带领的请愿团到京路上,每天一份简报,从邮局快件寄回西双版纳,给正在罢工的五万知青筹备总组负责人胡建国。胡建国也把版纳农场罢工、国务院调查组到各农场调查了解情况反馈给请愿团,达到信息互通。
天气太冷。到处雪霜降临,为抵御寒风和北京的冰天雪地,总指挥丁惠民指令在路上购买小棉被,每人自己缝一件棉背心和棉衭筒抵寒。图为潘方林在缝棉背心。
在扬武,丁惠民决策:兵分三路,到上海、重庆北京。从读书铺绕道成都,甩开了前有堵兵,后有追兵的局面,坐上成都直达北京火车。
在通关、在普洱、在德阳、火车上,陈允龙和潘方林等宣传组的人员。在其他代表休息时,他们却不睡觉加班刻写油印农场带出来的重要资料。
请愿团在冰天雪地的天安门广场,演讲拉起了布标。
请愿团在天安门广场合影。
请愿团在天安门列队出发,演讲。
大智大勇的大返城总指挥丁惠民。
丁惠民和请愿团代表与中央有关部门谈判。
请愿团向国务院副总理王震递交五万版纳知青请愿书。
1978年,没有手机、仅单位邮局有坐机电话。每到一地,请愿团都要到邮局寄简报。像挺进报一样的简报,对罢工的五万知青无疑是望穿双眼的精神支柱。
1978年1月8日,周总理逝世两周年,群众自发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悼念。1978年1月5日早请愿团买不到花圈,请愿团小画家熊占国连夜赶画了一个立体花圈,由总指挥丁惠民代表版纳五万知青敬献。
版纳知青大返城,大罢工,卧轨,请愿团到北京,勐定211名知青绝食惊动了中央,中央派出了农林部副部长、农垦总局局长赵凡率队组成的国务院调查组,赶赴昆明火车站劝说卧轨知青、到勐定看望绝食知青、到版纳八个农场调查了解知青悲惨生活。所到之处,各农场知青全体下跪,有的农场还写血书,哭声一片。赵凡如实呈报知青困难要求,提出收回知青。获得中央批准后,他又召开四省知青安置会,1979年2月,蜂涌的知青返城,结束了全国知青上山下乡。版纳知青大返城在全国知青史上写下了最浓墨重彩的一页。
版纳农场知青他们把每一份简报都张贴在各农场分场连队,为请愿团冲破阻力进京、为国务院副总理接见请愿团,递交请愿书欢欣鼓舞;为总指挥丁惠民签名的五万知青复工令积极复工;陈允龙、潘方林的当天出报,加班加点付出扩大了宣传阵势。
无论在火车大站,天安门广场、招待所全体队员都手执布标、张贴请愿书、在墙上贴简报,把“我们要回家”呐喊呼叫声传遍全国。
陈允龙至今还保存着一叠厚厚的他用仿宋体刻印的简报。宣传组的笔似尖刀,对鼓舞士气,把版纳大罢工与北京请愿信息连贯互通,让大返城的“挺进报”洒落在进京路上,形成了强大的宣传阵势。
用图片留下大返城的影子
多少年过去,返城后陈允龙在企业当工人,经历了改制下岗,无论生活多么艰辛,但他坚持练书法和摄影拍照。写得一手好字,摄影构图一流的他,从单调乏味的生活中找寻精神食粮。他曾想到让每一个参加大返城的云南知青写一段经历,把亲身经历的大返城图片收集,翻拍修复,文配图出一本书。但很多人都反映平平,因为返城后大返城勇士分散在各地有的在云南,有的在重庆,有的在上海,见面机会很少,各人都在为生活打拼,无时间机会沟通,此事就搁浅多年……。
陈允龙(右)和大返城总指挥丁惠民(左)。
如今,四十三年过去,大多知青已近古稀之年,陈允龙存留大返城印迹的意念更加强烈。当年大返城的勇士 ,先后已有七人病故。他们是大返城副总指挥胡建国、刘先国、请愿团的刘庭明、李万云、邱亚德、朱德坤、徐裕铭。
云南版纳知青第二批请愿团
知青大返城总指挥丁惠民
陈允龙近影
他想到在历史的漩涡中,每一个人都经历了很曲折的道路。特别是参加了版纳知青大返城,能见证保存这些图片,具有时代历史意义。
上海请愿团九勇士在上海相聚
每一张图片,它都有一种亮色,一种浪漫,一种未来的期待,一种独特的光泽,它属于勇者必胜的信心。每个人都会被他的生活留下烙印。
四十三年后,大返城请愿团上海重庆两地勇士在重庆相聚。
九名上海代表与总指挥丁惠民合影
陈允龙说,凡是看到这些图片的人,都会有许多感受:一方面兴奋激动,一方面会想到我们参与者历尽艰辛和风险,我们需要拼命写作每天一简报,鼓励五万知青实现回家的梦想,简报在当时可谓版纳知青的精神食粮。回想这一切,他眼前浮现在路上堵车,在火车上,在通关,在德阳,在北京农垦局招待所,他和宣传组的战友,都在利用点滴时间写简报刻印蜡纸的情节。
当年王震副总理接见的十名北上请愿团代表中的六位。
留出空位,已故的请愿团勇士永远存活在人们心中。
他自豪地说:我为知青呐喊呼叫过,我的青春为他人舍命豁出过。我为参加请愿团深感自豪,也为存留大返城历史尽过微薄之力。
作者知青作品回顾,点击下面蓝色字体欣赏:
向下滑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