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头学习抗体药物偶联(ADC)(第一期:概述篇)
▉ 导读
视频来源:YouTube
近忙课题,事情略多。更新延迟,敬请见谅。
一非生物药的同学想细细的从头了解一下目前较为火热的抗体药物,也就是常常听到的ADC(Antibody-drug conjugate),于是乎随手下载一篇超长review,打开有道词典,从题目到摘要,到摘要,到摘要。。。又到了吃饭的时间,好吧,回来再看。就这样不知道哪一年的一天他又翻出来之前的文献。看到了下图这样。。(剩余97%)。最后心软的他原谅了自己。
好吧,对于小编也是如此,面对自己不太熟悉的领域我也会原谅自己。有幸在大佬导师耳提面命的督促下,纯小白的小编对抗体药物也了解一些。接下来几期小编会结合一些文献,从头开始,细细的给大家介绍一下ADC药物的概况,进展以及展望。因为最近略忙,大家应该能跟上脚步,慢慢消化。
▉ ADC概述
1:抗体的研究经历了比较曲折的发展过程,自1975年单克隆抗体的问世以及蛋白重组工程技术的成熟,ADC已经成为抗体药物中的热门领域。尽管ADC概念早已经提出,但目前为止全球仅有六款药物上市,但是随着目前一些完善的抗体修饰技术,先进的定点偶联技术以及强有效的小分子毒素的研发,ADC药物研究如雨后春笋般的蓬勃发展,大量的ADC药物正在临床试验当中。可以说ADC药物的春天已经来临。
2:ADC药物借助的就是抗体的特异靶向性以及小分子的高毒性。没有超高的特异性,怎么才能在茫茫细胞中寻找特定的肿瘤细胞?没有高毒的小分子,怎么才能仅用一两个抑制剂就能杀灭整个细胞?ADC药物相比化疗药物最大的优势就是ADC的治疗窗更宽。什么意思?就是ADC药物具有更大的耐受剂量,以及更小的有效剂量。3:ADC药物目前面临诸多的挑战,比如在血液中的安全稳定性(脱靶,正常细胞被杀灭);ADC的均一同质性(抗体制备时是否能保证每一批次的每个抗体连接的药物是否均等);肿瘤特性性抗原的发现(抗原只在肿瘤细胞表达,而不在正常细胞);临床前的动物模型抗原表达量与人体的不一致(可能动物实验挺好,用在人身上就并不好,导致开发失败)。上述这些也是目前科研人员努力在解决的问题。4:目前ADC也可和其他类药物进行联合使用,提升单一治疗效果。而且ADC也针对非肿瘤治疗领域,包括成像,CAR-T等。▉ ADC构造
ADC包括抗体,linker和细胞毒素三部分组成:
1:抗体组分:
2:linker组分
3:毒素组分
毒素小分子应具有高毒性活性和低免疫的特征。而且还需要具有和linker连接的活性基团以及明确的作用机理(一般是抗有丝分裂剂)。
▉ ADC作用机制
由于ADC药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较差,为了避免消化酶对蛋白的降解,故采用静脉注射的方式。下面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ADC药物是怎么发挥作用的,结合图示。
2. ADC-抗原复合物通过网格蛋白(clathrin)介导的内吞作用进入细胞,包裹在核内体中(Endosome)。核内体中对于ADC中linker为可切割的形式时,可通过水解,蛋白酶裂解,二硫键还原裂解等方式释放药物。不可切割的linker进入下一阶段。
3. 核内体与溶酶体融合。溶酶体上的质子泵创造一个酸性环境辅助溶酶体将ADC药物彻底降解(此时含有不可切割linker的ADC在这里裂解)。
4. 药物释放至胞质。药物通过插入到DNA上或抑制微管聚合发挥作用。
5. 靶细胞凋亡。当目标细胞死亡时,活跃的细胞毒性负载也可能杀死周围的肿瘤细胞。
▉ 总结
今天这一期讲的是抗体药物最基本的概述篇,对于抗体药物的发展,构造以及发挥的作用机制了解了一下。接下来的几期会在ADC发展所关心的领域逐一展开,大家跟上学习。
参考资料:
1.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19)31774-X
2.Polym Adv Technol. 2020;31:1177–1193.
3.Pharmaceuticals 2018, 11, 32; doi:10.3390/ph11020032
2020-05-05
2020-05-02
2020-04-27
2020-04-23
2020-04-22
作者/编辑:Forever.
文中图片、封面图片来自Pixabay,如因版权等有疑问,请于本文刊发30日内联系药学速览。
原创内容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至其他平台。
有问题可发邮件至yong_wang@pku.edu.cn获取更多信息。
©2020 药学速览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