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汇加工 | 与词结构相关的三种效应
读者在对词进行加工时,注视点会落在词的什么位置,这涉及到注视位置的相关问题。注视位置效应是指在阅读过程中,读者的眼跳往往定位于一个单词的特定位置。
1 偏向注视位置效应
偏向注视位置(preferred viewing location,PVL)是Rayner(1979)最先提出的。对于大多数拼音文字而言,大量的眼动研究都发现了偏向注视位置效应——无论是阅读由左到右排列的文本(如英语)还是阅读由右到左排列的文本(如希伯来语),读者倾向于将首次注视点落在单词的中心和开头之间的位置,约在单词开头1/4处。PVL描述的是注视点停落的最多的位置,其分布近似高斯分布,但当去除空格时,PVL的分布呈线性,注视次数从单词开头到结尾急剧地下滑。日语中的PVL也呈线性。由此可见,在没有词边界信息时,读者更容易注视词的开头位置。但当在纯平假名的日语文本中插入词间空格后,对词的首次注视落在词的中心,PVL开始呈现出类似于拼音文字在正常有空格时的高斯分布。对泰语(属于拼音文字,但没有空格)的眼动研究发现,泰语的PVL接近词的中心,但PVL曲线比英语的平滑很多。与英语和日语不同的是,在阅读正常无空格和有空格的泰语文本时,PVL没有差异。Winskel等人认为,泰语读者是利用诸如元音特性和音调符号等信息而不是空格信息进行词切分的。对于拼音文字来说,PVL的发现支持了读者的眼跳目标是以词为单位的观点。
在汉语中,Yang和McConkie(1999)操纵了双字词的词频和每个字的笔画数,结果并没有发现偏向注视位置效应,所有目标词上的注视位置分布非常相似,呈一条平滑的曲线。同样,Tsai和McConkie(2003)在操纵了汉字的视角大小时发现,被试在汉字和词上没有出现PVL,对双字词的首次注视位置均勻地分布在每个汉字上。这一结果明显地不同于其它语言在无词边界信息条件下获得的PVL。因此,他们认为汉语中眼跳目标的选择不是基于词。在此基础上,Yan,Kliegl,Richter,Nuthmann和Shu(2010)在严格控制了词边界的模糊性后,在双字词、三字词和四字词上均发现了位于词中心的PVL效应,并且呈凸曲线分布,这与空格文本的分布类似,只不过分布得更为低阔。
2 最佳注视位置效应
最佳注视位置(optimal viewing position,OVP)是指识别一个单词最快的位置,在英语中,该位置位于单词的中心。OVP效应指当读者的首次注视落在词的最佳注视位置时,再注视该词的概率最小;如果首次注视位置偏离最佳注视位置越远,则读者对该词的再注视率越高(呈型曲线),凝视时间更长。因此,OVP效应包括再注视率的OVP效应和凝视时间的OVP效应。对英语、法语、德语及芬兰语等拼音文字的注视位置的考察得到了较为一致的OVP效应,这表明该效应普遍存在于不同的拼音文字之间。
不同于拼音文字的是,在汉语中,当读者对词的首次注视落在词首时,再注视该词的概率最高,而落在词尾时,再注视该词的概率最低。Yan等人认为读者选择词首或词中心作为眼跳目标与在副中央凹处进行词切分的成功与否有关:当副中央凹能成功进行词切分时,读者只进行一次注视,并定位于词的中心;如果副中央凹不能成功进行词切分,读者将首次注视定位于词的开头,并计划一次词内再注视。当读者的首次注视落在词尾时,表明读者在副中央凹处已经对该词进行了部分加工,不需要再注视,因此再注视率最低。Yan等人认为,中文阅读过程中眼跳的目标是词,而非汉字。对日语的研究显示,在凝视时间上也出现了类似于汉语的OVP效应,即首次注视位于词首时,凝视时间最短,不过当位于词尾时,凝视时间没有增加。
3 反向最佳注视位置效应
反向最佳注视位置(inverted optimal viewing position,IOVP)效应指当读者在一个词上只有一次注视点时,那些位于单词中心位置(OVP)的注视要长于位于单词首、尾的注视,注视时间与注视位置的关系呈倒“U”型曲线。在英语、法语、德语及芬兰语中都发现了较为一致的IOVP效应,与OVP效应一样,IVOP普遍地存在于拼音文字中。
在Yan等人(2010)的研究中,还发现了汉语的IVOP效应,但汉语中的IVOP效应小于拼音文字,只在单一注视时发现了该效应,而在多次注视的首次注视时间上没有发现,具体为,单一注视位于词中间时时间最长,位于词开头位置时时间最短。
研究者普遍认为,在拼音文字中,单词的词长和词间空格等低水平因素是影响注视位置和眼跳距离的主要因素,而语言因素(如预测性)的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但在汉语中,有研究者发现词长不会影响读者的注视位置,双字词和四字词的PVL曲线几乎相同。在阅读有空格的中文时,平均首次注视位置更接近于词的中心,说明词间空格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中文读者进行眼跳定位。此外,字号也影响注视位置,随字号增加,读者的眼跳距离显著缩短,首次注视更多地落在词首部分,对该词的再注视次数也随之增加。
虽然汉语与拼音文字在词频和预测性等变量上的注视情况相似,但在眼跳目标选择上却有很大差异,注视位置以不同于拼音文字的独特方式存在着。
参考文献
臧传丽, 张慢慢, 郭晓峰, 刘娟, 闫国利, & 白学军. (2012). 中文词汇加工的若干效应:基于眼动研究的证据. 心理科学进展, 20(9), 1382-1392.
声明: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与小编联系,我们将迅速采取适当的措施。
感谢您抽出
更多精彩请点击下列分类文章
↓↓↓
在每一个督导的情景中都显得完全知道正确的干预的督导师可能会令被督导者感到气馁。确定感对被督导者来说可能确实会有极大的吸引力。
微信编辑器 主编编辑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