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VR丨文旅引入高科技能否让旅游演艺再放异彩?
导读:
自主旅游时代,随着旅游者对个性化产品的需要日益增加,加之VR(虚拟现实)技术的普及,各大文旅小镇、主题乐园、旅游综合体、景区商业街内,VR体验店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9月,国内VR体验店数量超过5000家。短短的一两年间,体验店的扎堆开设,让VR设备上游厂商赚得盆满钵满,但对于消费者而言,VR内容单一、体验感不佳、性价比低,消费者满足了新鲜感和好奇心后,便抛弃了这种时髦的娱乐产品。没有复购率,是目前VR产品的致命缺陷,也导致数千家VR体验店实现盈利的寥寥无几。
今年1月,深圳VR眼镜厂商只剩100多家,与巅峰时期的1000多家相比,缩水90%。种种迹象表明,VR产业似乎逐渐没落,业内对于“旅游+VR”的信心也被打消。
VR产业特点和旅游业不同,绝大部分旅游项目对资源极为倚重,如景观资源、文化资源等,这些先天条件决定了后续的投资开发成本、盈利模式、运营难度。长期以来旅游开发是资源驱动型行业,一个旅游项目的命运在开发之前已基本决定,产品研发、运营能力等只是锦上添花。
而VR属于技术驱动型行业,技术是最重要的驱动力,关键性技术一旦取得突破,产品马上发生革命性的改变。这意味着,VR具备短时间内发生跨越式升级的潜力,改变目前“消费者不买账”的局面也许只差一次技术升级。
目前国内较大的VR主题乐园就是Soreal。由于Soreal的核心体验产品是大空间自由行走、多人互动VR游戏,因此,3000平方米的占地面积是目前国内主流VR体验店的10倍至30倍。其中最大的一个项目名叫《星际方舟》,占地700平方米,可供4名玩家同时游戏,彼此可看到对方的虚拟形象,可交流配合,可在虚拟世界中自由行走。
这和目前遍地开花的VR产品体验完全不同。当前,数千家VR体验店产品大同小异,主要是VR类似于一种静态观赏性项目,玩家除了能转头,几乎没有其他自由度。VR多人互动、深度互动是另一项需突破的技术,缺少这些,VR难以在大众中形成习惯性、重复性消费。
技术的突破将为VR主题乐园带来更多的游客和玩家。
2004年,张艺谋和中国山水实景演出创始人梅帅元合作推出中国首部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开启了中国旅游实景演艺时代。自此,印象系列风靡大江南北,为许多旅游目的地注入强大的动力。经过10多年发展,实景演出已从新模式变成了“旧套路”,国内300多台实景演艺仅有10%能实现盈利。
印象系列的成功源于突出的创新,将山水实景和舞台演艺结合,给观众带来新颖的演出体验。当下,沉浸式演艺被人们普遍认为是旅游行业下一阶段的主流形式,而大空间自由行走加精准动作捕捉的VR,则是实现沉浸式演艺的最佳方式。
随着大空间自由行走和多人动作捕捉的VR技术的完善,沉浸式演艺的效果才会被实现。“用VR技术搭建的虚拟空间秀场,游客进去后可以变成各种虚拟形象,自由地从各个角度观赏这场秀,并且变成秀的一部分,进行各种互动”,这种新型的旅游+VR的模式被称为“Soreal超体空间”。Soreal超体空间一旦推出,或许将成为比旅游实景演艺更突破性的创新,沉浸式效果加互动体验,不受物理规则约束,不被高昂的成本限制,任何场景只要想出来就能实现。
小编叨叨:
在VR技术给旅游者带来沉浸式体验的同时,有人认为如果带上VR设备便感觉身临其境,会否让宅男更“宅”,从而重创旅游业?回想当年,电视出现时,也有人觉得会影响旅游业,但人们看了电视节目后却更想“说走就走”了。无论来自第三方机构还是OTA的各种统计数据都显示,周边游和出境游的热潮势不可挡,科技越发达,大多数人越有返璞归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需求。
整理自中国文化报 、环球旅讯、百度图片,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处理。
精彩持续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