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西江风|认识这几位肇庆的革命英雄,向他们致敬!

端州发布 2020-02-16


“西江风”系列人文社科讲座



肇庆革命英烈故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共产党员先进性在西江地区的实践


主讲人:陈军强,中共肇庆市委党史研究室科长。

本期“西江风”由中共肇庆市委党史研究室科长陈军强主讲。讲座上,陈军强科长以生动活泼的语言向听众分别介绍了邓拔奇、陈伯忠、叶挺、梁祖谊、聂文波、刘田夫、植启芬、邓偶娟等多位优秀共产党员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通过革命英烈事迹,深入分析了优秀的共产党员都拥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遵守和自觉维护党的纪律、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等共同特点。

(全文9698字,预计阅读时间25分钟。)

▲中共肇庆市委党史研究室科长陈军强先生讲述肇庆革命英烈故事

共产党员是工人阶级中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共产党员先进性,是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集中体现。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是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根本目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胜利地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的基本条件之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西江地区广大人民饱受了重重的困苦和灾难,然而,西江广大共产党员,在面对强大的敌对势力时,他们又敢于以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与日、伪、顽军作殊死的斗争,终于赢得了新民主主义战争的胜利。在新民主主义战争时期,共产党员先进性在西江地区得到了充分的实践,其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坚持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精神动力,也是推进党的事业永不枯竭的力量源泉。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必须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的理想,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这是我们党对每个共产党员提出的基本要求。邓小平说:“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可见,坚持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并且为这个理想而奋斗终身,是共产党人无产阶级世界观的核心内容和先进性的集中体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西江地区无数革命先烈为了共产主义事业,牺牲自己的一切,就是因为他们有着崇高的理想信念,并且自觉为之不懈奋斗。

▲邓拔奇

邓拔奇,1903年 6月生于怀集县甘洒镇屈洞永富村一个较为富有的家庭。邓拔奇是家中长子,父母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他首先在怀集县城读小学和中学。1921 年秋,拔奇到上海浦东中学补习。当时正值中国共产党诞生,拔奇受到革命思潮的影响,思想倾向进步,特别是当他接触了一些马克思主义著作后,就产生了改造旧社会的信念。1922 年秋,拔奇考进福建厦门大学,攻读法律。在和进步师生的接触中思想受到启迪,懂得了更多的革命道理。1924 年年底,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邓拔奇是一个机智勇敢的人。1927 年到梧州工作。当时,大革命刚刚失败,形势十分险恶。一天早晨,地委机关突然被国民党的警兵包围了。拔奇见情势危急,立即穿上西装,戴着眼镜,手持文明棍,装扮成国民党的便衣特务。他出得门来,用文明棍指着警兵呵斥:“你们来得这样迟,如果走了要犯,小心你们的脑袋。”又说:“我现在将楼上的情况报告局长。”然后昂首阔步,从从容容地走了。拔奇就这样勇敢机智地在敌人眼皮下脱了险。又有一次,他化装成商人来到梧州,住在一家旅店,敌特跟踪而至。当敌特在档下查问的时候,他躲进洗澡房,把衣服脱下,故意搭在洗澡房门上,打开水龙头,让水哗哗的流,装作有人洗凉的样子。其实,他早已化装从横门溜走了。

邓拔奇故居

1924 年暑假,拔奇回家,由父母包办成婚。他深表同情地对贤淑善良的妻子说:“我们的婚姻是不美满的,我知道你也很痛苦。我是许身于革命的人,不能在家陪伴你。”拔奇给妻子起了名字,叫谢惠民。后来,拔奇说服了父亲把惠民和妹妹送到县城读书。

▲怀集甘洒中学邓拔奇塑像

1926年离开家乡后,他的妻子谢惠民经常站在村口等待丈夫归来。谢惠民其实是个胆小怕事、软弱的女人。但是当国民党的军警用皮鞭抽她,逼她说出邓拔奇的下落时,她变得很坚强,一口咬定邓拔奇根本没回来过。她一直等,等了30年,直到1957年,这条山路上来到两位县里的干部,交给她一张烈士证。告诉她的丈夫邓拔奇早在1932年就牺牲了,她当场就昏了过去。谢惠民醒来以后,还是不相信这个残酷的现实。她一直以为邓拔奇可能还活着,一定要等他回来。后来,她差不多每天都要去村口的山路向远处张望,好像在盼着丈夫回家的身影,直到她1970年去世。


▲陈伯忠

陈伯忠, 1901年2月出生于广宁县江头乡的一个地主家庭。1921年,伯忠考入广东省立第一中学,到广州就读。1923年下半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陈伯忠由于是地主家庭,拥有富丽堂皇的大宅,三百多亩耕地、山林,富甲一方。在陈伯忠18岁之前,家中都安排有婢女照顾他的起居饮食,但他长大受五四运动进步思想的影响,有一次他回家跟婢女说,你们以后也不用照顾我了,也不能再叫我少爷,叫我的名字就行了。还教会家中的婢女读书写字。1924年8 月,他在农讲所结业,被委任为中央农民部驻广宁特派员。伯忠返广宁后,当时很多农民辛苦耕种一年,都交不起田租,他有又瞒着母亲和舅舅把自家佃户、债户的欠帐划销,并当众把田契、借据全部烧了,还跟租田的佃农说,田就让你们耕,但以后也不用交田租纳粮了。陈伯忠的行为,让他的母亲和舅舅十分震怒。他的舅舅一度以为陈伯忠“撞邪”了,曾把陈伯忠关在家里,不让他出去搞农运。伯忠就心平气和地对母亲说:我们的钱财是祖宗靠剥削得来的,它沾满了农民的血汗,我们坐享其成,是不光彩的。现在搞农民革命,实行耕者有其田和人人平等,我们如果还象过去那样剥削压迫农民,将来农民是不会原谅我们的。他母亲原先也是个出身贫苦的人,经伯忠多次耐心教育,也渐渐明白了道理,转而支持伯忠的行为了。

陈伯忠故居

9 月 12 日,江头乡农会举行成立庆祝大会,到会的会员及附近各乡的农民代表达 400多人。伯忠在会上发表演讲。会后,他把家里的几支长短枪交给农军使用,并把佃户请到家里,当众宣布:以后不用交租,自耕自吃,所欠债务一律废除。随后又召开农会会员大会,当众把他家的田契,借据全部烧掉。由于伯忠在各地发动农民组织农会,支持农民同地主豪绅作斗争,反动派对他恨之入骨,扬言要他“丢脑袋”。伯忠没被反动派所吓倒,而是继续坚决领导农民同地主豪绅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1926 年被杀害,陈伯忠牺牲时,年仅25 岁。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得到,邓拔奇和陈伯忠两位英烈,他们都是出身富有的家庭,但是他们因为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所以宁愿牺牲自己的一切,也要为广大人民群众翻身事业而不断努力奋斗。在中国共产党95年的历史进程中,无数共产党人不惜流血牺牲,靠的就是信仰,为的就是理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始终是每一个共产党人安身立命之根本。

第二、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同时,党章还要求:“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庄严承诺,也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西江地区广大共产党员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宗旨,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密切联系群众,提高了群众觉悟,激发了群众的爱国热情。

▲叶挺

叶挺,1896 年 9 月生于广东惠阳县一户贫苦农民家庭。1921 年,叶挺任孙中山大本营警卫团第二营营长,1923 年,他任大元帅府宪兵司令部参谋长兼一营营长,继续担任保护孙中山的工作。1924 年秋,叶挺到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25年7 月,奉命回国。1925年11月21日,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二师第三十四团在肇庆正式成立,团部驻阅江楼。翌年 1 月改为第四军独立团,因团长是叶挺,故又称叶挺独立团。叶挺独立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支正规军队。该团成立后,叶挺按照苏联红军的模式,对部队进行严格的军政训练。国民革命军有的部队也能严格进行军事训练,实行“三操二讲”。叶挺则实行“四操三讲”(四操:早晨跑步做早操,上下午各一次军事操练,黄昏一次体操;三讲:上下午各一次军事课或政治课,晚上一次点名训话),把部队练成“铁脚马眼神仙肚”,练出铁的作风,铁的纪律,铁的战斗力,为后来在北伐战争中屡立战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叶挺独立团部旧址

叶挺独立团在肇庆事迹有:

(一)组织巡查队,维护社会治安。当时西江一带军阀混战,粤桂战事连绵,西江各县人民长期蒙受兵匪之祸,饱尝战乱之苦。叶挺在肇庆组建独立团时,还隐匿着一些散兵游勇,居民经常受扰。又兼国民革命军成员复杂,军队中时有欺压百姓的现象。叶挺为体现人民军队保护人民利益的宗旨,组成军警巡查队,以保境安民。巡查队不分白天黑夜,在街头巷尾轮番巡查,及时处理盗窃、吸毒、抢劫、赌博、流氓行凶、侮辱妇女、买卖不公等行为。有时,叶挺还化装成下级军官或士兵,带队巡查。有一次,其他驻军的一个连长购买农民的食物少给钱,还打人。遇到巡查时反怪独立团多管闲事,并气势汹汹地说:“我不是你们独立团的,你们是什么人?敢来管我,老子不怕你们!”这时巡查队里走出一位士兵,把名片递给他看。此人即低头不敢作声,跟着巡查队受罚去了。原来这个带队巡查的士兵就是叶挺。此后,其他的军官互相告诫:切莫在街上胡作非为,叶挺会穿士兵服装参加巡查队的。由于叶挺对独立团要求严格,纪律严明,买卖公平,并派出军警巡查队维持社会治安,保护人民群众利益,肇庆出现了民国以来短暂时期国泰民安的太平景象。

▲叶挺独立团将缴获地主民团的武器拨给农会,农民自卫军。

(二)支援农民运动,打击反动势力。1926 年 1 月初,地主反动武装“三县联团”数千人进攻高要二区农会所在地领村。农军寡不敌众,领村被攻陷,附近的波河、料村亦被敌占。农民和农会会员死伤 100 多人,被焚房屋 200 多间,被掠耕牛 250 多头、生猪 300 多只,家财杂物被洗劫一空。这就是震惊全国的“高要惨案”(又称“领村事件”)。叶挺率第二营开进领村,平息事件,枝。叶挺把这些武器全部交给农会,武装农军。同时还搜出来的财物,全部归还给人民。人们盛赞叶挺“不贪财,不谋私,只为人民谋福利”的高风亮节。当独立团胜利完成任务,离开伍村返回肇庆时,当地农民群众依依不舍,含着热泪,送了一程又一程。北伐胜利后,叶挺指挥的独立团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称誉,并成为“铁军”的铁拳头。1941 年 1 月皖南事变后,叶挺被蒋介石扣押。叶挺被蒋介石监禁长达 5 年之久。

他在狱中坚贞不屈,不为高官厚禄的利诱所动,写下了著名的《囚歌》: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走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呵,给你自由!我渴望着自由,但也深知到——人的躯体哪能从狗的洞子爬出!我只能期待着,那一天——地下的烈火冲腾,把这活棺材和我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

1946 年 3 月,经我党多番营救,叶挺出狱。出狱后,叶挺马上要求重新入党,中共中央随即批准其为中共正式党员。4 月 8 日,叶挺乘机飞往延安,不幸于山西兴县黑茶山遭难。周恩来称赞叶挺是“人民队伍的创造者”。解放后,叶挺被中央军委确认为我党 36 位军事家之一。

▲肇庆学院丁楹教授深情朗诵叶挺名篇《囚歌》

邓小平指出:“中国共产党员的含义或任务,如果用概括的语言来说,只有两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标准。”他同时又指出:“为什么过去很困难的局面我们都能渡过?根本的问题是我们的干部、党员同人民群众一块苦。”所以说,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这是我党唯一的宗旨,是它区别于任何其他政党的一个显著的标志。

第三、严格遵守和自觉维护党的纪律

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我们党形成了一套严明的纪律,对于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保证党的纲领、路线和任务的实现,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党的纪律就是铁的纪律,具有强制力和约束力,对每个党组织和党员都是适用的,在党的纪律面前人人平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西江地区广大共产党员严格用党的纪律规范自己的言行,严格保守党和国家的秘密,积极完成党的任务。

▲梁祖谊

梁祖谊,1907 年出生于肇庆西门后街。梁祖谊在西门读完私立图始小学后,升上肇庆中学。1923 年,梁祖谊参加了社会主义青年,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 年 4 月,蒋介石策划了骇人听闻的“四一二”反革命大屠杀,杀害无数共产党员、工人领袖和革命群众。革命形势转入低潮,有人脱党,有人外逃,有少数人甚至成了无耻叛徒。接着,汪精卫策划“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提出“宁可枉杀一千,不可漏掉一人”的反革命口号,使革命形势更加严峻。在此危险关头,家人都为梁祖谊的安全担心,劝他暂避,长兄祖诰并愿意筹款送他出洋学习。但梁祖谊对革命必胜的信心毫不动摇,对家人的好意一一谢绝。

梁祖谊故居

他置个人安危于度外,坚持留下来继续从事革命工作。梁祖谊不但有坚定不移的革命意志,而且是个忠于党、组织观念很强、严于律己的好党员。自转入地下工作后,他就没有回家,唯一与弟弟梁祖誉联系也只用别名通信,曾偶然与弟弟见面也非常秘密,从来不把自已的住宿地址相告,每次都是由其他与革命有联系的同志带弟弟到会面地点。1927 年 12 月上旬,广州起义前夕,担任工人赤卫队指导员的梁祖谊经常与张太雷等领导人做广州起义的准备工作,当他到香港执行任务时,明知在香港暂住的嫂嫂在这个时候回广州是不安全的,但他为了严守起义秘密,没有去刻意阻止嫂嫂的行程,致使嫂嫂回到广州后正赶上广州起义,而寓所在仰忠街,正是敌人负隅顽抗的据点之一,起义枪声打响后,大嫂全家担惊受怕,被困了两天才从枪林弹雨中走到安全地带。事后,梁祖谊被家人责怪。这充分体现了梁祖谊严于律已,一切以党的利益为重,对革命忠心耿耿,无私无畏的崇高精神。

▲高要乐城镇大榕树

聂文波,高要县乐城镇领村人。l890 年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聂文波受尽地主的压迫剥削,一年到头,辛苦劳动,却不得温饱,过着牛马不如的悲惨生活。残酷的社会现实,使他充满了对地主阶级的刻骨仇恨。1926 年4月,高要全县性的农民组织——高要农民协会成立。与此同时,还组建了高要农民自卫军。聂文波被推选为县农民协会执行委员、县农民自卫军副大队长,并在此期间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蒋介石大举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国民党反动派为了捕杀革命带头人,不择手段,利用金钱收买人心,在高要一区大迳乡公所等处贴出告示,以 1000 元白银赏缉聂文波。

▲高要领村烈士纪念碑

1928 年 11 月,聂文波因事潜返乐城里坑村时,被坏人出卖,于同月 21 日被反动军队逮捕,当天押回乐城伍村博轩祠“清乡”军营部,施以惨无人道的毒刑,并极尽利诱之能事。但聂文波始终立场坚定,坚贞不屈,拒不吐露任何情况,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坚强气节和大义凛然的情操。敌人一气之下,用点燃成捆的神香去烧聂文波的胸部,用火水罐装上滚开水强行放在他的背上,致使胸、背部都起泡,还把他打得头肿脚烂,行走困难。但聂文波坚贞不屈,视死如归,始终没有对敌人吐露一点实情,反而历数反动派祸国殃民的种种罪行,大骂反动派卑鄙无耻。敌人见在聂文波身上再也迫不出什么东西来,便决定将他杀害。11 月 22 日,敌军派出一个排的兵力,将聂文波押去杀害。当途经乐城圩时,聂文波对大路两旁的农民群众高呼:“农民必胜”、“地主必败”、“农会万岁”、“共产党万岁”等口号。不少农民见聂文被敌人摧残得不成样子,都伤心地低下头,垂泪相送。敌军连推带拉地把聂文波押到伍村江根山,使用极其残忍的手段将他杀害。敌人先用四枚大铁钉将其四肢钉在墙壁上,割去双耳,用尖刀削下额头皮遮住两眼,然后扯开上衣,将聂文波剖腹凌迟,取心烧食,再把头胪砍下,带回乐城圩,高挂在圩中的一棵大榕树上示众,妄图把农民运动镇压下去,把革命火焰扑灭。聂文波英勇就义后,当地群众将其遗体安葬于就义处,封土堆墓。聂文波牺牲时年仅 38 岁。他为穷苦大众的翻身解放而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永远激励着人民努力奋进。

▲与现场小听众互动

习近平同志指出,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我们党是用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组织严密、纪律严明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我们的力量所在。全面从严治党,重在加强纪律建设。我们现在要强调的是扎紧党规党纪的笼子,把党的纪律刻印在全体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心上。

第四、坚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

党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党在长期的奋斗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成千上万的党员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正是因为始终坚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我们党才始终保持了先进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曾经遭遇过人们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但是,西江地区广大的共产党员高扬革命乐观主义的战斗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终于一次又一次地战胜了种种困难,使中国革命得以坚持和发展起来,也使自己锻炼得无比坚强和不可战胜。

▲刘田夫

刘田夫,1908年10月出生于四川省广安县一个贫困农民家庭。1931年到上海求学, 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10月,刘田夫被派到肇庆当西江特委书记。当时的特委机关设在广宁农村,考虑到广宁地处偏僻,交通闭塞,不便于领导整个西江地区的工作,所以决定把特委从广宁搬到肇庆市区。但是搬到肇庆市区,却遇上很大的困难,因为当时西江的国民党军政机关及要人都聚集在肇庆市区,特务特别的多。

刘田夫故居

刘田夫到达肇庆后,工作上遇到一些困难。首先碰到的是语言不通的问题,他讲一口四川话,地方干部尚可听懂,下面农村党员和群众就根本听不懂。这不仅不利于工作,而且在白色恐怖严重的情况下,一个外地人很容易被敌人发觉。为了更好地掩护机关工作,组织派了一个女同志来到特委所在地,并和刘田夫合作,假扮夫妻。这个女同学叫周敏玲,新会人,20岁,是入党刚刚一年多的新党员。周敏玲到来后,她第一件事便是教刘田夫学习广州话,功夫不负有心人,慢慢地他就学会了。周敏玲的主要任务是掩护机关安全,照顾好来往人员,保管好党的文件。他们从事地下秘密工作,周围环境异常险恶,随时都可能遭到不测。这不仅要求他们做好各种困难思想准备,而且还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一天夜里,国民党的警察突然来查户口,发现他们虽然是夫妻,可是分开来住,一个住在楼上阁楼,一个住在楼下房间,认为其中大有文章,于是审问他们。周敏玲立刻解释说,刘田夫刚刚患了传染病,要分开来住,怕自己被传染。他这样一说,吓得那些警察都跑开了。不过第二天,他们又过来,因为他们发现家中的陈设太过简单,于是又问他们,好在他们事先准备好了一套口供,什么地方人,何时何地结婚,警察见到他们态度从容,对答如流,只好作罢。刘田夫与周敏玲患难与共,朝夕相处,逐渐对彼此加深了理解,慢慢地产生了爱情。最后,经向组织请示得到批准,他们俩结婚了,由一对“假夫妻”变成了真夫妻,成为了肇庆革命历史上的一段佳话。新中国建立后,刘田夫曾任广东省委常委、工业部部长、副省长兼秘书长,1981年任广东省省长。

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面对的敌人异常强大,面临的困难极其严重,而在长时间里自己的力量又比较弱小,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共产党人不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没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准备,没有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革命战争的发动、坚持和胜利,都是不想象的。

第五、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共产党员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为实现党的纲领所起的带头作用和表率作用,是共产党先进性的集中表现。 党章明确规定:“共产党员必须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带头参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动群众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艰苦奋斗,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每个共产党员都要严格遵循党章要求,自觉履行党员义务,始终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群众作出表率。广大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的内在要求。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西江地区广大的共产党员始终走在前面,冲锋陷阵、一往无前、不怕牺牲、无私奉献,为党和人民的革命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这样的例子多不胜数。

▲周文雍和陈铁军“刑场上的婚礼”(图片源于百家号作者“阿喵说历史”)

周文雍和陈铁军“刑场上的婚礼”悲壮动人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但原来在肇庆也曾经有一对革命情侣,他们在1948年7月一个雷电交加、风雨大作的晚上,高呼着“今天的刑场就是我们结婚的殿堂,我们为了革命死而无憾!”的口号而英勇就义,他们就是植启芬和邓偶娟。

▲植启芬和邓偶娟

植启芬是怀集永固乡人,出生于一个农民农庭,而邓偶娟是怀城镇人,她的家庭比较富裕,父亲曾任国民党怀集县党部书记长。他们在怀集中学读书时认识,抗日战争结束后,他们组织一批同学发起“锄奸运动”,把那些当过汉奸的教师赶出学校。邓偶娟不肯为反动派效劳,却为中共怀集地下党做了很多有益工作,她动员姑母把家里一间“慰情别墅”的房子腾出来,作为怀集地下党秘密活动的场所。

植启芬故居

1948年初,广德怀人民抗暴义勇总队永固分队成立,植启芬任分队长,邓偶娟任文化教员。国民党怀集县政府对植启芬恨之入骨,出榜悬赏国民党纸币两亿元捉拿他。在共同的革命理想和战斗生活中,植启芬和邓偶娟产生了爱情,但在艰苦的游击年代,他们顾不上谈私人感情,于是把爱情转化为互相关心和帮助,一心扑在革命事业上。6月,他们在永固乡的一次战斗中不幸被俘。敌人把其中四名游击队员杀害后,残忍地把他们的头挂在永固圩内示众,还恶狠狠地对植启芬他们说:“再不投降,这就是你们的下场!”植启芬义正词严地回答:“呸!死了你们这条心吧!共产党人是威武不屈的,游击队是杀不尽的!”他们后来被押到怀集县城监狱,敌人不断地劝邓偶娟投降:“你这么年青,死了多可惜,只要你回心转意,悔过自新,我可以马上放你出去。”邓偶娟答道:“我投身革命,就想到会有牺牲的一天,要杀便杀,不必啰嗦!”敌人威逼利诱,软硬兼施,不仅没有得到半点口供,反而被植启芬和邓偶娟骂得狗血淋头。后来邓偶娟的父亲花了一笔巨款准备保释女儿出狱,但是被邓偶娟拒绝,她对父亲说,“如果要我出狱,除非把我的革命同志全部保释出去,否则办不到!”邓父多次劝说无效,气得他登报声明与邓偶娟脱离父女关系。敌人的伎俩用完后,就把植启芬、邓偶娟等革命者押赴刑场,他们走在怀城大街上,昂首挺胸,视死如归,一路上高唱国际歌和高呼革命口号,当走到怀城永安路时,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无法前行,敌人于是将植启芬和邓偶娟等人就地行刑,这对革命情侣牺牲时,分别为23岁和24岁。

▲邓偶娟故居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正是因为无数的西江共产党员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在危险面前毫不畏惧,敢于挺身而出,英勇斗争,不怕牺牲,充分发挥了共产党员先锋队模范作用,所以抗战才取得最后的胜利。

综上所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西江地区广大共产党人长期处于日、伪、顽势力夹击的困难条件下,能够克敌制胜,为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保持了共产党的先进性。尽管我们今天己经远离了革命战争年代,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更需要继续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总结和记取革命先辈们宝贵的历史经验,并结合新的历史条件加以发扬光大。


“西江风”讲座  

“西江风”系列人文社科讲座由肇庆市社会科学普及协会、端州图书馆共同主办,至今已举办二十五期。有意参加讲座的市民,可关注端州图书馆有关日程安排,或通过“端州发布”公众号阅读讲座精华内容。

▲嘉宾听众合影留念


注: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梁泽麟

编审:吴竞先

往期文章推荐

西江风|除了能放假的节日,这些肇庆本土传统节日,你知道多少?

西江风|包拯在端州: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西江风|岭南第一状元莫宣卿的生平趣事,你知多少?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