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画之美 | 《瑞鹤图》:御笔丹青 传世国宝

文化十分 CCTV文化十分 2020-02-12

 每天十分钟,带你涨知识



国庆假期,央视新闻《夜读》栏目联合《文化十分》栏目共同特别策划推出《国画之美》。愿您因此感知美,欣赏美,传递美。

今日为您介绍的画作是辽宁省博物馆珍藏-宋徽宗赵佶所作的《瑞鹤图》



近距离感受《瑞鹤图》之美妙↓↓讲解 | 辽宁省博物馆 艺术部助理馆员 杨勇


瑞鹤羽千年 


宋徽宗的传世作品分为两种,一种是“御笔画”,一种是“御题画”。“御笔画”就是宋徽宗本人的亲笔,“御题画”则是他人代笔,宋徽宗题字押款。而《瑞鹤图》就是典型的“御笔画”了。

 

《瑞鹤图》,绢本设色,独具清俊潇洒之格调,是宋徽宗作品中难得的诗、书、画皆为上品的佳作。


◎横屏可达到最佳观赏效果


在这幅纵51.8厘米,横138.5厘米的画作中,群鹤盘旋,但令人惊喜的是,二十只白色仙鹤,没有一只姿态重复,其中两只立于宫殿鸱吻之上,呈对称回首相望状。

 

左侧一鹤立足不稳,动感十足;右侧一鹤稳立于上,脖颈长伸作引颈高歌形态,仿佛在与众鹤呼应。


 

青色的天空中,群鹤盘旋于宫殿之上,用笔精妙,仙鹤千姿百态,极为灵动,上下左右之间相互呼应,各有节奏。虽然画中只描绘了宫殿的屋顶和两侧飞檐,但精湛的笔法和精美的花纹足够让人想象出整座宫殿的繁华雄伟。

 

这幅画一改常规的花鸟画构图,将飞鹤布满天空,露出的屋檐既反衬出群鹤高翔,又同时赋予了画面以情节,可以说是构思巧妙。



《瑞鹤图》不仅兼具神性的光辉与君主的华贵,也给观者仙音袅袅、高雅灵动之感。以鹤之大,演而为小,使仙鹤的形象灵动如生,形神俱备;加之颜色高雅,在严肃的皇家风范之中又掺杂着神秘、古朴的色彩,实在是一幅不可多得的佳作


神秘悠远的“皇家范”


《瑞鹤图》的故事发生在北宋政和二年的首都汴京,当天正好是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逢这一天都要举行长达五天的灯会,文武百官也会在晚间和皇帝共同观赏华灯如昼的盛景。

 

宋徽宗当晚与民同乐,过了很久才回宫歇下。第二天一早却有官员来向他汇报,说宣德门上出现了罕见的吉祥之景。宋徽宗到场一看,果然见宫城上飞来一群仙鹤,飞舞盘旋,引颈相和。



仙鹤在古代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古人对仙鹤寄托了理想与追求,在传统道教中更让它成为延年益寿、得道成仙的标志。清朝时期一品官员的官服补子就采用了仙鹤图案,可见其地位影响。

 

而当时的宋朝已经处在风雨飘摇的阶段,群鹤相聚的祥瑞景象,让宋徽宗和文武百官都看到了“国运兴隆”的希望。

 

兴奋不已的宋徽宗立即回宫命人拿来绢和笔墨,用半写实的手法将这一瑞象画了出来:飞鹤布满天空,姿态百变,宫殿的线条锋利整齐,在层层祥云下衬托得极为缥缈;青色的天空映衬下的白鹤更加华贵清俊,严肃中又带着些许神秘。



宋徽宗同时用纪实诗将当天的故事记录下来,“御制御画并书”。末尾签押很有个性,像一个“天”字,但“天”字的第一笔和余下部分又距离很远,意为“天下一人”。



这样书画合一的创作,用诗来抒发画作未尽之意,也让观看的人感受到全国上下对兴盛的期待和愿望,互相圆满。


带皇冠的艺术家


这幅画不仅笔法和内容丰富,它的作者更是有名。

 

宋徽宗作为北宋的皇帝,在后人眼里却是“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


赵佶(1082.11.10-1135.06.05),即宋徽宗,宋朝第八位皇帝


宋徽宗在艺术上的造诣极高,最著名的莫过于在书法史上的独创:“瘦金体”瘦金体文字银钩铁画,挺劲飘逸,侧锋如兰如竹,相当有其个性。

 

他在20岁左右,就已经在书法上有了成就,崇宁甲申年赐童贯瘦金体《楷书千字文》,已经是其瘦金体的代表作品。这一年,宋徽宗只有23岁。


宋徽宗《楷书千字文》 局部

 

这种书法字体在他之前从来没出现过,风格至今没人能够超越,实在当得起“天下一人”的称号。

 

不仅是书法,宋徽宗还利用皇权推动绘画艺术的发展,为当时的画院建立周密的画院制度,使画院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皇家美术学院。

 

进入画院要经过考试,每年以诗词做题目,曾刺激出许多新的创意佳话。如题目为“踏花归去马蹄香”,第一名没有画任何花卉,只画了一人骑马,有蝴蝶飞绕马蹄间,此种等等。这些都极大地发展了国画的意境之美。

 

画院的学生中最有名的莫过于王希孟,经徽宗亲自指导后,年仅十八岁就画出了流传千古的《千里江山图》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局部


宋徽宗不仅是画院的倡导者和支持者,更是一位画技卓越,水平极高的鉴赏者,他要求画家要师法自然,把握真实。

 

有一次他要求画师来画孔雀,却怎么都不满意,原因是孔雀开屏时一定会先抬左脚,但画师们全都画成了先抬右脚。由此可见徽宗对写实对象“情态形色”的观察皆是细致入微。

 

中国历史上在文学艺术上有所成就的帝王不少,文学上当推李煜第一,而在书画上,恐怕非宋徽宗莫属了。


数代流离,终获安好


《瑞鹤图》是徽宗真迹中不可多得的珍宝,这幅作品见证了中国宋、元、明、清几代封建王朝的兴盛衰亡历经了世事沉浮和历史的变幻沧桑。


 

公元1127年,金兵攻陷汴梁,《瑞鹤图》流落民间;元代中期,《瑞鹤图》曾经为胡行简收藏;元末明初僧人来复曾在《瑞鹤图》上题跋;后来又经项元汴、吴彦良等人收藏。清朝并归内府,备受诸帝喜爱,钤有“乾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宝笈重编”、“乾隆鉴赏”、“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等玺印,并著录于《石渠宝笈》续编之中。

 

直到二战结束后,溥仪从长春“皇宫”中出逃,途经沈阳时为人民解放军及苏军截获,包括《瑞鹤图》在内的一批重要文物随即被送到东北银行代为保管。1950年,劫后余生的《瑞鹤图》最终归入辽宁省博物馆。


《瑞鹤图》由辽宁博物馆提供

其余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视频剪辑/曾麟



制 | 陈   杰

制片人 | 石岩

主编 | 马戎戎

撰文 | 王冀蒙

编辑 | 潘   婷

运营 | 邓   荣


往期节目推荐

  国画之美 | 《洛神赋图》:恋恋不忘,宇宙第一尤物

  国画之美 | 《簪花仕女图》:盛世之美 仪态万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