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走进“绝境”—— 在“铸剑”中成长中

文化十分 CCTV文化十分 2020-02-07

  每天十分钟,带你涨知识


由于刚刚下过雨,片场路面满是泥泞,各路演职人员却习以为常地在泥地上有序地忙碌着。在泥地上支着的帐篷里,前来探班的记者一眼认出了剧中李化成的饰演者张桐。


当时,他正在大口大口地吃着泡面,嘴里还嘟囔着:“快点吃,一会还有下一场。”而坐在他对面刚刚拍完一场戏的演员彭冠英则“葛优瘫”在椅子上,累得说不出话。


这种紧张的工作节奏就是整个《绝境铸剑》剧组的日常。这部以古田会议为背景的电视剧《绝境铸剑》已经开机40多天了,为了解更多台前幕后的故事,《文化十分》记者对剧组的主创人员进行了专访。


▲《文化十分》记者探班《绝境铸剑》剧组拍摄



撰文 | 李泽晨



何为铸剑?


《绝境铸剑》是“绝”字系列电视剧的第二部,作为《绝命后卫师》的姊妹篇,《绝境铸剑》讲的依旧是闽西红军的故事。


《绝命后卫师》重点描述了湘江战役中的红军第34师的故事。1934年,在惨烈的湘江之战中,全师将士与十几倍于自己的敌人殊死激战四天五夜,由6000余人锐减至不足1000人,完成了掩护中央红军主力渡过湘江的任务。然而,红34师的将士却再也未能渡过湘江。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红34师师长陈树湘退回湘南地区执行游击任务,却不幸腹部中弹被俘。他趁敌不备,忍着剧痛,从伤口处掏出肠子,用力绞断,壮烈牺牲,年仅29岁,实现了自己“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

电视剧《绝命后卫师》片段,陈树湘由张桐扮演

《绝境铸剑》故事的重心放在了古田会议前后,讲述了一支初创的红军队伍在“古田会议”精神的引领下克服重重困难,在三年游击战的绝境之中淬火成钢,最终成长为一支红色铁军的故事。

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在古田廖氏宗祠隆重召开。大会通过的《古田会议决议》总结了红军创建以来军队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明确规定了红军的性质、宗旨和任务,重申了党对红军实行绝对领导的原则,锻造红军政治更加合格、纪律更加严明、作风更加文明。


《绝境铸剑》拍摄

《绝境铸剑》将一群小人物的故事穿插到古田会议这个大的历史背景之下,他们怀着一些简单的愿望参加了革命:革命胜利了我想读书,想有饭吃,想成个家。


这些渺小的愿望在如今看来都是很简单的生活琐事,可在那个年代,这些简单的愿望却是一种奢望。虽然他们的愿望没有实现,而生活在今天的人们代替他们实现了心愿。这便是这部剧想要向观众讲述的故事。


《绝境铸剑》剧照


在“铸剑”中成长


《绝境铸剑》在主要人物的设定上没有围绕领袖人物展开,而是以两位出身不同、成长经历不同、思想意识不同的人物为核心,讲述了地主少爷出身的陈天佑和无产阶级代表李化成在古田会议精神的引领下共同成长的故事。


每个人都并非完美,出场时各有各的问题,但也正因如此,人物后期的历练、成长、变化才更能牵动人心。特别是在危机时刻,他们的态度、选择,为了革命义无反顾的精神,才尤为感人。

《绝境铸剑》拍摄花絮

《绝境铸剑》总策划 袁锦贵:

因为这个领袖人物,写得比较多了,那我们写的小人物,我觉得就是一个对史料的补充。另外我觉得更接地气,群众看到就好像身边的人一样。

主人公李化成,从一个长工的儿子,到最后成为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带领这支龙蛇混杂的队伍淬火成钢。他的成长过程中也充满了有趣的反差:古田会议前,小农意识让李化成的行动充满了随意性;古田会议后,他从不理解决议逐渐到全然接受,直至信仰坚定。


在剧情推进的同时,演员们的形象和气质也在不断调整,展现出人物真实改变的过程。


演员张桐在《绝境铸剑》中扮演李化成

《绝境铸剑》导演 黄文利:


在那个年代那么艰难的情况下,他们怎样去保护人民群众?饭都吃不饱,怎样去保护人民群众?


我们第一要合情合理,第二就是让观众能够感受到在决议精神的引领下,武装集团怎么样去互相依托、相辅相成,把这个故事拖到一个真实正能量传递的方向。这个是我在创作上觉得比较困难拿捏的。

《绝境铸剑》剧照


年轻的传承


在《绝境铸剑》剧组,85后、90后的年轻人占据了大多数,大家都对这部革命历史题材剧充满了热情和干劲。


开机之前全组人员组织去古田会址学习,到纪念馆给毛主席鲜花篮,一同解读历史分享心得。剧里剧外都散发出了青春的红色能量。


这些刻苦的年轻人在每天长达18个小时的拍摄后,还主动聚在一起交流对历史的解读心得,互相学习分享成果,有些人还写下了一篇篇解读笔记。


《绝境铸剑》拍摄片花

《绝境铸剑》导演 黄文利:


我们的团队偏年轻化。当然我也经常说年轻不代表没经验,快步不代表不好。所以很多时候创作源于大家的激情,源于年轻人对这个作品的一个全新尝试和解读。

《绝境铸剑》拍摄花絮


为了能真实还原当年红军独立团艰苦卓绝的战斗历程,主创团队决定在闽西地区实地拍摄,有“绝境”的地方往往成为实景拍摄的首选。


在闽西取景拍摄时正值福建的雨季,降水量占全年的50-60%。突如其来的暴雨,不仅大大缩短了每天的拍摄时间,还增加了拍摄难度。因暴雨产生的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随时会影响到整个剧组的拍摄进度甚至安全。

《绝境铸剑》陈天佑的饰演者 彭冠英:


我们想象当时在红军那个年代的时候,他们经历的那些事情,一定比我们更艰苦。我们还是经过挑选一些拍摄的场景,他们走过的路,经历过的那些真的是无法想象的。


所以我是觉得我们现在当下的生活,真的是革命先烈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就像我还能坐在这儿,我们在拍戏,我们有各自的生活有各自的工作,我觉得这是想给年轻人说的,要好好珍惜。

《绝境铸剑》拍摄花絮


由于山路崎岖,很多地方山里车上不去,剧组演职人员们便带着设备一起徒步攀登爬山。即使到达拍摄地之后团队也往往要在极度疲惫的状态下开始拍摄。


下过雨后的山体非常湿滑,摄影指导爬山摔断了腿,现场制片人翻滚下山,即使只是在森林里休息化妆也会不小心滑倒,受伤在整个剧组之中已经成为了家常便饭 。


《绝境铸剑》拍摄花絮

随着《绝境铸剑》的拍摄,一部分演职人员从单纯的工作辛劳,到创作过程中尝试去解读不同年代的人性,在精神层面受到了洗礼,与剧中人同时完成了升华和蜕变

《绝境铸剑》吕臻的扮演者 王乐君:


很多环境很艰苦的,我们要不停的淋雨,不停地爬,不停地跑,不停地走。现在再走这样的路我们也不害怕了,绝境走了就不怕了。我觉得我们真的就像独立营的每一个人一样,也是慢慢成长蜕变。

《绝境铸剑》拍摄花絮


原汁原味的闽西


作为发生在闽西地区的故事,主创团队希望剧里剧外都能体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


棉麻质地的“缅裆裤”、“短打衫”,就连桌上的永定菜干等酒菜都体现着原汁原味的闽西。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木偶戏,是福建非常有名的表演艺术之一,这也成为剧中表现当地特色的重头戏。


《绝境铸剑》中的木偶戏

福州布袋木偶戏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其特点是用指掌直接操纵偶像进行戏剧性的表演,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既能够体现人戏的唱、念、做、打,以及喜、怒、哀、乐的感情,又能表演一些人戏难以体现的动作,具有技巧高超、造型精美等独特风格。



演员练习木偶戏

“一人打十二件乐器”等不常见的各种民间绝活也在剧中有所展现:一个人背着锣鼓,敲打六七件锣鼓,同时口里吹着唢呐,一边演奏一边走动,让人眼前一亮。


方言也是剧中一大特色。主创团队成员多为北方人,生活经验不足,对南方语言不太了解。比如“媳妇”一词,在北方通常被认为是“自己的妻子”,在闽西却是“儿子的妻子”。为了不闹笑话,大家逐字逐句跟当地老百姓学习当地的流行词汇。

《绝境铸剑》拍摄片花

服装不仅要有材料上的质感还要追求设计的独特。百姓服饰也力求还原当时的真实情况,主创团队请来民俗专家进行指导。


一个小小的肚兜都要翻阅大量资料,颜色是什么?能不能绣花?肚兜的吊链是链子还是布艺?几番调查讨论,剧组最终决定肚兜的吊链是铁的。


闽西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 何志溪:


他们非常认真,哪怕一个细节都打电话来问,国民党钞票怎么个样子,祠堂的堂联应该怎么写……


从语言、服装、道具、音乐、美术、内容各个方面都要搭上地方特色。有的时候一天收到六七个电话咨询的,美术组、道具组,这个问那个问,服装组说围裙什么样,图案怎么样。各个方面都要把我们的地方特色突出出来。



《绝境铸剑》服装道具



“绝境铸剑”,不仅在拍剧,也在铸人。随着拍摄的不断深入,主创人员也经受了洗礼,他们想通过这部影视剧将“古田精神”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从那个时代中所彰显的信仰、奉献中,汲取营养。


《绝境铸剑》的主创团队拓展创作边界,对英雄人物的热血和艰苦卓绝进行了深入的描摹刻画,既保证了历史叙事的宏大开阔,又让一个个人物形象鲜活饱满,让我们共同期待这部有着特殊历史意义的电视剧早日问世,让更多的年轻人得以了解这段历史。

《绝境铸剑》拍摄取景地

监制 | 任永蔚

制片人| 石 岩

主编 | 李  姌

责编 | 梁珊珊

记者 | 陈瑶书   

视频 | 李泽晨

编辑 | 梁珊珊

运营 | 邓   荣


往期节目推荐


川剧名家沈铁梅演绎《江姐》,还原有血有肉的英雄人物

主播专栏 | 18年过去,《千与千寻》的故事依然熠熠如新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