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0年12月18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周蓬安:如果可以,初次择业就不要“骑马找马”

杨八里 周蓬安谈医改 2020-01-17


周蓬安:如果可以,初次择业就不要“骑马找马”

今天的微博话题中有一个很有意思:#该不该把兴趣当作职业#。这个话题的热度虽然不是太高,但关注的人还是不算太少。作为有点年纪的笔者来说,就对这个话题有很多感慨。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



笔者记得在自己很年轻的时候,曾经看到过一句使人记忆深刻的话:“你将来的成就,取决于你八小时之外的行动。”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除了你必须要花费不小的精力在工作的八个小时中之外,你还必须要在业余时间培养一个爱好,而这个爱好,可能与你的工作有关,可能与你的工作风马牛不相及。但只要你不浪费掉八小时之外的时间和精力,日积月累,你必然会比他人有更多的可能、拥有成就一项事业的能力。

而当年的场景,只要是能够拥有一份固定的工作,就会让几乎所有的国人感到欣喜若狂了,在那个时候,一个人基本上不可能在挑选工作的时候,拥有太多选择的机会。对于广大农村地区的年轻人来说,甚至可以说只要可以“跳出农门”,再苦再累的工作也可以接受,哪里还敢挑挑拣拣?

很有意思的是,当年还有一本与知音、故事会一样著名的杂志,名字就叫做《八小时以外》,因为戳中了大家的“痛点”,很是风光火爆了一阵子。当然,在如今这个互联网时代,纸质的东西都慢慢变得没落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今天再来问:#该不该把兴趣当作职业#,这个问题问得就显得有点缺少深度了。道理很简单,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此前更多的是说学生,但用于年轻人择业同样没有问题。

当你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职业,每天都能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那当然是“美得不行”的大好事。而且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其创造力会更强,更容易让自己的工作出成果,从而增加自己的自豪感,也会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并带动你个人薪酬的提升。

但现实是残酷的,尽管如今与几十年前相比,我们已经拥有更多的选择机会,但今天也有今天的烦恼。尤其是在如今工作岗位“僧多粥少”的大环境下,绝大多数大学生无法找到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岗位,绝大多数职工无法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工作,不得不应承下自己并不喜欢甚至讨厌的工作。

做自己不喜欢的工作,目的只是为了换取相应的薪酬。这个不用解释,看看那么多没有任何技能,仅需“一身肌肉”的体力劳动者,还有那些在恶劣环境下工作的矿工,薪酬普遍“畸低”、工作环境安全性差且受歧视的环卫工人,哪个真心喜欢这份工作?

而因为你并不喜欢这项工作,因此对这项工作也就不会投入太多的精力去关注它,研究它,也就很难从中发现需要改进的问题,很难从中发现可以提高效率的地方,因此也就只能一日一日地机械地“完成作业”,时间长了甚至会“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在这样的环境下,你的特长无法得到施展,岗位技能也无法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所在岗位也会以此来衡量你的个人价值,结果是无法提供你更为优厚的薪酬。这样的话,实际上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久而久之,听之任之,肯定不利于你个人的发展。你所学专业会慢慢荒废,你应有的特长会慢慢消失,很快从“而立之年”进入“不惑之年”,这一辈子也就这样了。

有鉴于此,如果你现在还没有养家糊口、买房按揭压力,趁着年轻,还是尽量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职业。那些劝你“骑马找马”的,未必是个好主意。

当然,正如在我的微博下方跟帖的网友所言:“兴趣是会改变,工作久了,兴趣自然会降低。”

因此,如何在不算短的人生旅程中,找到并且维护自己的“兴之所至”,使之成为让生命闪光、让自己开心且自豪的东西,是更加重要的事情。人生就像是一场马拉松,更加考验人的不是兴趣,而是你应对兴趣时的态度和一点一点坚持的能力。





         —the end—



往期回顾:

周蓬安:只要能“玩得欢”,学前学拼音也不算坏事

周蓬安:用了ETC竟更堵更贵,是管理者思路错了

周蓬安:设身处地地为这些遗弃“亲骨肉”的父母想一想,当初他们可能也是不得已。

周蓬安:做心脏复苏压断老太肋骨遭索赔,天理不容

周蓬安:中国快递业,不该这么野蛮生长

周蓬安:国家医保谈判名单公布,带给你希望还是失望?

周蓬安:医院设安检没用,缓解医患矛盾方为上策

周蓬安:逼环卫工给无证狗三鞠躬,调解的民警没水平

打赏、转发、点赞,都是支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