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父亲打断的不仅是尾骨,更是与孩子坦诚沟通的可能

徐桂凤 徐桂凤 2023-10-13


去饭团群里爬楼,看到大家就“14岁少女开房被父亲打骨折”的新闻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我也来说几句吧。


其实无论是咱们群里的还是网上的讨论,大概可以分为三种意见:一是认为错在父母,没有教育好孩子,打孩子更是错上加错;二是认为错在孩子,认为父母已经明确了底线,孩子就应该遵守,跑去开房就该狠狠地打,否则等怀孕就晚了;三是折中意见,认为孩子不听话叛逆是不对,但是父亲不应该打得这么重。


针对第一种意见我想说,青春期确实是一个暴风骤雨的阶段。


为什么?


因为11-14岁是青春期早期,这个时候的孩子有一些不同于其它年龄段的特点(可能很多人都已经忘记了自己青春期时的模样,就让我们来回忆一下….)。孩子的大脑发展在这个阶段的特点是:


前额叶认知控制系统特点会使得青春期孩子的抑制、计划、延迟满足等能力都相对不足。虽然和执行功能有关的额叶在这个阶段发展得比之前好,但是大脑额叶皮质和其它部分的大脑皮质之间、和杏仁核以及海马之间的链接和神经环路并没有完全建立好,信息沟通和整合思考的效力也没有成人强。

 

青春期孩子的情感社交网络特点也有独特的特点。比如,这些神经网络的神经元对兴奋性神经递质更敏感,所以青春期儿童对压力性事件反应更大,也更倾向于去体验更具刺激性的经历。



在这两种特点下,青少年会更喜欢冒险,对未知的新奇刺激更向往,受伙伴影响更大,对评价更敏感。所以这个阶段的孩子更有可能去尝试抽烟喝酒吸毒,飙车,没有保护的性行为,以及各种违纪行为(现在大家有没有回想起自己青春期时的“熊样子”呢)。


我们可以从下面这个图中看到,14岁左右正好是冲动性和感觉刺激需求都处于高水平的交叉点。再加上孩子体内比青春前期高十几二十几倍的性荷尔蒙水平,这些都会导致该年龄段的孩子本身就比其它年龄段存在更大的早期性行为风险。


(来源:Development through the Lifespan)



针对第二种意见,父母在事情发生以后,打孩子耳光,并大骂孩子“不知廉耻”就是对的吗?在孩子反抗的时候,拿冰球棒打折了尾骨能解决问题吗?我也不觉得。

 

关于打孩子的问题,我已经写过不止一篇文章(《打孩子还分“科学”和“不科学”?统统不科学!》),我也不想继续反复唠叨,打孩子的父母有没有把孩子作为一个独立平等的“人”来尊重这个问题。事实上,很多人关心的并非尊不尊重孩子,而只是能否“管得住”孩子。


但这里我还是很想问那些说“打得好”的朋友,如果那位父亲在愤怒之下球棒不是把孩子打骨折了,而是打死了呢?别说不可能,我们最近都看到过不止一起把孩子打死的案列(《幼童竟被父母活活打死?打孩子为何“上瘾”?父母和凶手有时候只有一线之隔》)。


即便没有打死孩子,孩子在被父亲这样“暴打”之后就会知道错了么?孩子骨折好了以后,本来就想和男孩“浪迹天涯”的女孩,会突然开窍,觉得父母的教育是对的,不再出现同样或者甚至更让父母担心的问题吗?就算和这个男孩分开了,父母能保证她不会和下一个男孩去开房,甚至离家出走吗?



良好的亲子关系是沟通的基石。


我们可以想想:一个我们觉得厌烦的父母,和一个我们总是能感受到爱和支持,也能顺畅沟通的父母,我们更有可能认真考虑谁的建议呢?


一些朋友说:觉得父母已经做得很好了,妈妈还和孩子平等谈话了,也给出了底线。这个孩子从小被父亲惯坏了,欠打……


父母的沟通方式是不是真的没有问题,让孩子感受到爱和理解了呢?我们看到妈妈贴出了和女儿的对话:



从这个对话中,我能感受到妈妈听到女儿浪迹天涯以后的担心,但是压抑着自己的担心努力和孩子“沟通”,希望孩子能知道自己的决定是错的,是会吃苦的,是不现实的。


其实相比于一听孩子这么说就马上开骂动手的家长,这位妈妈确实已经在抑制情绪,想要平和解决了。只不过我个人觉得,出发的角度还是有一点偏差。


首先,我们上面刚说到青春期(尤其是青春初期)的孩子,他们大脑发展特点是奖赏回路更喜欢即时的眼前的强化。研究也发现,短期的小强化和长期的大强化相比,青春初期的孩子更倾向于选择前者。


比如,每周拿钱去买游戏卡打游戏和存着钱,三年后初中毕业可以去欧洲旅游,这两个选项之间,他们更有可能会选择前者。所以在妈妈说出各种可能发生的问题时,孩子会说:“想那么远干嘛?”



同样,他们的延迟满足和计划等执行功能并不成熟,体内荷尔蒙又是非常快速上升。这个时候,当孩子考虑浪迹天涯走遍世界的时候,这是眼前爱情里的浪漫和梦想,这是眼下爱情的甜蜜,认为只要有爱情其它都不是问题,爱情是万能的。


孩子在说以后的生活梦想,妈妈的对话一直在泼孩子冷水,我不认为这种对话真的有帮助。相反,还有可能让孩子不再和妈妈沟通类似的问题,会觉得妈妈不懂她(说父母不懂自己,是多少青春期孩子的苦恼)。


如果换一个角度,不要一味用各种不好的可能侧面否定孩子的梦想,而是真的放下“孩子出问题了,我要堵住”的思考角度,跟着孩子一起畅想一下孩子和爱人以后的未来生活,然后和孩子讨论要过上这样的生活,我们要准备些什么。


孩子说以后要浪迹天涯走遍世界,这个梦想我想很多的女孩包括成年以后的女人都会想过吧?她又不是现在就走,妈妈干嘛要先忙着否定呢?



如果真遇到这样的情况,父母需要做的是冷静下来,认真思考这些问题:

 

  • 14岁的孩子真的是靠没收手机关在家里能“管”住的吗?

  • 孩子的恋爱真的是“错误”的吗?

  • 我们给孩子的性教育性安全和婚姻教育到位了吗?

  • 孩子为什么要撒谎?为什么觉得父母无法沟通?

  • 昨天的事情发生以后,孩子会有怎样的感受?她需要怎样的支持?


我们总是强调孩子对爱情的态度和理解,对性的观念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所以无论是父母和孩子的亲子关系,还是父母的婚姻关系,我们每个年龄阶段适时适当的性教育和婚姻教育都是在前期打地基的过程,地基没打好,遇到问题就打孩子,结果往往不会很理想。


真的到了这一步,我在想如果我是这个女孩的妈妈,我面前的女儿此刻肯定既愤怒又羞愧(被两家父母找到的时候男孩和女孩都是光着身体的)。当然,在城市里连夜转了4、5圈的父母二人必定是在害怕担心之后也很生气和沮丧的,完全没有情绪是不可能的。


但是,在任何争论开始前,我会让孩子先回自己的房间,如果开口会控制不住情绪,我会发短信告诉她:“我和你爸爸今天晚上绕城市转了很多圈,非常担心你,现在很累内心也不平静,我相信你也一定心里不好受。我们各自都休息一下,也平静想想今天的事情。明天我们再好好聊一下。爸爸妈妈爱你。”



有很多的父母在担心的时候不会去表达担心和关心,反而会揍孩子。


比如,在游乐场孩子跑其他地方玩,父母发现孩子不见了非常担心,一边哭一边找。终于找到了,有的父母不是上前去抱紧孩子,告诉孩子妈妈很担心你很害怕你不见了,而是上来就抓起孩子胖揍一顿。


再比如,有的孩子把自己反锁到门里了,害怕得直哭,父母想办法打开门以后,不是安抚孩子,也是上前就揍一顿。


这时,如果父母能够换一种表达方式,直接告诉孩子你不见了我很担心;或是把被反锁的孩子抱在怀里安抚他的害怕,告诉他没事了,妈妈在这里。


或许,在你对孩子敞开心扉,坦诚地告诉他们自己的感受的同时,孩子也会欣然为你打开沟通的大门。



 *文中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阅读:

打孩子还分“科学”和“不科学”?统统不科学!

幼童竟被父母活活打死?打孩子为何“上瘾”?父母和凶手有时候只有一线之隔

没有人生下来就是合格的父母,原生家庭带来的伤痛与成长

孩子道歉态度不“端正”,家长继续“教训”到底是为了什么?

“熊孩子”真的是“育儿师”一招能搞定的?

更多文章请进入公众号左下方“文章目录”分类查看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