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妈妈是“好妈妈”?
有位妈妈给我留言:“徐医生,请问怎么样的妈妈才是好妈妈呢?我可以怎么做才能成为好妈妈呢?”
相信很多人对自己的母亲都会有一个评价,觉得自己有个好母亲的人一般都会在心里默默下决心:“我以后要像我的妈妈学习,也做一个好妈妈。”
也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对自己的母亲非常满意,当然有时候这种不满意的评价是不能宣之于口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也在心里默默决定:“我以后一定要一个做比我妈妈更好的妈妈!”
其实我们为人母之前,怀孕过程中,以及当了妈妈之后,始终都是希望能做个好妈妈的,虽然过程可能艰难,心情有时彷徨,但是那份决心和对“好妈妈”三个字的认同确实一致的。
什么是“好妈妈”
“好妈妈”的标准是什么?这个恰恰是最难界定的,因为没有固定的标准,而且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好妈妈的模板。
有人认为好妈妈应该全身心陪伴在孩子身边,不错过孩子成长的任何时刻,不假手任何人帮忙带孩子,所以她们选择全职在家。
有人认为好妈妈除了给孩子提供稳定的关爱还需要有个人的发展,不能因为孩子而让个人的发展停滞不前,一个好妈妈除了应该是好妈妈,首先应该是一个足够好的自己。
有人认为好妈妈应该一直耐心温柔地对待孩子,孩子的任何要求应该要及时回应,对着孩子大嗓门说话是不好的,冲孩子发火打孩子更是绝对不可以的,深信孩子的任何问题都是妈妈的问题。
有人认为好妈妈应该要给孩子严格定界限,因为“你现在不让孩子痛,以后社会会让他更痛”,打骂孩子有时也是必要的。
在教育中也是一样存在着对好妈妈界定的分歧:
有人认为好妈妈应该是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现在的教育方式会毁了孩子的童年,让孩子失去本来应有的快乐,所以她们崇尚“快乐教育”。
有人认为在当前的竞争环境下,好妈妈应该是一个“虎妈”,时刻督促玩心甚浓的孩子好好学习,为他们在以后的竞争中奠定基石……
各种看法观点似乎都有一定的道理,也正因为如此,很多妈妈们被各种信息各种评价折腾得非常焦虑,总会隔一段时间就怀疑自己是否在做正确的事情,生怕因为自己的决定失误影响孩子的一生。
其实上面列举的这些观点并没有严格的对错之分,一种模式有一种模式的收获也伴随着相应的损失,所以具体如何决定和操作是非常个体化的事情。
“好妈妈”的共同点
在我看来,没有必要去追求一个“好妈妈”的称号,但无论我们在各种问题中的最终决策是什么,有一些大概的原则我觉得是相通的。
1
首先,妈妈在孩子小的时候应该是孩子和外部世界的桥梁。
这个桥梁引领好奇心探索欲望旺盛的孩子去探索未知的世界,但同时也会在桥梁两侧为孩子提供一定的防护,让孩子安全通过。
很多团友在饭团中提到了相似的观点,本文截取了部分团友的留言。
有些妈妈在生活中给予孩子无微不至的照顾,但是也会因为害怕危险,而阻止孩子的探索:玩沙子太脏,和小伙伴发生任何冲突都会上前去“护犊”……
这类妈妈会将孩子所有的活动都纳于自己的掌控之下,即使孩子长大了,这种掌握也不会减少,反而以各种形式干预孩子的决定和生活,将自己和孩子牢牢困在一起。
这种妈妈对于孩子更像是围墙,可以在孩子小的时候保护孩子,但是阻碍了孩子的探索和成长,而哪一天,当孩子对墙外的欢声笑语心生向往,打算翻墙了,其实反而增加了孩子出问题的概率。
2
其次,无条件的爱,有条件的满足。
无条件的爱,意味着妈妈对于孩子的爱没有附加条件,无论孩子是美是丑,是活泼还是内向,是成功人士还是牢狱犯,哪怕全世界都不相信你,妈妈都依然爱你。
无条件的爱听起来似乎是理所当然,其实不然,至少很多妈妈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不是这样向孩子传递信息的。你听:
“你再不乖乖吃饭,妈妈就不喜欢你了!”
“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妹妹比你听话多了,你连比你小的妹妹都比不上!”
“你怎么这么笨?!你们班就是你最差吧?”
“徐医生,为什么我这么爱我的孩子,什么都尽量给她最好的, 她却这么任性自私呢?我真后悔当初生了她!”……
在无条件的爱后面加上“有条件的满足”,是因为有些妈妈认为无条件的爱就是无条件满足孩子的要求,其实这是不太准确的。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分辨是否危险的能力还不成熟,妈妈帮助孩子设立界限和规则也是必须的。
3
不要求孩子成为大家眼里最好的孩子,但是会帮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
孩子表现好坏很多时候被认为是妈妈是否合格的体现,一个在大家眼里各方面都优秀的孩子,往往被看成是优秀妈妈的名片,一个大家眼里有问题的孩子,很多人都会在心里嘀咕:“是不是妈妈没教好?”
这往往也是一些妈妈拼命用大家的好孩子标准来衡量自己孩子的原因。殊不知,每个孩子的气质特征都不相同,发展轨迹也并不一样,大家眼里的好孩子标准可能并不是适合套在自己孩子身上的。
比如,幼儿园老师可能会告诉你,你的孩子在伙伴关系上不是很主动,也不是很活泼。很多听到这样评价的妈妈可能多多少少也知道孩子的性格特征会让他的表现有所不同,但是“活泼主动”是个大家更认可的评价,于是这些妈妈总是希望通过各种方法来“锻炼孩子的胆量”。
殊不知,不同性格特征都有其优缺点,了解孩子的性格特点,帮助孩子发挥长处,和孩子一起克服短处,比一味要求孩子表现得符合“活泼主动”的标准更实际,更有益处。一味催逼孩子,反而可能让孩子增加更多的惶恐不安,更加畏惧社交场合。
无论你现在是怎样的妈妈,只要你愿意学习和改变,在育儿中和孩子一起成长,你都可以是好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