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 | 唯意志论、存在、物质、运动、静止等
马克思主义名词解释库
哲学-辩证唯物主义篇(四)
本期目录
唯意志论
思辨哲学
存在
非存在
自然界
物质
物质观
物质不灭
运动
静止
时间
唯意志论
亦作“唯意志主义”,心理学中又称为“意志主义”,哲学和心理学中的一种唯心主义思潮。在哲学上,歪曲、夸大意志的本质和作用,主张将意志、情感本能冲动置于理性(理智)之上,即意志高于理性,而且将意志看作宇宙的本质基础、真相,认为意志“创造”世界万物。
思辨哲学
从概念出发进行纯粹逻辑思维,推演出整个客观实在,使客观世界的发展服从于人的思维的一般法则的哲学。它坚持理性思维通过概念达到必然性的知识或真理的认识,以扬弃主客观的对立,达到具体的多样性的统一或对立面的统一为目标。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自己的著作中提到的“思辨哲学”,主要是指德国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
存在
有两种含义:(1)与“思维”、“意识”相对,是物质的同义语。指客观世界、物质、自然、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过程等独立于意识以外的客观存在。(2)亦作“有”。与“无”相对,是对无的否定,指世界上的一切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
非存在
亦译“无”、“非有”、“不存在”,与“有”(存在)相对。
自然界
有广、狭两种意义。广义指具有无限多样性的宇宙中的一切存在,与“物质世界”或“宇宙”概念相当,包括社会。狭义指与社会相对立的自然,是自然科学研究的总体对象。
物质
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不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而能为人的感觉所反映。物质的唯一属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范畴是构成辩证唯物主义理论大厦的基石。
物质观
关于物质的基本观点。内容包括物质定义、物质的一般特征、物质世界的状况等,是哲学世界观的基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哲学基本派别的分歧,就在于物质观上的根本对立。
物质不灭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主要内容之一。指物质存在具有的无限、永恒、绝对的性质。物质不仅从数量上说是不灭的,从质量上说也是不灭的。物质本身具有不断转化的能力和条件,任何个别事物都不是从“无”中产生的,而是从它物转化而来的,事物的灭亡也并非变为“乌有”,而是转化为别的物质形态。
运动
运动是标志事物、现象变化的哲学范畴,是宇宙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是物质固有的属性,是物质存在的方式。事物运动的根源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静止
亦称相对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即物质运动在一定范围内的某种相对稳定状态。主要有两种情形:是物质之间未发生位置移动,处于机械平衡状态;事物处于量变过程中,没有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保持质的稳定性。
时间
时间是物质运动的延续性、间隔性和顺序性,表明一事物和另一事物、一运动过程和另一运动过程先后顺序、过程之间的间隔长短、事物存在和过程的延续久暂。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即不可逆性,运动着的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
您还可以点击下面蓝字查看过往“名词解释”:
哲学-辩证唯物主义篇(一)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主义、一元论等
哲学-辩证唯物主义篇(三) 庸俗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等
历史唯物主义篇(一):历史、唯物史观、历史必然性与偶然性、历史决定论等
历史唯物主义篇(二):历史循环论、历史目的论、历史宿命论等
历史唯物主义篇(三):地理环境决定论、社会达尔文主义、社会契约论、阶级论、人性论等
经济学篇(一):经济制度、自然经济、社会分工、商品经济、生产方式等
经济学篇(二):劳动资料、经济基础、资本主义所有制(生产方式)、资产阶级等
经济学篇(三):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商品交换、使用价值、价值等
科学社会主义篇(一):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利益、阶层、阶级等
科学社会主义篇(三):科学社会主义、马恩的两个转变、产业革命、生产社会化等
请关注我们的备用号
mkszyzxb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