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岭南村落复兴典范:杏坛青田村

林福江 广东地理 2022-08-05

点上图阅读 顺德十大古村


一、世外桃源


6月7日,我们漫步走进青田村,荷塘和书塾相映,竹林与榕树相依,“其中往来种作,黄发垂髫,怡然自乐。” 村落以水、荷塘、古树、石街、小桥、古私塾等元素组成,有千石长街、百年古树、荷塘香蕴、玉带环村、更楼晚望、青龙桥墩、青螺翠竹、书塾遗风等八景。青田村的核心部分是建于清代的古建筑群,以青砖瓦房为主,古香古色,未受到现代建筑的蚕食。


这是隶属于顺德杏坛龙潭村的一个自然村,典型的岭南水乡,保持了非常原生态的乡村风貌,最老的树木约有400年村龄。全村面积690亩,总人口722人,163户,常住仅100户。您若经过龙潭、逢简,是很难发现角落中的青田村的。


明朝万历年间,刘氏兄弟瑶泉、卓霞来此开村,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今天,我们依然可以在此寻找岭南农耕文明和文化遗产,见证族群奋斗的恢弘图景。


青田自然环境方面,村落有着严格的风水布局,在世代繁衍中,刘姓子孙开拓出九条南北走向的细窄小巷,纵贯青田坊,俗称九龙在位。


一条千石长街横贯东西,引导青田自然村落街巷的形成。村落周边是村民开挖的河道,俗称玉带环村。百年以上的大树有二十多棵,绿树成荫。


从社会文化空间看,传经家塾、青藜书舍是清代的教育场所,前者保留着精美的镬耳山墙。青藜、传经均是著名的刘氏堂号。小桥、流水、古树、家宅、庙堂、书院等,呈现岭南水乡独特的地域风貌、乡村形态和文明秩序,传统文化与建筑清晰可见,历史遗存和乡村秩序有迹可循,在高度工业化的顺德的确难能可贵。

摄影:林福江






二、乡村复兴


2017年3月19日,榕树头基金会、广东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杏坛镇政府三方签订《岭南乡村建设研究院共建框架协议》,发布“青田范式”,以青田村的历史、政治、经济、教育、环境、农作、民艺、审美等各个方面为基础,形成新的文化价值与社会形态,建立丰富多彩的“乡村共同体”社会。


九条范式包括乡村的历史、政治、经济、信仰、礼俗、教育、环境、农作、民艺、审美等各个方面,并作为完整体系进入青田,每条再以具体的线索作为基础元素展开,作为地方性传统来和时代衔接,并形成新的文化价值与社会形态,建立丰富多彩的“乡村共同体”社会,以期使乡村走出困境并有效解决现实问题。


青田村立足岭南地区的乡村社会特点,保护好优秀岭南文化遗产,艺术家联合村民、企业家、当地政府,在尊重乡村的基础上,道德伦理和礼俗的恢复要跟建筑以及经济修复同步进行,完整重现青田乡村文明,推动优秀岭南文化遗产合理适度使用,探寻中国乡村复兴新路径,展示充满活力的乡村发展图景。


青田范式,作为一个普通村民小组的保护、传承、更新思考,对于杏坛探索艺术介入乡建、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非常大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青田村落群有望建成古村落活化的典范。


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建筑设计研究总院院长孟建民和广东工业大学副校长陈为民,以及渠岩、王长百、陈进国、郭建华等乡村建设艺术家齐聚在村子,介入乡村复兴的研究,并为“青田工作坊”、“佛山市顺德区岭南乡村建设研究院”、“广东岭南乡村建设协同创新研究院”揭牌。


龙潭青田炮楼,建于清末明初,共3座(50年前被拆了一座),面宽5米,进深5米,高15米,四层地基以红石为主。


乡村价值不能简单地以文物价值来衡量,而是要看乡村的文明价值。杏坛青田村的关帝信仰、宗族信仰、传统礼俗等历史遗存中,可找到复兴乡村文明的范式,在尊重乡村主体和地方性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艺术介入乡建,逐渐影响村民们对于乡村价值的判断,引导村民回归家园、共建家园。







三、荣誉成就


2019年3月23日,为期半个月的“中国艺术乡村建设展”在北京拉开序幕,众多国内乡建专家、学者、艺术家参观了这个国家级乡村振兴的展示。其中《从许村到青田》项目展示了“许村计划”和“青田范式”两个跨越南北地域的乡村实践,一北一南、一山一水,都采用了“多主体联动”的在地合作方式,构成了村民、政府、社会组织、专家学者和企业互动而成的开放性实践。


策展人方李莉说:“中国文化的根脉就在乡村,乡村建设不仅是经济建设,而且是家乡建设、家园建设、心灵建设,青田范式重估和重建乡村价值,引导村民重新认识乡村。例如老宅修复、设计、改造,让村民看到老房子变得时尚起来,让他们认识到其实乡村生活也可以是现代化的。”


乡村如果因为强调遗产而过度商业化,问题就会层出不穷。青田范式,宁静传统,安逸悠然,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正是给予顺德乡村振兴带来一个活化样板。这也可以给游客云集的碧江村、逢简村一些冷静的思考,或许在生态保护和商业发展中间寻找一个平衡点。







四、杏坛发展


目前杏坛镇古朗村、龙潭村、吉祐村、昌教村、北水村等村落,还保留90年前宁静的模样,现代工业很少侵入村中,村民安居乐业不必忧虑工业污染,孩童随意玩耍不必担心交通安全,一派世外桃源景象。这是杏坛打造文旅小镇、构建乡村旅游组团的重要基础。


2019年3月,杏坛镇发布了岭南乡建文创基地项目,利用传统的水乡文化优势,开辟“村级工业园改造+乡村振兴+水乡旅游+文创设计”的村改新路子。


启动区为逢简村旧工业区,面积约80亩,通过活化利用现有的村级工业厂房,以乡村资源为根基、以传统文化为本体、以生活方式为依归,建立文创产业基地,从而带动周边资源构建文化创意产业链,带动逢简及周边村级工业区全面提质转型。通过深挖传统文化,重构设计体系,积极推动杏坛融入设计顺德“一核多园”的格局,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进一步提升杏坛的文化格局。


下图为杏韵湖改造前


在青田村往南,古粉村东侧,杏坛镇规划2838亩杏韵湖改造片区,由政府主导整理土地,这是位于杏龙路以北,二环路以西,齐龙路以东,也就是镇政府北面一片桑基鱼塘,是现状城镇区与西部生态产业园区的联系纽带上,是杏坛城市升级五年行动计划的重点内容。根据规划,杏坛中心湖公园有600亩中心湖区、400亩湿地区,还有长达2000米的滨湖岸线,将建设成“亲水公园”,湖区岸边还将打造超过3万平米的杏坛体育公园。


点击下图阅读 逢简古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