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此热爱”与日常的光谱 | 评了小朱
祝贺萧开愚获得第一届飞地诗歌奖,诗人了小朱获得飞地青年诗人奖,年末实在太忙,无法参加活动,期待以后再聚。
下面是多年前我给了小朱写的一篇评论。
“彼此热爱”与日常的光谱
——读了小朱《云中行的诱惑术》
作者:王敖
诗人约翰·霍兰德(John Hollander)曾经区分过两种诗:关于日常的诗和属于日常的诗。简而言之,前者处理从日常经验中得到的主题和素材,成为一种时事报道或流行文学;而后者以比喻修辞的形式连接,协调人的行为与自然法则,目的在于让两者共同转化出新的形态,这一过程同时是诗的主体和对象——真正的诗歌以这种方式构造日常生活,成为其中诗性的部分,实现诗与日常的一体。我觉得,如果不把这种区分绝对化,那么在具体的写作里,前者往往有机会发展成后者,这两种诗歌形态间的飞跃可以是一首诗走向成功的变形记。属于日常的诗,它有能力暂时伪装成一种关于日常的记录,也不排斥道德教诲或政治抗议,但能将这一切变成在新的诗歌场景中不断展开的维度,使其获得更强的语言磁力。
真正的区别在于,作者是否在“关于日常”的领域里止步,并用一张道德寓意的信用卡跟主题的供应商进行仓促的结算——这样的诗最终会沦为一种程式化,习惯性的文学表态。属于日常的诗,会铺设邀请普通读者同行的俗套的台阶,但也会释放出指引我们积极定义生活,获得生命力的曲线——它用来工作的素材包括日常经验的边界与层次本身,它们成为想象力的变量之后,会造就一个丰富到极端的光谱,可以容纳截然不同的诗学方向和风格坐标。
在这种诗里,相对于人们共享的日常观念的向心力与离心力同样重要,诗歌在深入中逃脱,呈现悖论性的运动。比如,拉金的很多诗被看作是一种日常诗歌。但事实上,它们也是很多种反日常的诗的集合。因为对现实的描绘,回忆中的伤感情调,追加的恶劣情绪,终结于对日常意义的断然否定。这些诗的消极与虚无有一种不需要辩解的态度,适合那些不信拯救,但求解脱的人生。这经常让道德批评家感到恼怒,但实际上并没有任何读者因为读拉金而绝望地去自杀。因为它们跟聂鲁达的颂诗一样,用特殊的方式按摩了我们的的神经,并抛出一些翻新语言的花样来愉悦读者。
举个他诗里的例子,躺在床上说话的两个人发现,“变得越来越难的是/找到既真实又善意的/或者,既不是不真实,又不是没善意的话。”(《床上谈话》) 交谈的人徒有亲密的距离,他们在善良的欺骗,恶意的真实,彻底的诅咒之间沉默了。这样的诗写出了让人沮丧的现实,但实现的手段却类似绕口令,它本身在放松读者的紧张情绪。
在聂鲁达后期的作品里,我们可以看到另一种写法:日常生活被恰如其分地,以一种放松的姿态神秘化了,这种神秘的核心是大写的肯定,是善和同情。比如,他笔下的洋葱——
洋葱颂
清澈如一颗行星,
注定
要闪光,
恒久的星座,
水的圆玫瑰
放在
穷人的桌上。
你不伤害,我们就哭了。
这里有平视神秘的坦然,也有提升日常的浪漫,用华丽的比喻肯定了朴素的情感。象会演奏音乐的创可贴一样,抚慰了我们随时会有的伤痛。读这样的诗,我们反而会更理解拉金,他说了聂鲁达在这首诗背后替我们忍受的那些。在阅读优秀诗作的时候,我们不能以一种音乐去否定另一种,更有用的办法是让它们成为光谱上相异但又互衬的色彩。最近,读到青年诗人了小朱的作品,让我联想起很多位当代的汉语诗人对日常的不懈追求,他的写法处于一个邻近而不同的诗歌区间,在接壤之处并不紧张地排斥或者有意地掩饰,语调也常在奇谲变幻中透着从容不迫。
酒店
门外摇晃的小老儿,悠闲的卖部
老板,拖着贴地的布鞋慢腾腾吃
蘸水的糖葫芦,无邪的皱纹……
从这个貌似寻常的开篇,可以看出作者已经发展成型的一些技艺。“门外摇晃的小老儿”制造了一种时间上的幻觉,因为“小老儿”略显古代白话的风味,让眼前摇晃的人物似乎在向绣像小说里的形象滑动并重合。“悠闲的卖部”在换行之前,“卖部”是“迈步”的谐音,所以这句诗隐藏了一个摇晃的后续动作;而“卖部老板”是一个类似于拗体的手法,因为它省去“小卖部”里的“小”,把它留在“小老儿”的继续摇晃之中。
“拖着贴地的布鞋慢腾腾吃”提示读者,这是一位对语言节奏有自己的决断力的诗人。他把“慢腾腾”一词挤在有点透不过气的句子里,这样做有前后张力上的考虑,也有可能是在追求整饬的视觉外观,总之我们得到的是一种异样的节奏。对于一个新诗人的节奏感,读者往往要花比理解其诗句含义更长的时间来适应。
《酒店》写的是一个小人物的传奇,他抽烟的时候,“可以吐出地图/灵妙的烟雾盘旋着如同中国。” 也可以说,这是从空间的角度重新构造出的一个常人的形象,他跟“中国”的背景有不成比例的感觉,唯有“灵妙”可以解释。而推进这首诗的核心力量,来自一个从片刻遐想里过滤出的严酷问题,“他的生活过完了吗?”那个悠闲的普通老人,随时可能变成历史;而与此同时,诗人也在自忖,“我的年龄就要碎了”。日常中对历史的想象,惊醒迷梦的年龄破碎之音,在交织出的压力之中,迸发出这样轻快的诗句:
你就要开始鼓掌想拍手称快活
你就要让脚步慢下来登上天桥
“就要”所传达的近在眼前的希望,在快慢对位的诗句里走向“天桥”:一个既凡俗又暗示超越性的词,它带有几分旧时代的气息,也给年轻说唱者的抒情染上民俗的色彩。这种诗让人想起柏桦近几年的写作,因为它们都试图在过往的文化形态里追忆一种日常性。柏桦的版本是他的“逸乐”和神仙眷侣,刻画的笔法与他早期的诗一样,充满紧张感和迫切性。他笔下的人物仿佛来自卷轴画,在现代人的梦想破灭之前,就已经毁灭。如果说柏桦早期的作品有明显的自毁冲动,那么他现在的作品经常做的是让历史翻新之后自毁,这最适合他挽歌式的凄厉风格。了小朱的写法经常会省略历史的注解,也很少象柏桦那样以暴力的修辞展示暴力,用他的诗歌语言来说,他的历史想象是“默僧化缘”——沉默而无名的人如何维系生命,并在因缘中短暂驻留。即使是一位所谓的“主人”,也不过是果壳中的帝王,与他的宠物并无本质区别:
圣宠学
主人最熟悉的仍是睡眠,四方来风
他不必管,他有能足够淘气的权力
他怀揣寡人的思想,他厌倦了美人
要完美的小把戏,蹴鞠与酒池奇花
在了小朱写的更成功的诗里,他设计了自己的飞行术,或者叫《飞行浅论》。我们在读臧棣的时候,经常会看到一些线条清晰的动态冥想,表现为低空的,日常生活中想象力的试飞,回旋与降落。比如,“你不必隐瞒即使是在厨房里/你也是一个天文爱好者/那些西红柿是沿海王星轨道下到锅里的”(《反自传》)。了小朱有时也会采取这种升降自如的写法。比如,诗人在一首写飞行员训练的诗里,向在物理世界里假扮上帝的牛顿说话:
飞行浅论
. . . . 喂,牛顿
你乃低速世界的制律者,我是粒低低的
尘埃,做着苹果的发声练习,积攒纯水
成为默默的体验者,高度是真正追求的
安全密码。但一切都有前提,这是你要
真正明白的前提,翼舵诸种就是高度的
前提,它们也有更前的前提. . . .
“更前的前提”是飞行者偶然的存在。在另一首诗里,“千二百英尺仍看不到备跑的要道,就这样脱离了。”(《云中行的诱惑术》)在这种情境下,诗人仍在调侃自己回忆中暧昧不明的诱惑,而高空云雾带来的领悟,是平地的生活恍如睡梦,但他无法与之争斗,因为
云中行的诱惑术
不是斗奇的种,就不争
云中观云更贴切,忘了这些琐碎的你我他
稳定悬浮模糊白灰絮状清淡成团虚胖唯我
动即静,在沉睡中依旧。
那些高飞的鸟被惊走了而不觉
越过了信号塔而不觉
湖面上波光粼粼,相思不觉
梦中老子曰:故莫能与之争
关于那一切你做出了努力,蔑视别人的期待吧
如这段诗所示,了小朱的诗在修辞上有自己雕琢刻镂的方式,偶尔略显奇怪,但并没有发展成怪癖。一位年轻的诗人突出,强化,放大自己风格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走极端。在了小朱的诗里,“不争”可以理解为不比赛走极端,或者不走别人期待的极端。读他的诗,可以看到创造力低调的煨烤,让物象与心理,技艺与命运融汇成型,塑造出一个诗中相当顽强,而且有趣的自我:
苦行
匠人的几何学亦即匠人的心理学
纺锤半径,窖藏好水,都是我,我. . . .
这位匠人的营造的生活和他的建筑手法是同源的,而且互为表里。在繁复的地方,读者虽然需要费心领会,但却不易厌倦。在恬淡的时刻,似乎是生活之诗为我们偷来了某一天的下午:
斯蒂芬妮与亚历克斯
一朵不翼的云,下午
她给我印了首童话诗
他给我冷风中加了油
斯蒂芬妮向我称赞亚历克斯
是呢,他们如此热爱着彼此
“一朵不翼的云,下午”有一种拉金式的音色;女人带来的童话诗里有柔弱的浪漫,与之结合的是冷风中加强的能量。然后,诗人用亲密的语调转述着称赞,肯定着热爱,仿佛有絮絮而谈的声音在继续。如果说这是属于日常的诗,这样的表述仍显得宽泛,这是在日常的光谱上,让不同的色彩“彼此热爱”的诗。
我们推荐了小朱的诗集《云中行的诱惑术》(黑蓝文丛,2011)
▼
附飞地诗歌奖、飞地青年诗人奖
颁奖词、受奖词
飞地诗歌奖获奖者萧开愚
飞 地 诗 歌 奖 颁 奖 辞
写作的“个人化”,通常被看作是当代诗的一个基本前提,萧开愚30余年来的思考和写作,却强力修正了这个命题:“个人化”,实际上只能发生在个人与世界之间。自90年代开始,他就自觉从杜甫身上汲取形象,挣脱现代文艺习见的“边缘”意识,明确“以主流自任”,即:主动深入纷繁复杂的当代“实务”,在不同经验、情感、知识的联动中创造全新的语言激情。以此为契机,他以充满争议的方式,一次次突破了现代诗歌的各种“行话”,刷新了有关诗与公共世界、诗的自由与法度、诗的当代性与传统性之关系的理解。正因觉悟于语言的责任与内在法度,一种奇崛的想象力才得以被锻造、一种沉郁顿挫又空灵诡异的语风才会被不断发明,这与抽象追求语言的可能性反而最终落入窠臼的惯常宿命,恰好构成参照。通过重建内在的社会人文视野来重建诗歌的活力,在当代,或许没有人比萧开愚实践得更为深远。
萧开愚致受奖辞
萧 开 愚 受 奖 辞
各位同行、朋友:
我是工作中的诗歌作者,“飞地诗歌奖”的评委们给我鼓励,说不定认为写是免除势力的角落。你们说不定和我一样同意拉金对现代奖助的批评,却估计我的工作不会受到打扰,我希望我能,很可能因为心思枯萎所以能。谢谢你们。
我刚开始写诗的时候,新诗中的空白点很多,但要找到持续刺激写作动力的方向则不易。我和同时代的好多人一样深受存在主义作品蛊惑,本能地放纵撞墙冲动,为每一次扑空感觉沮丧而以为如此真实。我又爱好腐朽,总觉得七言律诗规定每首诗至少两次东拉西扯大有揭示,不只对立的两面共同进展这么一个世故解释得了。我的把戏部分遵守黄庭坚要求的寒彻三致意,尽力讲好集体情感的碎片的多面折射这个表面故事,好像速朽的东西珍贵甚至憧憬速朽的诗歌,并为连带的顽固导致大面积的呆滞流连而懊恼,在底下我讲另一个故事。诗歌单独发作,正如单独接受,真是幸运,诗歌可以从它的借尸遁走。我从孤独症患者那里得到启发,与世隔绝的自我紧张从不保证人际刺激,反之怎么说呢,反对虚无主义的疑神疑鬼,辨析有所认同的起伏很有抛弃架势,但语言中的社会冷饭只是语言的冷饭,世界恶变成就不了像样的镜影。
自从诗人失去自我神话资源,诗歌所需的巨大的陌生就不再依赖未知空间,然而人人烂熟的生存困境与诗歌的特别修辞实在拼不出多么不得了的奇怪。而且,自从部分诗歌通过社会问题形成声音,就与庸俗伦理同流合污,所谓刷新感受的功能降至负面。我的诗表里不一,自相矛盾,分析温差实则摸索陌生温度。我尽力控制意思的产出,使其符合我的人的概念,但多层冲突现场发生,拆流生活前进的地震外观已经隆陷交错,我无法全面看清。所以,我常常不理解我的东西。不理解不表示颇有隐约或者更加高深的无意义,只因见闻不至。我不是对诗歌顽钝到执迷不悟的人,还写,仅仅因为语言还能经历陌生。有时,是烂熟陌生一现,如同读诗偶获迷离,精神(就在自我工具打扫出来的机械的明朗中)含糊一颤。我得补充一句,对原始天真和恢复什么我毫无兴趣。当然了,这里这么坦白几句,我想我不至于受到自己的误导。
谢谢大家。
飞 地 青 年 诗 人 奖 颁 奖 词
诗歌的创造力与修辞术经过近三十年自省与革新,向年轻一代诗人提出了更为严峻与苛刻的要求。人们对创造性与语言活力的期待变得日渐深刻,究其原因,无外乎语言与现实世界既紧张对立,又血肉交融。
飞行员,诗人了小朱展示出一种奇特写作姿态。他的写作往往是在长途飞行之后,在某个旅馆里醒来,蘸着异国晨光开始书写内心的另一种航行。他在建立日常谱系向语言密码的转换时,炼造出了一种贴近个体经验的飞行术。词语与物象既是在高空的云层中兀自飞行,又能升降自如落实于生活的大地。
他既不急于争辩,也不选择极端,他慢条斯理地将创造力放进诗歌的熔炉“低调煨烤”,让物象与心理,技艺与命运融汇成型,塑造出一个诗中相当顽强,且非常有趣的自我,成就了当代青年诗人中一个值得期待的异数。
了小朱致受奖辞
了 小 朱 受 奖 辞
多年前的秋天,趁着父母在地窖里整理土豆的空闲,我和浓眉大眼下巴有痣的哥哥在路旁的一块田里玩耍,这块地是别人家的,种的是土豆,土豆已经被全部刨走了,整块田因此完全翻了一遍,这是雨后的傍晚,地面上坚硬的凹处积了层薄薄的水,而翻过的田则将雨水全部吸收了,踩到哪里都是软绵绵的,我和哥哥做了一件简单的事情,模仿大人种树,但是没有树苗,就在路两边的白杨树上折了一根短枝,这根短枝不属于树的较大分支,只是在某处突然支出来的一条,我们将这根树枝埋在一个手挖的坑里,然后填土,用手掬来浑浊的泥水浇灌,看着它在风中摇曳。弄好很快就跟父母回家了。第二天开始断断续续连下了好几天雨,我们都没有下田,等到再次路过的时候发现那根树枝已经在泥土里扎了根,顺着风的方向傲然挺立,叶子更加翠绿,它已经是一棵小树了,我开心的同时也伴随着震惊。陆机《文赋》说: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事实不尽如此。因为我是“喜柔条于劲秋”了,这让我发现了新鲜的诗意。
这样的诗意并没有促使我进行写作,却一直在丰富我的感受力。每个人都有可以为之执着的事情。尤袤谈书的时候说: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有人因此将自己的书斋取名为“四当斋”。但人往往是矛盾的,黄裳收藏的书被抄以后,他并没有感到那种激烈的悲伤,因为他周围绝大部分人的书都被抄走了,这时候他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爱书,而阿英的书被抄走后阿英情绪上受到的刺激可能比较大,一九七七年就去世了,黄裳却得了高寿,相比而言,我欣赏后者的态度,他喜欢,但他没有执念,也就不被束缚。曾经听到一种说法,某诗人在写作中燃烧自己,并最终因此殒命,在这样的说法里我看到了阿米亥说的“虚假的悲情”,这是解释者赋予的。写作对我而言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是并非不可失去的那部分,现实生活才是我所关注的,写作帮助我更好生活,让我的生命更加平衡,在各种处境中不至于迷失。有人曾说,希尼永远站在对的那一边,这就是我希望自己作为一个写作者能达到的地步。
前些年读的文学书籍多半是外文翻译过来的,并且以诗歌为主,这两年我重新回到阅读中国书籍的轨道上来,希望能在诗歌的创作上找到新鲜的内容。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我想努力做的就是为己之学,写诗十几年,刚开始经历过一些困惑,因为周围写作的人不多,很难得到鼓励,就经常让别人看看我的诗怎么样,但我在里尔克给青年诗人的十封信里找到了需要的答案:面对别人不如面对自己来得真实。我喜欢用朱英诞的一句诗来形容自己的写作:独自走得极慢。因为我不能积极地去攀登帕尔纳斯山,并宣称征服它,这是我接受认可的文化传统决定的,我更像一棵在秋天的连绵雨中就能在土地上生根发芽的小树枝长成的树,在任何处境下都能发出生命的光辉,并且默默地坚强地生活。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我要感谢飞地将首届青年诗歌奖颁给我,这是对我莫大的鼓励,我以为这是对我多年写作的承认。飞地首届青年诗歌奖是我获的第一个关于写作的奖项,非常荣幸!至于为什么要把最重要的感谢的话放到最后,因为把感谢放在前面的人实在太多了。
► 或许你还想看:
— “ 地球是透明的 ” 介 绍 —
“地球是透明的”是AoAcademy连体公号,致力于发展公共教育,生成新的思维领域。地球从来都不是平的,而且现在比过去所有时代更崎岖,落差更大。在我们设想的未来世界里,流动中的智力资源不断透明化,最终造成一个透明的星球。
长按二维码,
关注AoAcademy连体公号
地球是透明的
版权声明:本期内容版权属于公号AoAcademy(ID:AoAcademy),未经同意,其他微信公号和媒体请勿转载。喜欢我们的内容,请把它转发给你喜欢诗的朋友,联系我们请发邮件到wangaoxueyu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