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投头是道|王佩莹:中国最能实践影响力投资

创姐 社创号 2022-06-08


“投头是道”

 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面临着巨大的资金缺口,如何有效调动资本的力量推动可持续发展,是重要的全球议题。促进影响力投资、ESG投资、责任投资等可持续发展投资方式,仍是任重道远。
投资亦有其道。社创号全新推出《投头是道》栏目,将挖掘全球关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投资人及其投资案例,寻找其中最创新最落地的实践者和思想者,以期嗅出可持续发展投资人的独特气质,探寻可持续发展投资的实践路径,描摹可持续发展投资的新生态。

关注社创号,留意栏目推送,如您是同道中人,欢迎与我们联系。


投头是道·第2期



王佩莹一位土生土长的马来西亚华裔,2004年来到中国,经历了内地创投市场高速发展的十年。她长期专注可持续发展金融与影响力投资,探索把财务回报与社会环境贡献进行有机融合。
 
20多年穿梭于亚洲市场,为中小企业提供投融资、并购等服务,她对亚洲尤其是中国的创投市场有着深刻的洞察,也让她更加坚定了在中国开展影响力投资的想法。
 
创姐曾经邀请过王佩莹参加“可持续发展”主题的专场投融资活动,第一次见到她时,与印象中光鲜亮丽的精英投资人形象相距甚远,反而如海报中一样,轻松随意、坚定平和,在采访中也是笑声四起,如老友般侃侃而谈。
 

 

1

1

1


中国市场生态成熟,示范辐射效应前景乐观



“中国的发展已经具备成熟基础,也是最能实践影响力投资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合适的土壤。中国市场有许多的优秀标的,而一旦借助投资做得更好,起到示范效应,可以快速有力地向其他新兴市场辐射。”——王佩莹



创姐:是什么样的契机,让您选择进入了投资领域工作?又是什么原因来到中国,在此工作生活至今?

 

王佩莹:我在投资行业的职业经历缘起于新加坡经济发展局(EDB)。EDB投资部引用政府引导基金来解决经济及社会问题,其中,我负责的板块是鼓励投资新加坡本土中小企业发展,优化底层营商环境。因为这样的政府机构背景,做投资时不能单纯看经济效益,必须还要判断其对新加坡的社会意义和贡献。

所以影响力投资、社会价值这些概念在那时虽然不能说很清晰,但却已经是我做投资决策时,很自然去思考的切入点。
 
作为华裔,与中国市场相通的语言、文化背景是我的优势,所以后来我被调到EDB中国业务版块。不久后我辞职,2004年左右独自来到中国发展。很自然地成为了新加坡中小企业中国区的投资顾问,并为他们开展并购物色相应的标的。
 
2008年发生的世界性金融危机,对行业是巨大的震动,重塑了很多人的认知。那时大量的投资金融家、银行体系人员面临失业,纷纷扪心自问,自己做了这么多年投资,到底是对的还是错的?意义在哪里?那个时候影响力投资的整体概念开始出现。
 
与此同时,社会企业发展开始初现苗头,许多人也转向思考,是不是通过非盈利方式和机构可以有更多作为?那时我投了一家初创型社会企业,尝试自己做运营。

2014年,我接到在新加坡资深创投机构的前辈的电话。那时他与瑞士全球最大私人银行之一达成合作在亚洲成立一支影响力投资基金,聚焦于东南亚和中国市场,前辈听说我做社企的经验,邀请我加入。我不仅答应了,并且全身心投入从基金的成立、募资、到投资全过程我都有参与。
 
中国市场对影响力投资的接受度很快、认可度越发增强。我觉得中国充满机会。

 


创姐:很多主权基金似乎都有比较明确的投资区域限制,随着中国的发展,目前大部分发展资金都在减少对中国市场的投入。一些机构的看法是中国已经不像一个发展中国家了,不需要再通过外部的发展资金、援助资金去支持了,而应该更多的对外输出了。您会如何解读?

 

王佩莹:每个国家都会存在不同的社会问题,但我在中国这么多年,我认为中国的发展已经具备成熟基础,也是最能实践影响力投资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合适的土壤。可以看到的是,中国现在整个的社企行业发展,责任投资、可持续投资的话题活跃度很高;另外,在中国真的可以找到很多很优秀的创业者和企业家。

 

我很坚持要在中国做影响力投资的这个想法,因为中国市场不仅可以创造经济回报,同时还可以传递很多积极的影响力,中国市场有许多这样优秀,可塑性很高的标的,而一旦借助投资做得更好,起到示范效应,可以快速有力地向其他新兴市场辐射。

 

图片来源于网络




1

2

1


着眼三重目标五大领域,ESG理念共识指日可待



“ESG的规范准则不是能让企业利润达到多高,而是帮助企业把风险降到最低。投资不能简单粗暴只看经济回报,必须要持有更高的理想和社会追求。我相信这一点成为行业共识只是时间快慢问题。”——王佩莹



创姐:您提到投资可以实现市场经济回报和社会价值回报的双赢,您作为一个影响力投资人而言,希望实现什么样的目标?有聚焦的领域吗?

 

王佩莹:我目前在中国筹备的投资机构明确设定有投资项目的财务回报,世界级的环境、社会和治理(ESG)实践及社会与环境影响这三重目标的追求。

如何实践?

 

首先,我们聚焦投资在高影响力领域的中小型企业,例如食品农业、气候变化、循环经济、普惠教育及普惠医疗这几大版块。中小型企业要变得可持续,产生利润是毋庸置疑的。稳定持续的利润产生来自两点,一是策略上正确的商业模型;二是企业要“修炼内功”。

 

但是要怎么“修炼内功”?在我们看来是靠第二个目标——ESG的实践。ESG有的人会把它看待为只是填写文件时的应付和套路,但事实上它是让企业把一些普世价值灵活运用到业务流程的环节中,起到有效的风险管理作用。ESG的规范准则不是能让企业利润达到多高,但能帮助企业把风险降得更低。我们会很直接的要求企业,如果要接受我们的投资,就必须接受我们在ESG方面活跃的参与度。

 

当企业找到了业务发展方向和路径、也知道如何“修炼内功”把风险降到最低后,这时,企业就值得把大部分精力放在社会影响力的塑造方面,也就是达到我们的第三重目标,塑造积极的社会和环境影响

 


创姐:财报和ESG目前还是脱节的,没有连接起来。如你所说,ESG是协助企业降低风险的,财报反映出来的结果,目前和ESG还没有建立起来有机完整的逻辑联系。有什么样的方式,能让大家都自觉披露可持续发展信息,而且这并不是监管,而是正向的一种激励?

 

王佩莹:很多投资人其实是在被动接受ESG概念,比如他们想拿某笔资金,但对方对ESG有要求。但可能现实的说,很多事情的发展确实是从被动开始。严格来说,ESG开始的时候,就是联合国、世行、亚开行这样的国际机构从很高维度的价值理念往下一步步输出,在逐步下达执行的过程中,有的很积极,有的很消极敷衍。但积极的管理和利用ESG,去把它变成是跟投资标的或者和企业家很好的一个互动,这样的总体表现会更好。

 

我自己能感觉到从08年金融危机开始,投资界的大部分人已经深刻的感知到,投资不能简单粗暴只看经济回报,必须要持有更高的理想和社会追求。我相信这一点成为行业共识只是时间快慢问题。

 

包括施罗德发布的2019年全球投资者的调查,很多中国人接受ESG理念的意愿很好,但实际上落地的时候还是有一个比较大的差距。毕竟这个市场已经孕育了一些基础环境,只是还缺行动的过程。我相信这个趋势是跑不掉的。


图片来源:施罗德全球投资者调查


1

3

1


聚焦义利并举标的,激发企业家价值自驱



“在挑选标的的阶段,我坚决不碰需要做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有矛盾、需要权衡取舍的项目,投资人与企业家的价值理念相通很重要,最终我们达到的理想状态,应该是所有的投资都应该是负责任的投资和影响力投资。”——王佩莹



创姐:别有趣的是,越是经济下行期,越是可持续发展这样理念的高潮期,大家会越关注。基金的募投管退您都经历了,有什么案例在社会影响力和财务回报双方面都表现亮眼的?

 

王佩莹:我整个投资生涯投了不下20个项目,倒是近几年投具有社会影响力的企业给了我很大的收获及满足感。


从实践案例,中国农业板块有很多机会 - 基本上都是身处快速增长的时期。被投企业能保持每年50%以上的增长速度,业务上几乎每两年就实现翻一番,随着业务和商业模式的推广,贫困地区得到有效,可持续的产业扶持。同时,对于进入快速成长通道的企业,我更多聚焦的是在管理上,如何让领导层保持清醒。精准的帮助提升内控和管理,打下扎实的内功。

 

 

创姐:但这些资产它们不完全是纯经济导向的,而有点像影响力资产,有时候你无法剥离他们的影响力和主营业务。做得好、也有利润是大家都最想追求的,但是总会无法避免的遇到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有矛盾、需要权衡取舍的情况,您怎么看?

 

王佩莹:在挑选标的的阶段,我做决策很直接,就是坚决不碰这样需要做权衡取舍的项目,只选择能“义利并举”的项目最理想的情况是,每一次帮助企业把业务提升的过程中,顺带就会把它相应的影响力发挥出来。

依据以往的经验,一旦去分开思考,就会容易陷入到如何做权衡的问题、模糊焦点。比如,我们看有些行业的项目,理念很好但成本太高、技术不成熟,这个阶段首要该解决的是如何得到更有效,更长期的孵化,而不是提前交到市场消化。作为投资者,一定要坚守原则,聚焦于自己要实现的目标。

 


创姐:投资的过程中,投资人能起到什么作用,能对企业家带来怎样的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我们跟投资的企业沟通出来的,还是他本来就有这个方向?

 

王佩莹:我觉得这个是双向的,一方面我们会和企业家深入探讨、给了他启发,另一方面企业家自己的嗅觉也很灵敏。很多时候我们给了灵感和框架后,企业家自己经过深入的思考和探索后,就会立即投入实践。

 

最重要的还是投资人与企业家的价值理念要相通,从各类项目中找能认同我们理念的企业家去投,通过对他的影响和交互,把我们对这个领域的理解和经验植入进去。影响力投资的大方向跟传统的PE、VC是相同的,只是我们更加聚焦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将ESG方法论植入到投资策略里去。

 

我想,最终的理想状态,应该是所有的投资都应该是负责任的投资和影响力投资。但现在确实还存在分化,因为主流群体固化思想是只想简单的看财报。



1

4

1


知行合一践行ESG,激发动能未来可期



“不是只是把ESG挂在嘴边,而是把它融入到基金的很多运营指标中。我们自己本身是积极倡导ESG实践的投资者,也是践行者。只有这样做,我们谈ESG时,才能更有自信和底气。”——王佩莹



创姐:很多影响力投资基金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很复杂的,需要动用很多资源。影响力投资基金应如何思考募资规模、LP构成和资金来源呢?

 

王佩莹:我们希望主要从主流群体的投资者中去拉投资,虽然困难重重,不过我认为还是有必要跟他们打交道,直接把价值呈现在他们面前。现在这个阶段,更多可能是家族办公室和一些发展机构,日后,我相信更主流的保险资金投资管理人等也会加入。

 

创姐:很多国内的投资人并没有使用过家族办公室(FO)的钱或者发展援助资金(DAF),在利用这类资金方面,有没有一些经验可以分享呢?

 

王佩莹:家族办公室有较大的灵活性而DAF可能相对长期,如果要拿DAF的资金,ESG实践可以说是必须条件,也越来越多基金管理人开始采纳ESG。如何突出,那就一定要活用,会在他们的评估系统中起到重要的加分作用。

 

创姐:很多时候做影响力投资或者社会企业,要兼顾商业和社会,要两方面都有更深刻的思考之后,才能把事情做好,对人的要求会更高。您觉得对一个成熟的影响力投资人来讲,应该具备怎样的能力素质?

 

王佩莹:最重要的就是要知行合一。我举个例子,GP对外要求投资标的得有高ESG实践,那内部呢?我认为同样也需要建立的基金管理公司的ESG政策,并建立一个可操作的KPI制度。比如, 投资标的ESG目标应该与投资人的KPI及奖金挂钩。

 

我们自己本身是积极倡导ESG实践的投资者,也是践行者。我认为只有这样做,我们跟企业谈ESG时,才能更有自信和底气。

 


创姐:对于想从事影响力投资的年轻人,您有什么建议?

 

王佩莹:我觉得敏锐的洞察力,是从事这行的年轻人必备的特质。所以我很鼓励大部分年轻人毕业后,先去历练基本功,比如咨询公司等,能很好的夯实基本功。有了一定的经验后,再去影响力投资平台,或者DAF这样的相关实体机构继续磨练。 

 

年轻人平日里可以多去接触一些社会企业,深入学习和了解一些社会议题,多去总结自己的观念、想法和研究调查。 


- END -   

欢迎留言提问

我们将精选问题邀请王佩莹回答 


 

 

第三期预告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一期我们将与国内首家专注于投资早期绿色创业者的“绿叶投资”创始人葛勇畅谈,聊聊绿色投资与绿色创业的种种。


葛勇在绿色领域开拓辅导加速+影响力投资的模式,2018年成立“绿叶投资”,并组建了“影响力委员会”评估投资标的的环境影响力。十余年深耕绿色创业领域,使得他对绿色创业者有着独特情感和敏锐洞察,初涉投资就已有了令人欣喜的投资成绩。


关注中国社创号,共期“投头是道”第三期——葛勇的绿色投资探索之路。


- 这些内容 我猜你也感兴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