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投头是道 | 绿叶投资葛勇:影响力投资要做赋能投资

Viky 社创号 2022-06-08

投资有其道。社创号Chin@Vator重磅推出《投头是道》栏目,将挖掘全球关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投资人及其投资案例,寻找其中最创新最落地的实践者和思想者,以期嗅出可持续发展投资人的独特气质,探寻可持续发展投资的实践路径,描摹可持续发展投资的新生态。
第三期开始,我们将连续推出中国绿色环保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投资人系列访谈,看绿色环保影响力投资如何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影响力投资在中国是舶来品,自然从关注环境和气候变化议题开始。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把这个概念带到中国境内,他们既是探索者,又是坚守者
他们探索在中国开展绿色投资的可能性,也坚守着这项事业直到今日;他们探索以商业方式创造环境价值,也坚守着影响力的底线;他们探索以影响力投资补足中小企业绿色资金的缺口,也坚守着探索的初心。
这期访谈对象是国内专注早期绿色创业孵化与投资的绿色创业汇和绿叶投资创始人葛勇。他为何在绿色领域首创“辅导加速+影响力投资”模式?绿叶投资的影响力委员会起何种作用?LP怎么看早期绿色创业者的投资回报?从公益人到创业导师再到投资人,他是如何实现身份转变的?
全文6676字,阅读需15分钟,暂时不读可保存到悬浮窗,或星标社创号。

投头是道·第3期

葛勇 
绿色创业汇发起人,绿叶投资创始合伙人

“绿色创业汇”是国内首个绿色创新创业扶持平台,用“辅导加速”+“影响力投资”的模式,帮助早期环保创业者摆脱生存困境,提高他们的生存能力和创新能力,帮助他们可持续地成长,在取得商业成就的同时,作出环境与社会贡献,实现“义利并重”。

2016-2018年间,葛勇作为亚洲开发银行清洁技术孵化网络专家,推动国内清洁技术孵化网络的建设。此外,葛勇还带领团队针对绿色产业的发展趋势和投资潜力进行研究工作,并发起成立国内首支专注于早期绿色创业者的影响力投资机构—绿叶投资。

了解更多,可以10分钟看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对绿色创业汇及其孵化的绿色创业企业报道。绿叶投资2020还在逆势招聘,寻找更多绿色产业投资人才,点击链接查看详情:绿叶投资2020逆势招聘:绿色产业投资经理

 

01

大众创新涌现绿色创业



Viky:请您介绍一下绿色创业汇和绿叶投资?
 
葛勇:绿色创业汇于2013年创立,最初主要为早期创业者提供辅导及成长支持,没有投资属性。去年开始了“辅导加速+影响力投资”的模式,加入了影响力投资相关的内容。
 
作为国内最早专注绿色主题的企业扶植的团队,我们与美国智库“世界资源研究所(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WRI)”进行合作。该智库于1999年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了“新经济(New Ventures)”项目,支持可持续发展领域中小企业,2003年正式在中国与我们联合推出“New Ventures China”,最早称为“新风险投资项目”,希望能够推动中国绿色行业领域的早期风险投资。

当时国内专注于绿色领域的投资机构寥寥无几,我印象中只有2000年成立的青云创投(社投盟的创始理事单位,社创号也将采访他们)
 
在绿色领域的孵化器方面,我们是最早开始并坚持至今的唯一一家。
 
2013年,WRI在全球范围内正式停止“新经济项目”。项目周期长达15年时间,受益群体包括全球上千家绿色中小企业,取得成果已经远超目标,所以从WRI的角度看,它的使命已经圆满完成。


但我们认为当时中国绿色中小企业的发展方兴未艾。此前数年,绿色行业虽然也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主要是受政策驱动。以光伏产业为例,当时在资本和国家政策补贴的推动下,涌现出大批光伏制造类新能源企业——核心原材料来自国外,生产过程带来的污染留在国内,产品又销往欧美国家。这种附加值低、能耗高的来料加工式的生产方式对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的价值不大,也不能给聚焦于技术、模式创新的中小企业带来生存和发展空间。

 
因此,我们做出了两个重要决定:第一,即便没有国际组织的合作和帮助,这件事我们也要继续做下去!今天看来,17年前的“新风险投资项目”(New Ventures China)为我们今天的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把 “低碳创新”、“绿色发展”等国际先进理念带入中国生根发芽,并在17年后的今天茁壮成长。

第二,按中国国情和我们的自身情况做出调整。一方面调整支持的企业阶段,从原来的绿色中小企业调整为绿色创业企业(即更早期的小微企业),中型企业已经具备一定的企业规模与成长能力,而早期企业需要的支持更迫切,我们更希望雪中送炭而非锦上添花;

另一方面,我们的服务内容从看似面面俱到的能力建设、融资对接和市场教育,聚焦到帮助初创企业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上,并研发了相应的辅导体系。此外,处于初创期的企业也更容易接纳和吸收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早期企业需要的支持更迫切,我们更希望雪中送炭而非锦上添花。”——葛勇




02

两套标准评估,陪伴动态成长



Viky:什么时候开始接触影响力投资?
 
葛勇:2011年开始,我通过在WRI工作的朋友张涛(下一期采访的投资人)接触到了“影响力投资”这个概念,当时身边朋友和同行对相关概念缺少了解,而国际影响力投资机构对中国市场的认识也浮于表面。

为此,2012年我们发布了影响力投资报告(Creating the Chinese Dream: A Practitioner's Guide to Impact Investing in China's Green SMEs),基于新经济中国项目经验,该报告从相关政策支持、绿色企业发展案例和影响力投资实践等方面展开叙述,帮助国际投资者更好地理解如何在中国绿色行业做影响力投资。


在文章底下留言回复
即可获取“绿色影响力投资报告”PDF文件



Viky:在国内您有没有接触过绿色主题的影响力投资案例?
 

葛勇:这几年国内开始出现一些影响力投资机构,但专注于绿色主题的极少。据我所知,只有中引创投在前两三年专注于交通、能源和农业领域开展影响力投资。这也是我们开始在这个领域发力的原因。


国内专注于绿色领域的投资机构本来就不多,而愿意做A轮前投资的就更少。毕竟这个行业的早期投资风险太大、回报期又长。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讲,确实一些非常有潜力的早期企业,因为得不到资金支持而影响了发展速度。

 
因此,我们在长期实践中摸索出了自己的定位:专注于为初创期的绿色企业进行赋能式投资。另外,影响力投资的推动只靠我们一个小机构是远远不够的,希望更多的机构共同参与。

因此采取联合投资的策略:我们认为有潜力的项目,会邀请其他天使投资人/投资机构一起看。你看不懂没关系,我来介绍风险点和应对措施;你觉得成熟度不够不敢投也没关系,我来做早期的孵化让它更具备成长性与可投性。通过联合投资,一起承担风险,一起分享收益。

图片来源于绿色创业汇

Viky:你们的投资标准是怎样的?
 
葛勇:我们采用了两套标准。
 
第一套标准是从商业成长性的角度。我们会从创始人及团队、产品和市场三个维度进行评估。因为我们关注的是早期创业企业,商业模式不成熟且需要不断调整,所以对“人”的判断占比会更大;对于产品和市场,会从产品的落地性和市场潜力两方面去分析。
 
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一套“绿色影响力评估标准”。作为硬性的前置条件,只有通过绿色影响力评估的项目才会进入商业成长性评估环节。这得益于与WRI的合作,我们早在2009年就开始参与国际领先影响力评估机构的“环境评估”指标体系开发。过去十年里,我们基于国内的现实情况,在最初版本的基础上数次迭代,形成了独有的一套体系,针对不同阶段的目标企业由浅及深地去“施加影响”:
 
1. 在每年的工作坊/创业营的招募报名表中,专门加入了“绿色影响力”一栏,让报名的创业者在填写过程中将自身的产品与环境贡献建立起初步的连接;
 
2. 针对入选工作坊或创业营的创业者,我们会在课程体系中以讲座、案例分享和游戏等形式加入“可持续发展/绿色影响力/气候变化”等内容,引导他/她们更深入地思考自身的模式如何能够融入“绿色基因”;
 
3. 在决定对企业进行投资前,我们会用“绿色影响力评估标准”进行评估。因为在前面两个阶段已经对项目有更深的了解,这时候只需要把握几个核心标准来判断即可。
 
比如说,特别简单也是特别核心的一个判断是,项目在整个的产业链上更聚焦末端治理还是源头减量?在我们看来,单纯从环境贡献潜力而言,做源头减量的企业会比做末端处理的企业得分更高,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并不意味得分高的企业就一定能做得好——因为从源头切入往往意味着系统性的变革,会因为所涉及需要调整的变量过多而难以实现。而末端治理更多是在现有产业链条上的“单点突破”,有更高几率出现技术创新。得分低的企业反而在商业上可能更容易取得成功,所以我们采用两套标准综合考量。

 绿叶投资绿色影响力评估标准

简单来说,我们并不是依赖于一套大而全的标准来对企业的环境和社会标准进行静态评估,而是把企业放在一个动态的过程中去观察其发展潜力。
 
在投资标准方面,我们的另一个独特之处还在于“360度”尽调体系。由于对创业者和企业的观察贯穿在整个孵化过程里,课堂的集中辅导、企业的走访交流、导师的专家问诊等环节的设置,让我们在帮助创业者的同时有机会了解得更深入和全面。而且在此过程中与创业者建立了信任和认可,投资立项后的尽调工作更像是在查漏补缺,这一点与传统的投资尽调方式相比有很大优势。

我们并不是依赖于一套大而全的标准来对企业的环境和社会标准进行静态评估,而是把企业放在一个动态的过程中去观察其发展潜力。”——葛勇




03

义利并举,激发企业价值自驱



Viky:影响力委员会和投资委员会怎么结合? 葛勇:简单来说,影响力委员会负责环境评估,投资委员会负责投资评估 影响力委员会有前置否决权,如果发现项目会造成环境危害或有潜在可能性,影响力委员会不会予以通过,项目也就无法进入投资立项会。 此外,影响力委员会还会参与到企业的投后管理和战略规划中,针对每一个被投企业,我们都会和企业一起量身定制环境影响力衡量体系,要求企业选择1-2个核心影响力指标定期沟通。 管理里面有一句话叫“No management without measurement”,我所了解到的传统影响力投资机构会非常强调影响力指标的制定和定期数据搜集,这是非常有必要的。而我们希望做得更多一些,希望不仅是measure这些影响力数据,更重要的是在陪伴企业成长的过程中,去manage和maximize企业的影响力。 
Viky:投委会如何组成? 

葛勇:投委会由五个人组成,其中四个人为管理团队成员和导师代表。同时由于我们已经和创业者建立了情感链接,为了保证更加客观地评估项目,我们特别设置了第五个席位,根据所投行业类型邀请来自不同投资机构的投资人代表来参与评审。

 
Viky:LP如何看待投资早期绿色项目的投资回报? 葛勇:我和每一位LP都很坦诚地进行了沟通,会直接告诉他们,虽然我很希望他们一起来投资,但是参与这个行业的早期投资,既不可能赚“快钱”,也没什么机会挣“大钱”。从长期来看,这个行业可以有稳定的回报,需要有社会责任感的投资人加入。
另外,我会与LP分享“三重底线”理论(经济底线、环境底线与社会底线),分析这些绿色创业者在推动产业升级和绿色转型方面的潜力,指出我们的投资对创业者的价值,最终决定和我一起参与投资的LP都称得上志同道合
 Viky:您对有兴趣做影响力投资或者可持续发展投资的人有什么建议? 葛勇:与国际上相对成熟的投资实践相比,国内影响力投资过去几年才刚刚起步,虽然前景广阔,但在国内落地时还是面临诸多困难。我在国内没有刻意强调影响力投资,我会用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的“三重底线”理念,强调企业在获得商业回报的同时,做出正面的环境和社会贡献。 我们在国内的影响力投资领域是先行者,这些年的摸索有两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1.影响力投资一定要做赋能式投资,一定要加强投前投后管理服务,做好长期陪伴的准备,而不是只有资金上的投入。
2.我们所追求的影响力,遵循的是“3M”原则。除了对被投企业定期measure这个维度,还需要更加主动地managemaximize其影响力。 
Viky:“辅导加速+影响力投资”的模式有很多优点,有没有什么缺陷,未来希望怎么改善? 葛勇:很明显的一个短板就是流程长。现在一个创业企业,从开始接受我们的孵化,到最后拿到投资,全部流程走完要一年左右。而有些创业者对资金的需求是有时效性的。 我们接下来会做两方面的调整:第一个调整是会考虑把整体的孵化流程按功能进行拆分,根据创业者的实际情况配合不同的功能模块进行孵化,从而缩短孵化流程。第二个调整是我们会对合作伙伴推荐过来的合投项目简化投资流程。



影响力投资一定要做赋能式投资,一定要加强投前投后管理服务,做好长期陪伴的准备,而不是只有资金上的投入。”——葛勇




04

陪伴创业者,投向绿色未来



Viky:绿色领域创业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葛勇:首先,政策对这个行业的影响很直接,一个政策的改变可能会改变整个行业的玩法,但是要说最大的困难,我们更多地还是愿意从创业者自身上来找
 
在我们关注的早期阶段,会看一个核心指标:你的产品是不是能实现落地?是不是能做出一个符合某类客户需求的产品?而且客户还愿意为这个产品买单。这需要创业者和团队反复用心打磨。我们虽然会跟创业者分享我们的观察和经验总结,但这一步一定要创业者“下苦功夫”自己实现。
 
这一点不突破,不足以谈论商业模式和规模化扩张。
 
Viky:您从一个公益人的身份,转变到创业导师,再到后来转成投资人。您对这三个身份的转变有什么样的感受?前这两种身份对做投资有什么影响?
 
葛勇:过去十年,我一直在公益领域做事,但我从来没有把自己定义为单纯的公益人。其实我们做的事情在国内公益圈里比较边缘化,毕竟按照传统公益的理念来看,用公益筹来的资金,去支持企业家去赚钱,这听上去不那么容易被接受。

但我们的工作模式在国际上并不算“创新”——通过支持技术和模式创新的创业者,帮助其成长,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应对气候变化,这在国际上已经是一个被验证并不断实践的模式。近年来,我们也很高兴地看到越来越多的合作伙伴加入到这个队伍中。
 
至于创业导师这个身份,因为我始终跟创业者是在进行平等的交流,不认为自己的商业经验比他们丰富,见识比他们高明,我只不过是更愿意怀着开放的心态,将自己看过的、听过的、思考过的经验总结出来与他们分享,而且在和创业者交流的过程中,我也总是学到很多东西。我确实是在做创业辅导,但正如我们另一个专家所言,自己充其量算是个“大师兄”吧。
 
现在做投资人,我跟我的同事说,要做一个“有心有脑”的投资人。我们是从创业孵化辅导开始,对创业者有过的挣扎、痛苦和成长进步的认同感是跟普通投资人完全不一样的。所谓“有心”,是要多一些同理心和共情能力,所谓“有脑”,是要以专业、理性的方式去进行投资判断。我们希望做一个“有温度”的投资机,希望在做出理性判断的同时保持对这些创业者的认同感。

 绿色创业汇创业者孵化活动


Viky:您把几个帽子都摘掉了,作为一个一以贯之、知行合一的人,如果有一个您愿意带上的,也就是给自己一个定义,贯穿您一生的会是什么?
 
葛勇:我觉得不是创业者、不是投资人、也不是导师,如果给自己一个定义,我更愿意被看作创业者在路上的“陪伴者”。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叫“绿叶投资”,因为我们给自身的定位就是“绿叶”,在创业者需要时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陪伴他/她们以可持续的方式走向自己的目标。


如果给自己一个定义,我更愿意被看作创业者在路上的陪伴者”——葛勇





- END -欢迎留言提问我们将精选问题邀请葛勇回答 


  第四期预告

第四期,我们将采访葛勇在与世界资源研究所合作时的伙伴——张涛,他当时担任世界资源研究所环保创业中心New Ventures的全球首席运营官,后来先后成立了道资本(Dao Ventures)和道夫子食品国际公司(Dao Foods International)。

 

道资本是一家跨越中美的影响力投资、咨询和加速器联合体,旗下包括中国第一家专门为环保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的中国影响力基金(China Impact Fund)和专注投资替代性蛋白质产品企业的Dao Foods孵化基金。截止目前,道资本已经支持了多家中外的环保和社会型中小企业,向美国、加拿大、以色列和中国的近40家初创影响力企业提供了种子基金。

 

社创号Chin@Vator在本稿推送当天,也推送了Dao Foods宣布投资中国植物基食品科技企业星期零的报道,支持新生代植物基健康食品的创业公司,有兴趣可以关注本公众号,查看历史消息第二条。


“投头是道”栏目接下来将对中国绿色环保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投资人系列访谈,看绿色环保影响力投资如何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关注社创号Chin@Vator,留意栏目系列专访!
-投头是道 往期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