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陈春生:站在周八家村口

yanruyu2002 故乡读书会 2022-10-15



美丽人生 

站在周八家村口

陈春生

 

缘起

 采风|行走黄冈山水,抒写故土乡情


整个暑假,外出旅游的一些朋友晒微信圈,引得我不断好奇地追问,这是哪儿?俨然一个懵懂无知的小学生,问多了,自己都不好意思,这幅员辽阔的国度,随便挑出某一角落的景色摄入镜头,足够惊艳我们的眼睛,问得过来么?就默默欣赏吧,管它哪儿呢。


故乡黄冈,蓝天下的乡村风景,没有西部的壮美和雄奇,也没有江南的婉约与幽静,但它干净、清爽、朴素而天然,关键是它能唤起我们最隐秘的情感,因为在这样的风景里,父母辛勤地养育着我们并陪伴着我们成长,我们远离这片土地后,用父母教诲的做人准则和在这片土地汲取的养分,对应着外边复杂多变的世界,经历并成熟起来。


红安周八家就是大别山南乡村生活的缩影。

顾名思义,周八家就是八家周姓人组成的村落,据《黄安县志》记载,这里的周姓人家,乃北宋理学大家周敦颐之后,这个闭塞的小山村,文脉久远深厚。从周八家选址和村子的规制看,视野和眼光确实迥异于他村。十来栋青砖瓦屋,分三列排着,整齐而气派。鹅卵石小路连接着各家小院。那些块石垒成的山墙庭院,将田园生活的雅趣表现得淋漓尽致。村前一口池塘,水青绿,塘埂外,一条清冽的小溪蜿蜒而去。整个村子,依山面水,风水极佳。周八家,这个农耕社会依血缘关系扩展而成的村落,在过去的许多岁月里,生活一定宁静而富足。


村边的几棵老枫树和白果树,俯瞰着村子。只有它们才知道小村在悠长岁月里所经历的一切。一头老牛在树荫下静卧着,几只小鸡悠闲漫步,小黄狗见有人来了,惊讶而欢快的叫了几声,就摇着尾巴在我们身边撒欢,仿佛在迎接着我们这些返回故乡的客人。站在周八家村头,一瞬间有穿越到童年的感觉。这池塘、老树、菜地、小溪天然一体,让静谧而舒缓的乡村生活有如一幅恬淡的山水画。


村里几乎看不到人,我们二十多个人穿行其间,欢声笑语在空气中弥漫,但这是游子惊讶而欢快的声音,与这沉寂的小村有点不般配,这村子应该有他的主人啊。


终于,村西头一棵古老的白果树下,一个位赤裸着上身,穿着短裤的老人过来了,古铜色的脸上写满岁月的沧桑,见到我们,他非常开心,微笑着要请我们进家里喝茶。这是大别山人的礼节,一般只要有陌生人到家里,无论何事,先敬茶。我们在银杏树下和他聊了起来,他说,村里的人都外出了,只留下他在这里看家。


显然作为农家生活的村落,周八家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现在到这里的人们,只是带着怀旧的思绪来寻找曾经的生活记忆。


我和这位老人合影,装模作样地拿着曾经熟悉的农具作道具,感觉有点别扭,后来看照片才知道,我将手放错地方了。我这个农民的儿子,一直到27岁还参加农业劳动,三十年后,居然不知道如何拿劳动工具了。这个偶然性错误,其实无可辩驳地说明,我们已经离传统的农业劳作太久远了,流逝的岁月啊,只能让我生出无限感慨。


我们这群文化人,从土砖瓦屋走出的游子,曾带着欣喜和胜利者的姿态,从故乡出发,在异地打拼,也许每个人的经历不同,但是我们几乎都经历了乡村与都市两种不同文化的熏陶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在看不见的纠结与冲突中,我们最终融入了都市。必须说,曾经的乡村生活构成了我们人生的底色,永远不会抹去,也无法抹去。

站在周八家村口,回想人生来时路,不敢说有多大成就,但可以问心无愧地说,闻着泥土腥气而成长的我们,未辜负过这片土地上亲人的期待和信任。而今岁月让我们额前有了深刻的皱纹,有些人已经满头飞雪了,但当我们风尘仆仆地回归故乡的青山绿水,泥土、炊烟、老牛,木门、木窗还有灶火间的水缸,让我们仿佛回到了青涩岁月的人生起点。


当我们穿行在村落巷道时,也许想起某一个夏夜,我们在星星和月亮的注视下,听着老人讲述着遥远的故事和传说。那些口口相传的故事,激发了我们的好奇心,培养了我们的想象,也培养着我们真诚善良的品格,而那些民间文化给我们的性格以最初的底色,成为我们行走在这世界上不竭的精神源泉。


在采风团去爬薄刀峰时,我和徐焕东教授、方礼刚教授,曹英华教授、萧红英老师,在宾馆客房围桌而坐,品茗聊天,话题涉及现代化与传统乡村的未来。有一个问题我们必须诚实的面对当我们赞美故乡和童年的温馨生活时,我们是否愿意重返那种乡村生活?如果我们觉得曾经的生活如此有魅力和诗意,那么,近百年先贤进行的现代化努力是不是误入歧途?

答案是否定的,我们赞美曾经乡村的美好,并不意味着我们全盘肯定传统农耕社会的一切,现代化对家庭生活影响最显著标志是,我们放弃了农耕时代乡村日常生活的全部劳作方式,用电代替煤油灯、用天然气代替烧柴火,代步工具则不断更新,从自行车、摩托车到小汽车,总之,衣食住行,完全换了新样式。现在的乡村,夕阳依然日日西下,但很难见到袅袅炊烟了。但恰恰是这些生活工具的变换,使得大多数农民从繁琐的家务劳作中解放出来,相对于乡愁,这种便捷的、和城市同步的生活,似乎更具有实用性意义。


乡村生活现代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现代文明快速推进的当下,我们无权要求我们的父老乡亲依然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农耕生活,因为我们是从那种贫乏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中逃离出来的。不过,问题还有另一方面,中国以农业立国,几千年乡土文化的稳定性,确保了乡村社会秩序和人伦道德的稳定性,许多价值观念,已经进入了我们的血液,成为我们灵魂的一部分,当农耕社会的秩序和基础被颠覆,依存其上的文化,显然已经失去了原有的环境和根基,那么,传统农耕文化必然面临着转型,或者说更新和再生,往回走不可能,而往前走,又缺乏方向感,这是中国乡村发展的尴尬。


     现代化使得封闭的村落、熟人社会瓦解,城市和乡村的壁垒被打破,人们在乡村和城市流动,城市的生活观念影响着乡村,农耕时代浓浓的亲情关系和血缘关系变得疏远和不重要了,但乡村毕竟依然是乡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能否在享受现代生活的快捷时,依然保留着传统农耕文化中最富有人情味的那部分?能否建构既保留着乡村熟人社会的温馨,又能建立现代法制观念为基础的契约社会?这是谈论乡村变革的最为核心的部分,即乡村文化的更新与现代世界文明融合,从而使在中国最广大的地区保持着传统和独特性的同事,又与世界主流文化价值观念融合为一体。文化的再造和复兴,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总不能坐等传统乡村的凋敝而发出无谓的哀叹吧。

讨论现代化背景下传统乡村的未来,周八家应该是一个有研究价值的论据。因为这里的自然条件优越,人居环境更是优美,附近的杨山河,杨柳依依,水清如镜,河滩上白鹭成群,但是,城市生活将这里的年轻人从土地上吸引走了,像大别山南的其他村落一样,田地要么荒废,要么只有老一代人在耕种。


从周八家出来,想到一个孤独的老人照看这么大个村子,我似乎看到它的隐喻义:曾经充满活力的传统乡村,已经逐渐演变成需要人力维护和保存的乡村生活博物馆,它记录的是我们经历并熟悉的生活,但这种生活正在远去。陶渊明式的田园牧歌,似乎只存在于诗人的想象中,我们的故乡,未来的前景,让人茫然无措。

赞美乡村,希望保持传统农耕的宁静和优美,但乡村生活的最终样子,会越来越城市化,那些根植于土地的民间禁忌和神秘文化,也会渐渐地消亡。在社会环境不断变化的提前下,个体劳作的家庭很难凭借农业立足,因为市场经济的影响,种田的投入成本与收益之间不成比例。


我们这些人,即便凭借一种诗性的想象,退休后回归乡村,也面临着种种问题,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健康保健服务,当下医疗资源集中在城市里,而城市里又集中在几家大医院,乡村医疗资源稀少,生活在乡村,当我们老去,对医疗保健资源的依赖越来越严重时,乡村却无法提供,出于对个体生命安全感的考虑,在生命健康与乡村的宁静与优美之间,多数人会选择前者。


现代化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改变了我们的精神面貌,乡村生活中许多美好的东西在丢失,是一种发展的规律在起作用,也是必然的。我们带着惋惜的心态去审视,也是人之常情,在乡村向现代社会转变中,那些成为我们精神血液的宝贵品质,将以什么样的方找传递下去,将是每一个故乡在乡村的人都值得去思考的问题。

站在周八家村口,看到潺潺流淌的小溪,想起叶芝的一句诗:


一切都四散了,再也保不住中心。


唉,我们曾经的中心也会像我们日渐老去的躯体,烟消云散?

黄冈采风系列


黄州散记|黄冈采风系列之⑭


故乡是黄冈|黄冈采风系列之⑬


红安的女儿|黄冈采风系列之⑫


客树回望成故乡|黄冈采风系列之⑪


妞妞,今夜我们在遗爱湖|黄冈采风系列之⑩


郑能新:梦幻天堂湖(外一篇) |黄冈采风系列之⑨


肖红英:故乡水系|黄冈采风系列之⑧


纯玻璃:行走于故乡夏季的山脊(组诗) |黄冈采风系列之⑦


余一梦:五水行吟|黄冈采风系列之⑥


清泉寺前的遐思|黄冈采风系列之⑤


爱上黄冈|黄冈采风系列之④


遗爱湖记|黄冈采风系列之③


鄂东故乡行十二咏|黄冈采风系列之②


赤脚故乡|超石 黄冈采风系列之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