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16年12月11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社区文苑】一个尚未笃信宗教的汉族人心目中的麦加朝觐

2016-09-05 高杰 中穆平凉社区
点击上方“中穆平凉社区”关注我们

信仰 清真艺术 | 阿訇

 ★推荐阅读★  

真主啊! 我应召来了!

别让过分的“接送哈吉”成为人情负担

【朝觐报道】马军阿訇朝觐感悟  在拜毯上穿行的哈吉

【朝觐报道】麦加街景 哈吉风采 稍勒山

【社区文苑】心系您的朝觐之路

【朝觐报道】五彩的哈吉 虔诚的祈祷

【朝觐报道】平凉哈吉大朝培训 国王与哈吉

【朝觐报道】禁寺里的《古兰经》

【朝觐报道】麦加参观 热哈麦特山 哈吉风采

【朝觐报道】驻沙特使馆李华新大使慰问准哈吉 副朝知识 哈吉风采

【朝觐报道】平凉朝觐团开赴麦加  完成哈吉第一个副朝——见面朝

【朝觐报道】麦地纳出行 瞻仰圣迹 椰枣市场 国王印刷厂 哈吉风采

我国14500朝觐人员赴麦加朝觐

【朝觐报道】平凉朝觐团平安抵达麦地那 敬谒圣陵 百盖尔坟园 准哈吉风采

【朝觐报道】2016平凉朝觐团哈吉启程 场面壮观!感人!!

2016年度平凉市拟朝觐人员培训会召开 清真百兴园无酒餐厅宴请准哈吉

天方:朝觐与沙特王室

天方:朝觐与中国伊斯兰教


一个尚未笃信宗教的汉族人心目中的麦加朝觐

北京 高杰




中国摄影出版社2009年出版的《心灵的净化》—金秀礼麦加之行纪实摄影作品集,收录了作者2008年11月在麦加朝觐期间拍摄的124幅新闻图片,展现了穆斯林朝觐这一大型宗教活动,从群体集会到个体行为多个侧面的新闻场景。作者以摄影记者的专业眼光,真实地记录了伊斯兰教五大功修中这一极为壮观的朝觐活动,无论其思想性、新闻性以及拍摄的广泛性和深入程度,都是对这一新闻选题的重要突破。

笔者在阅读和欣赏这部作品集的过程中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作品的思想和精神价值进行解读。

普世的价值  思想的成果




朝觐是伊斯兰信徒一生中需要完成的“五大功修”之一。仅就“朝觐”一词的本质意义而言,其精神价值远远超过了行为本身。它折射出人类精神生活中对于信仰追求的执着所达到的忘我境界。在同一个时刻,不分肤色、种族,没有地位高低,等级尊卑,更没有财富差异,全世界多达几百万的虔诚男女,不畏艰辛,不远万里,到达同一个地点,来完成一场共同的宗教盛典。其仪式之庄严、场面之宏大、秩序之井然,都堪称人类精神史上最为壮观的奇迹之一。



金秀礼先生通过自己手中的相机从这里向我们带回了这些令人过目难忘的情景。欣赏这些影像让人热泪盈眶,禁不住想起古来今往那些舍身求法的殉道者,那些把生命和理想寄托给未来的超拔之士。每一位为完成“五功”而终身沐浴宗教阳光的人,特别是那些不惜巨额财富、忍受漫长旅途劳顿和严酷自然条件,在麦加完成朝觐的人们都值得我们尊敬。我们虽不能亲历,却对此心向往之。


麦加朝觐在人类的宗教史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许多人对此并不陌生。重要的是,需要对它的思想意义、精神价值,以及与人类普世价值之间的本质关系作岀正确的解读。




著名学者,世界穆斯林联盟主席优素福?格尔达威博士在他著名的《伊斯兰中正思想30条》一文中认为,普世价值原则是伊斯兰教的核心价值之一,它体现于“自由、尊严和人权”。笔者从中得到的启发是:宗教是信仰的最高阶段和终极形式,而自由、尊严和人权则是实现宗教信仰的基础条件。朝觐这一宏大而壮观的宗教仪式就明确的体现了普世价值中的上述原则,金秀礼麦加之行纪实摄影作品集拍摄和岀版的意义也在于此。它是作者战胜重重困难,为我们带回的一份宝贵的思想成果,而非普通意义上的所谓对“域外风情的忠实记录”,或者是什么对“民俗文化的展示”。


精神的奇迹  信仰的力量


对这个世界的热爱,源于我们对于人类崇髙精神的认同与向往。生活在这个价值多元,物欲横流,“公然追逐低俗,两眼不辨黑白,沉溺于低级趣味的时代”,(张承志语)我们却总能看到那些用身体丈量大地、叩拜着长头而前去还愿的人们,百万朝觐者露宿在穆兹代里法旷野中的情景同样令我们感动。他们虽非信仰同一宗教,但从精神追求和对宗教的虔诚的意义上理觧却是完全一致的。他们都是全人类兄弟姐妹中最值得我们敬重的那些人。









与当下许多人不同的是,他们真正做到了心底纯净、脚下有地、头顶有天、心中有主,他们明白何为人生的幸福、何为生命的归宿之地。他们正是用先贤教导中那些神圣的戒律来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使内心变得充实而强大——这一切都归功于对信仰价值的认同。






打开这部影集,克尔白天房、麦地纳圣寺、嘉纳图?穆阿拉陵园和作者所看到的多个恢弘的建筑和历史遗址一个个向我们走来。朝觐的人流像大海波涛一般,五十公里的长路上行走着由六万辆大型轿车组成的浩浩车队,那些在湛蓝天空下排列整齐的,三十余万顶式样一致的白色帐篷,以及在圣陵、在吴侯德山下古战场上凭吊烈士时泪流满面的朝觐者们,无不令人心灵震撼,并由衷地产生敬畏之情。这一切都源于信仰的力量。


由此我想到,现实生活中信奉宗教与履行教义之间并不能划等式,但任何人都不能因此对宗教与信仰持轻漫和不敬之态度。特别在当今之中国,所谓不信教的广大“无神论者”,今天无疑需要一场灵魂的拷问,的确也到了质疑自己所谓“信仰”的时候。何为信仰?何为普世价值?这些重大的人生命题在许多人的心中其实是不清楚的,甚至完全没有信仰。毋庸置疑,这是当今中国各种社会问题存在的深层原因之一。



记者的眼光  学者的风范


在欣赏金秀礼麦加之行纪实摄影作品集的过程中,我还非常关注其专业水准和所具有的文化品位。


新闻的生命在于真实,其魅力和价值隐含于新闻细节之中。金秀礼先生作为一位训练有素的摄影记者,非常注意用专业的目光来捕捉朝觐这一事件中的种种新闻细节。在拍摄各种宏大场景的同时,着力对朝觐者的心理状态,面对庄严仪式时的仪容变化进行了捕捉和表现。难能可贵的是,他把镜头不断地对准妇女、老人和儿童,从而使整个影集充满温馨与深邃的气息。作者既在细微处见精神,又跨越朝觐这一新闻事件本身,把触角伸向诸如“世界和平”、“人类和谐”、“人类友爱”这些重大主题。



在完成这一需要精心筹划,又必须具有高度应变能力的选题拍摄中,作者运用了除纪实之外的其它手法。如象征,如前虚后实,后实前虚等。全方位、多角度地纪录了这一重大事件。由于朝觐活动的拍摄受到多项规定的严格制约,这项工作充满巨大的变数和不确定性。即使一位被允许采访的专业记者要做到这个程度也属不易,况且摄影只是作者的一项业余爱好,更显其难能可贵。取得这样的成果,在作者本人看来是真主的眷顾、启示与恩赐。而我还认为,他的眼光、学识、经验、临场应变能力都在这一重大选题完成的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欣赏这部摄影集,许多作品令我难忘。如:《全世界穆斯林的向导》(44页),《心灵的忏悔》、《信念的呼唤》(11页),《唤礼之前》(14页),《虔诚》(16页),《信念的延伸》(21页),《营养》(22页),《晚年的心愿》、《感悟》(24页),《身教》(37页),《期待与期望》(53页),《从容负重》(73页),《瞧这一家人》(69页),《告别圣城》(74页)等。





《待哺》(19页)是一幅让人非常感动的作品,画面中一身黑衣的年轻母亲,怀中躺着可爱的孩子,身边放着孩子的奶瓶,她的目光全神贯注地投向手中那部神圣的《古兰经》。这是作者极为成功的一次抓拍,画面之清晰、构图之美妙,都堪称新闻摄影作品中的精品。


再如,《从容负重》(73页)拍摄了一位肩扛行囊、头顶背包,艰难前行的女朝觐者的背影,读来不仅让我们对她的艰辛体会深切,更有忍俊不禁之感。



关于这一类充滿人性温情的作品,摄影集中还有多幅,笔者就不一一进行评点。再则,作者对各种动态场面的抓拍,重要建筑物及夜景的拍摄,都做到了角度新颖,取景完整,并保证了画面的质量。如《信念的延伸》(21页),虽是一幅具有强烈象征意味的作品,但作者同时也表现了这座圣寺长廊的庄严宏伟,他的构图、用光和取景能力可见一斑。


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有,作者在为本影集撰写说明文字的过程中,非常注重各种新闻要素的完整性,在诸如标题、地名、遗址、数据、典故等方面都尽力做到一丝不苟,规范统一,既简明流畅,又翔实严谨。






我身为一名尚未笃信宗教的汉族人,紧随着金秀礼先生的目光,通过这些美不胜收的作品,在自己的精神上也完成了一次洗礼和朝觐。如同阳光、空气和水,这人世间的一切美好都值得珍视,穆斯林信众的麦加之行,带给我们的是心灵深处的共鸣。


这里,笔者不能苟同个别媒体和文化人将这部作品的价值定义为“探索异国风情,挖掘民俗文化”。在我看来,如果不能从普世价值、思想成果这个层面和高度来解读这些作品,其价值就会大打折扣,甚至南辕北辙。

 汇聚穆斯林微力量 弘扬伊斯兰正能量

微信号:pl-muslim

编辑:储月斋主

 邮箱:939714321@qq.com

点击右上角  发送给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查看更多报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