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17年5月6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文史】北京牛街的故事

2017-05-01 中穆平凉社区
点击上方“中穆平凉社区”关注我们

信仰 清真艺术 | 阿訇

【历史】唐代平凉穆斯林名将李元谅

【文史】百年老字号||春华楼的来历

中国穆斯林老一辈阿拉伯文书法家的历史足迹

【历史】平凉拱北坟滩的组成与变迁

【文史】祁静一与巴巴寺

【文史】毛主席题词“清真寺”


牛街在辽朝是叫做柳河村,是一片很大的石榴园,据说牛街即"榴街"的谐音。不过当时牛街附近的确有很多果园和菜园,枣林街、樱桃园和南菜园的名称都是从那个时候沿用下来的。关于牛街清真寺的始建年代,史料上说法不一,有的说是在公元960年前后,有一位叫革瓦默丁的阿拉伯"筛海"来北京传教,他的儿子品行很好,而且有特异功能,对金银财宝、爵位官衔没什么兴趣,他对皇帝说燕京这块地方以后必将是个兴隆之地,希望能在这里修建一座清真寺。皇帝对此大加赞赏,恩准他在京城南郊建了一座清真寺,就是牛街清真寺。

早在牛街清真寺修建之前的唐代,中亚的商人就陆陆续续地通过丝绸之路,跋山涉水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经商,他们之中的一些人久居中国,是中国最早的"回回"。但是回民在中国的发展壮大则要"归功"于成吉思汗和他的蒙古骑兵们。12世纪末,成吉思汗两次西侵,占领了许多伊斯兰国家,除了施行一贯的烧杀政策之外,他们还俘虏了大量的穆斯林。成吉思汗明白自己的帝国战争需要不断地扩充军队,于是他将数十万的穆斯林编入蒙古军队,驱使他们去实现自己的"帝国梦"。但是这些虔诚的穆斯林们并没有忘记自己的根。半个多世纪以后,忽必烈修建了大都城,并下令各军就地落户,于是,这些穆斯林随着蒙古军队开进了大都城,开始在北京城内定居。作为穆斯林,清真寺是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牛街上的清真寺开始热闹起来了。

牛街清真寺占地六千多平方米,其建筑和布局是典型的汉族古代宫殿式和阿拉伯式相结合的产物。整座清真寺的建筑框架采用汉族木结构,但在主要建筑物的细部装饰上,却带有浓厚的伊斯兰风格,形成了中国式伊斯兰建筑的独特形式。清真寺经过明清两代的不断扩建、修整,才形成了今天的规模。明朝弘治九年(1496年),在主体礼拜殿的东面接出一座大殿,到了康熙年间,又给礼拜殿接出了三间抱厅,使寺内的建筑布局更加紧凑,搭配更加合理,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建筑群。清真寺修缮完毕之后,康熙皇帝赐了一块"敕赐礼拜寺"的牌匾,至今仍保存在寺内。


【北京牛街的四无图】


牛街清真寺比较著名的建筑应当数寺门前大影壁上的"四无图"玉石浮雕了。这部作品出自明代前期,图高80厘米、宽35厘米,图上绘有钟、如意、棋盘和香炉等。虽然整幅图不大,却寓意深长。这幅浮雕图内四种物件各有所指,"钟"通"忠",如意的"意"通"义","棋"通"齐",香炉的"香"通"襄",这四个字合起来就是"忠义齐襄",即忠义双全的意思。封建社会提倡上尽忠,下结义,这样才能功成名就,这幅浮雕用四件事物很好地概括了这个意思,可见设计者的良苦用心。另外,大多数人认为图中的钟、如意、棋盘、香炉四件东西与穆斯林没有任何关系,这也是"四无图"得名的原因。


"一无"是"有钟无人敲",穆斯林每天以太阳的高度来认定晨、晌、晡、昏、宵五个时间,做五次礼拜,根本不靠敲钟报时,所以清真寺内没有钟,即使有,也只不过是个摆设罢了。


"二无"是"有玉无人佩",玉是富贵的象征,自然是人人垂涎的宝贝,但是穆斯林的教义是,今生富贵与否都由真主定然,假如没有富贵命,一味地过分争取,浪费时间,倒不如多花点精力做善功,因而也无需佩带玉。


"三无"是"有棋无人下",真主鼓励教徒们自力更生,靠自己的双手吃饭,在闲暇的时候也不能懒惰,要主动到清真寺去做礼拜,不要总是赏花下棋放纵自己。


"四无"是"有炉无香烧",清真寺并不像佛寺道观内总是烟雾缭绕,让人有轻飘飘的感觉,礼拜寺的香火主要是用来"闻香"的,真正做礼拜时是不点香的,所以香炉也就没什么用处了。


"四无图"设计者的动机至今让人琢磨不透,但是这幅浮雕构图古朴简练,意境深远,不仅是牛街清真寺的一件珍贵文物,也是北京浮雕中的一件瑰宝。

来源:360百科


关于牛街礼拜寺创建者的原籍

杜云霄


  一些资料说牛街清真寺创建者为阿拉伯传教士,即北宋时期来华的筛海革哇默定、赛德鲁定父子,但是父子二人属于东伊朗辅剌台(呼罗珊)人,归古波斯地域范围。据碑文记载,在南宋末年任北京牛街清真寺掌教的两名筛海,一位名叫艾哈麦德·布尔塔尼,伽色尼(今在阿富汗境内)人,卒于教历679年,即公元1280年;另一位名叫阿里·依玛顿丁,布哈拉(属今乌兹别克境内)人,卒于教历682年,即公元1283年。需要指出的是艾哈麦德·布尔塔尼被指为伽色尼人,马悦先生认为此处有误,实际上艾哈麦德·布尔塔尼的籍贯不是阿富汗的伽色尼而是出自伊朗西北部的加兹温。显而易见,宋末元初的筛海艾哈麦德·布尔塔尼与阿里·依玛顿丁都来自大伊朗地区。


综上所述,错误的将革哇默定、赛德鲁定、艾哈麦德·布尔塔尼与阿里·依玛顿丁四人视为阿拉伯人显然是缺乏地域常识下的误判。细细想来,中国各地笼统的将西域穆斯林先贤原籍都视作阿拉伯,把回回人族源追溯到“阿拉伯”,大抵是与此相应的“特定历史因素”影响下的产物。

伊朗朋友和北京朋友补充:

د البرطانی القزوینی.  احتمال زییاد ان فرد ایرانی می باشد که برای تبلیغ اسلام به چین امده و در همینجا هم از دنیا رفته است. چون قزوین نام یک استان ایران می باشد.

在牛街清真寺里有两个坟墓。 他们是一千多年前为了传教来到这里,然后就在北京去世了。一个坟墓上写的是 Ahmad bortani ghazvini, 这位人很可能是伊朗人,因为他姓最后一个单词就是 ghazvin, 这个单词是伊朗一个省的名字。ghazvin 省。

——伊朗朋友sajjad在牛街


牛街清真寺里记录这两位分别是从布哈拉和撒马尔罕来的。不过这两个地方当时与波斯的纽带也很深。也有可能他曾经去加兹温的道堂里学过经。

——北京朋友张洋


牛街老照片 

若仙 多斯达尼


牛街是北京回族聚居地,回族居住特点是“大分散、小聚居、围寺而居,以坊带商”。在中国,无论哪里的回族聚居地都是呈这样格局。还有一个特点,聚居地以“营”或“屯”为名,例如回回营、回民屯等。“营”或“屯”都是和军队有关。


今天,分享几组牛街的老照片,逝去的光阴令人回味,难忘先辈艰辛。


上面三张照片来自“端庄文艺”平台,上世纪初牛街照片,重点看他们服饰


                                牛街穆斯林洗耳恭听《古兰经》


                 1987年开斋节,穆斯林们聚礼听伊玛目讲“卧尔兹”

                      礼拜寺水房里灌汤瓶的寺师傅尽职尽责

         设在牛街礼拜寺里的经学堂,让穆斯林们自小接受良好的民族教育


 

 如今的礼拜寺里你还能见到小小年纪的穆斯林吗

   
                   牛街礼拜寺东南跨院内的“筛海坟”(摄于七十年代)

   清末的牛街礼拜寺“筛海坟”院内,曾安葬有不少穆斯林亡者,道光年间发动反清起义的回族志士张格尔英勇就义后,就被牛街回族百姓安葬于此。

          由十九个阿文组成的一笔“太斯迷”琉璃匾是明朝的珍贵文物,毁于文革

这张照片是1989年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访问牛街,牛街阿訇的服饰依然是“戴斯达勒”(دستار )即缠头回回


这张照片是1945年北京雷家胡同清真女寺的老照片,来自铁国玺老师


这张照片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牛街礼拜寺的筛海坟,两个筛海一个来自加兹温,一个来自布哈拉


这张照片是古代文献,北京牛街清真寺的创始人来自于赫拉特。注: 文中的 “辅喇台”是赫拉特。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或作者推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

微信号:pl-muslim 

邮箱:939714321@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