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17年6月5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清真小吃】平凉锅盔||一尺二、五分厚、五斤重,独大西北象锅盖

2017-06-01 中穆平凉社区
点击上方“中穆平凉社区”关注我们

信仰 清真艺术 | 阿訇

 ★推荐阅读★

【清真小吃】羊肉泡馍

【文史】平凉百年老字号||春华楼的来历

【清真美食】谁把凉城美食编成顺口溜!太有才了!

【清真小吃】油香的来历

【清真美食】老童砂锅罐罐肉

【清真小吃】平凉锅盔象锅盖

回民的锅盔

长期以来,生活在平凉的回族人身上,有一种地方独特的味道和印迹,无论走到哪里,你一眼就能分辨出,平凉回族人身上会散发出的味道。这种味道,来自于千年伊斯兰文化的滋养,馥郁馨香,回味悠长,它让平凉回族人显得越发特立独行、与众不同。这种味道,就是把信仰揉到生活里的清真精神。


一尺二、五分厚、五斤重,独大西北象锅盖


陕西八大怪之一的“锅盔像锅盖”,说的是锅盔大如锅盖。笔者发现,陕西锅盔没有平凉的大。也许,陕西这一怪就包括平凉,因为平凉和陕西相连,历史上曾属陕西管辖。

平凉锅盔呈圆形,直径尺余,厚寸五,重五斤。料取麦面精粉,压杆和面,浅锅慢火烘烤,制作工艺精细,素以“干、酥、白、香”著称。平凉锅盔干硬耐嚼,内酥外脆,白而泛光,香醇味美,存放时间长,便于携带,是回族人出差、旅行必备之“干粮”。平凉城卖锅盔者众多,以王家锅盔最为有名,每天早上一出摊,就被市民你一斤他一块“哄抢”一空。

关于锅盔的来历,民间相传唐武周(武则天)时期,为武则天修建乾陵,因工程浩大,官兵、民工常年吃住在工地,因无烹调用具,官兵以头盔为炊具来烙制面饼,故取名锅盔。


制作锅盔,需要用木杠压面。用木杠压面,能使馍色增白,香气浓郁,味美可口。过去用柴禾在小锅内烙制,如今改成用煤炭烘烤在鏊内烙制。这样可以上下烘烤,温高气饱,火色均匀。具体做法是:面粉十斤,水四斤(水温要按季节掌握),酵面夏季五两,春季七两.冬季一斤。碱面按季节半两至一两,酵面搭上碱面,和成面团,放在案板上用木杠边折边压。

压得过程中,再加面粉二斤左右,直压到面光色润,酵面均匀时,分成一斤三两重的小块,再分别逐个用木杠边压边转,制成直径八寸,厚六分的菊花式圆形饼,上鏊烙制。第一鏊是上下火,火候要小而稳,主要是给馍上火色,让酵面进一步发酵和最后定型,然后进第二鏊。二鏊是一面火,火候较旺,因火旺鏊内可放一个铁圈,将馍置于空中,主要是起烘烤作用。两个鏊要达到三翻六转,大约20分钟可烙制而成。


平凉锅盔制作者大多是回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回族形成了经商的传统,背上几个锅盔走四方,少了吃饭不方便的麻烦。如今,独大西北的平凉锅盔,随着走南闯北的平凉人走向了全国各地,美名远扬。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或作者推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

微信号:pl-muslim

 邮箱:939714321@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