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16年12月8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男人"制造"——回族穆斯林割礼,你了解多少?

2016-03-22 禹虹 中穆平凉社区

男人"制造"——回族穆斯林割礼,你了解多少?

现代的人们提及割礼这种习俗时,大多会理解为蒙昧时期遗存的一种习俗,或多或少都会感觉到些许的暴力和血腥。让我们一起走进一个回族男孩的割礼仪式现场,一起揭开回族割礼文化的神秘的面纱,了解回族成人礼的文化礼俗,及男人“制造”的宗教仪式。

    

那是一个冬天的早晨,我随着摄像师去了甘肃陇东东部的一个回族村落,去参加一个男孩的割礼仪式。调研去的前一天,我查询了很多割礼资料,并且请教了相关的专业人士。回族割礼的文化从整个仪式过程而言是具有宗教性和神圣性,而从健康卫生方面而言,割礼又具有科学性和世俗性。


割礼原为阿拉伯半岛古代居民的习俗,最早源于埃及,世界上有许多民族都有割礼习俗!在非洲,50国家中有30多个国家在不同范围内实行割礼。


割礼是回族人生之途必不可少的“圣行”之一,也是回族人生礼仪习俗中的一种。阿拉伯语“海特乃”(即割包皮)的意译。回族俗称“逊乃提”(仿圣行),也称割礼或成丁礼,陕西、甘肃等地又称为“坐娃”。


割礼其实一个很简单的包皮切割手术,但回族人更看重的是这个仪式的过程及意义。当代穆斯林学者从健康学角度阐释了割礼的科学性。男孩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如果包皮过长,病菌通过尿道还可以造成尿路感染,愈合后可引起尿道口狭小,造成排尿困难,肾脏的功能也会受到损害,并且也有诱发阴茎癌的危险。并且直接会影响到成年后性生活的质量。如今在国际生殖健康方面,包皮切割手术也比较普及,属于比较小的生殖健康美容手术。很多男士在成年后为了身体健康及性生活和谐也会去医院主动做手术。

    

采访的村落坐落在大山深处,从甘肃省平凉市向北出发,沿着盘山公路大约行驶有40分钟的车程,山势险峻,听说有雪的时候,这条路时常会有翻车的事故发生。所以一般遇到有雪路滑的天气,大山深处的村民们是不大冒险出门。听摄像师介绍,这个村落是150年前从陕西关中地区,因为战事集体移民过来的回族基本上算是纯回民村落了。当地的村民都操着陕西方言,随地处甘肃,但更觉得是在陕西某地,举行割礼仪式的男孩的祖上也是陕西移民。

    

我们去的时候,那个叫穆萨的男孩,早早地站在他家大门口迎客了。穆萨大致8岁,衣着蓝色羽绒服,头顶红色绣花的无沿回族小帽,脸上特有的高原红,倒是给今天这个仪式增添了更多喜庆。身上斜跨一个绿色的丝绸被面。被面子是绿色的,当地人称为“搭红”,是回族仪式中一种吉祥的表达方式!


    

穆萨的旁边站着他的母亲,穆萨的母亲大致三十岁左右,身上穿着天蓝色的羽绒服,粉红色的“盖头”(回族女性头饰),似乎比穆萨打扮的还要精心。穆萨似乎有点不适应这种场合,摄像机与所有人以他为焦点,他有点羞涩,但又想刻意表达小男子汉的一面,在家人的指引下,一一向来客道:“色俩目”(你好)。

       

亲戚调侃穆萨,问他今天是什么日子?穆萨满脸的茫然,转身求救于母亲,母亲忙提示说,是割礼仪式,穆萨这才认真的给亲戚传达。仪式在家门口的清真寺举行,村里的人围着摄像师和穆萨,抢着入镜。穆萨的舅妈正好也在周围,摄像师逗乐让孩子问他的舅妈,拿了多少礼金?孩子也转身照实问了,舅妈一脸尴尬笑着说:“莫(没)拿钱。”看来仪式开始前,各家送的礼还属于保密阶段。

    

村里的清真寺的扩音器里传来赞颂《古兰经》的声音,旁边有人提示,仪式快开始了。穆萨和他的亲戚们忙着赶往清真寺。清真寺院子里摆满了桌子,听刚才来人说,要100多席。院子门口的方桌是个礼桌,来坐席的客人都会在这里行礼钱,多数都是100元到500元不等。穆萨还跑过去特意数了数钱。


 
  

清真寺后院的灶台上4口大锅里热气腾腾。回族乡间的宴席主要以牛羊肉炖菜为主。这也是回族传统的宴席菜“九碗三行”,指宴席上的菜全部用九只大小一样的碗来盛,并要把九只碗摆成每边三碗的正方形,这样从东、南、西、北各方向看都成三行,故名“九碗三行”。这种宴席不仅摆法有讲究,而且上菜时也有约定俗成的规矩,充分展示了回族饮食文化的独特性。当然如今宴席的规矩也是有所改变,但基本席间的菜式大同小异。

         

此时,清真寺的院里挤满了人,男人白色的回族小帽和女人花色盖头相互映衬,放眼望去更像是到了一片初春的梨园。扩音器里传来主事人的声音:“把娃他舅家和他姨父家让到一桌。”像这样的仪式,席间的座次也是有着约定俗成的安排。今天穆萨的“外家”(即孩子母亲的娘家人)是贵客。所以主持人再三强调不要慢待了舅家人,面子一定要给足。

    

依照回族的礼俗,在割礼仪式中主要是舅家出彩,舅家的礼物自然要比别人贵重,仪式的声望似乎和舅家直接相关联。穆萨的“外家人”满面春风的坐在专属的贵宾席;另外的贵宾席里是当地的“哈吉”(去麦加朝觐过的人);阿訇大致有6桌,割礼这种仪式请阿訇也是有讲究的,一般本坊的阿訇是必请的,再者就是孩子母亲娘家坊里的阿訇,也就是舅舅家至少要来两坊阿訇。如果还要请其他坊的阿訇,也是根据关系亲疏而定的,如果协调不好,也是会引起一些不愉快。

    

仪式正式开始了,阿訇诵读《古兰经》,当地人称为“开经”。先由穆萨家坊上的阿訇开始领诵《古兰经》,之后其他的阿訇分头和诵。回族人认为,《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的权威经典,在回族的所有仪式中,诵念《古兰经》目的在于加强信仰,检讨言行,以示警戒,才能做到牢记安拉,敬畏安拉,进而得到安拉的庇护,达到两世吉庆。

    

割礼的宗教程序分为“开经”(念古兰经的某个章节)、“念讨白”、“念割礼词”、“赞圣”、“讲卧尔兹”、“赞圣”、“开席”这几个环节。阿訇念经的同时,穆萨家人给每个桌子上的阿訇都备了一份“海帖乜”(舍散和酬谢之意)。回族有些教派是不主张有“海帖乜”,而穆萨家是“老格底目”(中国回族教派的之一)“老格底目”在不同仪式中对“海帖乜”尤为重视,他们认为施舍“海帖乜”越多他们的回报就越多。

    

穆萨随父亲坐在阿訇席里,已没有先前的那种拘谨,东张西望的不知在看什么,以致于念“讨白”(忏悔词)时要竖起食指,也是他的父亲提醒,他才照做,虽然是竖起指头,但估计是不会念词,依旧在来回晃动着他的头。他父亲不时用手拽拽,提醒他规矩点。念完“讨白”之后,有人拿来一个大红丝缎被子,让穆萨跪在上面,本坊阿訇开始念割礼词。


穆萨此时已经没有了刚才那种漫不经心,大致也是被这种肃穆的场景所感染,满脸虔诚跪在那里接受属于自己的成人礼。割礼词后来由本地阿訇给我大致讲解为:“主啊,割礼是您制定的常道,也是使者的常道,我们通过您的意欲跟随您的使者去完成您制定的事物,您使他在割礼和拔火罐治疗中尝到了疼痛,您是全知奥妙的主。主啊!祈求您使他纯洁无染,长寿无疆,使他免遭疾病的困扰和身体的疼痛,祈求您使他富裕,摆脱贫穷,您是全知的主,而我们是无知的。”

    

割礼念词结束之后,各坊阿訇们洪亮的赞颂《古兰经》声音抑扬顿挫,宛如一曲赞歌萦绕在寺院的上空。男孩的亲属们开始“搭红”仪式,使割礼仪式达到高潮,回族的“搭红”指的是在一些仪式中为了突出仪式的当事人,在他(她)身上披挂各色被面子或者毛毯之类的东西,以示庆贺。仪式结束之后,孩子会在寒假或者暑假去医院进行包皮环切手术。以前民间有专门的割礼师,用一些乡间的土办法麻醉进行手术。如今有些人家也会请有经验的割礼师,但大多数还是会去医院做手术。



依照法国人类学家盖内普“渡礼礼仪”理论思路分析回族割礼仪式,仪式中显现的其实是一个“男人制造”的过程。割礼仪式中的分离指男孩与母亲的分离,他再不是母亲身边的那个“奶娃子”了,也不再属于孩童群体。仪式成就的是一个男孩向男人过渡,成人身份是获得的新身份,当重回原来的群体及“聚合”,则聚合到成年男性群体之中,是成年群体的一个分子,承担一个男人的责任与义务,象一个男人那样具有结交女性私密性友谊乃至缔婚。

      

法国人类学家布洛克也在其著作《从暴力到祝福》中,通过对马达加斯加割礼仪式的考察认为:“割礼首先让孩子离开母亲(妇女)所象征的温暖世界,暴力在这一离开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经由这些暴力,孩子脱离了女性的世界,成为一个男人,同时也占有了野性的或女性的生殖能力。”在回族的割礼仪式中,割去多余包皮对于幼童而言象征着一种暴力,尽管他是多么的不情愿,但还是在大人的强迫与利诱下去接受,这是一种被公众所认可且带有祝福性的暴力。


因此当男孩在割礼之后,隐喻了性交能力的获得。在整个仪式中,起先是父母陪伴男孩,特别是母亲,此时这个男孩也只是一个“奶娃”但经过割礼仪式中的三个环节之后,第一个环节是男孩单独跪在那里接受为他所准备的割礼词,这是从宗教意义上的一个由男孩向男人转变的一个仪式,属于宗教方面的公证。第二个环节是“搭红”仪式,这是世俗方面的一个公证,众人为他举行“搭红”仪式喻示着从此他不再是一个男孩了,而成为可以独挡一面的男人。第三个环节是割礼(割包皮),在圣神(宗教)与世俗(众人)的双重公证下,“奶孩”转为男人。这便是一个“男人制造”的过程。在这些看似普通简单仪式的背后却蕴含着及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图片由摄影师苏晓辉提供)(转自相约穆斯林)

作者简介

禹虹是一位平凉走出去的回族作家。研究生毕业的她,是《宁夏画报》民族专栏作家、《读者》、香港《经济导报》特约撰稿人,主要从事民族文化、中亚东干文化、工商人类学、饮食人类学等方面的研究,曾参与《工商人类学》、《饮食人类学》、《民族宗教政策法律读本》等专著的撰写,著有《当代回族礼俗文化》一书。该书是一本目前在国内较为全面的,用人类学研究方法为基点,民间视野为基调,集学术型、专业型,通俗化为一体的著作。特别著作的第一二章对回族的“孕生育文化”深入系统的研究也是创国内之先河。为今天人们在世界新的经济格局中了解回族文化,尊重回族习俗,增进交流,寻找商机,加速投资发展等提供了文化准备。

 免责声明:     本微信文章和信息来源于国际互联网或作者推荐,本微信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请与我们联系。


往期内容

【平凉阿訇】西北经学泰斗——普洱马阿訇传略

【平凉阿訇】一代经师——王善明阿訇

马良骏阿訇致师弟兰秀斋阿訇的信(阿拉伯文)

王静斋阿訇在平凉

历史人物‖“红色阿訇”蔡登霄

老照片‖美国人眼中的平凉1936

【平凉记忆】陇东旱码头上的赶脚人


微信号:pl-muslim
平凉经字画、民族书画、民族用品经销、网站建设、电子商务、影视制作、婚礼庆典拍摄、宣传片制作联系电话:13399337896

期待您投稿 合作 建议……

编辑:储月斋主

微信号:cyzsuxh

 邮箱:939714321@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