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16年12月11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历史】刘郁芬题赠清真寺“见义勇为”匾

2016-04-01 时下翁 中穆平凉社区
点击上方“中穆平凉社区”关注我们

信仰 清真艺术 | 阿訇



转自 

  "人文平凉丛书"之“平凉掌故”篇目  



刘郁芬题赠清真寺“见义勇为”匾

——时下翁



走进原静宁清真寺高大巍峨的棂星门,返身观望,悬于正门门楣内的一幅上书“见义勇为”四个魏体大字、落款“甘肃省政府主席刘郁芬”的牌匾,制作精良,十分醒目,似乎在向入寺的瞻礼者诉说着一幕幕情谊深长的历史往事。

牌匾的书写者刘郁芬,河北清苑人,毕业于保定陆军学堂,北伐时任冯玉祥国民军第七方面军总指挥兼甘肃省主席,为冯的“五虎将”之一。军旅之隙,潜心临摹《郑文公碑》、《张猛龙碑》等名帖,颇有心得。1928年他为兰州铁桥题写了门额“中山桥”,在百年“老兰州”们的心中留下永难磨灭的记忆。同年,他赠匾静宁清真寺,成为西北民国史上又一佳话。

事情得从“王富德围城”说起。

这年农历五月初八,西吉回首王富德率众七百余人,围攻静宁县城。当时,县长杨书元、民团团长何希曾和刘警佐等带领群众,守城自卫,因武器简陋,力量悬殊,至下午三时许城被攻陷。为缓解敌对情绪,避免屠城悲剧发生,由地方士绅王干城(汉族)、雨沛清(回族)代表县城人民,筹措厚礼,迎接王富德进城。王手下一些悍将杀气腾腾,图谋报复,扬言如果在清真寺发现有隐藏的汉民,就要把全北街站院的回民清洗干净,叫北街站院血流成河。面对死亡威胁,北街站院穆斯林信众毫不畏惧,挺身而出,用各种方式掩护汉族人士。县长杨书元、民团团长何希曾等分别在马昌盛及赛富贵家躲避,绅士王干城、刘警佐及县政府的一些官员隐藏于清真寺内,好多汉民妇女戴上回民妇女的盖头风帽,吃住在回民家。在回族群众的鼎力掩护下,王富德部众虽说对商铺富户大肆抢掠,百姓财产受到极大损失,但人身伤害相对较轻,避免了一场屠城惨剧的发生,回汉族群众由此结下了生死与共的真情厚谊。之后,当刘郁芬得知静宁回民的侠行义举时,深为感动,于是欣然命笔,题写“见义勇为”巨匾,以志对全县伊斯兰教众的感激敬仰。

溯本寻根,静宁回汉两族人民患难与共之情谊,非一朝一夕所形成,而是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历久而弥坚。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第三次“河湟事变”爆发,海原李昌发起而响应,“骚扰静宁,城中戒严”,士民惊恐不安。静宁个别当政者听信流言,简单急躁,对县城回民持不信任态度。时静宁县知事某,和新进进士王曜南(尚未赴任)以及地方士绅等,分析了本县民族关系的现状,取得共识,认为形势越是紧急,越是要对回民同胞坦诚相待,共度时艰,不能做亲者痛仇者快的蠢事,终于化解了一场风波。

具有中国古建筑特点的静宁清真寺

民国十九年(1930),从开春至冬月,不到三百天内,城头变幻大王旗,乱军土匪扰城达六次之多,其中尤以所谓讨逆军第十五路军第一路纵队司令马廷贤围城为甚,让部分亲历者至今谈虎色变。农历三月二十八日,马廷贤乘冯玉祥国民军空虚,由海原南下天水,途经静宁,欲顺手牵羊,一举占领之。时静宁守军团长谢玉麟,手下兵员只有一二百人,加上地方军警,不足三百,且装备陈旧,天时地利,均处劣势。在卸任县长隋兆善的有力指挥下,谢团士兵和街道民众同仇敌忾,凭高死守,州城有惊无险,终未攻陷。但经过三昼夜鏖战,谢团弹药不济,军民精疲力竭,孤城危在旦夕。为全城人民生命安全计,当局不得已决定暂时休战,派人和谈,用重金为筹码,让马部撤兵,换取和平。经商定,派回汉民代表各两名,赴敌营谈判。早有传言说,这位从临夏西川莫尼沟出来的军阀马安良的三少爷性格桀骜,嗜杀成性,何况又在静宁城下遇阻受挫,火冒三丈,前去谈判,无异是与虎谋皮,风险之大,童孺皆知。深明大义的回族士绅米振华、米进德、马国元置身家性命于不顾,挺身而出,自告奋勇,愿意膺此重任。在他们的感召下,汉族人士自然不甘落后,争先报名,最后选定王干城、李树模共五人带上绅商筹集的银元、食品,由北城角缒城而下,前往马廷贤的指挥部高城寨谈判。而自恃兵强马壮的马廷贤根本不把和谈代表放在眼里,三言两语,反诬五人前来是使缓兵之计,是施放烟幕云云。让两名代表回城报信,扣下其余三人,留作人质。同时,调整军事部署,加紧攻城。幸好此时国民军高树勋部率兵东下,驻留会宁青江驿。得到情报,迅即驰援。马廷贤见势不妙,仓皇撤围南退,一场劫难至此化险为夷,转危为安。

静宁清真寺“见义勇为”匾虽然早已毁于“文革”,但标志着回汉人民团结互利、共存共荣的“无字碑”却永远矗立在静宁人民的心头,昭示百代,光耀人间。

   

参考资料:马存余、王乃学《静宁回汉民族团结的几件事》(1990年《静宁县文史资料》第一辑)



 免责声明:     本微信文章和信息来源于国际互联网或作者推荐,本微信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请与我们联系。

往期内容

阿里雷公 || 和平使者——郑和下西洋

苦难的回族老艺术家-马志俭

【民族艺术·动态】米广江艺术作品展北京大学开幕

人物‖平凉著名回族书法家丁仁杰

民族艺术‖穆斯林书法家丁培兴艺术简介

【民族艺术】平凉最“牛”气的农民书法家——海新安

【民族艺术】阿文书法家——马贵元阿訇

【民族艺术】阿文书法家 黄金广

【民族艺术】阿文书法家——马炳亮阿訇

【民族艺术】阿文书法家——马鸿杰阿訇

高杰:一个尚未笃信宗教的汉族人心目中的麦加朝觐

于付成:孜孜不倦的阿文书法探索者

【民俗】去往他世之途——回族葬礼中的“塔布匣子”

【篆刻】平凉民族书画家苏晓辉精选:回汉文化碰撞融合的印记

【鉴赏】青年穆斯林篆刻家苏晓辉乙未印迹

【无酒餐饮】清真本色——義愙炝锅城开业图记




微信号:pl-muslim
期待您投稿 合作 建议……编辑:储月斋主微信号:cyzsuxh 邮箱:939714321@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