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平凉人物】民间音乐人——马湘平

2016-04-08 中穆平凉社区
点击上方“中穆平凉社区”关注我们

信仰 清真艺术 | 阿訇


一曲劲奏民族风

记平凉民间音乐人、业余词曲作者马湘平


平凉日报  高万里 文   


     2010年3月,平凉第三届崆峒文艺奖评选活动开始征集作品。期间,一位名叫马湘平的60岁回族老人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很难相信,两首参赛作品《我爱湘江》、《弹筝湖的夜色美》,作词谱曲全是由他一人完成。今年5月16日,随甘肃卫视“中国西北角”栏目组记者,走近这位民间“草根”音乐人,探寻他矢志不渝、潜心创作的艺术历程。

     在崆峒区解放北路一进小四合院里,记者见到了马湘平。漂亮的两层小楼,现代时尚的装修风格,彰显着主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感悟。向阳卧室的炕上安放着一张小巧的方桌,这里就是他平时创作的地方。“有时候一觉睡醒,看见他还在写歌词,有时候一边写一边唱,真是拿他没办法。”在老伴马燕看来,丈夫所谓的“创作”纯属瞎折腾。这几年,家里的大小事情好些时候是她一个人在张罗。如果不是儿子在外跑运输,一家人恐怕至今还住在阴暗的老房子里。抱怨归抱怨,心里纵有一百个不愿意,她依然被动的支持着丈夫,毕竟那是他一生的追求。

     早在学生时代,马湘平就对音乐“情有独钟”。音乐课上,别的孩子觉得异常枯燥复杂的乐理知识,他却能听得津津有味。对音乐的热爱,使他曾经有过将来成为音乐家的梦想。然而,未等初中毕业,席卷全国的“文革”开始了,他的音乐梦就这样尘封在岁月的记忆里。1969年,按照当时的政策,一家人被下放到柳湖乡新李村。从此,他和这里的其他农民一样,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干着繁重的农活,体验着生活的艰辛。

     这样的变故并没有让他放弃理想。何不用歌声反映农村的变化,表达农民的心声。就在那时,他迷上了歌曲写作。白天参加村上组织的集体劳动,晚上在灯下自学歌词乐曲的写作。当时的农村条件差,没有专业的教师,没有配套的教材,唯一学习的工具就是每家每户安装的小广播。每逢遇到阴雨季节,连续几天下不了地,他就一个人关在房里学习乐理常识,钻研各种曲谱和歌词。1978年5月的一天,当他看到村上新打的机井在灌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后,不失时机并大胆尝试写出了第一首歌曲《咱队的机井人人夸》。很快,这首歌就随着村宣传队的传唱在周边传播开来。这也更加激发了马湘平的创作热情,在之后的无数个日夜中,他像着了魔一样,醉心徜徉于音乐艺术海洋中。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村里的大事小情,农民的喜怒哀乐,都成了马湘平的创作题材。旧方桌上已经褪色的几个草稿本上,记录着他当年创作的两百多首农民歌曲,也承载了他最值得珍藏的人生岁月。1981年,一家人再次回到城里定居。为了生计,他开始做一些小生意贴补家用。然而,步入乐坛的梦想并没有因为命运轨迹的逆转而改变,追求艺术的信念始终未因生存现状的困顿而放弃。

     作为一名业余词曲作者,马湘平明白,要想在音乐方面有一番作为,就必须发挥自己作词兼曲的优势,力争在词意上新奇,在旋律上精彩,而这样就意味着自己要付出比专业作者数倍的心血。为了打造出更多“精品”,他往往对自己创作的歌词改了又改,尽可能做到完美无缺,不留遗憾。谱曲时更是逐句逐音,推敲舍弃。有时一首歌曲要作上百次的试唱和润色才能定稿。有些作品即便已经发表,如觉得还不十分中意,他也会毫不疼惜地修改,再次进行发表。

     一些看过他作品的同行,曾给予“词精曲美”的评价,这也是他不遗余力追求完美的结果。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各种流行歌曲铺天盖地,歌坛新人也层出不穷。然而,马湘平仍然固守着自己的艺术初衷,并在题材内容和形式技法方面不断拓展和更新,用一个个音符记录着时代的变迁。为了心爱的音乐艺术,马湘平的足迹遍布了祖国大江南北。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从2008年开始,马湘平的作品日渐成熟,并陆续在《音乐周报》、《中国乐坛》、《歌词作家》等国家级报刊发表。目前,他已创作发表歌曲30多首,获各种创作奖项10多次。有12首歌曲作品曾被网民推荐人选《当代歌手喜爱的歌》。

  马湘平歌曲作品除了词句朴实,朗朗上口外,另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民族风格突出,尤其是西北风味浓郁。他把自己身边最熟悉的生活素材,加以提炼颂扬,用新颖的音色塑造出各民族的新风貌,新形象。如新疆风味的《塞俩目》,宁夏风味的《宁夏川》、《芨芨草》,青海风味的《撒拉族姑娘》、《美不过格尔木》。这些地域风味浓郁、旋律动听的歌曲,深受音乐爱好者和广大网民的喜爱。

     由于多年从事音乐创作,马湘平没有像亲戚朋友那样靠做生意来“发家致富”。很多时候外出创作,参加交流活动都需要花钱。有人说他是“背着油唱皮影,他却不以为然。由于长期经济拮据,他所发表的三十多首作品做成光碟的只有不到十首。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四十年的执著坚守,马湘平终于实现了他的音乐梦想。让我们祝愿他朝着音乐艺术殿堂继续前进。



  汇聚穆斯林微力量弘扬伊斯兰正能量




 免责声明:     本微信文章和信息来源于国际互联网或作者推荐,本微信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请与我们联系。

往期内容

微信号:pl-muslim
期待您投稿 合作 建议……编辑:储月斋主微信号:cyzsuxh 邮箱:939714321@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