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地标 | 北京坊为什么被称为“中国式”商业街区
中国房地产网 王雷欣
北京坊立足于大栅栏600年文化历史,地处北京城市中央,正阳门外,中轴线西,与天安门广场直线距离约100米,属首都核心区。从2006年启动开始,这里进行了一次尊重历史的修缮、更新,一方面北京坊与周边的民生胡同肌理、传统商业氛围有机整合,另一方面也将每一栋建筑本身作为平台,创新出了当代建筑的独立精神,打造出具有人文温度的文化与商业综合体。
在这个“中国式”商业街区,你既能感受到历史文化的传承,亦能感受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这是一种全新的商业氛围。
现代商业的未来价值就在于为人们提供高品质的感受和体验,商业文化新地标北京坊在打造的这种新的生活方式,就是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融合起来。文化可以为城市注入生命力和创造力,商业的创新则为城市的未来不断添砖加瓦。商业地产与文化的跨界紧密融合,可以产生很大价值,创造出强大的竞争优势和全新购物体验。
01
北京坊的“民国风”建筑特色
遵循大栅栏区的历史风貌,北京坊整体建筑风格延续了19世纪末期20世纪前期——民国阶段的建筑特色,这个阶段经历了剧烈的社会变革,多元文化风格明显,这也与北京坊开放式多元化的项目定位相符。
为使每栋建筑精准的呈现出“民国风”风格,北京坊邀请了七位建筑规划大师,根据中国建筑学家吴良镛先生提出的“和而不同”建设理念,建筑师们在建筑的三层设立了空中漫步体系,8栋建筑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提升了上部建筑的可达性及可逛性,使室外空间转换更加丰富。同时,通过扶梯、直梯以及步行楼梯的组合使用,形成立体式交通体系,而地下楼层除了一定的商业设施外,建设了大容量的车库,解决大栅栏地区停车难的问题。
通过集群式设计,北京坊呈现出“一主街、三广场、多胡同”的空间格局,最终形成开放式、低密度的街区形态。
02
北京坊的改造方式和业态布局
北京坊的改造模式是用一种新的“节点改造”模式进行保护与更新,这种模式和大多数传统旧城改造“成片整体搬迁、重新规划建设”的推倒重来刚性模式最大的差异在于,“它是一个软性的生长方式,不是硬性规划在某个时间点要达到什么目标或者状态,而是要和它自身的生长结合在一起。”北京坊更重视保护社区原住民的生态,对生活场景的还原。
北京坊一期的业态布局主要由主题餐饮、艺术文化、体验互动和精品生活四部分组成,各自分别占比25%。在空间上,形成文化艺术展演空间、文化生活空间、国际生活空间、慢享空间四个板块。
03
北京坊的运营模式
重新定义“中国式生活体验区”
北京坊注重在文化艺术、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引领性,避免过度商业化、商品世俗化、旅游脸谱化,呈现出包容性与多样性的项目内核。
广安商业总经理胡望林曾表示,北京坊不完全是商业项目,也从未把这个项目打造成一个旅游景点项目,而是想要营造出一个“中国式”生活方式体验区。
在品牌引进上,北京坊很少引进品牌连锁店,也在有意的弱化零售品牌所占比例,注重品牌是否有重新定义北京的“新生活方式”的潜力。另外在兼顾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时,在两者之间把握住一个平衡同时,更为注重品牌的导流作用,如引进了:
全球首家24小时的Page One书店
体验英国文化和生活方式的英园
定制带有家族温度和记忆的“传家宝”的家传文化体验中心
这些品牌也在诠释着中国的传统文化、英国的精致生活、日本的极简之道。潮流热点是在不断进行变化和更新的,北京坊能保持长久的热度与潮流感,就是在于“选商”时对于多元文化、多元品牌的包容性,“中国式”而不是“中国的”,构成了北京坊的独特气质。
推荐 | 中房商业公众号
往期精选 Editors' Choice
毛大庆独家回应相关质疑:关于“行业亏损”“万科光环”“创新or二房东”等
欢迎关注、投稿、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