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原司法部长吴爱英与“阳谷三虎”:神话般的仕途经历

律新观察 2021-04-04

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地处鲁西平原,《水浒传》中武松打虎的景阳冈就在县城之东。近年来三位祖籍在此的“老虎”先后落马,给这座小城增添了不少关注度。


相比“五假干部”卢恩光(原司法部政治部主任、党组成员)、“书法家”老虎魏传忠(原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王勇(海南省政协原主席)可谓是这三只老虎里面最低调的。


但王勇的人生经历,也不可谓不精彩。


王勇 资料图


与许多落马贪官反省材料中写的“我是农民的孩子”不同,王勇的父亲一直是阳谷县的领导,并曾担任过阳谷的县长、县委书记。这在那个神州一片赤贫的六十七年代,简直是让万人仰慕的家庭条件。


1973年元旦过后,初中毕业半年有余的王勇,和那个年代绝大多数城市青年一样下乡当了知青,来到了老家阳谷县张秋镇。


时值十年动乱,很多人无意求学,也无处上学。但是王勇的家庭却有眼光有能力让王勇继续学业。当了不到一年知青后,王勇重返课堂,在阳谷一中完成了高中学业。


高中毕业又当了一年多知青后,王勇被安排到聊城电机厂当工人。在那个知青返城的高潮,几乎所有知青都在为争取一份在城市的职业而发愁,王勇却轻而易举的跨过了县城,在地区一级的大型企业谋到了职位。


几个月后,工人王勇又成了政工干事王勇。这一步,他从让人羡慕的城市工人,转变成了更让人羡慕的干部。


这是家庭给予他的又一次关爱,而且这不是最后一次。


1977年,总设计师一声令下,已经中止了十年的高考得以恢复。就在这一年,无数被文革耽误的莘莘学子开始走向考场,走进大学。


王勇如同很多青年人一样,也梦想着走进大学校园。1978年,21岁的王勇走进了聊城地区的高考考场。


王勇的成绩并不算优秀,他与本科无缘,只好选择了山东北镇师范专科学校,也就是现在的滨州学院。


与他老乡的魏传忠是山东农业大学专科毕业。要知道,与他们同龄的省部级大员中,多数都是当年的名校本科学生,专科生寥寥无几。


两年大学时光匆匆而过。与绝大部分师专生毕业后被分配到各地中学当老师不同,王勇很幸运,他被直接分到了惠民地委组织部,就是今天的滨州市委组织部。


那时候地区组织部的干部,要比刚摆脱“臭老九”身份的教师强太多了。


一年后,王勇又成为北镇团委副书记。但北镇只是惠民地区下面的一个乡镇,团委副书记连科员级都不是。这太难满足王勇的政治抱负了。


阳谷,对,要想跨越式提拔,必须回到阳谷,通过阳谷这个跳板。当镇团委副书记一年后,王勇被调任阳谷县团委副书记,成为副科级干部,这一年他25岁。


从惠民地区一个乡镇普通干部,到聊城地区的一个县团委副书记,这种跨地区调动本身就难度很大,更何谈还要破格提拔跨地区调动呢。


对于很多人来说极为困难的一步,但对于王勇这只能算是他仕途的一小步,因为他还需要更风骚的操作,毕竟阳谷只是个县,干到头也就是成为他父亲那样的正处级县委书记。


此时的中国政界,共青团干部锋芒初露,在可预知的未来,这个看似没有实权的部门,将成为政坛新贵的大本营。


20多岁的王勇,在政治认知能力上已经非常老练,他深知自己下一步应该去哪,也深知把握机遇的重要性远比自身能力要高的多。


接天线、搭天梯,27岁的王勇再次脚踏祥云,从阳谷团委副书记直接调任山东省团委组织部。


这一次离开阳谷,王勇再也没有回来过,他也不想回来,因为他的仕途之路上再也不需要阳谷这个小县城了。


而此时的卢恩光,还只是阳谷县一个乡中学的民办教师。没有家庭荣光的他,决心靠自己的特殊手段来开辟仕途之路。


魏传忠还是聊城地区乡镇企业局的副科长,一年后,他将担任聊城地委领导的秘书,仕途方才有起色。


彼时的山东省团委,拥有着山东省团委历史上最为光彩夺目的领导班子。让我们看一下他们的名字吧:


团委书记林廷生,后任山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
副书记王乐泉,后任政治局委员、新疆自治区书记。
副书记吴爱英,后任司法部部长。是她提携了卢恩光。
副书记孙淑义,后任济南市委书记、山东省政协主席。


说来有趣,此时团委常委中有一个叫袁义法的,此人在厅局级职务上干了接近二十年没进步。但却是他让卢恩光从阳谷县政协副主席调到了(也可以说买到了)山东省政协科技开发服务中心担任主任。


组织部副科级干事王勇就是在这样的省团委中开启了仕途崭新的一页。


在省团委,王勇显然获得了更多的机会。三年多后,也就是1987年,他成为了团委组织部副部长。


没过多久,王勇又开始寻找下一个机遇、平台了。


是的,王勇深深的明白,所谓英雄,不过是风云际会、时势使然罢了。那么想成为英雄,就得找这样的风、这样的云,让自己处于这种时势之中。


1988年4月13日,海南建省。当时国家计划将海南岛建设为最大的经济特区,经济管理体制也可以更为灵活。


消息一经公布,立刻在海内外引起巨大轰动。昔日被称为“穷荒绝岛”、“天涯海角”的孤悬之地,一时之间,万众瞩目。海南变成了无数青年的寻梦之“城”,一时有十万人才下海南之说。


为了建设如此宏大的梦想,海南不仅需要淘金客,还需要建设一流的政府。由此,全岛各个机关纷纷发榜求贤,海南省开启了长达几年的面向全国的干部引进。


王勇发现了机会,他决心冒险一试,因为他知道在官场,只有动起来,才能升起来。


1991年,34岁的王勇向组织申请调往海南。为了能在海南获得更高的职位,他现在团委谋到了一个正处级虚职——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然后几个月后便得以以正处级身份调往海南。


1991年8月,走出海口机场的王勇,摇身一变,已经是海南省机械工业总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他从一个省直机关部门副职,一下子成为了省直机关领导班子成员。


35岁副厅级,王勇何其风光啊。此时的魏传忠,还只是聊城商检局的副局长,老领导的退休让他进退维谷。而卢恩光还在造他的玻璃水杯,科级对他来说都还遥远着呢。


可王勇没想到,失去了地缘优势的他,单靠个人能力在海南发展并不简单,毕竟下海南的干部都是有追求的人才,竞争哪有那么简单。


从机械工业总公司到社会保障局,再到澄迈县委书记,直到2005年升任海南省交通厅厅长,王勇干了十四年的副厅级。这对他来说太漫长了。


就是这十四年,他的仕途一下子被赶超了。


聊城商检局局长魏传忠,被聊城老乡、时任国家商检局局长田润之发掘,被迅速调往北京担任国家商检局办公室主任,后来在商检系统(就是今天的质检系统)一帆风顺。


发现了权钱交易这个秘诀的卢恩光,已经买到了华夏时报社社长位置,并挂职担任四川省遂宁市委副书记。


王勇的心态发生了变化。一个热衷追逐权力的人,一旦在仕途赛道上减速了,他便会开始在其他地方施展“才能”。


交通厅长王勇便这样,他开始将海南的公路交通工程看作是自己实现财富积累的手段。他的操作模式,如同任何已经落马的各省交通厅长一样,简单粗暴、直截了当。


级别进步缓慢的王勇,发财的运气却格外好。三年后,离开肥缺交通厅长位置,等待他的是更为肥缺的三亚市长。


王勇的任期,正好和三亚地产市场的黄金时代重合。王勇一下子爱上了房地产。这种盖房子就能发财致富的产业,于公可以带动三亚的发展,于私可以让自己腰包鼓起来。


王市长是开发商的好公仆。他不仅可以协调土地资源,帮助开发商拿地,摆平各种手续、证照、许可,还可以帮助寻找融资,甚至连房子的销售他也冲锋陷阵,真是用心良苦。



在全国各地的地产推介会上,王勇戴着一副墨镜、穿着一件印有椰海风韵图案的花哨短袖衬衫,亲自上阵推销三亚房产。


在房地产飞速发展的同时,王勇也获得了可观的回报。虽然在被问到如此之高的房价,三亚市民能否承受的时候,王勇很“谦虚”的回应:“靠普通工资收入,我也买不起商品房。”


这一点,和他老乡卢恩光大有不同之处。这期间已是司法部政治部副主任(正厅级)、一级警监的卢恩光,从没有收过钱,也从不和商人勾肩搭背,只是一味的往外送钱。以至于最后他成了历史上第一个只犯有行贿罪的落马老虎。


魏传忠的人生则是后来居上。此刻,他是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官居副部级。更让王勇羡慕的是,魏传忠这个居然可以在权钱两不误的基础上,混成了著名书法家。


难以接任三亚市委书记的王勇,最终在2014年去了海南省委统战部,成了海南省政协副主席、统战部长。


魏传忠 资料图


众所周知,3月15日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日。2019年3月15日深夜,退休已有五年的国家质检总局原副局长魏传忠落马,成为2019年开年以来被查的第六名中管干部。


从技术员到省部级官员,魏传忠走了30年;从过年时给乡亲们写春联,到在京城办书法展,他用了40年。


“幼承庭训,醉心颜柳”,这是魏传忠个人介绍中常用的一句话。他的父亲是一位小学校长,一门五子,魏传忠是老大。


据他在《国学墨韵》一书中回忆,“在我五岁前的记忆里,对父亲的印象十分模糊,直到有一天父亲手把手教我用毛笔字写下第一个‘人’字后,父亲的形象才开始清晰起来。”


小时候父亲经常对他说,“字是一个人的门面,一定要写好。”父亲教他“永字八法”,从握笔姿势到运笔技巧,从笔画顺序到间架结构一一指点、反复示范,同时还给他下达了“硬指标”,每天必须学写几十个字。


而所谓“醉心颜柳”,据他在一次讲座中透露,是因为当时家境贫寒,除了一两本颜真卿、柳公权楷体外,没有更多的字帖。


“传忠的字写得好!”这种夸奖贯穿了他整个的学生时期,甚至让他成为老师和同学眼中的“特长生”。


在他的中学时代,学校的文件、讲义、试卷都还要蜡纸油印,字写得好的魏传忠经常被老师叫去刻钢板。他甚至还帮过一位热衷写小说的数学老师誊写稿件,一抄就是几万字。


写材料、办黑板报、写大标语这些日常工作让他的书写能力与日俱增。


1973年,高中毕业的魏传忠回到村里,根据当时的政策,高中生毕业之后要务农两年才能考大学。读过高中、写得一手好字的他成了村里的小秀才。每到过年,他都要帮村里人写春联,“到了大年三十,家家户户把春联贴上门。在我看来,那就是盛大的书法展。”


他一度想当兵,但是因为家里的“中农”成分两次被拒绝。1975年,他终于获得机会到山东林业学校读中专。学习之余,他依旧为学校刻蜡纸贴补生活,刻一张可以得到一毛五分钱。


魏传忠 资料图


1977年参加工作以后,魏传忠的几次工作调动、升迁都与他在文书方面的特长密不可分。


他的第一份工作是距离聊城市区30公里的林业局苗圃场。三个月后,局领导到苗圃场检查工作时看到他在宣传栏里写的字,领导说“这个人字写得这么好,文章应该也不会太差”,于是将他调到林业局给领导写材料。


当时各单位上报的材料都是手抄件,聊城地委、行署办公室的同志都说林业局的材料好看,而这些都出自魏传忠的手笔。


1979年10月,聊城成立多种经营办公室,急需“笔杆子”,魏传忠又被调到“多经办”。此后,他进入地委办公室,给领导当秘书。


上世纪80、90年代,魏传忠历任聊城地区结核病防治院副书记、聊城商检局副局长、局长兼党组书记。


1995年,他从聊城商检局局长位置上一跃进入北京,成为国家商检局办公室主任,自此开启了在中央国家机关的又一个20年为官生涯,之后主政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七年。


2007年4月,他升任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副局长,分管动植物检验检疫、通关、产品质量监督等工作,成为一名副省部级高官,期间还担任了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


质检官员、行业学会会长、书法家、高校兼职教授及顾问,魏传忠身份多元且互有交集。



作为书法家的魏传忠曾多次举办个人书法展,出版过7本书法专著。2015年全国两会上,他提交了《构建艺术品鉴证质量溯源体系》的提案,倡导“科技鉴定、经验鉴定、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信息化平台”六位一体的艺术品质量链。


一位质检行业的工作人员告诉媒体,魏传忠在职期间并不是一个口碑很差的官员。“抛开不为人知的事情,他在管理、业务发展上做得还不错。”这位工作人员至今记得,魏传忠上任后曾提出“三位一体”的质量管理体系,将“ISO9000”等企业管理体系引入到机关日常管理。


他试图将自己打造成“学者型官员”,事实上他更像一个涉猎广泛、高度活跃的“跨界官员”,质检、书法、学术在他身上构成了一个有机的闭环。至于问题出在哪一环,目前尚不得而知。据知情人士透露,在魏传忠落马之前,他的一个弟弟已经“先进去了”。


质检系统的领导于“315”当天落马,有些戏谑的意味。此时,距魏传忠退休已有五年。



和以上两位同乡殊途同归的是,卢恩光的发迹史比官场小说还要精彩!且看官方网站上卢恩光的简历:


卢恩光,1965年出生,山东阳谷人,同济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管理学博士学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博士后研究工作经历,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职称,一级警监警衔。
1984年09月 — 2001年03月,阳谷县高庙王乡中学民办教师,科仪厂长,乡党委副书记兼方舟集团董事长、总经理、总工程师,阳谷县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山东省政协科技开发服务中心副主任、主任;
2001年03月 — 2007年06月,华夏文化出版集团筹备组副组长,华夏日报社社长、党委书记,四川省遂宁市委副书记(挂职),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2007年06月 — 2009年05月,劳动保障部办公厅巡视员兼副主任,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监察局巡视员兼副局长;
2009年05月 — 2015年11月,司法部政治部副主任、兼人事警务局局长;
2015年11月 — ,司法部政治部主任、党组成员



时任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的卢恩光


这份简历显示了一位起于基层的能人逆袭之路。


相关资料显示,卢恩光是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高庙王乡刘化育村人,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出身。刘化育村坐落在阳谷县西南,是一个典型的鲁西村庄。相传,明朝洪武年间,村庄始祖刘化育从山西迁至此,见此地是块风水宝地,便落地生根。由于刘化育为人正直,乐善好施,誉满乡里,远近皆知“刘化育”。久而久之,村落即名刘化育村。



600多年后,刘化育村再出名人,他的名字叫卢恩光。


从南入村,沿着村中主道向北,在村街北的一处水塘旁伫立着一座石碑,上书:德被梓里。在碑的背面,则是卢恩光的生平和事迹。立碑时间是1998年。

“碑上写的东西,包括年龄、学历都是假的。”当记者提到这座碑时,曾和卢恩光有过深度的交集,更曾亲眼见证卢恩光白手起家那段历史的知情人李伟脱口而出。李伟还告诉记者,卢恩光不仅不是碑上提到的大学学历,其高中更是读了六七年之久,“所以同学特别多”。

1978年,在东北长大的卢恩光回到故乡,进入高庙王中学就读高中(两年制)。两年之后,未能上榜的卢恩光又先后进入阳谷二中、阳谷一中“复课”,又花去四五年时间后仍未能如愿。


1984年卢恩光担任乡村民办教师,可以想见在此之前他高考落败,1965年左右出生的精英,在上世纪80年代初大多考入大学,而今纷纷成长为各行各业的骨干。卢恩光未能进入大学,从民办教师起步,最后实现了弯道超车。


方舟集团大楼


使卢恩跟命运得到根本的改变应该是他当科仪厂厂长时。80年代各地兴办乡镇企业,科学仪器厂应当是一家生产教学仪器和教学配套器材的乡镇厂。一个小乡镇企业,发展成山东省方舟集团公司——国家教育部定点生产厂、全国最大的饮水杯生产厂家,卢恩光功不可没。


他任乡党委副书记兼方舟集团董事长、总经理是人生的关键一步,乡党委副书记虽是基层党政官员,但解决了身份问题。那时候各地为了搞活经济,一些有实力的乡镇企业管理者纷纷给戴上“红帽子”,授予官职。——党政官员不能兼任企业管理者职务,那是以后的事情。


和卢恩光同时期起步的许多乡镇企业家后来纷纷脱掉“红帽子”,进行企业改制,变成大老板。而卢恩光的“红帽子”却越戴越大。接着他担任阳谷县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解决了副处级;再然后任山东省政协科技开发服务中心副主任、主任,应该解决了厅级。


在权力版图中,政协是边缘,政协下属以挣钱为目的的直属单位——科技开发服务中心更是边缘的边缘。但正因为是边缘部门,干部任命可以不遵循常理,卢在边缘的边缘部门,解决了厅级,可见其的精明之处。——一个副县长要当县长、地级市副市长、市长,得蹉跎多少岁月呀。


中国官文化盛行,所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读书只是为了做官而已。作为孔孟之乡的山东,对这种传统文化继承得更为彻底。卢恩光大约可算一个标本。


一个厅级干部在省里面,要想往上走就很难了,竞争太激烈,何况省政协的直属单位,就是平调为一个地级市的市长或者任命为某厅厅长,也是非常困难的事。关键时刻,卢恩光再次走“曲线”,进行弯道超车,即“进京”谋职。



据媒体报道,早在1999年2月,山东方舟集团、诺亚集团和古阿井阿胶集团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卢恩光携带一张1000万元的支票和一封信,赶到北京,带头向有关部门捐出1000万元,倡议企业家关心国防建设,为国家捐建一艘航空母舰。这一行动,让他在全国范围内产生影响,进入到更高层的视野。看来这次铺垫很有作用。


2001年卢恩光进京了,履历显示他先任华夏文化出版集团筹备组副组长,华夏日报社社长、党委书记,期间在四川省遂宁挂职市委副书记,后来担任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到基层挂职,是中央机关升迁的必要条件。


中国华夏文化集团隶属于中国残联,中国残联是一个参公的社团,属于没权的边缘部门,但是其掌门人非同一般。卢恩光参与筹备华夏文化出版集团,应该是高层看重了他的经验能力和年轻人的闯劲——当时他才36岁。


我认为其简历中的“华夏日报”应为“华夏时报”,“华夏日报”是国务院新闻办主管的报纸,华夏时报才是中国残联的机关报。华夏时报在二十一世纪初,曾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应该说卢恩光转型管理媒体,成绩也很不俗。但他志不在此,企业也罢、报社也罢,只是他做更大的官的桥梁。


2007年6月,在边缘权力部门兜兜转转二十年的卢恩光,迈出了仕途又一关键的步伐,平调为劳动保障部办公厅巡视员兼副主任,虽然以正厅级的巡视员身份担任办公厅副主任,有点委屈,但这次是进入正儿八经的政府重要部门,告别了边缘。


经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监察局巡视员兼副局长”的轮岗,2009年5月,卢恩光调任司法部政治部副主任、兼人事警务局局长,虽然也是正厅级,但这个职务的权力就大不一样了。


司法部政治部下设两个局;人事警务局和干部培训局,人事警务局尤为重要,负责部机关和直属单位干部的管理,而且全国还负责全国监狱劳教(后改为戒毒所)民警三级警监以上的警衔授予。


终于熬到了2015年11月,他被任命为司法部政治部主任、党组成员,解决了副部级,这是仕途中多少人难以逾越的一个坎呀。


作为一位民办教师起步的农家子弟,卢恩光用了31年,终于跨越了。



当然,我怀疑他跨界到司法部,山东人看重乡谊的因素起了不少的作用。这也无可厚非,因为重乡谊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说了这么多,该请出我们的女主角吴爱英了。



2017年10月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吴爱英严重违纪问题的审查报告,确认中央政治局之前作出的给予吴爱英开除党籍的处分。


在召开十八届七中全会之前,中纪委对吴爱英已经做出处理意见,只是一直“秘而未宣”,这与其他“落马”高官的处理程序迥然不同。因为一般高官被开除党籍时,中纪委总会通过网站发布一则消息,更多的在被开除党籍前,还有一条“接受调查”的新闻,而处理吴爱英似乎是“一竿子到底”,直接就这么办了。极为低调的女司法部长吴爱英,即使落马,也没有在社会上激发巨浪。但这正是不寻常之处。


吴爱英,女,汉族,1951年12月生,山东省昌乐县人, 1970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3年参加工作,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曾任司法部部长、党组书记。她是1949年以来第九任司法部部长,也是继司法部首任部长史良以来,该部第二名女部长。


在吴爱英的老家山东省昌乐县,提起她,几乎是无人不知、 无人不晓。


左一为吴爱英


有趣的是,曾经一段时间,当地人们纳闷:“好久没有在电视上看到吴爱英了,咋回事啊?”


吴爱英的家乡红河镇清泉村离昌乐县城颇有一段距离,出县城,沿公路东南前行近40公里方到此村。该村有一小型集贸市场,经济条件似比其他村好。  


清泉村的人都喊吴爱英为“老姑”,不是因为吴当了“大官”,而是按照当地的习惯,吴爱英的辈分很高:吴的父亲是长门一族中年龄最小的一个,而吴爱英又是其年龄最小的女儿。  


在吴爱英堂哥吴立德的眼中,小时的吴爱英就颇不一般:“爱英从小就和其他女孩不一样,不爱和年龄相当的女孩子一起玩,爱和年龄比她大的男孩子玩耍。长大了也不像其他女孩子那样穿红、穿绿,她很朴素,干起活来也不输男孩。”   


更让吴立德感慨的是他这位堂妹,“没有任何背景、根基,全凭自己一步一步走了出来,很不容易”。  


吴立德说,吴爱英的父亲是个地道的老实巴交的农民,大字不识一个,母亲也是文盲。吴爱英是老两口三个女儿中最小的一个, 所以多读了几年书。初中毕业不久即被大队(即现在的村民委员会)选为妇女队长。


那时,吴还不到20岁。  


这一点,在曾和吴爱英同事过的吴昌荣老人那里得到证实。


吴昌荣举了几个例子:  


有一年发洪水,大堤都快要决口了,吴爱英领着一帮妇女手拉手连成一排站在决口处堵水,场面十分感人。当时农村时兴早起拾粪肥庄稼,吴爱英常常起得很早,为集体拾粪,不给自己加工分,也不留名;此外,吴爱英会半夜爬起来,偷偷地为集体刨苹果树坑,不留姓名。“后来传开了人们才知道是她。”


左一为吴爱英


1971年,高等学校开始招收工农兵大学生,她被第一批推荐上山东大学读书。  


“我们当年那批人,由于是第一届,在当地个个不是劳模就是积极分子,或者人大代表,素质都很好,没有一个走后门的!”吴爱英当年的同班同学,山东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胡正明说。  


吴爱英当年的班主任关绍纪说,“文革”中,山东大学被肢解,政治、历史、外文等文科被迁往曲阜,与曲阜师范学院合称为山东大学。吴爱英就是那个时期山东大学政治系的学生。  


经过两年半的大学生活,1973年8月,政治系毕业的吴爱英被分配至昌乐县委党校工作,第二年即被作为人才调任该县高崖公社党委副书记,正式踏上仕途。  


此后,吴爱英的仕途步入快车道:1975年任昌乐县委常委、城关公社党委副书记;1976年任昌乐县委副书记、县革委会副主任 兼城关公社党委书记、革委会主任;1978年“文革”结束不久,吴爱英调任昌潍团地委书记、党组书记;1982年,吴又上调团省委 副书记;1989年调任省妇联副主任、主任。


1993年4月,吴爱英升任山东省副省长,成为该省历史上第一位女性副省长。  


20年间,一位没有任何根基、背景,农家走出的女性,完成了从副科级到副省级干部必需的所有历练。  


一位熟悉吴爱英的老干部告诉记者,吴爱英工作极其努力、认真,也能够放下架子,没有一般女性的娇弱和羞怯,而且平时人缘不错,能够倾听各方的不同意见,听完后再作讨论,作出一个较为综合、平衡的结论。  


“一般的女领导做不到这样的啊!”这位老干部说。  


还有一个关于吴爱英工作的事例。吴爱英刚上任副省长不久,即分管起陌生的海洋科技工作。尽管平时没有接触过这方面的工 作,但是她只用了短短几个月时间,便从海洋工作的“门外汉”成了一个“念起海洋经如数家珍的老海洋”,将山东省当时实施 的“海上山东”战略阐释得淋漓尽致,工作边学边干,十分踏实、勤奋。  


2003年底,吴爱英从山东省上调北京,从省委副书记、省政协主席转任司法部副部长,开始进入另一个新的工作领域。2005年7月1日,她升任司法部部长。  


吴爱英出任司法部长,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她不仅是当时4位女性部长之一,也是建国以来第二位女司法部长(第一位女司 法部长是著名民主人士史良,她和沈钧儒、邹韬奋、李公朴、章乃器、王造时、沙千里并称为“七君子”)。 


一个温柔、和善的女性,如何掌管象征“公正、严明”的司法部门?  


十年来,吴爱英的工作让人刮目相看:2005年,司法鉴定管理体制改革顺利进行。2006年,司法部和最高人民法院一道,推动实现了死刑核准权收归最高人民法院。这一事件影响深远,被认为是“中国司法开启了一个新时代”。  


据司法部的工作人员透露,吴爱英工作起来,是“雷厉风行、果断严谨”;但生活中,却“待人亲切、举止随和”。当部长时间越久,她越低调,几乎从不在新闻媒体上露面,就连司法部的官方网站也不配发她的个人资料。  



工作中的吴爱英风风火火,颇有山东人的爽利之风。生活中,吴爱英不仅是孝顺的女儿,还是难得的好儿媳。  


1978年,吴爱英和在昌乐县部队服役的曹云龙结婚,此后她在外地工作。很有孝心的她常常惦记家中喂牛、耕地的父母。由于是家庭中最小的女儿,生活条件又较其他两个姐姐好,在任山东省委副书记时,吴爱英就将自己的父母接到家中照料。  


1996年7月中旬,得悉婆母身体欠佳,刚从外省开会回到山东的吴爱英就利用休息时间和丈夫、女儿一起回老家探望公婆。公婆家在江苏省阜宁县农村,生活条件一般,普通的木板床、陈旧的蚊帐,在这样的环境里,吴爱英睡了三个晚上。


吴爱英曾经参观沂蒙精神大型展览,事后她对临沂的发展变化感到由衷高兴,她对工作人员说:我是山东的女儿,我的成长离不开山东。尽管现在身在外地,但内心仍然希望山东发展得更好。


沂蒙六姐妹的图片旁,陈列着一幅吴爱英与六姐妹的的合影。看到自己的相片,吴爱英笑了:“这是1992年8月1日建军节,当时沂蒙六姐妹作了一次报告。还都健在吧?”


她念旧是对的,毕竟全身造假的司法部政治部原主任卢恩光也是她山东老乡。卢恩光被查后,曾执掌司法部12年的吴爱英应声落马……


就是她,让一路造假的卢恩光成为了副部级干部。吴爱英没想到,卢恩光最终竟让她奋斗一生才得来的正部级待遇毁于一旦。



读了这几位部级干部的简历,列位读懂中国官场了吗?


来源:官场人官场事

素材来源:摆摊论江湖、律之音、文史砍柴、财新网、中国新闻周刊等

延伸阅读——
这位“中管正局级”法学家,落马!
落幕!张战伟“听候发落”,新书记“老人救火”
春节返乡核酸检测,暴利来袭,官商勾结已经在路上?
该!秒怂的翟秘书长,这巴掌挨得不冤
好威风!五问“市委书记掌掴秘书长”
辣眼睛!民警强奸案细节曝光,当地媒体曾报道其“先进事迹”
农村媳妇!一个女博士笔下的“绝望乡村”
“快,抓住那个河北人!”
轰动京城!北大著名教授嫖娼被抓现形
37岁女法官累死后,魔幻的故事开始了
一所政法大学的卑微抗争与无言结局


商务合作微信:muxihuaibai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