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政策是如何制定的?

镇长本人 大树乡谈 2022-04-25


现实是复杂的,需要考虑的维度极多,就连个人选择大学、专业、就业甚至结婚对象都需要考虑很多的事情,就更不要说一个组织、一个国家了。


政策就是国家面临复杂的世界做出的决策,对于中国这样庞大的国家,难度可想而知。今天从正面谈一下中国的产业政策是如何权衡、决断的。


我们还是从能源入手。


如昨天《“科学”背后的政治布局》中提到的,有人提出碳中和应该通过煤制甲醇、氢能等实现。


实际上,在未来能源发展上,有非常多的路线,每一条路线都关系到很庞大的利益群体。而国家可以投入的资源是有限的,这就决定了不同的路线一定会想尽一切办法去争取。


比如说目前发电占比最高的火电站以及背后的煤炭等产业,涉及到的企业、投资以及就业都是极为庞大的,也有很多省、市经济高度依赖火电相关产业。


又比如核电,虽然氢聚变还远未突破,但是相关的研发、建设、配套产业也同样庞大。


类似的还有光伏、水电、风能、地热、生物能等等,每一个都关联产业、就业,每一个都想要为自己代表的产业发声,这都是为了几百万人、几千万人的公利,怎能不争?


在中央已经定调“碳中和”目标的大格局下,每一个行业都要想尽办法靠拢这个大主题,争取有利于本行业的政策倾斜。


可再生能源的光伏、风能、水电等就不多说了,完美符合“碳中和”的主题,在争取政策上的压力就小了很多,比较容易的就获得了最大的政策倾斜。


比较难的是依靠传统矿物质的能源部门,代表就是火电系统、煤炭系统、几桶油以及其他相关的产业,这是一个涉及几千万人的大产业,达到这个规模以后为本产业争取利益,本身就已经是为了公共利益了。


但这就涉及怎样扭转观念,尤其是矿物质燃烧必然增加污染的传统认知。早在十几年前,神华等就已经开始研究例如昨天说的煤转油、微矿分离、煤制甲醇等等,昨天的那位演讲者也正是在这种趋势下回国开展煤炭清洁使用方面研究。


毕竟不可能抛下几十年的积累彻底跳转赛道,还是要立足自己主营业务,同时不断增加新能源投入。比如几桶油一方面依托加油站发展氢能,另一方面也在加大充换电建设。


这也是中央期待的,毕竟“碳中和”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健康的发展,而不是让一个巨大的产业突然休克,怎样保持未来和现在的平衡、并且不断优化,是政策必须解决的难题。


因此,全国碳交易市场加速了,国家也给了发电和高碳排放企业配额,通过碳交易的市场化手段,刺激这些企业逐步转型。


比如有的煤炭企业专攻制甲醇、煤转油,经过测算确实降低了碳排放,那分配的配额用不完就可以上市交易获得真金白银,这些钱可以再投入研发;有的企业过去没有积累,碳排放就是降不下去,配额不够用,那就必须从市场上购买。


而各家企业分配的碳排放额度、碳交易市场碳的价格、可交易的规模等等,都是国家可以调控的,就可以保持比较适当的压力。


但是从国家角度,虽然矿物质能源产业现在规模如此巨大,仍然决定以光伏作为未来主要能源方向,这里面不仅仅是出于能源的单一考虑,更看重光伏更加巨大的未来影响力。


先举一个例子,青海塔拉滩光伏发电站。


青海塔拉滩光伏发电站


这是中国也是全球最大的光伏发电基地,面积高达609平方公里,和新加坡差不多大。


这是一座建在海拔3000米荒漠上的奇迹,十几年前这里寸草不生,茫茫戈壁和漫天飞舞的黄沙是最常见的景象,人和牛羊都无法生存;但这里的高海拔也意味着距离太阳更近、日照更充足,每年平均日照近2000小时。


于是早在2012年,在光伏还远没有像今天这样低成本、高效率的时候,中国就已经在这里兴建全世界首个千万千瓦级太阳能发电基地,从最开始的77.9平方公里扩大到今天的609.6平方公里。


这项工程在2012年开始的时候,从发电上一定是亏的,但是国家决策不会只看眼前、更不会只看单一成本。


一要看未来。


即使在全世界都不认可光伏、光伏企业极为艰难的时候,中国也没有放弃,反而加大对光伏的投入,认定科技的进步一定会大幅降低光伏发电成本,一定可以成为比火电成本更低、比水电更有潜力、也更加环保可再生的未来能源,这一点已经在今年得到验证。


二是要支持落后地区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要脱贫首先必须有产业,决不能靠中央拨款救济,那样只会毁了一个地区未来发展的希望。去年疫情期间,美国印钱发救济金,失业的收入甚至超过工作的,恶果已经呈现。


塔拉滩建设后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投资以及更多的就业岗位,比如太阳能板清洁员、电站维护员等等,当地人民有了收入可观、稳定的就业,还带动了更多的配套产业,靠努力实现脱贫,这才是中国脱贫能够取得巨大成绩的根本。


这个光伏电站的建设,还减少了30%的地表水分蒸发量;太阳能板清洁,还为下方的土地提供了稳定的水源。于是在一块块太阳能板之下,慢慢的草长起来了,土壤被改善了,还种上了雪菊、透骨草等高原作物。


甚至因为草势长得实在太好,高度已经影响了光伏发电,到了冬天还可能因为草高干燥引发火灾,于是又养起了牛羊,一个生态就建立起来了。


青海塔拉滩光伏发电站的“光伏羊”


一个光伏发电站带动起了这么多的就业,鼓励劳动者自食其力。西北起来了,中国才有可能说实现共同富裕,这是关系到国家立国之本的根本宏愿。


三是支撑国家全球战略,破除石油霸权。


中国必须要向境外施加影响力,丝绸之路就是关键,对国家和地区发展而言,能源是最基础的需求,有了能源其他产业才有了支撑,甚至荒漠也能有足够的水源。


从中国西北再向西,是中亚、是中东甚至是北非,那里的气候条件跟中国西北相似,即然中国西北可以兴建光伏产业、可以改善环境,那这些国家也可以。


比如阿富汗,想象一下,如果在阿富汗兴建类似塔拉滩的光伏发电基地,阿富汗能不能实现国家的腾飞?更多的国家又能不能实现呢?


小镇之前提到过,工业的生产力是传统农业无法比拟的,而能源是工业化农业的根本,有了足够的、可再生的能源支持,一座座“立体农场”对于水资源的利用将是革命性的,从此饥饿将彻底远离这些饱受战乱和荒漠困扰的国家。


这样的未来面前,任何一个国家都会好好考虑到底选择谁做朋友。


更不要说我们一再说的打破石油霸权的决心。


四是支撑国家战略工程建设,支持中部、东部发展。


比如特高压输电网,中国当然不可能全国建设特高压网络,也没有必要。


但是无论是西电东送又或者向中亚甚至丝绸之路沿路国家输送电力,特高压骨干网络都是必须建设的,建设就必须有所依托,这个依托必然是建立在沿路充足的电力供应上。


我们要有未来眼光,现在西北的光伏发电从功率上远远不如火电,但是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西藏广阔的土地,就是巨大且永恒的太阳能来源,不需要10年,可能5年之后生产的电力就不是普通输电网络可以支撑的。


国家战略级基础设施必须着眼于10年后的未来,就在上周7月15日,世界上首条主要输送风光新能源的“青豫特高压”输电满一周年,这条线路就成功破解了昨天那位演讲者说的光伏供电不稳定的难题。


青豫特高压


这条草原“天路”每天输送3000万度电,供应的电力极大缓解了中原大地缺电问题,更能支持青海光伏、风力发电利用率保持在95%左右。


这还仅仅是开始,预计到2023年底,随着青海光伏发电的扩大,这条电路将可以实现满功率运行,每天输送相当于1/3个三峡大坝发电量,可以支撑1/8个河南省的用电。


五是根本改善环境,将西北建设成塞外江南。


过去几十年,中国几乎是唯一为全球绿化做出巨大贡献的国家,光伏产业也在改善整个西北,靠砸钱恢复生态,没有产出的事情注定不可能迅速扩大。


而光伏不一样,正如上面所说,光伏发电站的建设,减少了蒸发量、草长起来了、“光伏羊”养起来了,整个生态也彻底改变了。想象一下这样的美景遍布西北,将是何等壮阔?



更大的价值还有很多。


仅仅从减少碳排放上讲,煤炭的清洁利用现在肯定比光伏更加有效,但是如果从发展潜力、未来以及各方面的带动上,煤炭终归远远不如光伏。更不要说煤炭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燃烧是最可惜的巨大浪费。


就业带动上,煤炭的清洁利用,无论是微矿分离、液化还是制甲醇,门槛都太高,注定只能是大企业得利,很难实现外溢。


过高的技术门槛、大企业的集成生产,意味着很难贡献类似太阳能板清洁的劳动密集型就业;煤炭的利用也可能带动向澳大利亚等国进口煤炭,这跟中国的对外战略也存在冲突。


因此,在产业发展上,中央已经定调了未来电力结构,2021年3月,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明确指出“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控制化石能源总量,着力提高利用效能,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什么是大势?这就是大势。


不明大势,执迷于自己小世界的,不仅仅是普通人,也包括很多看上去层次很高的人。比如昨天那篇的演讲者,为了捧自己的煤炭技术,对光伏大肆贬低。这种贬低并不能为自己的技术换取更多支持,只会有反效果。


如果是小镇去演讲,一定会着重描述光伏在未来的美好前景,然后转到目前电力结构的现实难题,再提出自己的技术有利于在这个关键的过渡期发挥更直接的作用,想说的都说了,也不会引起光伏、电动车等支持者的反感。


不盲目树敌,做好自己的事,这就是说话的艺术。


今天从正面讲了下决策,结合昨天的反例,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政策制定过程,能够自我分析政策,把握好自身和大势。


其他文章推荐


■  “科学”背后的政治布局

■  暑假托管背后的利益和改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