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旧剥削,重塑新世界
老子有言“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讲的是事物发展到了极限,就要走向反面,世间各种矛盾都是“对立统一”的,任何一方面都不能孤立存在,而需要相互依存、互为前提。并且矛盾的双方可以相互转换,这就是老子的另一句话“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任何国家的政治体制、人文思想都深深地扎根于历史之中,正因为中国几千年前就具有如此深刻的哲学思辨,中国才能够成为唯一传承并且将马克思主义发扬光大的国度。
在国家发展上,中国的决策层一直继承了这种矛盾转变的理念,我们称之为“危机”。这也使得我们在十几年前就提出来要进行发展模式转变、要保护自然环境,也才有了我们今天可以扛起“碳中和”大旗的契机。
所谓危机,讲的就是危中有机、机中有危,绝不可只看到其中一面而看不到另一面。只看到机遇忘了危险,就会盲目而行、错失转型窗口;只看到危险而看不到机遇,就会陷入悲观,停滞不前。
讲这个道理,是为了更好的讲讲最近的三件大事之二:中美元首视频对话、中美气候联合宣言。
这是改变未来世界格局的关键,我们已经见证了世界历史的关键转折点,未来走向何方,取决于中国、美国以及世界人民。
先说第一件事:中美元首视频对话
小镇前天发了一篇文《中美博弈告一段落》,大概总结了下小镇过去几个月对于中美博弈的看法,那就是越想合作越要激烈对抗,考验的就是谁更抗压、谁更需要对方,但是最终还是要阶段性妥协的。
但是妥协仅仅是上个阶段的结果,并不意味着对抗的结束。中美之间从过去的“以中国让步的互补共生”必然要走向“竞争合作”乃至“对抗博弈”,至于对抗的结果是彼此妥协,还是“新冷战”,中国和美国任何一方都说了不算,需要双方的智慧。
我们一定不能一会陷入激烈的对抗情绪,一会又开始考虑退让妥协。斗争和合作是矛盾的,但更是相互依存的。
在中美元首视频对话后,拜登有这么几句话:
“美方不寻求改变中国的体制,不寻求通过强化同盟关系反对中国,无意同中国发生冲突。”
这句话需要好好解读,绝不能只看表面意思,更不能放松警惕,一定要明白,中美走向进一步的对抗是不可避免的,其核心根源在于美国需要剥削中国,这是美国的金融资本主义特点所决定的。
什么意思?
我们需要调整一个理念,那就是“欠债可以不还”。
我们很多人经常会犯的一个认知误区,就是把国家拟人化,拿个人的思维和生活经验去套国家,也就有了很多奇奇怪怪的想法,什么美国内部斗争、站队等等,甚至还有的说什么国务卿插手美国军队这样可笑的事情。
这根本是因为绝大多数人不可能了解国家是怎么处理国与国的关系,也基本不可能有国家博弈的经验和思维。上面这种说法也就非常吸引眼球,很符合演义的套路,但是小镇必须要说,这种想法是错的。
比如说“欠债还钱”。
这对于个人之间是当然的,毕竟还有法律和国家的约束,也有社会道德和市场运行底层机制的制约。
对于一般国家尤其弱国当然也成立,因为能借出去钱的,不是小国,如果敢欠钱不还,一样有国际力量去限制,比如进行贸易限制、要求该国低价让渡资源、甚至直接扣押该国领导人等等,这都可以做到。
但是对于大国,尤其是世界霸主,这就不成立了,比如美国。
美国欠的钱多了,美国就是用印的美元去购买全世界的资源,在一般进出口上美国当然是大大的逆差,但是花出去的美元,大多数国家要么用美元去买其他东西,花不出去的还是只能去购买美国的国债。
美国人甚至还能把美国欠的钱包装成金融产品,再转卖出去,这简直就是欠了人家钱不但不还,还能把欠条抵押出去。结果美国明明贸易逆差,但是在资本上却是美元流入国。
这种操作,根本不是个人更不是一般国家能够实现的。
至于为什么美国能实现,这与资本主义的进化有关,更跟美国当前的金融资本主义和美元霸权有关,在此不展开了。
大家现在只需要知道一点,美国现在整个国家政治、经济运行的基础就是“欠钱可以不还”,但是这个体系遇到一个大克星,甚至可能是唯一的克星,那就是中国。
中国是全世界工业生产能力第一的国家,也是实体产品出口最多甚至是主要的国家,美国高度依赖中国的商品生产,物资大量从中国进口。
这就导致,在商品进出口上,美国对中国逆差,中国获得了大量的美元;而中国自主的人民币汇率、独立的金融体系、强大的经济底盘,使得中国能够承受大量的美元涌入,甚至还能作为一种武器;尤其中国还在搞一带一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将更多国家拉近中国,甚至还在同欧洲构建更加密切的关系。
这对美国来说,是绝对无法容忍的,更是这套“欠钱不还”的金融资本巨头们无法容忍的,这是中美根本的矛盾,除非中国放弃金融自主。总之,这矛盾是不可能调和的,还会随着中国越来越强大、中国的金融体系越来越发达、人民币越来越国际化而更加激烈。
更何况,对于美国而言,欧亚大陆的联合更是不可容忍的,更是一定要压制中国、削弱欧洲、破坏中欧联合,这是美国处理国际事务的基本内核。
在这个内核下,美国人深入中东,撤走的时候也要给欧洲留下一个大大的烂摊子,在中欧之间插上一个个毒地,迟滞中国的“一带一路”,打断欧亚关键链接点。
既然如此,我们就必须明白,这一次的对话,就不能认为是中美和好了、中美不斗了。
我们更应该提高警惕,把这次对话视作美国一次务实的妥协,但更是未来更长期、更激烈博弈的开始。
在小镇前天发文后,有读者留言说美国会不会放开对中国的打压,会不会开放芯片?
小镇说:当然不会。
美国这套“欠钱不还”的底气,就来自于科技实力、军事实力、金融霸权,这三个是美国的基本盘,美国一定会捍卫到底。
而芯片就是中美科技、军事博弈的焦点,更牵扯到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消费。
小镇曾一再强调消费市场的重要性,需要再次提一下旧文《日本的小算盘不可能成功》,举一个例子,现在市值已经突破2.4万亿美元的苹果,苹果很重要的手机业务,此前已经被华为渐渐追上并且已经形成了压制的趋势。如果没有美国的芯片管制,经过这些年,起码在中国,华为肯定已经超越苹果了,那么全球呢?
这仅仅是一部手机,还有其他的呢?当消费市场被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占据,改变的不仅仅是一个企业,更是国家力量和全球格局。
所以,我们回过头来看看拜登的这句话:
“美方不寻求改变中国的体制,不寻求通过强化同盟关系反对中国,无意同中国发生冲突。”
第一句,“美方不寻求改变中国的体制”
在小镇看来,这是美国放弃过去几十年曾经盛行的,可以将中国改造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加入美国领导的世界秩序,成为类似欧洲、日本、韩国这样的次级国家。
这一战略在美国已经诞生并且执行了上百年,从清朝以中国赔款支持中国留学生赴美、到改革开放后拉中压苏,再到后来种种动作包括同意中国加入WTO,这一派的力量起到了关键作用。
现在呢?经过近十年的反复博弈,国内从整体上已经不再一边倒的崇尚美国,那些宣称中国要变成美国的声音也成了小众。中国的不断进取、美国对于中底层人民的剥削,让开眼看世界的中国人更普遍的醒悟了。
美国人种种舆论攻势、颜色奉命、香港等多地的小动作,基本都被挫败了,几十年前就证明了美国别想通过武力在中国周边取得任何优势,更何况现在中国军力正在迅速接近美国。
那么,务实的美国人当然会放弃改变中国的体制,但同时也相当于放弃了让中国成为美国体系的一份子,那么接下来就是两个独立的国家之间的事了,是合作还是博弈又或者对抗甚至“新冷战”,就需要重新思考了。
第二段,“不寻求通过强化同盟关系反对中国”
这句话其实是警告中国,正如上面所说,打破美国“欠钱不还”的国家底盘,很重要的就是中欧联合基础上整个欧亚大陆的团结。
这里美国人说“不强化同盟”,我们真的相信美国会放弃强化同盟吗?美国一定会强化,而且还会离间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关系,这是根本不用怀疑的。
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可以把这句话视为烟雾弹,是想麻醉中国,误导中国,希望中国别把美国强化同盟关系认为是威胁中国。
更甚至,会逼迫中国,质疑中国加强实质的同盟关系是不是在针对美国?又或者拿这个去威胁其他国家。
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不要被迷惑,在加强同其他国家友好关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更要注意我们的宣传口径,不能给美国口实,毕竟我们还处于下风,更需要稳妥的积攒力量,绝不能给美国插手的机会。
第三句,“无意同中国发生冲突”
什么叫“无意”?为什么不直接说“不同中国发生冲突”或者“避免同中国发生冲突”?
“无意”说白了,就是美国不想冲突,这是因为美国没准备好或怕亏了。但是机会合适了、有赚头了,那美国大可以冲突一下,大不了控制烈度。
总之,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认知,未来怎么做?
第一:要稳妥的打破美国“欠钱不还”的底气。
第二:增进同欧洲的关系,一定要把欧洲拉近中国,在对美国方面,中欧是存在共同利益的,我们要做大共同利益,让利益大过美国能给的、大过中国可能对欧洲带来的损失。
第三:我们要调和好欧洲日韩等可以争取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拉近欧洲日韩,但不能放弃发展中国家的基本盘。这些基本盘是中国的过去、也是中国的理念所在,更将为中国打破美国旧体系提供必要的市场和战略余地。
从上面的角度,我们就可以重新思考中美关于碳排放的联合宣言,思考中国对于碳中和的规划布局,思考在碳中和的背景下,中国如何平衡欧洲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又该如何增进同欧洲的联系。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将是极为重要的一环。
其他文章推荐
■ 中美博弈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