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不能卡美国的脖子?
现在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说法,看到华为以外觉得中国牛了,一看华为顿时感受到被卡脖子的痛苦。
客观的说,中国目前还不如外国的领域还有很多,毕竟外国指的是中国以外所有的国家,但是这几年让我们感到刻骨铭心的莫过于芯片。
今天就来剖析下卡脖子是如何出现的,根源在哪?如何破解?以及最关键的,我们能不能卡美国的脖子?
首先强调一点:国家间协作仍然是高效的、也是人类必然的未来。过去几十年全球化对全人类带来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远胜过去的任何时代,虽然美国在全球化的过程中获利最大,但是也有很多国家获利,尤其是中国。
跨国协作、全球化,论其本质就是传说中全人类共同修筑的通天塔;以至于惊动了上帝,于是上帝改变并且区分开了人类的语言,让人类因为语言不通而彼此分离。
在全人类团结一心的时候,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必要什么都发展,这样非常没有效率,也是对本国资源的巨大浪费,尤其对后发国家而言。
正是基于全球化的逻辑,才出现了不同国家擅长领域的分化,而这也是中国如今被卡脖子的源头之一。
某国产品牌新能源汽车的全球研发布局(图片摘自PPT,部分国家地区标注有误)
被卡脖子的另一个源头则在于后发国家优势。
后发国家的优势,就是知道前面的路该怎么走,相比发达国家还差什么,哪一块更容易突破,而中国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系,既然集中力量,就意味着有所取舍。
所以在中国开始追赶的时候,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到了更加立竿见影的领域,随后逐渐向其他领域拓展。
当时,中国将资源集中在两块,国家层面资源聚焦在解决国家安全的尖端技术、大型计算、航空航天等领域;而民间则聚焦在能够更快致富见到效果的领域,直白的说就是能最快卖出去的东西,比如衣服鞋子、后来的白色家电、再后来的汽车手机等等。
这是国家必须选择的。
确实,当芯片技术刚刚开始的时候,中国和全世界差别没那么大。但是芯片技术想要获利,需要的周期太长、投入太大,以中国当时的情况,是不可能投入巨大的力量发展芯片的。
不是没有看到芯片未来巨大的发展,而是中国有更急于补上的欠账,而芯片在当时看来即使出现巨大突破也是以5年、10年计算的。相比之下,实现国家的工业现代化更加急迫。
正是在这个思路指导下,中国聚焦了能够更快见效的领域,包括从最底层的销售、组装开始向上游拓展,逐渐完成对整个产业链的占据。
中国之所以没有所有的都抓,也是基于判断美国的霸权地位短期不可能动摇,更没想到中国竟然这么快就已经威胁到美国的霸权地位,现实比预估整整提前了近10年。事实上在十几年前中国已经发现中国的发展速度超过预期,已经开始对芯片等关键领域开始攻关。
美国人不是蠢货,不可能真的等到中国真正发展起来,于是中美贸易摩擦开始了,芯片成了美国遏制中国的一大关键,这就是卡脖子的由来。
芯片的确卡脖子,但是我们更应该分析到底是芯片产业的哪个环节卡了脖子。
一点点梳理下去,实际真正卡了中国脖子的就是光刻机,这是一个非常小的门类,全球一年的总产值也才不过几百亿美元。如果不是因为制裁,中国是没有兴趣投入这个领域的。
接下来需要进一步深入,在光刻机领域,中国又被卡在那里。
90nm以上中国显然没有问题,从目前看卡住中国的就两关:
能够生产28nm的DUV光刻机,以及生产7nm及以下的EUV光刻机。
EUV我们暂时做不到,但是对除了手机以外的产品,7nm以上已经足够了,甚至28nm就能够解决大多数的需求。而中国已经突破了28nm芯片制程用光刻机技术壁垒,这一技术也可以用于7nm芯片生产。
确实,在芯片业界还有很多人表示悲观,但是需要注意这是因为他们看到的是国际最先进的工艺,中国现在当然不足,但是如果问他们对于3、5年后有没有信心,结论就截然不同了,这里可以看一下旧文《还有多久,我们才能打破封锁?》。
说完中国,也说说美国。
美国有没有被中国卡脖子呢?
当然有,而且卡的更难受,是从技术、工艺、市场全方位的卡,以至于欧洲都已经放弃了抵抗,开始寻求其他路径。
说的就是光伏产业。
就在前天,美国参议院在夏季休会前通过了一项3.5万亿美元的预算计划,其中一项就是“禁止太阳能及其他可再生能源项目使用来自中国的材料”。
但是这真的是毫无力度的抵抗,光伏行业和新能源产业的定价权已经逐步转移到了中国。尤其是光伏产业。
事实上,中国光伏行业遭受欧美制裁的次数,比半导体行业更多,但是基本没影响,甚至制裁都影响不到行业龙头的股价。
这里面的关键就在于中国光伏产业的不可替代性。全球97%的硅片产能在中国,美国本土甚至没有多晶硅厂商,无论拜登提供多少补贴,都不可能在完全不用中国技术和产品的情况下发展光伏产业。
更可怕的是,仅仅在5年前,中国硅片产能还不到全球的30%,而中国仍在更大规模扩大硅片产能。
位于宁波的、国内最大的滩涂光伏电站(30MW)
美国也很清楚,推出这些补贴政策实质也仅仅是表达政治正确,表达一种“美国可以输但是得保住体面”的态度。
这里要说一个定律,被产业界公认的莱特定律:产能每增加一倍,成本下降15%。
中国的光伏产能正在不断的翻倍,成本飞速下降,而中国吸取了半导体被卡脖子的教训,在光伏产业上早在十几年前就在整体推进,已经完成了全产业链的中国化。仅仅从成本上看,任何不在中国生产的太阳能电池板,都不具有市场竞争力。
这种优势可怕到,即使对中国光伏征收100%的惩罚性关税,这些国家的国产货也斗不过中国货。
以至于现在欧洲已经放弃,中国货便宜就用中国货好了,毕竟也得实现能源转型,至于别的,搞搞环境税得了。
从半导体和光伏两个行业的不同可以看到:
中国被卡脖子的地方没有想象的那么多,美国被卡脖子的也不少,我们并不是没有招架之力,而是在跟美国有来有往。
而美国封堵中国,反而逼迫中国将半导体向类似光伏行业行业转变,实现全产业链中国化。
比如光刻机,之前之所以不发展,一方面确实ASML优势太大,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产业规模太小、产品成本高、参数差、做出来也卖不出去,自然就没有投资没有研究。
但是因为美国的封堵,使得研发光刻机已经不是市场经济行为,而是国家战略安全,一定程度上有了“两弹一星”的性质。那还有啥好说的,干就是了。
原子弹、氢弹、导弹都没限制住中国自主研发,光刻机就能限得住吗?
反而是欧美为数不多的一块可以通过贸易保护、压制中国自主研发的领域,被特朗普的制裁给破了。
那么接下来,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在半导体、光伏、新能源以外,还有什么未来产业,我们可以提前布局,当这样的未来行业越来越多的被中国掌控,以中国庞大的生产力,完全称得上未来可期。
对个人来说,这样的领域就是一个个宝藏。
其他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