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1
2
1'"
3
1'
4
kN
5
朱令
6
张靓颖
7
抖音
8
朱令去世一周年,清华学子控诉清华在朱令案中的冷血和无耻
9
@亘古
10
百度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1
2
1'"
3
1'
4
kN
5
朱令
6
张靓颖
7
抖音
8
朱令去世一周年,清华学子控诉清华在朱令案中的冷血和无耻
9
@亘古
10
百度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宾曰语云被法学教授投诉:严重侵权,“违法犯罪”!
京东Plus的隐藏特权,很多会员都没领取,白交了会员费...
呼吁四川大学澄清:1998年1月,川大有多少个“姜涛与爱人程月玲”?
二湘:朱令去世一周年,清华学子控诉清华在朱令案中的冷血和无耻
多长高8厘米!国内知名专家首次公开“追高秘笈”!担心孩子长不高的家长速来!
生成图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查看原文
其他
当局者迷,旁观者晕
Original
镇长本人
大树乡谈
2022-04-25
收录于合集 #个人发展
28个
- 1 -
都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其实未必。人与人、行与行差别那么大,搞清楚自己的世界都已经不容易了,又何况别人的呢?现实中往往是当局者迷,旁观者也未必清楚,甚至双方互相误导。
就拿最近比较热门的说:互联网大厂裁员,冲击到不少人。
有不少留言询问:互联网是不是不行了?还要不要学计算机?以后的计算机是不是变成“天坑”?
当然有人想离开,也有人想进来。
正如小镇昨天在《
有的放矢,不能南辕北辙
》反复说不要人为设限,更不能把专业当成职业。未来人类社会变化速度越来越快,几年一小变10年一大变,我们的寿命确实更长了、退休更晚了,意味着每一个人都要做好一辈子做2、3份职业甚至更多的准备。提醒一下,小镇这里说的职业可不是在公司间跳槽又或者在体制内换换岗位,而是更加大幅度的调整。
而这种调整更要搞清楚舆论与现实到底有几分相近。比如互联网裁员这事,就有太多谬误。
互联网大厂的确在裁员,裁员的规模也确实比往年动作大了点,但这很正常,不必惊慌,更不要被网络的声音误导。互联网行业的人,在互联网的声量本就异于寻常,看看去年房地产、教培,不比现在的互联网行业惨?网络上的声量有这么大吗?
从去年开始,互联网进入转型期,过去流量、融资、砸钱的逻辑行不通了,互联网行业要从饱和式攻击开始收缩,就要考虑怎样把自己手头的业务真正做成生意而不是用来融资的噱头,自然要考虑性价比和盈亏投入。过去盲目开展了大量与主营无关的业务,一直不赚钱、还大量消耗,在现金为王的当下,裁撤是自然的事。
更何况,正如学计算机不是只能做编程一样,互联网公司大多数人也绝不是程序员,哪怕是以算法闻名的公司比如字节,程序员占比也不会太高,能有三成就很高了,这还要包括泛程序人员。
互联网企业也是企业,照样有大量的业务和职能部门,只不过因为互联网的属性所以有所不同,比如一般建立了更为系统的政府事务和公共事务体系,有契合网络业务的更为庞大的营销、运营以及客服团队等等。
这轮大规模裁员,到底裁的哪些职位占比更多?看到程序员被裁就觉得计算机专业不行了,那为什么人事财务被裁了不会觉得人力资源和会计专业不行了呢?
小镇今天还得捅破一个互联网界的大谎言,那就是996,互联网行业在互联网上太活跃了,就不容易搞清楚一个基本的事实:互联网公司到底是谁在忙?有多忙?
很多人非常忙、压力很大,尤其侧重业务抗经营指标的,比如阿里著名的销售铁军,又比如一些重运营的行业比如共享单车又或者社区团购等等,这些一线的人确实非常辛苦;一些负责风控、客服、内容审核的也很辛苦,这些部门不直接产生效益,往往在互联网公司内地位不高、两头受气,比如最近猝死的并不全是程序员。
程序员的日子还是比较舒服的,因为脑力劳动想要浑水摸鱼、偷懒实在太容易了,怎么去监督?有多少程序员敢说自己工作饱和了,偷懒时间少于工作时间的三分之一?
无论干啥都是打工人,这些话不多说了,只是希望大家看到一件事,多揉碎了想想。
- 2 -
计算机未来会怎样?互联网未来会怎样?
先说结论:小镇仍然坚持认为计算机是普通人最好的选择之一,要相信国家不会盲目决策。国家越来越重视数字经济,退一万步讲,就算现在的移动互联网最终不行了,但下一个巨大的风口仍然大概率诞生在计算机领域。
互联网从来就不是计算机的全部。比如在欧洲,吸纳计算机就业最主要的行业不是消费型互联网而是高端制造业,这与欧洲在数字伦理方面更加保守、各国相对分散难以配置消费类巨头有关。
计算机当然不会衰落,但同样的话依据截然不同。
有些培训机构也在说,但它们目的是勾起人内心的焦虑,去更加主动的消费他们的课程,赚钱之后才不管有没有用。这些机构有很多误导人的话来佐证自己的观点,比如反问十几年后还会不会用微信淘宝等等。
这太静态了,没有抓住本质。我们现在照样住房子、也在盖房子,但是能说房地产业没有衰落吗?又能说学土木的还能像十几年前那样抢手吗?
一个行业未来到底行不行、能不能普遍高收入,绝不取决于以后还需不需要这个行业,关键在于增量和效率提升还有没有空间。
增量、效率,这才是行业的未来发展空间。
什么是增量?
还是拿房地产来比较,十几年前,中国城镇化率只有50%,人均住房面积只有18平,我们看到国外发达国家城镇化率普遍超过70%、人均住房面积达到50平,这就是增量空间,那未来几年一定会有大发展,政策能够影响的最多不过是半年。
但是现在呢?房地产相关行业在GDP的比重仍然非常高,接近30%,那自然是一个必须力保的行业,但是城镇化率、人口增长、人均住房面积已经到这了,很多宏观数据也发生了根本变化,居民的杠杆已经用到接近极限,增量空间还能有多少?很多城市尤其一线和四线及以下注定要很快进入存量时代。
存量竞争是最残酷的,需要一分一厘的扣成本,跟一战的堑壕战一样,拼死拼活阵线也很难变化。
这样的行业很多,比如生活中常见的共享单车,又比如已经开始的电商,又或者去大街上看看,看看乡镇隔几十米一个的小卖店,城市里百来米一个的理发店,这就是存量竞争。
存量竞争的行业不可能普遍有超过社会平均的收入。
什么是效率?
关键就是技术发展还有没有空间,未来还会不会有革命性的进步。为什么土木、建筑以及背后的房地产很难有大的变化,就在于核心的理论在几百年、几十年前就已经成熟了,的确在一些特殊工程上有了一些技术突破,但是这些技术使用一定是有限制的,不可能在平原盖个楼还要用到在高原开隧道和架桥的技术吧?
何况同样是盖房子,盖在北京和偏远山村,用作工厂、学校、证券大楼、科研大楼等等又怎么能一样呢?
计算机到现在充其量不过是刚刚要结束春天,即将进入更加富饶繁荣的夏天。
除了我们现在熟悉的消费类互联网,比如阿里腾讯字节美团等等以外,还有很多正在萌芽的参天大树,单单一个AI领域仅仅与传统行业结合就可以诞生庞大的新生世界:智能制造、智能交通、智慧医疗、智慧城市、智慧农业等等。还有区块链、大数据等等其他大树,未知的一定还有。
我们与其担心计算机不行了,不如好好想想未来到底是什么样子?自己又该做什么准备?
- 3 -
这个世界发展太快,已经超过人类一般的认知范围。比如对计算机,很多人一提起来就只想到编程、程序员,这些固有印象严重制约了人的发展。
有两个非常典型的误区:
一是觉得计算机就是编程,程序万岁,其他都不重要。
二是觉得计算机太技术了,没必要去学。
这两种看似差异巨大,但问题是同样的,就是把计算机等同于编程。
小镇认为,计算机更应该是一门基础学科,类似数学、语文,是撬开未来世界的必备的钥匙。
不需要每个人都去学习编程,编程也从来不是计算机的全部,而是应该好好学习计算机背后的思维,尤其是数据思维、认识世界的体系。
这种误解也包括在互联网行业工作的人。程序员往往过于沉迷于程序,但自己的能力并不足以达到一个可以仅凭技术发展的境界,而人往往有惰性,一两年不学习就会被新的语言抛下,长期停留在一个相对初级的层次,又如何能面对每年蜂拥而来、薪资成本更低、体力更好的年轻人呢?
非程序员岗位的问题在于不去学。包括搞关系的政府事务、公共事务、媒体公关,也包括后台的人事、财务、法务,同样还有与企业经营直接相关的业务、运营、投融资、战研等等,人虽然在互联网行业了,但是思想还停留在传统世界,并没有吸收数据思维去与自己的专业领域相融合。
其实数据思维并不复杂,就拿小镇分享公众号来说,小镇当然知道怎么搞流量,这并不难。
比如对每篇文章建立关键词索引,对比读者留言的意见偏向,再对比下核心的几个数据,比如阅读、转发、增粉等等,将这些数据与时间相关联,分析内在规律;查看后台的一些整体数据,比如关注的读者地区、性别、年龄分布等等,再结合一些研究报告,就能对自己的一篇文章发出去后的反应有一个比较准确的判断了。
说起来不难,但实际去做,并内化于心并不容易,而这也正是未来数字时代需要的个人能力之一。
- 4 -
到底该怎么办呢?
人生有很多选择,但选择绝不是一步到位,也不要妄想能够做到,选择最关键的是持续的动态调整,不断地采集外部信息、评估自身,不断去掉最差的选择。
在这个基础上,如果能在剩下地几个选择里选择相对更好地,那就足够了,太多的人往往是选了最差的那个还不自知。
还是拿本篇反复举例的计算机来说,小镇可以非常明确的说,至少未来几十年,计算机都绝不是坏的方向,甚至是比较好的那几个,但这绝不代表单单学计算机就可以了。
未来主要路径有两条:
第一条路适合对编程真正有兴趣、有能力的人:那就是不断专精程序,把自己搞成大牛,在各个行业内站住脚;
第二条路适合大多数人,也是机会更多的:那就是把计算机作为基础能力,与自己专长的领域相结合。
不要太担心互联网领域的人会来抢数字产业化的大蛋糕,这两个领域跨度很大,在传统行业钻研多年都未必明白,哪这么容易被跨界?反而是深耕传统领域的人,基于自己对行业的认知和积累,再加上一些从计算机学到的认知和思维,更容易实现跨界。
说到底,编程其实也没那么难,任何技术类行业都在想尽办法变得更容易被人使用,未来搞程序的一定会推出更模块化的编程工具,程序是可以重复使用的,只要有人写出来了,后面的人会用就行了。
到时候会编程可能就是理工科学生的基本要求了,而文科很多专业能不能利用这些工具也将截然不同。
真正难的是怎么和自己所长结合起来,就如小镇昨天曾经提到的跨界范例,一个人精通财算、熟悉相关法律、再加上会用程序工具、再了解一些行业情况,这样的人抢手的很,年薪百万并不难。
现实里的职业发展,跟游戏有些道理是相同的。对普通人来说,与其在一个领域死磕,不如在一个领域达到一定高度后,把节约的精力用在其他领域。
其他文章推荐
■
有的放矢,不能南辕北辙
■
未来社会治理体系:公务员将如何改革?
■
中美欧:未来能源、供应链与地缘之争
■
人生前35年的个人发展方法论
■
2022年中国房地产政策、房价及个人选择
如果喜欢,还请点赞、“在看”和关注吧
欢迎分享,让更多人发现“大树乡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title}}}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