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要嘲笑探路者

镇长本人 大树乡谈 2022-10-08

这几天,上海被太多人嘲笑,有很多段子,也有很多文章去谈。
 
上海的防控确实有疏漏的地方,但是更应该看到上海在探路,这是只有上海才有能力承担的重任。
 
新冠肺炎病毒仍然有太多不确定性,一定是未来若干年最影响全球的不稳定因素,我们已经严防死守了两年,全国很多地方、很多行业、很多企业主和劳动者都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努力。
 
中国防疫能够成功,有很多原因。比如我们的数字化技术应用的更加全面彻底,比如我们的组织能力更加强大,又比如我们有全世界最强的制造业。
 
但还有一个更关键的原因:中国人民对国家的信任和几乎无保留的配合。

武汉说封城,上千万人真就在家里待足了70多天,没有西方预想的混乱;天津、深圳、上海、郑州、长春、西安等等百万级、千万级人口的城市一旦需要,也都坚决执行下去了。
 
中国人对自身权利的让渡、对国家的信任,这是我们最大的法宝。中国人创造的奇迹,也极大地冲击到了西方固有的思维,越来越多的西方人正在反思,自由的边界到底在哪里?西方的道路是否真的那么完美?
 
中国的疫情防控政策绝不是一成不变的,恰恰相反,中国一直在想尽一切办法,在必须充分保护人民生民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对正常生产生活的影响。
 
上海就是冲在最前面的先锋、探路者。
 
能力越大责任越强。在过去的两年里,上海守住了中国的国门,为中国的经济运转发挥了巨大作用,上海政府、上海人民付出的努力对得起上海的地位。
 
2022年2月,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入境航班占全国总量的42.6%,而在疫情前这个数字大概是20%,上海极大帮助其他兄弟省市缓解了外防输入的压力。
 
2021年上海浦东机场出入境货运量占全国总量比重超过40%,是全国最主要的防疫物资通道,大量中国经济发展必需的物资就是从上海进入中国。
 
上海还承担了进口冷链食品全国总量的30%,负责进口冷链食品进入国内的第一道消毒,这当然非常难、任务非常重,但中国人的伙食必须保障好。
 
当然,上海能做到这些也是建立在全国的支持之上,没有全国的支持上海也不可能发展得这么好。但上海不是对立面,而是我们的兄弟姐妹,我们的敌人是疫情,不是上海。
 
这次上海已经穷尽了各种办法去尝试有没有更好的防控方式,这样的探索从结果上看可能不尽如人意,也确实出现了一些问题、付出了一些代价,包括上海人民在内牺牲很大。但是尝试和探索一定有价值,我们获得了非常多的关键数据,这些都将运用在国家未来更加科学、精细的防控措施上。
 
很多人说上海封得慢,说应该早点封,说不应该继续坚持原来的精准政策。但是难道我们真的不做尝试?难道真的一碰到事情就搞一刀切?
 
这就跟做题一样,同一道题不断探索和尝试各种解法本身就是必须要做的,就算最终证明错了,也让我们去掉了一个错误方向。
 
全国还能有哪个城市有足够的资源和能力,去为中国开路,并且能够承担试错的成本?而且从目前看,上海的探索显然是有效的,小镇经常在上海和北京之间往返,这两座城市虽然做法有些不太一样,但确实都做到了对生活最低限度的影响。
 
上海的探索目前还远远说不上失败,退一万步讲,就算真的失败了,我们反而更不应该嘲笑,因为这不是好事,这意味着我们可能真的只有全面封控这一条路可走,毕竟我们绝不可能让14亿人暴露在生命威胁之下。
 
如果真如此,我们又将付出多大的成本?
 
这次的探索已经有一个非常有价值的经验,那就是平时和应急状态的切换需要更加快速。
 
在平时状态下,上海的精准防控非常成功,在非常长的时间里几乎没对绝大多数上海人产生影响,疫情发生后小镇在上海累计待了也有一两个月了,除了戴口罩基本已经回到了疫情发生前的状态,甚至进出一些场所都不需要扫健康码。
 
这些经验已经在向全国推广。
 
我们需要完善的是,什么情况下我们要从平时状态切换到应急状态?
 
比如当我们发现已经不掌握确诊底数,查不清楚所有的传播链条,总有确诊发生在管控以外等等。当这些情况发生的时候,就要果断升级防控措施,开展更大范围的核酸普查,在最短的时间内坚决清零。
 
冷静思考、实事求是、动态调整,这才是我们必胜的法宝。
 
相信上海的能力,用不了多久这波疫情就会被控制住;更相信这次以后,上海乃至全国的精准防控能力必将有更大完善。
 
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未来也一定会出现其他问题,但每一次解决问题都在提升我们的底蕴,只要不躺平,办法永远比问题多。

其他文章推荐
■  当局者迷,旁观者晕
■  中美欧:未来能源、供应链与地缘之争
■  人生前35年的个人发展方法论
■  2022年中国房地产政策、房价及个人选择

如果喜欢,还请点赞、“在看”和关注吧
欢迎分享,让更多人发现“大树乡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