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才有希望
前几天,小镇在《中央部委公务员的待遇与发展》里聊了下中央部委公务员的一些事情,其中提到了工作压力比较大,猝死都有些习以为常,比如有的司局,这些年已经发生了多起猝死危机,只有1位最终救回来了。
就有读者留言觉得不可思议,觉得互联网才是猝死的高发区。事实上,对年轻人来说猝死并不遥远,这是一个典型的认知偏差。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定:平时身体健康或者看起来健康的,在出乎意料的短时间内(一般是6小时内),因自然疾病突然死亡即为猝死。
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显示,在我国,预估每年有54.4万人逝于心源性猝死,非心源性的大概是心源性的四分之一,累计一年大概70万人猝死,大概人口比例是每年万分之五,猝死人数远超自杀、交通事故、白血病等等,而且呈现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超过40%猝死的成年人小于40岁。
这个数据已经被很多研究证明,比如美国曾经在2005年7月1日到2006年6月30日监测中国北京、广州、克拉玛依、盂县等四地67万余人,其中284人被确认猝死,猝死发生率为万分之4.18。
就算比较发达的地区,猝死率也并不低,比如美国平均是每年万分之10;即使是我们认为比较轻松的丹麦,28到29岁年龄组猝死率也达到了每年万分之0.4;法国每年有4-5万成年人死因是心脏骤停或猝死,达到人口比例的千分之一;而即使在北京,根据《北京市城区居民心脏性猝死发生率的检测研究》显示,20多岁到40岁的男性心源性猝死率也基本在每年万分之0.4。
换言之,就算在发达地区、年轻人群体,每年每10万人最少也要有4人猝死,这还不算没有列入统计、及时发现抢救回来的。
小镇工作这些年,周围认识的猝死者也有近10位了,全部都是非互联网行业。当然小镇不是说互联网不忙,更不是说给的钱多就可以容忍猝死。
但事实是互联网从来不是加班最严重的行业,甚至都排不上前列,就算是加班最严重的大厂,多数人7点也下班了,更不要说上班时间本来就晚。真正加班最严重的是流水线工厂、是灵活就业人员、是一线的警察和医务工作者等等。
为什么我们会觉得互联网加班严重、容易猝死,说白了不过是网络声量的问题,其他行业很少被关注。说句残酷的,互联网大厂猝死率在全社会都属于相对低的,大多数人面临的猝死风险远高于互联网大厂。
说清楚这个事实当然不是今天的重点,最重要的还是要想办法解决。现在社会压力太大、生活不健康,国民普遍健康程度已经到了很严重的程度,猝死的风险越来越高。
对一个普通人来说,绝不能认为自己年轻就跟猝死没关系,不管在任何行业都有猝死的风险。无论有再多的财富、抱负、责任,死了就什么都没了,而猝死意味着完全没有任何准备,甚至留不下半句遗言。
都市里从事脑力劳动的猝死率更高。
脑力劳动绝不同于体力劳动,倘若是体力劳动,一旦累了整个身体会发出非常多信号,比如肌肉酸痛、无力、极其强烈的疲劳感,逼着人必须停下来休息才行。
相比体力劳动,脑力劳动的危险之处在于大脑不容易感知到累,而身体也会因为其他部位活动较少更不容易感觉到疲劳,这就导致脑力劳动者非常容易超负荷劳动,只有当工作完成后一瞬间,才会觉得身体特别疲劳、手脚冰凉、心慌。
为什么这些年很多年轻人出现了以往老年人才会出现的病症?比如脑出血等心血管疾病,核心就在于用脑过度,本来大脑每天就需要消耗人体四分之一的氧气、三分之一的糖类,这些全都需要靠血管供给,现代人用脑远远超过古代人平均水平,而大脑绝不可能在几十年内充分进化。
这就导致在城市里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大脑每天都在承受达到极限的压力,大脑内部又缺少神经系统,就算大脑已经很痛苦了,我们也感觉不到。等我们能感觉到的时候,往往已经是大脑血管破裂的时候,比如头晕、意识模糊等等。每一次都可能是猝死。
更加严重的是,由于各种原因,很多人盲目、过度健身,轻信什么大脑疲劳以后运动下会更加轻松等等,一个个坐办公室的无论公务员、公司职工还是程序员,一到休息的时候就去跑步健身,觉得大脑休息了就接着工作,这真的是要命的事情。
一定要明白,中高等强度的运动也需要消耗精神力,脑子根本没有得到休息,更不要说很多人运动的时候还要听音乐甚至听各种课程。
能怎么办呢?
第一, 不要迷信自己的意志力,该休息就休息。
人的精神是无法超越肉体的,短暂的坚持的确可以克制肉体的需求,但是长期绝对做不到,千万别迷信所谓的成功学,非得逼着自己一天努力十几个小时,每天4点起床跑步、5点看书、6点工作,这样就是找死。
一定要注意保护身体,不抽烟少喝酒早睡早起健康饮食,这些都是真正的真理,当然不容易做到,但尽量有个数,别太过头。比如每周饮酒总量控制在自己酒量的2倍以内、两次喝酒至少间隔1天、每次饮酒到酒量的七成以内等等,都可以大大降低风险,毕竟对男性来说饮酒真的是少有的放松精神的途径。
第二,运动一定要适量。
不要觉得跑步6、7分钟跑一公里很慢了,甚至觉得一次跑步怎么也得5公里、10公里起,更甚至做各种强度很大的无氧运动,最关键的千万不要觉得自己是脑力劳动者、所以健身是休息。
这真的是大错特错,真正健康的运动应该是生活化的,比如隔几个小时做做简单的拉伸运动,休息的时候散散步,周末去公园转转,感受下鸟语花香。这样的才是对精神、大脑还有身体的放松。
健身当然可以增强身体的底蕴,但前提是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强度,让身体有机会变强,而不是雪上加霜。
任何健身的原理都是对身体造成破损,然后身体修复不断变强,但是当一个人底子并不怎么样,已经很疲劳了,还要去做破损性的运动,这岂不是自虐吗?
而且看短视频、小说、综艺、电视剧等等也不是在休息,仍然要消耗大脑,尤其短视频,会导致意志力和关注力极大消耗,刷久了人只会特别疲劳。
第三, 一定要重视身体发出的细微信号。
猝死并不是一切都正常,然后突然死了,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身体早就有了先兆,这就是一种慢性疾病,只不过终点是突然的死亡。
小镇不是医生,每个人情况也不相同,小镇自己的方式也未必适合大家。但有一条,一定要注意自己身体的不舒服,任何不舒服都是警示,如果类似的不舒服频繁出现,一定要重视起来。
这些征兆比如疲倦、困顿、头疼、心律不齐、心慌等等,一旦出现了好歹站起来活动活动,喝喝水放松下,工作是干不完了,身体第一位。倘若出现了胸痛、呼吸困难、心绞痛等等,一定要去医院。
大家生活不易,很多事也是身不由己,疲劳作战在所难免。但起码重视起来,尽可能不在疲劳的时候过度劳累,至于跑步、健身、撸铁等等,奉劝大家谨慎为好,尤其是工作压力大、太久没有健身的人。
健康地活着,才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