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定要将战线推到西方世界的腹地

镇长本人 大树乡谈 2022-04-25

- 1 -

今天是第七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这个节日的设立就是要强化全民国家安全意识、维护国家安全,更是要提醒所有人居安思危,牢记“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虽然俄乌冲突仍然进行中,但坦率的讲,在可见的未来,中国被拉下水直接参与到战争的可能性极小。中国不追求霸权、在中国周边,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敢于同中国进入战争状态,也包括美国。
 
以中国强大的制造业实力,中国的军事力量空前提升。就在这周,短短三天内,18架次运20跨越8000多公里直线距离,越过2个北约国家,在土耳其短暂停留后将多套FK-3防空导弹系统交付塞尔维亚。目前全世界只有三个国家有能力做到。

23年了,当年南斯拉夫的血债,我们从没有忘记。
 
 

运20运送防空导弹抵达塞尔维亚。23年前,1999年5月8日凌晨,美国B-2隐形轰炸机向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投下了5枚精确制导导弹,3名中国记者壮烈牺牲,20余名使馆人员受伤。


中国的远洋海军也正在成型,更不要说陆军。在传统国家安全和军事意义上,中国已经立于不败之地。
 
但,中国军事家孙子在《谋攻》一篇是这样说的:“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又言“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所谓“伐谋”,在孙子那个时代可以解释为运用谋略挫败敌方的战略意图或者战争行为,但那是人和信息流动极低的古代,到了现代社会,国与国之间的博弈早就不仅仅停留在军事,而是渗透到各个方面,甚至是人的思想和社会形态。
 
用更加现代的词来形容或许更方便理解,比如:颜色革命、和平演变、舆论战、意识形态。
 
就如近、现代战争早就放弃实际占领某国领土,而是扶持傀儡政权,搞新旧形态的“殖民地”,既不必承担责任,还能毫无压力的大量吸血;而在战争形态上,直接发动军事行动更是下下策。
 
小镇在俄乌冲突刚开始,就说俄罗斯在世界主要大国中第一个下场,直接发动军事行动,无论最终结果如何,都说明俄罗斯已经衰败了,已经丧失了通过非军事手段捍卫国家安全和利益的能力。这次军事行动,俄罗斯无论能否达成目的都是战略上的失败,但也没办法,毕竟国力如此。
 
- 2 -
 
最近谈了很多网络舆论环境激化、疫情防控中出现的舆论乱象等问题。很多朋友留言问这背后是不是敌对分子使坏。
 
使坏这话说的太轻了,听起来就好像隔壁小孩看邻居不顺眼,拿起个石头砸窗户似的,实在是不足以说明暗战之严峻。
 
诚然,小镇一再讲对中国而言,国内才是根本,一切外部的干扰都是次要的,但小镇从没说敌对分子的破坏行动不存在,这种破坏行动也一定加大了中国国内改革和发展的难度,一定要注意区分。
 
在舆论战领域,美国已经有上百年的积淀,并且经过二战、冷战的打磨,在里根时代基本成型,在冷战后这柄神器更是在全世界掀起无数风雨,极大配合了美国的军事、外交、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行动,大大强化了美国的全球霸权。
 
我们有必要简单梳理下美国是如何打造舆论战系统的,这有助于我们真正明白我们面对的到底是一个多么强大的对手。
 
第一阶段起源:对阵纳粹德国
 
美国舆论战机构最早起源于威尔逊总统时期,1917年美国成立公共信息委员会,开始向国内外传播特定信息。到了二战,罗斯福总统成立了战争新闻办公室和战略情报局2个部门,这两个部门后来分别演化为美国新闻署、中央情报局。
 
在整个二战期间,美国初步探索了舆论战的组织形态和作战方式,基本是以对内和对外两个方向:

对内重点是坚定美国民众信念,传播美国的作战新闻、国家政策以及行动目标等,目的就是占据道义制高点,确保民众跟着美国政府走;
对外通过心理战对敌进行战略误导、打击敌方士气,进一步巩固道义制高点。
 
为了实现这两大作战目标,大名鼎鼎的某媒体电台就是在这一时期建立的,其成立目的和此后的工作重点,都是为美国政府输出意识形态、开展舆论战。
 
第二阶段成形:冷战美苏舆论战
 
截至目前,能够同美国在舆论战方面互有胜负的只有苏联,其他一切国家都差得很多,但最终苏联还是败了下来,苏联的解体并不是通过军事手段,而是从底层信念被瓦解了,是真正的“上兵伐谋”,甚至在苏联解体后,包括俄罗斯在内仍然傻乎乎的向美国拼命示好,这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威力。

1995年10月23日克林顿在纽约与叶利钦举行联合记者会,克林顿开怀大笑甚至笑哭了

 
当时苏联舆论战的核心就是共产主义理想,当时包括西方国家在内,全世界各国大批有志青年奔赴苏联追逐理想。而在很长一段时间,苏联无论在意识形态、经济发展还是民众生活待遇等方面都明显压制美国,现在西方国家很多人权、劳工待遇等就是来自于苏联的压力。
 
切·格瓦拉曾经说过一句话“我们走后,他们会给你们修学校和医院,会提高你们的工资,这不是因为他们良心发现,也不是因为他们变成了好人,而是因为我们来过”,就是一样的道理。

 

面对苏联在舆论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巨大压力,尤其核武器的存在,使得舆论战成为美苏交战的主战场,二战刚结束,美国就制定了对苏开展全面舆论战的作战方案。
 
1948年,杜鲁门总统批准了1945年就开始审议的《史密斯-蒙特法案》,授权美国政府可以对全球开展公共外交,成立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杜鲁门还签署了《外国信息宣传项目和心理战计划》,根据该计划组建了美国国家心理战略委员会,公开在海外开展心理战。
 
1953年,接任的艾森豪威尔将战争新闻办公室升级为美国新闻署,进一步在全世界扩散美国的影响力,此后实施了一系列行动,比如:
 
真理运动:面对苏联宣传方面的绝对优势,1950年正式启动,该行动强调避免使用一切“宣传”字眼,而是打造以“自由”为核心的理念对抗共产主义理念,并将美国认定的真理传播到全世界尤其是共产主义国家。其根本目的就是要营造对美国领导权充满信心的国际环境、削弱苏联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特洛伊计划:该计划原本为突破苏联对“美国之音”的干扰,失败后该计划提出要加强美国擅长心理宣传的社会科学人员,加大对社科领域的投入。由此,1958年美国国会通过《国防教育法》,明确规定要对美国亟待了解的区域和国家的语言、历史、经济、社会和地理进行研究,并给予经费支持。
 
类似的计划还包括:佩德罗计划、流浪者计划、脑电波计划、诺贝尔计划等等。
 
到了里根总统时期,美苏舆论战达到最高峰,美国当时处于下风。于是美国舆论战能力进一步强化。

1983年,里根签署第77号国家安全决策总统指令,正式确定美国开展公共舆论外交以维护国家安全,明确成立跨部门协调机制,要求美国国务院、国防部、中央情报局、新闻署、公共事务委员会、信息局、国际开发署、国际广播委员会等等一系列机构联合进行。
 
除了政府机构,该指令还要求媒体、高校、产业界以及其他非政府组织比如NGO等也要与美国政府的舆论战行动紧密结合。
 
在这一时期还出现了一个很荒诞的事情,1969年,美国和西班牙联合拍摄了一部电影《捷克斯洛伐克1968》,描述1968年苏联出兵占领捷克斯洛伐克的事件,这个电影属于美国对外舆论战的一部分。结果美国新闻署在美国国内放映了这部电影。
 
这一行为引起了美国参议员富布赖特的不满,认为这违背了《外交关系授权法案》规定的“禁止面向海外听众的关于美国、美国政策和它的人民的信息面向国内传播”。
 
1985年,美国开办了针对古巴播出的Marti电台,再次遭到美国参议员爱德华·佐林斯基的强烈反对,他认为给美国新闻署的资金不应该被用来影响美国国内舆论。
 
在爱德华·佐林斯基的推动下,1985年通过了《佐林斯基修正法案》,明确限制美国政府开展的对苏舆论攻势影响到美国本国意志。
 
至此,美国在舆论战方面就看成拥有了最强的矛和盾,美国得以对苏联展开全方位的舆论攻势。
 
第三阶段独大:苏联解体、互联网大发展下的独孤求败

当苏联解体后,美国的舆论战体系再也找不到对手,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理念被加入到这一舆论战体系,并在一系列行动中得到磨炼。
 
一方面,配合美国发动的一系列战争,比如海湾战争以及伊拉克、阿富汗、尼加拉瓜等局部战争,更形成了混合战、信息战、灰色区域作战等概念,成立了伴随军事行动的对民间的舆论宣传小组。
 
另一方面,舆论战作为独立力量在诸多地区开展以“颜色革命”为代表的意识形态作战,针对主要对手开展针对性的舆论打击。
 
这就是我们在舆论领域要面临的对手,很多人总抱怨为什么中国舆论战总是被动,关键就在于根本不在一个战斗层次上,世界霸权可不仅仅是GDP,而是全方位的强大。
 
- 3 -

中国已经成为美国舆论战的主要目标之一。
 
自从苏联解体、北约东扩、俄罗斯持续衰败之后,美国先后实行亚太再平衡和印太战略,更在2015年后逐步放弃了把中国纳入到美国领导的全球体系,不再试图搞“和平演变”,转为把中国视为美国主要战略竞争对手,2018年中美贸易战激化后,美国不断加速对中国的针对性布局。
 
比如2020年,美国众议院中国特别小组出台了《2020中国工作组报告》,通过大量调研分析中国当前的社会主要矛盾、文化特点、社会敏感话题等,确定了多项极有针对性的涉华议题,比如“领土主权”“人权”“隐私与数据安全”“宗教和少数民族”等,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新冠疫情”也是这一计划的重点议题
 
2021年,白宫发布了《2021财年国家安全情况说明:确保美国的安全与繁荣》报告,将“对抗中国的影响力”单独列出,并且拨付了历史最高的专项资金,专门用来“支持民主计划,加强安全合作,并在全球范围内协助一系列用于抵消中国影响力以保持美国全球领导地位的计划”。
 
为落实这一系列计划,美国已经采取了诸多实际行动,长期扭曲、负面介绍中国。别忘了1983年里根签署的第77号国家安全决策总统指令,美国的媒体、企业、高校、非政府组织等等也是美国舆论战的一部分,美国所谓的权威平台媒体本身也在进行舆论战。
 
所以,还有必要奇怪美国的权威媒体对华报道不客观吗?
 
仅仅在美国政府体系内,已经成立了一套极为强悍的对华舆论战机构,由美国国务院作为主导。
 
一方面在国际层面破坏中国的对外宣传,在全世界扭曲中国的国策、曲解中国发起的全球倡议,向全世界渲染中国威胁论,培植世界各国对中国的警惕。
 
另一方面针对中国国内制造混乱和分歧,由精通中国国情的专门机构拟定外宣材料,这些材料非常有针对性,会专门搜集热点议题、监测社会舆情、甚至还要开展民众访谈,逐步引导并且改变中国人对热点事件的看法和心理预期,更进一步制造对立、负面等情绪,根本目的就是要从民众角度入手引导向有利于美国的方向。
 
这是一整套多级多部门联动的机制:
美国政府部门负责拟定对华舆论战的议题、方向和目标;
美国新闻署负责组织完成具体新闻内容的编写、策划;
西方等媒体负责进行相关新闻的推送、再加工;
一些头面人物通过公开发声、制造新闻热点加速舆论发酵;
各种智库、高校、研究会等学术机构则以自身的专业性背书,把对华的污蔑和舆论攻势进行美化,形成可以自洽的逻辑闭环。
 
- 4 -

看看美国的做法,才能真正明白,在舆论战领域差距到底有多大。
 
我们特别需要思考到底什么是“伐谋”,什么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好好分析美国到底是怎么干的,重点先要把防御做好。
 
在中国蒸蒸日上、国民极为团结的时候,这种舆论攻势没什么用,但这些舆论攻势在不断蓄势。当社会发生波动、中国人思想出现混乱,甚至进入谣言四起、根本无法识别谎言的集体无意识状态时,这些早已蓄势的舆论攻势就会趁虚而入,不断诱导社会情绪更加极端、分裂。
 
这就是我们正面临的严峻国际舆论环境,美国人玩舆论战已经上百年了,我们要承认差距,但更要迎难而上,这也是中国复兴路上必须面对的挑战。
 
我们必须保持战略定力,尤其是增强全民的危机意识,强化对于舆论、谣言的辨别能力,这也是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之所以设立的关键原因。
 

我们还要把互联网利用起来,牢牢掌握中文互联网平台,还要以数字化工具对这些层出不穷的攻势进行精准识别,在早期快速锁定、消灭,并且顺藤摸瓜地打掉幕后黑手。

 

这必然是一个长期过程,但美国放弃直接动用武力,开始使用舆论工具,已经证明了中国国力的强盛,刚建国百废待兴的时候尚且不怕,现在又有什么可怕的呢?


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就是对最好的反击。




提醒件事:

一个多月前,小镇增加了次条“随笔”,也就是日更两篇。原因在于,小镇每天想分享的内容起码有好几篇,一年多来已经积累了上千个题目来不及写,完整展开显然没有时间,所以就把有的写成随笔放在次条,减少浪费。


虽然叫随笔,但是质量跟头条差不多的,只不过更加随意些、字数少得多,但更加聚焦一个问题、一个现象,不太适合放在头条,但可以跟头条形成配合,建议大家也看看。


其他文章推荐
■  上海怎么了:政府和市场不是万能的

■  改革核心主线:统一与分割

■  中美欧:未来能源、供应链与地缘之争
■  人生前35年的个人发展方法论
■  中央部委公务员的待遇与发展
■  2022年中国房地产政策、房价及个人选择

如果喜欢,还请点赞、“在看”和关注吧
欢迎分享,让更多人发现“大树乡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