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经济要如何救?

镇长本人 大树乡谈 2022-10-08

- 1 -
 
最近中国经济怎么样呢?当然不怎么样,比如最关键的就业,16-24岁青年失业率达18.2%,整体失业率达6.11%,一个月后还将有一千多万应届毕业生毕业,前大多数没有找到工作或者继续深造的机会,再叠加往年积累和裁员潮,很不乐观。
 
就业的主体也面临非常大的压力,4月份的经济指标小镇也不赘述了,社融9102亿,同比下降51%,4月汽车销量也同比下跌了47.6%,就连偏重线上盈利一直非常好的腾讯,一季度盈利同比也下降了52%。
 
还说什么呢?如果这都能硬说经济没问题,那就真得看看医生了。但是,还是要说中国的基本面是好的,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局部地区运转不畅产生的“肠梗阻”。

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境遇和看法。在很多人感觉经济一直下行、收入减少、生活困难的时候,中国个人持有可投资资产在千万以上的人数创了新高,按照招商银行每年《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显示,可投资资产超过千万的,2020年超过262万人,而2021年非常接近300万人。
 
正如小镇在《不那么好,没那么坏》说的那样,一个上海都有几个并不平行的平行世界,又何况全国呢?
 
当然全世界就更如此了,比如美国,自从疫情以来,都说美国普遍发钱,但结果美国贫富差距更大了,美国富豪们的个人资产翻倍的往上涨,比如根据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排行榜:2020年全球首富资产是1130亿美元,到了2022年就变成了2190亿美元。
 
这完全符合逻辑,因为有句话叫“近水楼台先得月”,当面对危机,一国政府大规模采取刺激政策,大放水的时候,拿到更多的一定是有资产的。
 
这个道理很简单,由于现代的放水,直接发钱那只是极小的比例,更多还是要通过信用和信贷来实现,然而危机中对信贷的审核也会更严,毕竟银行也担心坏账增大,所以能够得到更多信贷的一定是更有资产的人。平时中小民企想要贷款都很难,更别说危机中了,所以国家才会一再强调信贷要向中小微民企倾斜,为什么强调?当然是做得不够才强调。
 
另一方面,危机之中确实出“英雄”,但大概率是有底子的人,否则大概率不过是“万骨枯”。比如现在这个情况下,对于普通人来说收缩、减少消费、努力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但是对于掌握一定资本的,完全可以趁机进行投资,反正自己的生活的钱足够了,赔了也无妨,赚了那就实现财务自由了。
 
小镇这么说并不是没有依据。就拿中国股市来说,我们常说中国股市没有脊梁,美股跌A股跌的更狠,美股涨A股未必跟,这就完全不能反映中国经济的真实面,这个问题已经存在很多年了。
 
很长一段时间,中国A股从业者把这个锅砸到国家身上,说是国家政策预期不确定、中美摩擦加剧、外资出逃等等,按理说4月中国经济数据更差,理论上中国股市应该更跌才对。
 
但是很令人诧异的是,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股市反而走出了独立行情,比如今天上证指数涨了1.6%收于3146.57点,深证成指涨了1.82%收于11454.53点,创业板也涨了1.69%,就连港股恒生指数都涨了2.96%。
 
但是相对的美国呢?道琼斯下跌0.75%,纳斯达克下跌0.26%,中概股们最近更是普遍上涨。

2022年5月20日21时截图

为什么呢?
 
其实很简单,这就是预期,更多资本看好中国,把中国当作未来全球资金的一个避风港,所以趁机抄底。
 
但是一定提醒一下,股市有风险,普通人一定要谨慎再谨慎,不能拿自己的身家性命冒险,创业、炒股这两个都是高风险。
 
- 2 -
 
上周六,2022年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在线上举行,出了不少段子,很多经济学家也都提出了个人的观点,小镇听了全程,想了解下这些大经济学家有没有什么主意。
 
但听完之后,小镇觉得非常失望,太不接地气、颇有种何不食肉糜的味道。而在未来对策上,他们看上去说了很多,但本质上,他们给的建议就是:国家要加大刺激力度,还有的说要刺激消费、要直接发钱。
 
不得不说,当经济学家挺好的,可以不负责任的胡说。
 
中国的经济学家是一个非常神奇的群体,当然有真才实学、确实从中国实际出发、解决真正问题而不是抱着西方经济学不放的,但是这样的人太少了。
 
这也可以理解,毕竟经济学本质就是西方经济学,目前中国还没有形成能够解释中国经济现象的经济学,我们已经立项了,但是要想研究出来并且应用推广,起码需要一两代人的时间。而对于很多研究经济学的人来说,获得西方主流经济学界的认可非常重要,而他们既不愿意走入一线,也没有能力去理解中国的决策,也就只能抱住书本不放。
 
于是也就只能像网红一样说些没有营养的空话,如果说所谓的“首席经济学家”们也不过提出跟抖音自媒体UP主一样的对策,那实在不是一件好事。
 
感慨就到这里,还是要认真分析下,他们说的国家加强政策刺激、刺激消费、发钱等对策能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
 
第一条:要求国家加强政策刺激
 
这一条压根不需要“经济学家们”说。中央和国家已经在太多场合反复强调今年要加强政策力度,而且要靠前发力,从两会至今短短2个月,国家刺激政策力度大的惊人,比如“大基建”“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国家统一大市场”还有一轮轮最高层的频频喊话,能说刺激力度不强吗?
 
看看美国,疫情2多年来除了放水以外做什么了?
 
还是说,经济学家们认为的刺激政策实际就是放水?那不由得要问,这跟中国有多大仇啊,还是说其实经济学家们要救的本来就不是中国经济,而是一小撮人?
 
第二条:刺激消费、发钱能不能解决中国问题。
 
答案是:不能。
 
中国不是美国,或者说全世界都不是美国,能靠大放水维持国内经济和社会相对稳定的有且只有美国,就连欧洲也做不到。
 
有太多惨痛的教训了,比如日本,日本在上世纪有过一阵子消费特别火热的时期,上世纪90年代日本奢侈品消费占全球的68%,其他的也不多说了,结果疯狂的消费之后,带来了什么呢?日本更加强大了吗?
 
并没有,日本很快就泡沫破灭,开始了失落的20年、30年,如果日本继续跟着美国走,那失落40年、50年也不奇怪。
 
日本现在经济情况非常糟糕,更重要的是,日本几乎看不到自己解决问题的可能。
 
在国内经济上,日本确立了几个国家战略,有两个是“旅游立国”和“氢能社会”。但新冠疫情下旅游受到重创,到日本的外国游客本来就有一半是中国人,旅游基本被废掉了;至于氢能,小镇在《每个国家都有梦想,但梦想有大小》已经说的很清楚了,日本选择氢能有不得已之处,日本本土缺关键矿物,海外也很难同中美欧争夺,根本没法发展锂电池,结果因为中国纯电汽车的迅速崛起,带动美欧跟进,日本氢能战略已经破产了。更别说日本很多传统优势产业已经被中韩瓜分了太多。
 
再加上2011年福岛核事故,日本核能发展严重受阻;俄乌冲突,日本被迫站队与俄罗斯交恶,能源危机加剧。
 
于是我们看到,日本一直在加速日元贬值以提升出口竞争力,维持国内产业创造更多就业,然而这也导致进口成本大增和资本大量外流,能源、粮食等大宗暴涨更是雪上加霜。日本现在是以消耗外资储备和通胀上升为代价,苦苦维持。
 
但就算这么难,日本首相也只是鼓励日本民众由储蓄转向投资,希望日本民众拿出储蓄存款进行投资管理,还说可以“通过投资实现资产收益翻倍”。


不得不说,这已经到了不讲逻辑的地步了,日本国土就这么大,还有大量财阀存在,投资?普通人怎么投资?说白了就是因为大量资本外流,不得不打国民存款的主意。
 
注意,即使这样,日本也没有采取发钱、鼓励消费的模式。
 
道理很简单,消费消耗的就是储蓄,如果没有收入的增加,那只是昙花一现,更何况,日本已经在刺激消费上吃了大亏,不可能再这么搞了。
 
日本好歹还是发达国家,国民人均收入远高于中国。以中国的整体发展水平和国民收入结构,片面刺激消费有多大可能会遭受日本当年的情况?
 
钱没有价值,中国现在货币总量非常充足,并不需要通过发钱来提供更多钱。这方面也有一个非常负面的典型例子,那就是上世纪90年代的俄罗斯,那时候俄罗斯将大量国有资产发给了俄罗斯民众,结果呢?最终俄罗斯被大量吸血,几十年积累的财富毁于一旦,同样陷入了失落中,要不是后来国际能源价格暴涨,俄罗斯就真完了。
 
当社会总体财富没有增长的时候,发钱本质就是冲淡所有者权益,让所有人的钱变得更加不值钱,感觉似乎挺好,平白无故天上掉下钱了,但是钱多了东西会不会更贵呢?
 
再次强调,美国可以做是因为美元霸权,美国可以把放水、发钱的大部分代价转移到全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中国,倘若没有了中国等国家源源不断地产品供应,美国的通胀会更加可怕。
 
说白了,没有收入、没有生产的消费就是陷阱,这也包括国家直接发钱。
 
退一步再讲,就算国家发钱,能发多少?最近国家公布了一个数据,国库余额4.94万亿,地方库余额4.56万亿,央地加在一起也不过9.5万亿,就算日子不过了,啥都不干了,把所有的钱都发了,每个人也就拿到几千块,确实不少,但有多少人会因为多了几千块就解决问题了?

该不会有人妄想,每个月都能拿到几千块?到那个时候,几千块恐怕也就不值钱了。
 
- 3 -
 
这些年,中国的经济学家太诡异、太双标。
 
美国经济数据不好已经持续一年多了,但国内外各种经济学家各抒己见,光是否要出台刺激政策就有很多不同看法,更别说美国就连不断缩水的基建计划也迟迟不能落地。
 
反而到了中国,这么多年第一次出现特别不好的经济数据,结果各个经济学家们一下子“兴奋”了,拿出来的意见还非常一致:放水,还要拉上老百姓当挡箭牌,说给老百姓发钱。
 
小镇还是要推荐一篇旧文《蛊惑人心,意欲何为?》,这篇里小镇驳斥了某位财富自由的“梁教授”,还提出理解一个人说的话,内容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这几件事:
 
第一件事:说这话的人是什么身份?
第二件事:这话是针对什么说的?
第三件事:说这话的目的是什么?
 
把这三件事琢磨下,其实很多事情也就能明白了。
 
的确,中国现在经济循环的堵点就是“消费”,中国人从存款余额看更有钱了,完全有能力花钱,但一定要明白谁不想消费呢?为什么老百姓不敢消费呢?
 
在小镇看来,消费压根就不需要刺激,更不需要发钱刺激,至于所谓的限时优惠卷更是荒谬,这不就是让老百姓花的更多了?会不会导致在蝇头小利的刺激下不必要的消费呢?
 
阻碍消费的关键是对未来的预期不足,是大家担心未来经济情况、担心自己的收入、担心自己会不会失去工作,所以才尽可能克制消费的欲望,开始节衣缩食,这是一切生物的本能,快到冬天了生物体自然要积攒脂肪。
 
正因此,国家虽然也出台刺激消费的相关政策,但是关键落脚点从来不是怎么想办法把老百姓的储蓄逼出来,而是想办法提高老百姓对未来稳定的预期。
 
正因此,国家最近特别强调两件事:一个是疫情防控,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二是保市场主体保就业。比如4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一共五方面二十项重点举措。
 
第一点就是应对疫情影响,保市场主体加大助企纾困力度。这就是要强化对未来就业和收入的预期,把这一点做好,才能真正把消费搞起来。
 
这才是治本,花钱,谁还不会啊?

如果放水、花钱就可以解决中国现在的问题,那为什么还要顶着压力推动各领域深层次的改革?

要小镇说,就不存在纯粹的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才更有价值,对经济学家说的话要更加谨慎,好好想想到底想干什么。

- 4 -
 
我们也要看到,有些问题想要短时间内解决并不现实,一定有一个过程。
 
对于掌握更多可投资资产的人来说,相信中国未来向好,那现在自然是抄底的好时机,而国家更优惠的信贷政策,也可以撬动更多资本,不仅仅国内,海外如桥水也在加大在中国的投资,这就是富贵险中求,甚至颇有些“利空出尽皆是利好”的感觉。
 
甚至,小镇也可以提供一个创业的建议,那就是把握“口红效应”,危机来了,消费开始保守,但消费其实是刚需,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以更低的消费满足更大消费欲望的产业,一定会有更大发展,而现在无论房租还是信贷条件都更好。有资本、有魄力、也能承担风险的,未尝不能试一试。
 
但是,对普通人来说,活下去才是第一位的。普通人经不起折腾,别总羡慕别人赌一把赚了大钱,更多死掉的人没人关注,如果真的要投资,那小镇更建议投资自己。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自己就是那个青山。

其他文章推荐
■  中美高层通话,我们如何统一台湾?
■  蛊惑人心,意欲何为?
■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  破局未来:2022年的中国经济与政策调控
■  2022年中国房地产政策、房价及个人选择
■  人生前35年的个人发展方法论
■  中央部委公务员的待遇与发展

如果喜欢,还请点赞、“在看”和关注吧
欢迎分享,让更多人发现“大树乡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