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百度
2
今日热点
3
微信公众平台
4
贴吧
5
opgg
6
dnf私服
7
百度贴吧
8
知乎
9
dnf公益服
10
百度傻逼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百度
2
今日热点
3
微信公众平台
4
贴吧
5
opgg
6
dnf私服
7
百度贴吧
8
知乎
9
dnf公益服
10
百度傻逼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清华女神,34岁的美女博士县长,辞职了
“湿冷魔法”攻击!鸟家三合一冲锋衣、羽绒服、软壳裤帮你抵挡
贴脸开大!小呆呆爆后台收入,撕X舞帝!热度暴涨,爆数据阿哲打开公域流量!停播降热度!
小白龙发群回应违约金!小洲预测千万!徐梦尧发圈晒照!
官方致电阿哲热度太大,爆瓜生日会!赵小磊连麦小白龙,撕X抖音!
生成图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2022年10月8日
2022年12月29日
2022年12月30日
2022年12月30日
2022年12月31日
2022年12月31日
2023年1月1日
2023年1月1日
2023年1月2日
2023年1月2日
2023年1月3日
2023年1月3日
2023年1月4日
2023年1月4日
2023年1月5日
2023年1月5日
2023年1月6日
2023年1月6日
2023年1月7日
2023年1月7日
2023年1月8日
2023年1月9日
查看原文
其他
贷款给自己发工资,行的通吗?
Original
镇长本人
大树乡谈
2022-10-08
经济下行,增量不足,房地产暴雷,过去习惯的一整套体系卡壳了,积累的问题一个接一个爆发。
前不久,某市公交发了一份“贷款上班”的告知书,令人叹为观止。该公交集团截至今年8月总负债39亿元,已经拖欠了员工三个月工资,总额约9千万元,于是就想了这么一个解决方式:由员工以个人名义向指定银行申请贷款,再由公司做担保,并承担到期还清本息的责任。
行得通吗?
- 1 -
自己贷款给自己发工资,并不稀奇,比如上世纪末国企大下岗前几年,只不过那时候叫“集资”,当时没多少人真的觉得国企也会关门,很多员工把企业当家,也把企业当作自己的事业,愿意为了救自己的家和事业出钱出力。
很多人对上世纪末的下岗有误解,总觉得就算没工作了但终归工作这么多年,也该有些积蓄,再加上国家还有一笔安置费,总不至于完全活不下去,以至于一些人甚至把下岗职工“污名化”,说他们就是懒,离开国企的铁饭碗就不知道怎么干活了,所以生活困难。
暂且不说如曲婉婷母亲这样侵吞下岗工人安置费的混账事,更大的危机其实发生在企业彻底运转不下去之前,一轮轮的集资已经把钱耗空了。
因为种种原因,在上世纪形成了庞大的“三角债”,大家互相欠账,企业没有现金流了,各家企业要么出去要债要么被别人要账。
企业没有现金流是非常可怕的,但对于实体制造业企业来说,工人、设备、原材料其实还是在的,如果能够有一笔启动资金,再加上找对路子、盘活资产,把东西生产出来再卖出去,企业还是能够救活的。
于是就开始组织内部员工集资,按照级别、工龄、工资高低、是不是双职工等等下任务,每个人都要筹一笔钱,普通工人都可能几千或者上万元,要知道那可是20世纪90年代。
不想交也不太可能,一般到了这时候,工资早就拖欠很久了,工作这么多年,市场经济又不发达,而且有的还规定禁止国企员工在厂外兼职,大家只能耗在这里。这种日子过得久了,就会出现各种偷卖厂子值钱东西的事,厂子越来越不行。
到了这时候,如果听说大家筹钱把难关过了,然后就能回到过去安稳的生活,意愿是截然不同的,大家也会很有心气,想要把事情搞成。
启动资金有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不一样了。
有的上下同心,领导用心、工人尽力,企业真的活了,而且比以前更好,这是最好的;有的领导跑了,工人和技术人员选举产生管理人员,实行工人自治,合力救自己的厂子,还走出了国有企业良性发展的新路;还有的真正引入市场机制,搞好国有民营混改,取长补短,提高生产效率,也成了。
以上三种是当年走出困境比较主要的路径,都很好,但接下来的就不一样了。
那时候苏联刚刚解体,俄罗斯一片混乱,这当然是惨烈的教训,但对于有些人来说,这就是“发财”的样板,于是很有些人把主义打到了国有企业上,通过内外勾结,硬生生把好好的厂子搞的经营不下去,一轮又一轮的让员工筹资,筹到的钱还没等用到恢复生产,就被债主拿去了,于是许多工人一生的积蓄就在反复的集资种被消耗一空。
等到彻底活不下去了,就有一个不知道哪里来的“能人”,花上几十万、几万甚至更低就把一个国企收了,收完可能光盘库就能盘出来几千万的资产,卖掉以后再宣布资不抵债、破产重组,员工之前集资的钱根本拿不回来。
这样的事,就不举例子了,很多人的第一桶金就这么来的。
贷款给自己发工资这事儿一点都不稀奇,甚至不用回顾这么远,就看看这几年的房地产企业,在暴雷之前,都是先让员工买理财,按照不同级别直接要求购买额度,有不少看起来薪资丰厚的,扣去购买的理财可能还是亏的,比如著名的“某大首席经济学家”,号称1500万年薪,到手的恐怕不多。
当房企暴雷破产,员工不仅工作没了,还负债累累,这还是民企,有的或许知道有风险,有的或许觉得这么大的公司没事,但最终坑的多半是普通人。像那些管理者,有太多门路把自己的钱拿回来,比如某公司就曾经被曝给管理层特殊渠道兑现。
然而这还仅仅是集资,而非从银行贷款。
- 2 -
我们先从法律上讲讲贷款给自己发工资可不可行。
中国实行的是市场经济,我们已经有一套较为完备的规范市场经济活动的法律体系,遇到事情,还是要先从法律角度寻找答案,然后再说其他,比如“闹”“舆论”又或者“人治”。
一个基本常识,商业银行不是慈善机构,是一定要获利的,非常厌恶风险,所以贷款一定要有什么抵押,要么是资产要么是信用,而信用归根到底是相信还得起,有些特殊情况就先不展开了。
这次说“贷款发工资”,某市公交集团承诺提供担保,有两个问题:
为什么公司不去贷款,却偏偏能够提供担保?
为什么银行不愿意给公司贷款,却愿意给员工个人贷款?
公司给员工担保,然后员工去贷款,员工再把贷到的钱给公司,公司再给员工发工资,这事儿怎么这么折腾,为什么不直接公司贷款发工资,又或者员工没钱了自己贷款,然后公司承诺给补贴利息?
一个简单的事情搞得复杂化,里面一定有问题。
关键就是债权和债务关系的变化。
员工不贷款,那么公司就是欠员工的工资,员工就是公司的债权人,在发生劳动纠纷时,中国的制度体系是极为倾向劳动者的,当然有的朋友觉得仲裁偏向公司,这有很多原因,比如不懂法被忽悠等等,这个小镇之后再展开。
假如公司拖欠工资,那么员工可以通过仲裁、诉讼,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就算公司要破产了,也必须先把员工工资优先结清,优先度很高。
但是如果员工贷款,而且从目前曝光的协议书看,银行贷款协议就是一个银行与员工之间的双方协议,就没有出现公司,那么员工就从债权人变成了债务人,最关键的债权人还是银行。
中国极为重视金融体系安全,银行是重中之重,也就意味着拖欠银行的钱,风险会更大。假如公司没有按照承诺完成还本付息,那银行要找的还是员工本人,只要走诉讼途径,很容易申请执行,又因为贷款的钱并不太大,大概率能够执行,所以,银行根本不担心钱出去了回不来,自然就敢贷,还能帮助完成贷款任务。
但是对员工个人呢?极端情况下,有可能工资没拿到,还需要自己偿还贷款,甚至一不小心还会影响征信,风险收益完全不成比例。
更加微妙的是,按照《民法典》第700条之规定
“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后,除当事人另有约定外,有权在其承担保证责任的范围内向债务人追偿,享有债权人对债务人的权利,但是不得损害债权人的利益。”
啥意思呢?
咱们还是先小人再君子,如果公司确实不错,也确实通过各种办法搞到钱了,把员工贷款本息还清了,那么这时候公司就成了员工的债权人,依法享受对员工的追偿权,假如公司特别不要脸,甚至可以要求员工把拿到的工资交回来,甚至还要交的更多。
想想看,这里面有多大的法律风险?这时候就不要讲什么“信任”了,信任的前提首先是法律风险可控,有些事得资格多掂量掂量。
当然,小镇相信一般情况不至于到这种程度,很大可能,这就是“为了开一扇窗,偏要说拆屋顶”的典故,搞出了一个显而易见会出很多问题、风险很大的办法,上面多半就会制止,这时候退而求其次的真正目的就达成了。
至于是什么目的,又或者是不是这个想法,不得而知,这仅仅是一个推测。
- 3 -
再回答一些质疑。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某市公交员工这么多,质疑关系户太多,问为什么不裁员?
最近经济形势不好,上了热点后,某市公交集团被大家研究了个透,两千多辆车、员工近万,不由得让人怀疑这里面是不是有很多关系户,又或者怀疑这份工作有些未曾言说的好处。
事实上,2千多辆车近万员工其实很正常,一般公交公司人车比在3:1到4:1都是正常的。在保证公交车资源不浪费的情况下,该市公交首末班以7-20点为主,一天运营13小时,按照每周5天、每天8小时工作制,一辆公交车本就需要配备2.3名司机。
由于该市城区面积小、人口密度大,并不具备大量私人汽车上路条件,长期采取单双号限行措施,因此市民日常出行极度依赖公交;而城区又极为狭长,很多线路长度达20甚至30公里,司机容易驾驶疲劳,车辆运转效率也受到影响,因此实际需要配备的司机还要更多一些。
因此2千多辆车,配5000到6000名司机并不奇怪。而在司机之外,为了维持公交体系运转,各场站本就需要一些维护人员,有了人就需要管理人员,所以两千多辆车有9千多名员工并不奇怪。
比如北京公交,3.4万辆车,就有9.22万员工,这还没算祥龙、八方达等其他公交公司,全国各大城市,公交集团员工大概占常住人口的0.3%左右,该市全市常住人口438万人,按0.3%算也有1.3万人了。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员工宁可贷款上班,也不愿意辞职?
这个问题就没啥好说的了,就算在京沪广深等一线城市,找工作也没那么容易,何况在中西部地区,产业并不发达,能找到的安稳工作很少,否则为什么在很多地方一个辅警的位子都抢的很厉害。
更何况,公交公司很多人已经40多、50多了,这个年龄还怎么出去找工作,有能耐的终究是少数。
第三个问题:公交为什么会亏钱?
其实全国几乎所有公交公司都是赔钱的,靠财政补贴,比如北京,人口密度这么大,坐公交的人这么多,但仍然要靠财政补贴,每年补贴上百亿元。
某市公交集团39亿欠款肯定不是最近几年出现的,2010年3月该市公交司机集体罢工,当时主要诉求就集中在劳动报酬较低、工作强度大、加班多工资少等问题,当时该市公交集团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负债3.3亿元。
也就是说,从2010年3月到2022年8月,负债增加了36亿元,平均每年3亿元左右,每年增加的并不多,在往年这个问题还好办,毕竟财政还过得去,但是今年不一样了,先是上半年土地出让金腰斩,又增加了很多大额开销,有很多窟窿需要补,于是能给公交的补贴就出现了一些问题。
而对公交公司来说,也有一些导致经营困难的问题:
一是客运量骤降。
目前全国公交客运量大概是2019年的六成左右,而该市更加困难,去年没有疫情的只有不到4个月,影响更大。
二是票价长期未调整,而运营成本大增。
现在通行的普通车1元、空调车2元的票价,基本是2005年以前定的,20年没涨,在此期间还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优惠政策,免费、折扣人群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各种成本大增,尤其是车辆购置,过去一般公交车大概20多万一辆,但这几年使用的新能源空调车,普遍在百万左右,这也是该市最近几年停运车辆越来越多,迟迟难以更换新车的原因之一。
三是有很多额外的开支。
比如场站、车身广告需要设置一定的公益广告,又比如各种创建和活动,对车身整洁度有要求,又或者接听处理投诉举报等等,这些都需要投入人力物力。
而对该市而言,近几年开始加大地铁建设,又进一步分薄了资金。所以39亿负债确实不算什么,而且这仅仅是资产负债表的概念,只要现金流能够维持运营、发的出工资,也就还好,还有更难熬的。
- 4 -
昨天《
不能只要结果,不问过程
》提到,
当一个事情严重到一定程度,反而是变革的契机。
就拿今天说的公交负债问题,想要扭转或者维持下去并不难,但放在往年很难下定决心,比如公交涨价,几年前就曾经开过提价听证会,但最终被否了。
还是要适当提价,当然还是要坚持公益的本色,但考虑当地公交已经面临如此困难了,那么承担一定的决策风险,把定价从普遍的1元提高到1.5元还是可以的;而提价不仅仅是单价提高,还要对各种优惠卡调整政策,可以是临时性的,比如从现在老人卡一律免费,变成每月30次免费乘坐次数,然后就是半价购票,还要把过去通过各种途径出去的免费卡进行整顿。
开源的措施还有很多,比如有的互联网公司,一直想要探索定制公交、互联网+公交,大可以先探索一下,比如拿出一些线路的几年专营权进行拍卖,收回一些资金。
又比如适度放开车身广告的限制,降低公益广告占比,可以限定一段时间,也算是权宜之计。
在开源之外,对于有些上座率太低的线路,也可以考虑进行优化;而在市民投诉方面,在特殊时期最好也降低下要求,也能够让公交公司腾挪出一些处理投诉的人力物力。
至于裁员,确实不是现在能做的,这就像要手术的人不宜减肥一样,总要先活下来再说。
办法总是有的,关键看如何权衡。
其他文章推荐
■
不能只要结果,不问过程
■
女王离世:旧时代的彻底终结
■
打破牢笼,找到属于自己的职业未来
■
全球凛冬将至,我们个人该如何做好应对?
■
安家立业、避坑发展:普通人的购房指南
■
破局未来:2022年的中国经济与政策调控
■
2022年中国房地产政策、房价及个人选择
■
经济如此困难,中国会重新刺激房地产吗?
如果喜欢,还请点赞、“在看”和关注吧
欢迎分享,让更多人发现“大树乡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title}}}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