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对基层劳动者缺乏关注,一定会付出代价

镇长本人 大树乡谈 2023-01-02
疫情三年了,今年下半年屡屡破防,主要是病毒传播力不断强化,R0一路突破到20以上,面对如此强大的传播力,想要继续封堵无疑难度极大。但有没有某个没有关注到的点,把这个点做到位,能够让整个防控工作做得更有效?
小镇认真研究了今年下半年几个典型城市,发现有一个共性的短板,那就是对“边缘人群”的基层劳动者关注不足,最终成了整个体系最大的短板。

- 1 -
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就是人的聚集,只有更多人的聚集,才能让生产生活更加高效,才能腾挪出更多的劳动力从事更高端、更复杂的社会生产。
但是这绝不意味着不需要基础,不需要根基。
最近世界杯,就拿卡塔尔为例。卡塔尔全国总人口265万,其中卡塔尔公民仅占15%,大概30多万人,实际可以把卡塔尔等类似国家理解成一家公司,卡塔尔王室和公民相当于股东,而占85%的外籍人口则是签了劳动合同的打工人,他们常年在卡塔尔工作生活,但并不享受卡塔尔公民的待遇,
卡塔尔本土人口享有国家发展的最大红利,他们掌握着几乎所有的政务、商务、金融、舆论、宣传等紧要职务,只有最基础、收入少、强度大的服务业、建筑业等才留给外籍人口,卡塔尔等海湾地区对这些外籍劳工也设置了极为严格的管理制度,也就是所谓的“卡法拉制”,更严格限制外籍劳工在当地成家置业。
卡塔尔确实很富裕,2021年GDP高达1796亿美元,即使算上外籍劳工人均GDP仍高达近7万美元,巅峰的2011-2014年甚至超过8万美元,高居世界前十。
但是占最多数的外籍劳工收入菲薄、毫无尊严,每天顶着烈日酷暑高强度工作,每个月工资折算成人民币也不过三千元左右,一年不到5万元,而卡塔尔官方统计,人均年收入超过100万元,劳动强度更是天差地别。
粗略一算,扣去外籍劳工,卡塔尔本土公民,人均GDP甚至高达40万美元以上,难怪卡塔尔为了一场世界杯花了2200亿美元,但这些投入与外籍劳工无关,甚至就在世界杯举行前夕,卡塔尔大批外国劳工抗议欠薪,几十名连续数月被欠薪的外国劳工被逮捕。
卡塔尔以及海湾地区的这类情况,与国家之间发展差距有关,就像几十年前,任何一个人出国都能获得几十倍的收入增长,“出国一人,致富一家,带动一方”、“出国去打工,回国当老板”等,这样的消息事件屡见不鲜。
随着近些年中国经济迅速增长,尤其在数字经济、新能源、先进制造等新兴领域抢占全球价值链的上游,中国诞生了大量高收入岗位,比如互联网行业,考虑到物价等综合因素,中国大厂员工的生活水平绝不比美国同行差,出国就业的吸引力大减;很多基础行业也是如此,如电焊等技术工种,在国内一个月收入超过1万并不难,有的跑到日本去,一个月收入甚至还不如国内,还要遭受生活的不便和歧视。
这就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水涨船高,但并非均匀上涨,所以才要强调公平与分配调节。

- 2 -
中国每一座城市,都必须感谢基层劳动人民。
虽然人生而平等,但当前社会就是在以各种有形无形的标准将人划分等级,往往以职业作为最优先的标准。
有一份光鲜亮丽的职业,体面又光荣,还能获得起码平均以上的收入,高则没有上限;而从事基层体力劳动,辛苦、收入低还被人看不起,甚至视而不见。
他们为城市的繁华付出很多,但获得的很少,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
他们是谁呢?
是背井离乡,充满乡愁,为城市添砖加瓦的农民工;
是早起晚归,风霜雨雪下,维护城市美丽的清洁工;
是疫情下,奔波在城市大街小巷的外卖员、快递员;
是装卸工、搬运工、家政工、服务员、流水线上的工人;
是没有稳定工作、没有社保、打零工的异乡人,更是辛苦一年收入菲薄、甚至不得不自己毁掉收获的农民,太多太多。
疫情之下,工作更加难找。这些漂泊在城市,几乎没有任何可靠社会保障的劳动者,直接暴露在冲击下,很多人手停嘴停,一边承受着城市高昂的生活成本,一边面临没有工作就没有收入的困顿,还要面对被降薪、辞退的危机。
身在城市的他们,为这座城市付出太多,但少有朋友,舍不得花钱娱乐,能去的或许只有马路、公园,偶尔搭伙小聚一下,挣的是辛苦钱,渴望的是过上更好的生活,对这座比家乡更加繁华、便捷、舒适的城市很难没有感情,但孤独和疏离始终难以排解。
数字时代,城市的白领、金领大可以选择线上工作,但人并没有脱离物质世界,维持物质世界运转的正是这些从事着计时、计件工作的劳动者们。

现在的北京,物流非常慢,过去京东下单第二天甚至当天就到了,现在普遍要等5天以上,京东还好,起码因为京东快递员都是正式员工,都缴纳了社保,虽然慢但追究能够送到;其他快递几乎陷入暂时的“瘫痪”,大量快递被滞留在末端,这里面就有很多人翘首以盼的药品。


小镇无意以自己片面的数据去推测北京目前的感染情况,但小镇周围的朋友们很多已经选择了尽可能居家不出,但工作可以在线上,甚至说的直白点,很多白领、金领的工作哪怕搁置不干,也不会有什么影响。
但吃喝用度呢?要扔的垃圾呢?谁来送、谁来清?
还不是要靠这些平时被轻视的基层劳动者来完成。
有的人说,他们赚钱了,干活是应该的;还有的人说,这几天外卖费可没少涨价,恐怕月收入都奔着10万去了。
但是,真的能把人如此冰冷地对待吗?如果赚钱就应该干活,那为什么白领金领们还要抱怨自己的收入?如果送外卖就能月入10万,现在反正居家,也没人限制外出,为什么自己不出去送外卖,为什么偏偏待在家里一边等着外卖上门、一边嫌弃配送费贵?
对这些城市边缘的基层劳动者关心实在太少了。

- 3 -
在过往的防控中,“破防”经常出现在这些基层劳动者上,但能全怪他们吗?
有一个案例,某工头带人隐瞒行程、编造虚假行程、违规解除健康宝弹窗,跨区流动,导致疫情扩散,900多人被隔离。
这当然是违法犯罪,这位工头也确实心存侥幸,被刑事立案并无不妥,但他为什么要冒着风险这么干呢?
疫情期间,经常有报道,很多外卖员、快递员、商超员工等等在桥洞过道打地铺、睡商场,宽裕点的几个人搭伙一起住一晚上200多的酒店,差一点的隔几天偶尔住酒店洗个澡、好好睡一觉,是他们不想踏踏实实的休息吗?
社会各界也提供了一定的帮助,比如有的企业拿出门店、酒店客房供骑手们休息,还有的捐出了帐篷,各级政府也提供了帮助,但仍然远远不够。
疫情防控中,常常讲“居家隔离”,但能够执行起码得有“居家隔离”条件,不说在这座城市有自己的房子,但起码得租一个单间吧?但实际上很多劳动者住的都是几个人甚至十几个一大间。
小镇十多年前在北京找过房,为了便宜,把周围的地下室、楼顶隔层看了不少,那时候的北京对于群租房、地下房等管理还比较松。这些房子,有的在地下二三层,长长的、黑暗的过道,里面空气令人窒息;有的不足10平米的房间,甚至在一张大床中间悬一道帘子分成两半,另一边的飘窗还要搭一张小床;印象最深的是某座20多层塔楼的顶部夹层,整整住了一百多人,最大的一间足足住了30多人,不分男女。
现在类似的房子在各个城市仍然存在。2020年疫情初期,小镇曾经跟着一位朋友去看他所在公司的一线工作人员,为了工作方便,他们就住在城市中心的胡同里,一间小小的房子塞满了高低床,去厕所都必须走几十米到公共厕所。
为什么要搞方舱,为什么不能都居家隔离,不仅仅是因为一般居民住宅达不到隔绝病毒传播的标准,更因为城市里有太多人根本没有居家隔离的条件,但他们在网络上没有话语权。
而这仅仅是没有充分关注的一小部分,还有的比如疫情防护物资,还是上面说的这位朋友,他在2020年初疫情刚爆发的时候,一接到政府主管部门要求做好疫情防控保障的第一时间,自费找渠道购买口罩等防护物品,发给了一线的员工,他也不想自费,但公司只会要求这些打零工的自己解决,不戴口罩就扣钱,但都这时候了让他们去哪里买?
更多的不一一列举了。
过往的防控措施,对这些关键的但又容易被忽视的城市边缘人群的关注不足,面对传播力如此大的病毒,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都可能导致整个体系被破坏。
很多城市防控体系被“冲破”,数量比较大的感染,经常出现在基层劳动者身上,但他们就愿意被感染吗?他们就想伤害这座他们为之奋斗的城市吗?
不能出了问题,就怪他们只想赚钱、不管不顾,为了生存他们又能如何?
真正需要思考的是,应该怎么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的问题,让他们能够安心,如非迫不得已,谁愿意顶着被感染的风险在外奔波,不就是为了那可以解万种恐慌的“碎银几两”?
能做的有很多。
接下来,需要以提振经济作为明年工作的重中之重,但疫情并未退散,在某种意义上,疫情才刚刚开始。
复工复产仍然是未来迫切需要解决的,必须让整个社会经济运转起来,打通一切堵点卡点,才能够跨越这场危机,甚至实现对先发国家的“弯道超车”。
对企业当然要扶持,要减税降费、要真金白银的补贴、要给以系统性的支持,但是任何企业都离不开人。中国的优势是实体经济、是制造业,这些给企业的扶持政策,有没有回馈到具体的劳动者身上呢?
能不能在补贴企业的同时,能够同时给劳动者以实实在在的补贴呢?能不能给城市里的边缘人群以更直接的帮扶,让他们渡过难关呢?由此延伸,更多的基层劳动者能否获得更直接的帮助呢?
不要舍不得花钱,把钱给基层劳动者,只会让经济运转更加顺畅,毕竟他们真的“没资格”存钱、也存不下钱。缺水的时候,水还是要放的,但不能指望在中下游放水,上游就能有水。
基层劳动者,就是这条河的“上游”。

其他文章推荐
■  中国崛起,中东获利,反之亦然
■  第一次被感染后,多次感染怎么办?
■  面对即将到来的疫情冲击,个人该怎么做?


如果喜欢,还请点赞、“在看”和关注吧
欢迎分享,让更多人发现“大树乡谈”
防失联,请关注“大树乡谈2022”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