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冠解惑之二:新变种XBB来袭,怎么办?

镇长本人 大树乡谈 2023-01-15
上周《关于新冠,这一篇可以解决90%的焦虑》分享了来自治疗一线的医生朋友对新冠的一些看法,或许跟专家说的不一样,但在治病这件事上,小镇觉得可以听专家的话,但是按医生说的做。
分享之后留言提到了更多问题,这几天也出现了对新毒株XBB的一些疑问,经咨询医生朋友,再次分享,还是采用问答形式。

一、关于新毒株XBB
1、新毒株XBB.1.5到底怎么回事?会不会导致重复感染?
2022年8月,新毒株XBB首次在印度发现,目前最新变种为XBB.1.5,之前的“毒王”也是在印度产生,庞大人口、高频流动、医疗应对不足等等,确实更容易导致病毒出现新的变异。
XBB刚出现不久,关于XBB的研究还不太多,从现有研究看,XBB导致的重症率与以往毒株几乎没有区别,如美国方面统计,过去两周,XBB.1.5占主导的地区,住院率、重症率并不一定高于其他毒株占主导的地区,说明致病性并没有增强,大家可以相对放心了。
但坏消息是,这个新毒株在传播力上进一步加强,更容易突破人体免疫系统,免疫逃逸能力也更强。
有几个证据:
一是全球共享流感数据倡议组织(GISAID)称,截至2022年12月31日,XBB.1.5已经在至少74个国家和地区发现,在美国已蔓延至43个州,已成为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的主要流行株;
二是美国疾控中心估算,2022年最后一周美国大概40.5%的新冠确诊病例感染了XBB.1.5,而在一周前,这个比例还仅为20%;
三是北京大学生物医学研究员曹云龙(入选《自然》杂志2022年度人物,被称为“新冠预测者”)研究表明,这个病毒具有高度的免疫逃逸能力,更善于通过关键受体与人体细胞结合,从而突破人体免疫系统。
四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刚刚在《细胞》刊发一份研究,证实就算已感染BF.7(国内主流毒株之一),面对XBB及其变种,也难以防止再感染;XBB的变种比此前被称为“地狱犬”的BQ变种,更能逃避加强针的保护,结论是XBB.1和XBB.1.5是目前已发现的对疫苗保护逃逸能力最强的变体
近期,上海等地已经监测到了BQ和XBB毒株,主要来自境外输入,目前尚未造成本土大规模传播。但有一说一,经历了这一轮感染,相信大家对新冠病毒的传播力有了亲身体会,参考美国的情况,从发现感染病例到大规模传播成为主流毒株,或许用不了多久。
早在2022年12月20日,中国疾控中心病毒所所长许文波也明确表示当时BQ和XBB尚未形成优势传播,国内仍然以国外已经流行过的BA.5.2和BF.7为主,但这两个新毒株的传播优势一定会逐渐增加。
总之,好消息是不用太担心“地狱犬”BQ变种了,也不用担心新毒株致病力大增,但坏消息是需要做好准备迎接XBB变种的感染,而且多次感染的概率有可能比之前统计的结果更高。
这对于普通人还好,毕竟症状大概率更轻,而老人等高风险人群一定要小心。

2、大家都在抢购蒙脱石散,这个药有用吗?要抢吗?
疯抢蒙脱石散或许是2023年第一个莫名其妙的热点,起因仅仅是某个朋友圈的截图,声称“国外登顶的毒株是XBB.1.5,主攻心脑血管和拉肚子”等等,然后提到了三种药物:蒙脱石散、益生菌、诺氟沙星。
发这个朋友圈的仅仅是一个修打印机的,没有经受过任何医学教育,也没有任何医疗从业经验,他的话没有任何医生提供过建议,仅仅是他自己的主观臆测。
但经历了放开之后的迷茫和恐慌,更因为专家等已经丧失的权威性,自然要先抢再说,何况也确实有用,但没必要抢太多,也有很多有同样效果的药物。
目前看,XBB及其变种并没有发现与目前国内主流的毒株感染症状有明显区别,“主攻心脑血管和拉肚子”的说法没有依据,事实上腹泻一直就是新冠病毒感染之后有可能出现的主要症状之一,但相比发烧、咳嗽、酸痛等发生的比例要小得多。
大家从小到大,腹泻的还少吗?
从新冠感染来说,引起腹泻的主要有两种情况:
一是病毒引起的腹泻,由病毒侵犯胃黏膜、肠道等引起,这是最常见的情况。
注意在《关于新冠,这一篇可以解决90%的焦虑》已经提到了,对病毒性感染没有任何有效药物,唯一有效的只有人体的免疫系统。如那个修打印机的朋友圈提到的“诺氟沙星”是抗生素,抗生素仅针对细菌,对病毒毫无作用,而且副作用极强,对骨骼成长和发育有很大影响,是明确禁止未成年人服用的。
对病毒性的感染,主要药品有两种,一种是使用藿香正气液等芳香化浊类,用于治疗急性胃肠炎的中成药;二是服用日常应对腹泻的西药即可,蒙脱石散确实有用,可以在肠道形成一层保护膜,有效吸收水分、吸附病毒,但产生的颗粒比较难排出体外,使用过量容易从腹泻转为便秘。
二是吃了有清热解毒功能的中药,也可能引起腹泻。这种情况一般不严重,药物适度减量比如减半即可。

3、蒙脱石散等药已经被抢光了,现在该怎么办?要不要想办法备药?
人类对新冠病毒的了解非常有限,而且每一个人感染之后的情况都不同,因此但凡有效又可以居家使用的非处方药,还是可以备一些的,毕竟有备无患,没必要从囤货这个极端转到完全不准备,比如蒙脱石散,能买到的话买个一两盒,够用就行,也给其他有需要的人留点。
针对腹泻,可以按上面说的服药,但相比药物有更好的方法,见效慢一点,但是副作用更少,一定要考虑感染新冠之后,保持足够的营养是第一位的,据医生朋友分享,目前救治的重症或转为重症的,大部分都存在营养不良问题,这个问题在下面的问题中再展开。
针对病毒引起的腹泻,有三个副作用更小的方法:
一是米汤加盐,慢慢饮用。腹泻最大的问题在于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用少米多水熬制米汤,适当加盐,然后慢慢饮用,可以调节肠胃,效果未必比药品差,关键还能同时补充电解质和水分,也更加温和;
二是口服补液盐。与米汤加盐类似,同样针对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三是服用益生菌。可以调理肠道菌群紊乱,不仅可以缓解腹泻,还可以缓解便秘。常见的可服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枯草杆菌二连活菌、地衣芽孢杆菌活菌、布拉氏酵母菌散等。
当然,腹泻太急太频,该用药还是用药,先止住,免得体力下降反而影响了免疫系统抗击病毒。

二、一些经验
4、上面提到目前医院救治的重症,营养不良是比较集中的问题,这是怎么回事?又该怎么办?可以吃蛋白粉吗?
面对新冠病毒,人类真正能依靠的唯有免疫系统,就算所谓的“特效药”在感染后前5天服用确实有效,但是拜登夫妇一停药就复阳,可见也没那么神。
免疫系统与病毒抗击,靠的就是充足的营养,尤其是蛋白质,蛋白质缺乏在老人身上更为严重,据小镇咨询的多位医生统计,转入重症的基本都存在营养不良问题。
这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一是感染后肠胃不适,导致食欲不振,不想吃饭。
尤其是老人消化能力本就不足,有的比较执拗不肯吃饭,导致营养严重不良,免疫系统缺乏粮草,面对病毒自然节节败退;
二是传统的错误观念。
主要是觉得粥有营养、粥好消化、生病要吃的清淡不能吃肉蛋荤腥等等,这是非常错误的观念。
粥不能说没有营养,但医学上的营养与日常生活不同,一般的米粥仅能提供糖分,但在面对病毒时,无法提供免疫系统需要的足够蛋白质。此前张文宏说“不要喝粥,多喝牛奶”,这话有些片面,毕竟粥还是有用的、很多人乳糖不耐受喝牛奶也没用,但要取其精髓,那就是一定要保证足量蛋白质摄入。
而清淡指的是少油少盐少辣等,而不是不吃肉蛋荤腥,这个观念一定要扭转过来。
年轻人底子好,身体不舒服不愿意吃饭,能抗过去;但老人的身体跟年轻人能一样吗,不好好吃饭风险很大,对老人来说,在感染的初期好好吃饭甚至比吃药还重要,一定要逼着老人多吃蛋白质含量高的食品,吃不下那就少量多餐,绝不能妥协。
关于蛋白粉等补给品。
有健身的朋友可能会想到蛋白质,这也需要特别强调下,蛋白质粉确实可以吃一点,老人也可以,但过量服用会对肝肾产生损伤,尿酸也会升高,老人代谢能力差更加需要注意。所以一定要适量,与其他食物搭配使用,比如喝粥的时候加一点,绝不能只靠蛋白粉。
需要特别注意,补充蛋白粉主要是为了提高蛋白摄入,而根本目的是为免疫系统提供有效补给,动物蛋白的蛋白种类和结构更接近人体,因此建议优先选择动物蛋白粉

5、感染后是否能够洗澡,有什么讲究吗?
没有感染后不能洗澡的说法,洗澡清洁反而有利于保持良好的状态,更有利于康复。不能洗澡的说法就跟坐月子不能洗澡一样荒唐。
但是切记,不能受凉。洗澡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温度,把暖气、空调、暖风等都用上,一定要控制洗澡时间,洗澡水的温度也不宜过高,比体温高一点就行了,尽快洗完。
另外如果在发烧的时候,或者身体虚弱,就别洗了,等烧退了或者身体感觉状态比较好了再洗。
康复之后也一定要注意避免着凉,这与避免过度疲劳一样重要。

6、发烧比较厉害,可以捂汗或者灌肠退烧吗?
发烧的时候可以捂汗,但有前提,那就是在体温上升阶段,这时候手脚冰凉,更加怕冷,要注意保暖。
一旦体温上升基本稳定,手脚不再冰凉,就需要注意散热了,这时候如果还捂汗,人体无法有效散热,很容易导致高烧惊厥,非常危险。
这里特别说明下,如果出现惊厥,最重要的是周围人一定要保持镇静,不要大喊大叫、更不要用力拍打,这都是无用的。有的家长看到孩子惊厥特别恐慌,怕孩子咬舌用铁勺或者筷子等撬开,这非常危险,因为惊厥时候动作幅度很大,一不小心很容易捅进去,人可能当场就去世了,绝对不要用这种坚硬物。
如果在医院自然有医生处理,如果在家,保持镇静,让惊厥的人侧卧,头偏向一边,避免分泌物进入肺里,引发窒息或肺炎,也可以避免呛咳等导致咬舌等问题,必要的时候可以用柔软物塞到嘴里;同时采取物理降温,用酒精擦拭腋窝、手心、脚心。
至于灌肠退烧,小镇刚看到留言询问的时候特别惊讶,专门问了医生朋友才知道,这种做法确实见效快,但是副作用很大,往往是一些小诊所使用,有些地方特别简单粗暴,要么点滴要么灌肠,有不少人一发烧就灌肠,而且孩子这么做的特别多,很不科学也很危险。
灌肠见效确实特别快,主要是肠道更容易吸收药液,但危险在于,绕过了肝,非常容易导致药物摄入过量,压力全到了肾,容易导致肾衰竭,继而影响其他器官。
所以一定一定不要急于求成,别光想着太难受了、又或者看孩子难受受不了,就想着快一点,快是要付出代价的,一定要慎重。

7、很多人说康复后最好搞一下全家消毒,有必要吗?该怎么做?
病毒一旦进入人体,是很难在短期内排出干净的,康复也只是免疫系统压制了病毒,所以尽可能降低周围环境的病毒浓度,减少身体摄入,给免疫系统恢复时间非常必要
有些人就是采取小浓度、小剂量病毒短时间缓慢接触,逐步提高免疫能力来平稳应对感染,效果很好,做得好的话甚至能一直保持阴性,只是这么做要求颇高,一般人不容易做到,但这种理念可以吸收。
比如康复之后进行全家消毒。一般卫生间用含氯消毒液擦拭,大多数情况下下水道不用消毒,而且不少下水道还是铁的,如果往下水道直接扔含氯消毒片或者未经稀释的含氯消毒液,容易造成下水道损坏。
如果确实想对下水道消毒,可以将配置好的消毒液导入下水道,一般30分钟后用大量清水冲刷。
室内其他地方,可以考虑使用酒精喷洒,没有必要全屋清理,接触比较多的地方,比如门把手、开关、玻璃表面、冰箱等清理下就好。
其实小镇基本没做全屋消毒,主要考虑两点:
一是清洁胜于消毒。
二是康复后一定要注意休养,别因为消毒搞得疲劳,得不偿失。
目前大环境到处是病毒,又不是不跟外界交流,外出回来、买菜等等都会带进来病毒,进门后用酒精喷洒消毒也就够了,室内多注意清洁,尤其多清洁多通风,要比消毒效果好。
不过人总要有个仪式感,给自己一个可以放松的环境,哪怕是放松精神,所以康复以后打扫下房间、消消毒也是有必要的,但可以简化下:
第一条:务必不要疲劳,不消毒也无所谓,只要通风好,病毒浓度自然低;
第二条:简易化,洗手间消消毒,冰箱、以及湿度比较大、表面光滑的物体表面等喷下酒精,然后打开通风就行了,推荐使用电动的酒精喷壶;
第三条:可以考虑在卫生间购置一个可以产生臭氧的空气消毒机,一般一百来块钱,每天找不用的时候开一下,效果很好,臭氧也很容易分解。
简单点,别搞得太复杂。

三、其他问题
8、今年春节要不要回家?
这个问题主要是从大城市回小城市和农村,毕竟如果就是大城市之间走,那感染进度基本差不多,也没必要犹豫了。
理论上讲,要看从哪里回哪里,更要看家里是否已经经历了普遍感染,如果身在大城市已经普遍感染带毒,老家还没有开始,家里人尤其老人还没有感染,最好还是别回了。
但实际上,这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所有人都这么想,但现实中可能吗?三年了,很多人想回家了,只要有人回家,而且以农村过年集中搞红白事、拜年等来看,传染是挡不住的,如果这样,还不如回家,起码在大城市应对病毒的经验更多一点,现在药品等要比农村和小城市更容易买到,回家后也能照看着。
所以,回还是不回,自己决定吧。
但有一点,为了降低传染给家里人的概率,建议在康复之后再回,标准是核酸检测阴性(CT大于38基本没有传染力了)、抗原检测连续三天阴性或者感染两周之后,这时候还有传染力的概率比较低。

9、这一波感染很凶猛,未来会不会好一点?
从病毒传播来看,猛烈的传播在短期内确实带来了很大压力,尤其是医疗系统,现在医护人员真就是在拼命,中国医护人员的责任感远远强于很多国家,这才在如此猛烈的爆发,基本稳住了,急诊人很多,但一般24小时内就能收治,虽然死亡比往年同期多了很多,但已经是竭尽全力的结果。
现在很多医院已经全面转向呼吸,外科、骨科、牙科、眼科、妇产科等等都已经在临时培训呼吸内科,为了尽快收治,起码让人可以吸氧,已经出现了男性住妇产科的情况。这种跨科,举个不太妥当的例子,就像强迫擅长钢琴、提琴、手风琴等等乐器的,去临时吹唢呐一样。
但猛烈传播也有好处,病毒感染到一定比例,传播速度会迅速下降。
据中国科学院大学石耀霖院士分析:
针对目前主流的奥密克戎毒株,如果短期内感染超过62%,由于普遍具有了抗体,即使在不设防的情况下,也不会出现更加显著的感染高峰,而是变得更加平缓,最终大概超过70%人感染,就基本平稳了。
但如果第一波不够强,哪怕感染了50%的人,也有可能造成新的高峰,最终接近80%左右人感染。
石耀霖院士的分析还回答了,为什么世界上一些国家出现很大高峰之后,后续反而平稳,而一些国家比如日本第一波波峰比较低,但后来反而不断出现第二、第三波峰。
所以,目前感染率超过70%或者80%的城市,短期内(3个月左右)已经可以放心了,就算后面来了新的病毒比如XBB,一般也不至于出现本轮如此大的感染压力。
总体来说,城市暂时稳了,接下来风险在县城尤其农村,考虑到春节,一些地方高峰可能在春节后,必须提前做好预案,否则那时候药品等生产减少,风险很大。


10、 之前说无症状90%,现在看根本不是这样,是不是数据造假?
数据是否造假,这个要官方进行调查,小镇也询问了曾经到上海、广州支援的医生,他们说当时确实无症状比例很高,放开后这一轮严重程度比当时高很多。
经探讨,有几个可能的推测:
一是与防控方案定义标准有关。
2022年3月发布第九版,虽然有无症状的概念,但去掉了第八版中“无症状感染者”的定义,改为“疑似感染者”和“确诊感染者”。
如果一个人核酸检测阳性,也出现了发烧等类流感的症状,那接下来就要考虑属于“疑似”还是“确诊”,而疑似需要满足三个条件中的两个:

条件一:有发热或呼吸道症状等新冠肺炎相关临床表现;

条件二:有新冠肺炎病毒肺炎影像学特征;

条件三: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或淋巴细胞计数减少。
显然,条件二需要拍片,条件三需要验血,而在大范围感染的时候,很多人阳性了都留在家里,上哪去拍片验血,没有拍片和验血结果,那就连“疑似感染”都不算,而规定只公布“无症状”和“确诊”数据,能怎么办?
从实践中,自然干脆归入了“无症状”,这也是有的城市无症状甚至是确诊的十几倍、几十倍的原因。
二是核酸检测发现得早。
很多人还没有出现症状,所以登记为“无症状”,虽然按要求后来有症状了需要调整,但这么大量,真的能一一调整?就像这次感染,多数人还是很快就好了,都好了还在意什么归类吗?
三是核酸检测有误差。
在坚持“动态清零”的时候,社会面感染新冠的比例并不高,就算拿上海的数据,累计就是1%多点,核酸检测的准确率理论上可以达到99%以上,但前提是各个环节都准确无误,尤其是采集要标准,现实中大家都知道,就不多说了。
那么就算按核酸检测99%准确率计算,按照贝叶斯定律,上海累计感染1%到2%的情况,核酸检测阳性的人中真正感染的也就15%左右,那方舱里面的多数就是没感染的人,而进入方舱后,由于消毒措施到位,病毒浓度低,就算感染反应也并不强烈,自然感觉“无症状”特别多。
但现在呢,社会面已经大范围感染了,医疗资源紧张,很多人对新冠不了解,环境中病毒浓度远高于以往,很多人感染之后选择居家,又不好好吃饭、营养不了,免疫力下降还容易导致其他疾病,等十几天不好再去医院,当然会严重很多。



大家如果还有其他关心的问题,欢迎留言,小镇一定当好二传手。
希望大家尽可能放下焦虑,面对无可避免的感染,最重要的是保持镇定、不要恐慌害怕,今年确实重症、死亡要比往年多很多,但每年冬天本就是难关,不要被一些个例影响到自己。
对大多数人来说,新冠不是什么过不去的坎;而对于老人、有基础病、孕晚期等等高风险人群,更需要保持清醒,尽人事听天命,保持理智才能提高顺利过关的把握。
相比各种药品,别受凉、休息好、营养足、心态好、重预防、强健身,这才是根本之道。

其他文章推荐
■  全球经济危机不可避免,国家、个人又该如何破局?
■  关于新冠,这一篇可以解决90%的焦虑
■  面对即将到来的疫情冲击,个人该怎么做?

如果喜欢,还请点赞、“在看”和关注吧
欢迎分享,让更多人发现“大树乡谈”
防失联,请关注“大树乡谈2022”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