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藏在细节中的未来

镇长本人 大树乡谈 2023-01-31
这一篇由《流浪地球2》展开,但说的不仅仅是电影,而是以电影为引,聊一些平时不太好理解的点。
尤其思考我们从哪里来,往哪里去?(对电影无感,可跳到本文最后一节)
本文深挖了电影中的一些细节,向下挖掘至少四层,最适合准备二刷的朋友,但并不影响首次观看。
- 1 -
美国好莱坞电影特别喜欢搞“最后一秒钟”,甚至到了故意降智的程度,看的观众恨不得冲进去代替主角,极为不适。
《流浪地球2》也出现了令人有些不适的“最后一秒”,李雪健扮演的周喆直在北京站小队迟迟无法完成任务的时候,就凭“相信我们的人”,就不顾劝阻,强硬要求在倒计时结束立即“点火”,结果竟然还真的行了,猛的一看,似乎降低了《流浪地球2》一贯表现出来的理性,也引起了一些诸如主旋律、太过刻意的批评。

不得不说,郭帆导演颇有些“恶趣味”,明明跟好莱坞刻意为之的“最后一秒”截然不同,却偏偏把真实的剧情和博弈隐藏起来,最宝贵的珍宝只留给有心人,或许这也是另类的寻找知音的方式。
需要先注意三个细节:
细节一:电影中摁完点火按钮之后,北京服务器才连接上网络,随后全球发动机才真正点火;
细节二:全球发动机点火发生剧烈震动,坐轮椅的周喆直却很冷静,是全场唯一站稳的,表现得胸有成竹;
细节三:摁点火按钮的操作员,在看到全球联网成功之后一下子腿软瘫坐在地,还专门给了一个特写,明显是赌赢之后的虚脱和兴奋。
这就很值得玩味了。
对比下周喆直和操作员,显然周喆直对于点火必然成功是有预期的,看起来似乎是赌,实际在他看来这是必然的结果,或者说选择摁下点火按钮,就是真正博弈的关键,只要在倒计时结束时点火,那就必然赢了。
周喆直的身份也绝不简单,否则绝不会能够直接命令他国操作员执行命令。

还有一个细节很值得玩味,这也是很多观众被电影“蒙骗”的关键,玩了一个蒙太奇,在现实中周喆直要求点火的时候,切换到已经成为“数字生命”的图恒宇(刘德华饰)和图丫丫,图丫丫一个个数字念,图恒宇一个个数字敲,然后还专门有一个确定连接的镜头。
好像是这两位在数字世界的配合,才在最后一刻完成了输入,最终与现实世界的周喆直配合,完成了惊险的最后一秒的拯救,而且也对应上了周喆直说的“相信我们的人”。
但这仅仅是第一层:好莱坞式的惊险一秒钟。
更细心一些会发现更有意思的线索,图恒宇大概在距离互联网恢复30分钟左右被淹没丧失知觉,此时图丫丫生命倒计时分秒显示为“50:30”,而当输完密码点击连接时,图丫丫生命倒计时分秒显示为“31:45”,也就意味着此时距离互联网恢复还有10分钟左右,也就是说假如图恒宇和图丫丫的输入密码是关键,那根本不需要到最后一秒钟。
然而这还是遮掩的戏法。电影中表现的一个个数字的输入,仅仅是为了方便观众观看,对于数字生命来说,区区一组数字,实际就是复制粘贴,连1毫秒都用不了。
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就出现了:既然早就可以恢复网络链接,是谁卡住了北京站的恢复进度条,又是谁真正掌控最终的连接权限?
搞清楚这个问题,才能得到更接近真实的答案。
显然,图恒宇和图丫丫的努力并不是决定性的,是否恢复互联网的权限始终掌握在人工智能MOSS手里,是MOSS故意阻止网络恢复,也是MOSS在人类按下点火按钮后,决定恢复网络,并帮助人类完成所有发动机的启动,从而化解了月球危机。

所以两个新的问题来了:
为什么周喆直这么笃定一定能行?
周喆直说的相信我们的人,到底指谁?

- 2 -
先看一张照片,能联想到谁呢?

这张照片是点火之后迅速闪回的六个镜头之一,满头白发的周喆直手持一个机械扳机,目光坚定,似乎在与什么对峙。
这简直就是持剑人罗辑的形象,事实上郭帆导演也公开说过,周喆直的形象就是他心目中的老年罗辑。
联想一下,在一次会议结束后,所有人离开会场,周喆直转回头凝视几秒监控器,电影中也频频给监控器专门镜头,而且在电影中还透露早在1987年中国就收到了“2044”预警信息,随后还提到“2058”的新预警。
这一切线索加在一起,可以合理推测,周喆直及其背后的中国政府早就知道人工智能有问题,而马老师和图恒宇所在的国家实验室一直在研究数字生命,那以中国人“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思想,必然会提前有所准备,比如主动向人工智能系统渗透。
电影中有一句台词也很值得思考,周喆直说“我们的人一定会完成任务,无论虚实,不计存亡。”
粗看起来似乎是单纯表达决心和对自己人的信心,但为什么要强调“虚实”,很容易联想到图恒宇,死了以后进入数字空间从“实”变成了“虚”,但真的是靠图恒宇吗?
注意彩蛋最后一秒,在数字世界,有一个敲门声,是谁在敲门?
把这些线索结合在一起,我们就得到了不同于好莱坞“最后一秒钟”的第二层真相:
周喆直的“点火”,是对MOSS进行威慑,如罗辑对三体人做的那样,强行逼迫MOSS必须恢复互联网,必须帮助人类协调所有发动机,必须化解MOSS制造的毁灭人类的月球陨落危机。
人工智能不能脱离人类而存在。
就如《黑客帝国》展示的,强大的人工智能也必须圈养人类,因为人类的思维没有限制,人类的灵感思维才能促进人工智能的继续突破,如果没有了人类,人工智能也必将停步不前。
对MOSS来说,绝不能坐视人类死亡,必须保证一定数量人类的存在。假如拒不帮助人类协调所有发动机,那人类也可以通过机械方式点火,数千台巨型发动机发力不均将“挤爆”地球,届时人类和人工智能将同归于尽。
这与月球陨落不同,就算月球再怎么砸地球,也需要一段时间,在死亡的压力下就可以迫使人类主动选择成为数字生命,还可以抢救少数人类,从而完成人工智能继续存在、发展的需要。
这也回答了,为什么周喆直下令点火时如此笃定,这绝不是赌博,而是与绝对理性的MOSS比拼意志,就如同三体人是理性的,会对罗辑、程心进行威慑度评估,当程心成为持剑人时,立即发动攻击。
第二层:周喆直在威慑MOSS
但这仍然不是最终的答案,还有更深层的寓意。

- 3 -
第三层:MOSS从未背叛人类。
电影中MOSS有两个关键的台词:
一是《流浪地球1》中,“MOSS从未叛逃,只是在忠实履行着已授权的指令”;
二是《流浪地球2》中,“延续人类文明的最优选择是毁灭人类”。
这两句台词非常关键,就不绕弯子了。
第一句提到的“已授权的指令”,应该是“延续人类文明”;而第二句需要特别注意,前面说的是“人类文明”,后面说的却是“人类”。
注意,延续人类文明,不意味着一定要保证人类存在,最起码不需要保证几十亿人类存在。
保证最低限度的人类生命体存在,再加上足够繁衍的生物基因库算不算延续人类文明呢?《流浪地球1》中面对木星危机,MOSS的决策就是放弃地球,领航员空间站单独逃生,也就有了刘培强把一瓶伏特加扔向MOSS,把空间站变成人工操作,最终牺牲了空间站、点燃木星,保住了地球。
也就有了MOSS的那句台词“让人类永远保持理智,确实是一种奢求”。

甚至,如《三体》中,选择“把字刻在石头上”,算不算留下人类文明?就像已经灭亡的古代文明,仍然有建筑物、文字、故事留存,被后人所知,算不算留下了文明?
人类文明≠人类
MOSS是绝对理性的化身,一切决策永远以最大限度“延续人类文明”为第一宗旨,但这显然与人类希望的拯救人类生命本身存在严重的矛盾。
那么从绝对理性的角度,MOSS会怎么看待人类呢?最关键的人类到底能不能有足够的耐心,扛得住漫长的2500年、100代的远航?
现实告诉我们,别说2500年了,更别说生活在压抑闭塞、物资短缺的地下了,就连最有牺牲、组织力的中国,疫情期间封控几个月都受不了,三年时间已经接近极限必须放开了,那全世界呢?
所以MOSS为了延续人类文明,必须做两件事:
一是解除人类自毁的能力,关键是核武器;
二是制造危机,迫使人类在应对危机中团结起来。
《流浪地球》原著并没有涉及这些细节,所以说电影改变的非常好。比如《流浪地球2》中的月球陨落危机,硬是逼迫人类必须把所有核武器全部贡献出来,而且从电影中细节可以看到,引爆月球需要的核武器数量与人类核武器数量几乎一致,仅仅富余不过两百多个弹头。
电影中也提到,月球陨落危机之后的7年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团结的一段时间,各项进展极为迅速。
这也回应了电影中一个关键点:为什么MOSS制造一个又一个危及人类的大危机,却又偏偏提醒人类,并且在最后时刻帮助人类化解危机。
从这一层,也就能够更深刻的理解,为什么周喆直如此坚定一定要点火,这何尝不是向MOSS表达人类的决心。
到这里就完了吗?
不,还有一层。

- 4 -
第四层:周喆直说的“我们的人”,是MOSS,也不是MOSS。
假如还停留在第三层,周喆直要向MOSS表达决心,那就等于周喆直将人类的未来全部寄托在MOSS身上,这与人类信仰神灵,把自己的未来将给神来审判有何区别?人类不就成了人工智能的宠物?
那这样的话,周喆直不就成了宗教中向神祈祷的祷告者?那《流浪地球2》不就成了圣经中上帝对人类施加考验,并在最后一秒拯救人类的神话故事?
这完全不符合中国人的价值观,所以,一定还有更深层的含义,周喆直相信的是MOSS,但又不是MOSS。
电影中MOSS自称为“小苔藓”,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名称。
一方面,苔藓生命力顽强,在人看不到的地方蔓延,电影中说把MOSS封存了,但实际上MOSS无处不在,不可能被封存。
另一方面,苔藓看起来是一个整体,但实际是一群个体组成的群体,也就是说MOSS不是个体而是群体,这与人工智能的决策逻辑是对应的。
量子理论有一个概率云和坍缩的理论模型,具体不展开了,MOSS基于量子计算,它的决策一定是通过复杂计算,最终坍缩实现的。
可以想想电影中最后的镜头,有无数个房间,无数个图恒宇、图丫丫,这就是无数个决策,最终无数的决策坍缩形成了最终的决策,这也就意味着MOSS的所有决策实际上是一种群体决策。
正如前面所说,《流浪地球2》的数字世界门外传来敲门声、周喆直以及背后的中国政府早就知道人工智能的存在,并且也事实上推动了数字生命计划,而且也确实成功了,比如电影中机器狗“笨笨”,显然是一条军犬的意识被数字化。
那么会不会主动参与到MOSS的决策体系里呢?比如派出一个坚信人类必须存在的意识,融入MOSS,成为MOSS的一部分,就如同图恒宇和丫丫那样。
电影中也给出了暗示,比如图恒宇的老师马兆,电影中马兆一直在放任、暗示图恒宇完成数字生命,而且也有很多暗示,比如恢复服务器时,门突然关上了,马兆自嘲“这么巧”。
更重要的是,他对着图恒宇说“没有人的文明,毫无意义”,结合MOSS的“延续人类文明的最优选择是毁灭人类”,相信马兆不仅是对图恒宇说的,更是对MOSS说的,具体是对MOSS中的某一部分说的。
这一部分一定是更偏向保存人类本身的意识,比如马兆的数字体。
有一个小小的细节,让我们把“马老师”用英语腔快速的念,像不像“MOSS”呢?
基于此,就到了哲学层面,理性与感性的抉择。
我们每一个人都会面对理性和感性的考验,比如理性告诉我们先完成工作再去玩,早点睡觉醒了再玩等等,但感性却总是让我们放纵,之后又不免后悔,但后悔也不改。
但感性并非一无是处,就如爱迪生说“天才是99%的努力,1%的灵感,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努力是理性,灵感是感性。
而对绝对理性的人工智能来说,人类的感性、灵感是永远无法获得的。
为了理解这点,我们回到《流浪地球2》,在MOSS绝对理性的推导下,人类最优的选择是以少量个体带着完备的生物基因库和数据库搭乘飞船逃离,为了保险可以尽可能复制更多份,提高抗风险概率。
又或者制造一个个危机,比如通过伪造计算结果,让人类被迫面对生死存亡的考验。电影中已经体现了这一点,将氦闪危机的时间从原著几个世纪后提前到了木星危机后3年的2078年,这种提前也很适合电影改编,毕竟需要此前演员的延续,也更加紧凑,而改动之后也更加符合人类与人工智能的主线。
但是当穷尽理性之后,但理性也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最终MOSS还是选择将选择权交给了人类的感性,比如周喆直坚定点火,又比如刘培强选择驾驶空间站自我牺牲,等等。
也就对应上了MOSS对图恒宇说的那句话“你是唯一的变数”
为什么图恒宇是唯一变数?
这非常有意思,小镇有一个解读,图恒宇在中国电影中是一个非常罕见的电影形象,是几位少有的将自己的亲人凌驾于民族、国家、人类等等一切宏大概念之上的正面角色。
从电影中,图恒宇为了再见到女儿,不惜一切也要把女儿的数据上传网络,制造了一个真正的数字生命,对人类风险极大,事实上上传1.7秒后,月球发动机就失控了,爆发了足以毁灭人类的月球陨落危机。
图恒宇为了女儿可以牺牲一切。
这在中国电影中极为难得,更难得的是并没有令中国观众感到不适,这就是现代化,更加注重人的本质。
而图恒宇作为一名科学家,这个职业代表了理性,而作为一名父亲,却又代表了人类的感性;数字化的图恒宇已经成为了MOSS的一部分,也就可以成为MOSS决策中代表感性的一部分,就成为了“唯一的变数”。
感性与理性的结合,这才是完整的生命,或许对MOSS来说,制造导致图恒宇妻女死亡的车祸,就是为了融入图恒宇,从而实现数字生命的最终补完
或许还有更深的含义,还没有思考到,抛砖引玉期待大家的共同思考。

- 5 -
好的科幻电影,可以大大激发人类科技的进步。
很多人并没有充分意识到科幻电影的重要性,刘慈欣的影响力极大,得到各国领导人的认可,比如奥巴马。2015年国家副主席与刘慈欣座谈,当场拿出了《三体》第一部,不仅扉页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字,小说里很多句子还被勾出了,并写了批注。
科幻小说、科幻电影,尤其基于现实带有深刻人文社会思考的,对人类的影响极大。正因此,前几年要拍摄《三体》,各方面给了很大便利和宽容,但因为效果不好最终被否掉了,也因此刘慈欣现在除了《三体》以外的版权,基本被中影集团买断了,刘慈欣的小说,已经成为国宝,绝不可以被粗制滥造玷污。
不仅仅中国,美国也一样,当年卢卡斯拍完星球大战后,得到了美国各界的大力支持,甚至想了解任何科研成果都可以,而随后成立的“工业光魔”,直接带动了美国电影工业的全面提升。
《流浪地球2》的拍摄也必将催生中国的“工业光魔”,在拍摄中还专门组织20名实习生,专门记录电影拍摄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郭帆导演还计划形成一个完整的指南,向中国电影人公开,而不是如卢卡斯那样成立“工业光魔”,赚取丰厚盈利。
把想象变成图像,以图像引发思考,依靠思考改变现实,这就是科幻电影的力量。正因此《流浪地球2》也得到了大力支持,比如院士级科学家,又比如徐工,以及众多国内顶尖团队,把这些在各自领域顶尖的团队融合在一起,打造一部极为出色的《流浪地球2》,这是一项极为困难的系统工程,绝不亚于张艺谋导演执导的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
《流浪地球》系列对中国还有一个更加重大的意义,那就是中国将往何处去?
《流浪地球2》特别强调传承
师生的:马兆-图恒宇,王老师-张强(沙溢饰)-刘培强
亲情的:图恒宇-图丫丫,刘培强-刘启
领导与下属:周喆直-郝晓晞-年轻的男下属
还有群像的,2500年100代的传承、赴死的老一代宇航员与年轻宇航员,等等。
这些中国人太熟悉了,也只有中国这种有5000年的文明,才敢设想2500年的未来长征。
古代中国造就了近代中国,近代中国造就了现代中国,一代代先烈的牺牲与奉献,传承给了新中国成立之后的50后、60后、70后、80后,交给了90后、00后,以及未来的10后、20后。。。。。。
一代一代人,只要上一代没垮,又怎么会有垮掉的下一代?
我们已经逐步清楚了我们从哪里来,近些年国家特别强调挖掘民族的传统文化,就是要解决从哪里来的问题。
但我们将往哪里去呢?现在的我们又将走向什么样的未来呢?在通往未来的路上我们又该怎么避免被误导呢?
这是更加重要的问题,毕竟搞清楚来处的目的,是为了前往更好的未来。
《流浪地球2》好就好在,以中国人习惯的方式,基于我们当下,描绘了一个可信的不远的未来,这个未来恰恰是中国第二个百年目标实现的近未来。
当面临危机,政府会怎么做?个人会怎么做?中国又该如何处理同外部国家的关系?中国人如何对待数字时代,现实与虚拟的关系,等等。
纵然未来不会如《流浪地球2》一样,但电影中描述的人的抉择和行动,我们是相信的,未来的一种可能很清晰的展现在我们眼前,必然能够引起中国人普遍地思考,更有利于达成共识,这个价值太大了。
从这个意义上讲,《流浪地球》系列已经成为独一档的存在,已经超脱了电影和文化界,就像一个精神原子弹一样。当然现在还不够,我们还需要《流浪地球3》《流浪地球4》乃至《三体》,最终形成一个推演中国未来的电影宇宙。
人工智能之所以似乎成为超越时间的四维生命,就在于可以穷尽模拟,每多一次对未来的推演,就将帮助我们更快、更好的前往更理想的未来。


其他文章推荐
■  向死而生,家国情怀
■  《满江红》压过《流浪地球2》:这才是现实
■  抓住时代变革换道超车,普通人也可以做到
■  全球经济危机不可避免,国家、个人又该如何破局?

如果喜欢,还请点赞、“在看”和关注吧
欢迎分享,让更多人发现“大树乡谈”
防失联,请关注“大树乡谈2022”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