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被抽血百年的霸主,还能镇压多久?

镇长本人 大树乡谈 2024-04-24
全世界都乱糟糟的,已经被严重削弱的美军,还能镇压几口热锅?

俄乌战场,俄罗斯坚持长期可控的持久战,将乌克兰战场变成整个北约的流血地,随着接受过北约系统培训的有生力量被消耗一空,乌军作战素养越来越低,超高强度的军火消耗也令整个北约军火库陷入危险局面。

欧盟今年3月承诺要在一年内向乌克兰军队提供不少于100万发155毫米炮弹,先不说能不能完成、有多少能够送到前线,以目前常规消耗速度,最多勉强够4个月的消耗,何况以欧洲军工产能,显然无法完成;由于美众议长选举已成笑柄,共和党温和派和极端派互相攻讦,援乌法案迟迟无法通过,而美国常规军工产能早就严重萎缩,美国防部也仅计划到2025年能够把援乌的155毫米口径炮弹从现在2.8万枚一个月增加到10万枚。

2025年,俄乌冲突还能持续到那时候吗?

看到了乌克兰的削弱,俄罗斯在取得一系列战役胜利后,计划投入至少25个师(一个师1.3-1.5万人)开展秋季攻势。

应对乌克兰这一个方向已经让整个北约捉襟见肘,以色列又格外强硬,这也确实是以色列一贯的风格,但问题是以色列战斗力并没有传说中那么强。2006年黎巴嫩战争,面对黎巴嫩真主党的轻步兵,重装的以色列竟然打出了1.2:1的伤亡比。
以色列军队平时习惯了欺负平民、镇压妇女和儿童,说白了不过是全副武装的警察镇压,一旦碰到正规作战,立刻暴露了纸老虎的本质。严重的是,还暴露了以色列军队严重的腐败问题。

比如黎巴嫩战争爆发前,以色列国防军参谋长在战前第一时间卖出了持有的股票,而以色列国防军上上下下还在服役的时候,就开始琢磨第二份职业,普遍存在倒卖军火;至于收受贿赂采购劣质武器,就更寻常了。
从2006年至今,这些问题没有一个被解决,反而更加严重了。
现代战争,打的就是以军事工业为核心的总体战,18世纪亚当·斯密就明确提出了“国防与财富”之间的关系,而二战更是将总体战理论发挥到极致,就算再训练有素的战士,如果都无法获得起码的现代武器武装,也谈不上有多少战斗力。

以色列的问题就在于此。俄罗斯显然拥有远比以色列更强的军工和资源支撑,但也不过动员了30万预备役,而且并没有全部投入到前线,还需要花费很长时间进行训练、装备更新。而区区900万人口、以软件等科技创新产业为核心的以色列,竟然也要动员30万预备役,以至于人均子弹不过10余发,基本的军装、防弹衣都不够,还得以色列士兵自行购买。

别管以色列现在如何强硬,威胁要对加沙发起地面攻击,还所谓的“误击”埃及试探埃及的反应,又对黎巴嫩真主党发出警告,威胁要摧毁黎巴嫩。
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以色列已经下不来台了,进退两难,纸老虎最怕的就是被人发现虚弱的本质。

在这种情况下,以色列唯一能依靠的只有美军,唯有美军派出有足够压力的海空军力量,才能够威慑中东其他国家至少多考虑考虑。但直到现在,美国也不过派出了2个航母战斗群、一艘两栖攻击舰和一艘指挥舰,而且已经长达一周多没有新增派遣力量,这点军力显然是不够的。

不是美国不想派出更强大的舰队,实在是做不到。过去一百年,军工集团打造了强大的美国军队,但也成为了美国军队的吸血鬼,极大削弱了美军的战力,尤其海军更是到了青黄不接的尴尬境地。

现在美国多数航母都需要进行保养维修,核动力续航能力强但维护周期也长,前不久大量美军航母集中保养还引起一些人紧张,觉得美国是不是想要为大规模军事行动做准备。其实不用太紧张,仅仅是因为在军工利益集团长期的吸食下,美军战舰维护和更新能力已经极度削弱,甚至连正常的维修保养都做不到。

这一切要从一百多年前说起,美国军事工业发源于1880年开始的海军大建设时期,1907年美大白舰队16艘战列舰以及各种护航舰艇组成了的庞大舰队进行了全球大游行,以和平的方式展现了美国海军的实力,也唤起了美国民众支持军工建设的极大热情。

大量私营企业涌入军工生产,在加速美国海军建造的同时,也与美国海军掌控的造船企业展开了激烈争夺。私营企业借助美国私有化、小政府的传统,指责海军掌控的船厂效率低,强调私营船厂的优越性,要求由私营企业全面接管美国海军舰艇的建造,美国海军的船厂以后只负责军舰的保养维护。

当时美国几乎所有大规模建设项目,都出现了私有化的趋势,私营企业主买通了政府官员,要求政府官员以保护自由竞争的名义,限制政府对公共设施的投入,转由私营企业负责,铁路是典型,私有化后的铁路长期缺乏基本养护,火车相撞事故两三天就有一起,出轨更是家常便饭
海军船厂也是,大量海军船厂设施老化,又遭遇全球海军变革,无力承担建造新型战舰的需求,只能继续建造老旧小的老战舰。

当时代表美国海军利益的议员、高官也进行了争取,把海军掌管的船厂进行了升级,但最终也只有纽约的布鲁克林海军船厂一家有能力生产大型军舰,但质量堪忧,比如该船厂建造的“缅因”号战列舰,于1895年服役,但仅仅3年后就殉爆在哈瓦那港,成了美西战争的导火索。

痛定思痛,美国海军展开了反抗。借助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揭露私营公司黑幕的“扒粪运动”,推动通过了反垄断法案,打击垄断企业。
时任海军部长约瑟夫斯·丹尼尔斯(1913-1921年在任)都曾是“扒粪运动”的一员战将,他推翻了前任海军部长贬低海军所属船厂的态度,要求把更多订单给海军自己的船厂,大规模升级了海军船厂,但当时关键支撑是一战的需求。

一战爆发也让美国海军与私营军火商的博弈进入了下半场。

一战结束后,列强签署了《华盛顿海军条约》,按条约要求,各国都要削减军舰总吨位,那么一个关键问题就出现了:

需要拆解部分建造中的军舰,但拆解哪方的呢?海军船厂还是私营船厂?

围绕这个关键问题,双方展开了激烈博弈,海军方面的议员、工会、工人都行动了起来,要求优先保障海军船厂的利益。

但一战结束后,美国全社会最迫切的想法是从战时回归和平状态,比如1921年上台的沃伦·哈丁总统,竞选口号就是“回归常态”,也就是回归一战前的状态,在军事领域,就是要放弃战时状态。

沃伦·哈丁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最差的总统之一,以腐败和丑闻著称,1921年上任,1923年就去世了。

一战期间海军船厂得到升级、获得更多订单,但现在一战结束了。支持海军船厂的海军部长约瑟夫斯·丹尼尔斯也在1921年卸任,接任的艾德温·邓比与战前海军部长意见一致,都认为海军船厂不应该承担造舰任务,依靠财政拨款的海军船厂是对税收的浪费。

这背后是共和党一贯排斥国家权力的体现。

在“回归一战前常态”、排斥国家权力参与经济活动以及私营船厂主的运作下,一系列动作开始了。1922年海军部发起的全面调查,要求除保留部分海军船厂外,其他以精简政府开支为名进行了关闭。
更要命的是,少数被保留的船厂之一费城船厂指挥官马格鲁德海军少将竟然在1927年公开发表文章,抨击保留海军船厂,认为维持海军自己的船厂挤占了建造舰队的资金,成本又高还有腐败问题,认为私营船厂通过充分的市场竞争,效率更高、成本更低、还更清廉,要求海军船厂全面退出,造舰全交给私营船厂。

费城船厂可不一般,这是美国的第一个海军造船厂。

这位海军船厂负责人为什么会砸自己的饭碗已不可知,或许是海军部的特意安排,在他跳出来指责之后,海军部开始更加偏袒私营船厂,更是把代表未来的航母建造任务给了私营船厂

这引起了海军船厂派议员的激烈反对,认为如果海军船厂不能参与建造航母这样的未来战舰,必然会越来越衰弱。于是在罗斯福上台后,两派展开激烈博弈,1934年美国会通过法案,要求所有军舰订单,平分给海军船厂和私营船厂。

事实上,海军自己拥有的船厂表现并不差,海军船厂的存在还压制了私营船厂的报价,节约了成本。从现实角度考虑,如果在和平时期不给海军船厂足够的订单,又不适合接民间订单,那船厂必然无法维持运转,最终要么荒废掉,要么就得变卖给私营船厂,一旦战争爆发,必然会造成严重后果。

无论如何起码保持一定的海军船厂稳定运行,对国家利远大于弊。

但二战结束,冷战开始,意识形态成了美苏博弈的关键战场,“民主兵工厂”成了美国打造的有别于苏联的叙事故事,前几天巴以冲突爆发后,拜登就乌克兰和以色列问题举行公开讲话,公开宣称建设“民主兵工厂”,可见这个来自于二战的理念影响有多大。

既然强调“民主”,那么曾经被贬斥为“死亡商人”的私营军工企业一下子就成了美国赢得战争胜利的英雄,还要代表美国同苏联继续战斗,这就让原本简单的制造业有了意识形态斗争的色彩。

这还怎么争呢?
1961年肯尼迪上台后,他邀请福特公司总裁罗伯特·S·麦克纳马拉担任国防部长,这位特别喜欢把一切量化,在他主政下,到60年代后期,美国海军船厂完全退出造舰,大部分船厂被废弃,只留下一个个锈蚀的旧址。
现在,美国海军只剩下四座船厂,但也仅仅只有一定的维修维护能力,还维护不了航母等大型战舰。

包括航母在内的大型战舰的建造和维护,落入了私营船厂手里,但私营船厂需要考虑利润,而升级船坞基础设施显然需要太多投入,太不划算,于是就出现了制造航母的船坞,有的竟然还是一百年前的老古董,这样的船坞就算后来更新设备,但底子和设计摆在那里,问题可想而知。

比如2018年,通用动力旗下国家钢铁和造船公司(NASSCO)干船坞挡水门倒塌导致圣地亚哥湾的海水灌入远征移动基地舰米格尔·基思号的施工现场,导致这艘9万吨的巨舰受损。
随着上世纪80年代美国金融资本崛起,美国开始“去工业化”,大量民间造船订单向日韩流失,美国私营造船厂只能靠军方订单维持运转,设备老化都不愿意升级,更别说建造新的大型船坞了,也导致大量造舰人才流失,新生代的美国人不愿意学习理工科,少数理工科人才也更愿意从事金融和互联网工作。

于是就出现了美海军造舰不仅成本高昂、建造缓慢,还出现在船坞外排队等待维修的盛况。

也难怪美国海军情报办公室在今年7月称:“中国的造舰产能超过2320万吨,而美国则不足10万吨,中国造舰能力是美国的232倍。

当然用232倍衡量中美海军实力并不准确,因为这个数据对比的是军民合计生产,而且军舰要想具备战斗力还需要大量经验丰富的官兵,但如此悬殊的差距,人类历史上从未出现过。
类似私营化的问题,前几天谈以色列的时候也提到过。
自从苏联解体后,以色列觉得大局已定,解除了学习苏联的战时机制,公有转私有,大量变卖国有资产,但是当大环境出现突变时,想要回到过去就不是几年时间能够完成的了,于是就有了《不过是压上国运的纸老虎》的论断,也就有了《多国下场,战事将起,谁将赢得胜利?》认为的,以色列如果对加沙发动大规模地面进攻,将是以色列神话破灭的开始

最后,关于美国军工利益集团,以及以军工利益集团为核心逐步升级而成的最终形态“军工-文化传媒娱乐利益集团”,之前在《游戏改变战争》一文谈过。最近小镇也在重新思考,想着写成一篇论文,今天就不展开了,先放一张初步的草图,还在调整中。


其他文章推荐
■  理解中国的底层逻辑:政策是如何制定的?
■  未来一年或许更加动荡,如何应对?
■  分层的真实社会,如何向上破圈?
■  给自己讲鬼故事吓自己,图啥?

如果喜欢,还请点赞、“在看”和关注吧
欢迎分享,让更多人发现“大树乡谈”

除本号外,小镇仅在以下两号发文

请注意辨别,欢迎关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